论文构思-城市增长边界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9
028城市地理大数据时代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探讨高丽娟(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城市增长的影响要素众多,城市增长速度的快慢也会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目前已有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分方法的分析,总结归纳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数据兼具时间和空间属性,能够为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控制和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城市化;大数据1.前言我国城市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量接近1600万人。
根据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105.0m2/人内确定。
这意味着城市每年需要为容纳新的城市居民提供1361.6-1680km2的土地。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处于尚未充分发展但亟待发展的状态[1],土地城镇化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轮新型城市化建设浪潮在全国各地开始兴起,截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4.77%,可以预见,我国的城市化仍将快速发展。
为城市集中发展和建设划出一条边界线,有利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升城镇化质量。
2.城市增长边界内涵“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的概念最早被认为是1976年美国俄勒冈州塞勒姆市提出的,规定着城市开发的空间规模、空间模式和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容量,是塑造合理城市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空间基础。
城市增长边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调整[2]。
最先将增长边界等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引入我国的是张进[3]。
牛惠恩(2005)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增长边界定义为一条划分城市与乡村的分界线,是城市空间控制和管理的手段之一”[4];黄慧明(2007)认为UGB是城市的预期扩展边界,其范围内是为了满足当前城市及其未来增长需求而预留的土地[5];黄明华等(2008)将城市增长边界分为针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底线的“刚性”边界和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开发并随之增长可调整的“弹性”边界[6];龙瀛等(2009)将城市增长边界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边界。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关于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规划研究PlanningResearch【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和用地大规模增长,城市无序蔓延和城乡空间混杂问题日益明显,城乡规划作为城乡空间管理的政策工具,正面临着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趋势,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则是适应该趋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要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要与“三规合一”等工作相结合,在我省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优先开展试点工作,并指出苏南各市县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运用城市增长边界的理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城镇化;三规合一1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背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和用地大规模增长。
由于缺乏有效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手段,导致城市无序蔓延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开发区、新区和大学城等城市扩张浪潮使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过度扩张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自然景观和基本农田受到吞噬;耕地和生态保护压力大等。
为有效遏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土地低效利用所带来的问题,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多次强调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增长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已明确提出,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长期以来,国家各有关部门也分别从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红线、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等不同角度探索城乡空间管理的方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要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但是由于传统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所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城市人口预测,结合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划定,实际操作中受地方用地需求的影响,往往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用地增长。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简称”UGB”)的基本功能是控制城市规模的无节制扩张,是城市增长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关于UGB,有学者从政府管理角度理解为”被政府所采用并在地图上标示,以区分城市化地区与周边生态开敞空间的重要界限”;也有学者从保留地形、地貌的角度出发,认为”大都市区域是应该具有地理界限的有限空间。
这些地理界限的来源是地形、农田、分水岭、河流、海岸线和区域公园等……发展不应使城市的边界变得模糊或者是消失”;也有学者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UGB是一条划分城市与乡村的分界线,是一种城市空间控制和管理的手段”,还有学者认为UGB是城市的预期扩展边界,边界之内是当前城市与满足城市未来增长瓣求而预留的土地”。
笔者认为,UGB是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分界线,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也是城市在某一时期进行空间拓展的边界线。
它既可以是有意识地保护城市所处区域内的自然资资源和生态环竟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刚性”边界;也可以是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开发成为引导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
UGB的确定基于以下因素:①城市人口增长需要;②满足住房、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需要;③通过经济手段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④最高效地利用现有城区以内和边缘区的土地;⑤关注开发活动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⑥根据土地分类标准保留农业用地;⑦使城市对土地的使用与附近的农业活动相和谐。
因此,其目标可以被概括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充足的公共设施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圈定明确的城区边界。
当前我国UGB的提出主要是为了:①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圈定明确的城市边界;②保护城市外部开放空间;③保护乡村与基本农田;④实现高密度、更加紧凑的发展模式。
UGB确定以后,地方政府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规划期末居住、工业、商业、娱乐及其他建设用地的需要。
UGB对城市蔓延的控制是通过划定允许城市发展的界限来实现的:划出若干”拟发展区”,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开发密度,并赋予边界一定的灵活性,在必要的时候允许调整。
我国应用城市增长边界(UGB)的技术与制度问题探讨吕斌 徐勤政摘 要:2006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先后在相关法案和条例中提出研究和实施“城市增长边界管理”的要求,自此之后,学界关于UGB的探讨逐步增多。
但问题在于,各方都未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均未对如何划定“边界”阐明具体操作细则、也未对其法律地位和在相应规划体系中的定位作更多说明。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着重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城市增长边界设定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和管理增长边界的政策、制度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当前我国在应用UGB的探索中强调了三方面内容:1、分析中西方不同的城市蔓延的发生机制与控制机制;2、给我国的UGB下一个广泛认可的、明确的定义,辨析其与美国UGB政策的差异;3、探讨UGB在我国制度化的前景以及规划体系的创新。
作者对此三方面的既有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蔓延;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技术;管理制度1 引言二战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工业化城市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中心区城市也出现显著的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或译为离心化、去中心化)趋势,城市空间结构日益多元化与分散化。
199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共同推进,城市内部结构以及城市与外围之间的关联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功能变得更为多样化、高级化、分散化、开放化,城市地域空间范围日益扩大。
另一方面城市对乡村地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强烈,城乡联系网络化,城乡界限也日益模糊。
特别是美国及西欧进入“后郊区化时代”的地区以来出现了一些以就业而非居住为主的新型“边缘城市”(李祎等,2008),从严格的政治地理景观上看这些边缘城市是看不见的城市,所以它们也被称为“隐形城市”(Stealth Cities)或者“没有边际的城市”(Edgeless Cities)。
如何对这些难以界定边界的隐形城市进行城乡尺度上的空间识别和协调管理无疑是一项富于挑战的工作,于是诞生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策1——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以下简称UGB)顺理成章的成为人们指望的理想工具,而事实上这项旨在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政策越来越多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如图1),1960-1994年间其应用UGB的地方政府数量增长了约5倍。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比较研究摘要1)目前,中国各个城市的建设用地在肆意蔓延,用地规模在无限制扩大。
2)同时,中国城市扩张有着不竭的动力,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等。
3)我们应思考,如何使城市蔓延得到合理的控制,如何使城市建成区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其中有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是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4)然而,目前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方法众多,其切入角度、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这为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增加了难度。
5)基于这点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多样性,然后详细研究了其中三种划定方法,并运用典型案例进行阐释,最后针对两类不同城区进行了方法应用的实证研究,并做归纳总结。
6)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总体规划增长边界的划定提供更多参考,其理论意义在于为抑制城市蔓延献言献策。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比较;1.引言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中国城市化进程到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城市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中国城市形态逐渐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的城市规划条文中逐渐出现了对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要求。
06年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九条总体规划纲要及第三十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同时指出,城市规划需要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2011年3月14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正视人口发展速度慢于用地扩张速度的现状,警惕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有个极限。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或有条件建设区,以约束城市增长的范围。
城市发展达到增长边界时,考虑城市增长转移到有条件建设的地方。
哈尔滨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研究The Research on Setting of Harbin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城市规划与设计, 2010,硕士【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张。
城市空间无序扩张不仅占用了城市周边大量的优质农田和生态绿地,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而且还可能导致城市空间结构混乱,降低城市运行效率。
哈尔滨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论文首先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ies,简称UGBs)的研究背景入手,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了UGB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UGBs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其次,论文对增长管理思想、精明增长思想与新城市主义、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城市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方法、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等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两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UGBs与“两规”的关系探讨了UGBs在我国的适用性;并通过国内外的相关实践解析,明确了UGBs设定中要注意的问题。
然后,论文在介绍哈尔滨城市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哈尔滨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构成;研究了哈尔滨城市空间扩张的动力机制,分析了哈尔滨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发展、自然... 更多还原【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China, urban economy is growing, and urban space is sprawling. Urban sprawling not only occupies a large number ofhigh-quality farmland and eco-green land around city, but also endangers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en more, it may also lea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to confusion and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ity. Since 1990s, as one of China’s mega-cities, Harbin ha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 更多还原【关键词】城市扩张;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实施管理;哈尔滨;【Key words】urban sprawl;UGBs;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Harbin;摘要3-4Abstract 4第1章绪论8-181.1 研究背景8-9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11.2.1 研究目的9-101.2.2 研究意义10-111.3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31.3.1 国外研究概况11-121.3.2 国内研究概况12-131.4 研究内容与范围界定13-161.4.1 相关概念13-151.4.2 研究内容151.4.3 研究范围界定15-161.5 研究框架16-18第2章基础研究18-392.1 UGBs 的涵义18-202.1.1 UGBs 的内涵18-192.1.2 UGBs 的作用19-202.2 UGBs 研究的理论基础20-282.2.1 城市增长管理思想21-222.2.2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思想22-232.2.3 城市规模预测理论23-252.2.4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25-262.2.5 城市空间扩展研究26-282.3 我国UGBs 的适用性研究28-322.3.1 UGBs 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28-292.3.2 两规协调途径29-302.3.3 UGBs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关系30-312.3.4 UGBs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关系31-322.4 国内外相关实践解析32-382.4.1 国外相关实践解析32-352.4.2 国内相关实践解析35-382.5 本章小结38-39第3章哈尔滨UGBs 设定的相关分析39-563.1 研究区域概况39-403.1.1 地理位置393.1.2 历史沿革39-403.1.3 社会经济发展403.2 哈尔滨UGBs 的构成40-433.2.1 刚性UGBs 41-423.2.2 弹性UGBs 42-433.3 哈尔滨城市空间扩张分析43-503.3.1 哈尔滨城市空间历史演变43-463.3.2 哈尔滨城市空间扩张动力机制46-493.3.3 哈尔滨城市空间扩张存在的问题49-503.4 UGBs 设定的影响因素分析50-553.4.1 区域发展50-513.4.2 自然条件51-523.4.3 经济发展状况52-533.4.4 政策导向53-543.4.5 交通条件54-553.5 本章小结55-56第4章哈尔滨UGBs 设定框架构建56-724.1 哈尔滨UGBs 的合理定位56-584.2 UGBs 设定目标和原则58-604.2.1 设定目标58-594.2.2 设定原则59-604.3 哈尔滨UGBs 划定的技术路线60-674.3.1 哈尔滨UGBs 划定方法60-634.3.2 哈尔滨UGBs 划定63-674.4 哈尔滨UGBs 实施管理与控制67-714.4.1 UGBs 的整合管理67-704.4.2 UGBs 的弹性控制70-714.5 本章小结71-72结论72-74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0-8462(2008)03-0425-05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探讨与应用①冯 科,吴次芳,韦仕川,刘 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29)摘 要: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空间扩张管理等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章旨在诠释UGB的内涵、特征以及效能的基础上,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对中国设定UGB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结果表明:设立城市发展边界(UGB)对于中国的城市空间扩张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UGB管理模式并不能够简单地“复制”到中国,需要从正确定位、划定方法、整合管理及弹性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土地管理;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增长边界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1 研究目的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增长具有必然性,其在空间上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城镇地域的空间扩张,包括城市平面区域的扩延及立体向空中和地下的伸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中的矛盾已经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而耕地资源极其短缺;城市过度扩张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新区开发建设迅猛而浪费严重;外延式增长突出而内部空间结构失衡等[2],故倡导何种管理模式去引导城市空间扩张是摆在当前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小汽车为导向(Auto-oriented Development,AOD)的土地利用模式致使人们购房置业的地域选择范围越来越大,从而加剧了城市向广大农村地区的空间无序扩展,造成耕地的锐减、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以及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等等。
进入1980年代以后,面对中心城区的衰落和郊区的无序蔓延,基于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传统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回归,精明增长(s mart growth)、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新城市主义(neo-urbanis m)等理论和思想开始出现[3]。
城市增长、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管理城市增长导致城市在空间规模上的扩张,城市空间低密度、无序的扩张导致了城市蔓延。
城市增长边界作为西方一种治理城市蔓延行之有效的手段被引入我国。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蔓延的发生机理,通过论述的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和管理实践为我国治理城市蔓延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城市增长;城市蔓延;城市增长边界doi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114G916 A 1673 - 0194(2016)07- 0232- 031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城市发展,城市数量、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中心区的面积都在过去30多年里都得到迅速增长,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科学城市规划和建设,随之而来的是随着城市“摊大饼”式空间的扩张,造成了城市蔓延现象,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住房紧张及就业困难等城市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增长边界(UGBs)作为在国外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理城市蔓延的规划手段近年来一直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并从实践上验证其有效性。
本文从经济学意义上探讨了城市增长边界对城市蔓延的有效管理,为城市规划政策提供经济学依据。
3 我国城市蔓延的原因分析第一,城市规划政策的碎片化,不连续。
城市发展是自发的市场行为,城市发展的问题千头万绪,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时,并没有从历史宏观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作一个长期的规划,处理城市问题一事一议,使得城市政策的制定相互隔离,没有相关性。
致使城市呈无序化发展。
第二,房地产行业的急速扩张。
从2003年起,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进入发展的高速通道。
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卖地,同时,银行对于房地产大力扶持,致使巨额资本流入房地产,使得房地产的发展更加处于一种“大而不能倒”的境地。
城市空间扩展空间效率增长管理城市增长边界论文城市空间扩展论文: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中文摘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空间呈现快速扩展的态势,并且引发了一系列涉及到土地资源、空间效率、城市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相比较于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管理现状,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ies)作为国外城市增长管理的有效手段,被引入国内相关专业领域。
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进而提出在我国推进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和使用的要求。
本文在总结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增长边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城市空间扩展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一般现象与典型案例分析其影响因素与相关机制。
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构成城市增长边界的管控基础和对象,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城市本质与政府职能定位问题,分析了城市增长边界的经济基础,并结合边界分析与制度适用研究,进而提出了我国城市增长边界的类型、确立机制以及管理程序等初步体系,并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趋势探讨。
推进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与应用,本文认为在前提条件上必须认真对待政府职能转型与定位问题;在理论上应以空间需求的经济分析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体系;在制度上应以谨慎的制度环境比较为前提,结合现行规划管理手段展开城市增长边界的适用设计。
【英文摘要】Urban space growth has been sparked a series problems that concerned with land resources, spatial efficiency, urban faciliti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China’s urbaniz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urban planning,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as an urban growth management means and polic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space.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lanning Methods that i...【关键词】城市空间扩展空间效率增长管理城市增长边界【英文关键词】Urban spatial expansion Space efficiency Growth management Urban growth boundaries【目录】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3-4景8-99-10Abstract4第一章绪论8-14摘要1.1 选题背1.2 概念界定9-101.2.1 城市空间扩展1.2.2 城市增长边界UGBs(Urban Growth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1.4.1 研究内容111.4 研究1.4.2 结构Boundaries)10内容与结构安排11-13安排11-1313-1414-171.5 研究方法131.6 研究特色与不足2.1 城市空间扩展2.1.2第二章相关研究进展14-232.1.1 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14-15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模式1515-162.1.3 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技术2.1.5 城市2.1.4 城市空间扩展的环境影响16空间扩展领域的研究总结16-1717-222.2 城市增长边界2.2.22.2.1 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基础17-19城市增长边界的相关实践19-22长边界的研究启示22-2323-322.3 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增第三章城市空间扩展的理论分析3.2 城市3.1 城市、城镇化与城市空间扩展23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分析23-2923-25素26-293.2.1 驱动因素分析3.2.3 管理制度因第四章3.2.2 限制因素分析25-263.3 城市空间扩展的机制分析29-32城市空间扩展的现实评价32-4432-35明显3232-3333-3434-354.1 国内城市空间扩展评价4.1.1 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迅速,城镇工矿用地增加推动4.1.2 城镇规模扩张导致用地可持续矛盾突出4.1.3 建设用地外延式扩展导致土地资源效率低下4.1.4 城镇扩张内容多样和变化,内部问题增多4.2 城市空间扩展的实例分析35-434.2.1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35-37分析37-414141-43础44-594.2.2 中心城区空间扩展4.2.3 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分析4.2.4 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一般性机制解释4.3 小结43-44第五章城市增长边界的经济基5.1.15.1 城市规模与城市边界控制44-46城市规模与效益分析44-4545-465.1.2 城市空间规模控制5.2.15.2 城市增长边界的经济基础分析46-50基于城市最优增长边界的城市增长46-47施投资时的城市增长47-4949-505.2.2 存在基础设5.2.3 城市增长边界的策略分析5.3.1 城5.3 城市增长边界的空间分析50-58市增长的空间模式与边界控制50-51管理51-5252-56结58-5959-705.3.2 城市规模的现实5.3.3 理性的城市土地供需分析5.3.4 城市增长边界的影响分析56-58第六章城市增长边界及其管理体系的构建6.1 从”边界”出发59-616.2 城市增长边界6.4 城5.4 小的本质61-626.3 城市增长边界的适用62-63市增长边界的规划制度设计63-69划基础63-6464-66结69-70结论70-717070 6.4.1 城市增长边界的规6.4.2 城市增长边界的类型与内容6.5 小7.1 主要6.4.3 城市增长边界的规划管理66-69第七章主要结论与相关问题70-737.1.1 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7.1.2 政府公共职能定位是增长边界的前提7.1.3 空间需求分析是增长边界的基础707.1.4必须明确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70-71类型与管理制度的初步设计7171-737.1.5 城市增长边界的7.2 相关问题7.2.27.2.1 城市增长边界的”失效”可能71从市场分析的角度贴近空间问题本质71-72划的政治性属性72-73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7-78参考文献73-77致谢787.2.3 深入到规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