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遗传与变异-变异致死类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和进化一、重难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4、基因重组及其意义5、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6、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专题知识网络构建1.遗传的基本规律2.伴性遗传实例实例3.可遗传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四限时训练一一、选择题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l: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宝宝那胖胖的小脸颊有没有可爱的小酒窝(由A基因决定),有没有富于情感表达的双眼皮(由d基因决定),是由准爸爸和准妈妈共同决定的。
如果有酒窝双眼皮女孩与无酒窝单眼皮男孩结婚,理论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A.1:1 B.1:1:1:1 C.1:0 D.以上均有可能3、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
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 / 6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4、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6.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答案思考一:不是,差速离心需在同一过程中多次改变转速,以分离多种不同物质(或细胞器)。
思考二:不是,HIV。
思考三:不携带,遗传信息是指能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RNA酶的碱基序列)的信息,tRNA 只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思考四:细胞生物和DNA病毒考点1 探索遗传物质历程的经典实验一|线|考|情【样题1】(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项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 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变异致死类1.解读:此类题型在变异中考查遗传学知识。
(1)命题素材:常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为背景材料,考查基因纯合致死、某一基因型的配子致死或胚胎致死、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致死等。
(2)考查要点:要求运用遗传学知识分析致死基因的显隐性、位置、后代的性状比例或雌雄比例等。
2.特点:材料新颖、区分度大、不符合常规遗传规律。
3.考查能力: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2012·山东高考)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 r X r Y)最多能产生X r、X r X r、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
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 R 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
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专题四遗传规律和人类遗传病[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4.伴性遗传(Ⅱ)。
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6.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微专题1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应用1.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过程的“假说—演绎法”提醒:①假说—演绎法贯穿于整个遗传学模块,包括遗传规律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与DNA复制方式的发现,遗传密码的破译等。
②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Ⅰ后期,若发生交叉互换则等位基因分离既发生在减Ⅰ后期,也发生在减Ⅱ后期。
2.分离定律的异常情况3.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析(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据子代推亲代)→拆分法①9∶3∶3∶1(3∶1)×(3∶1)(Aa×Aa)(Bb×Bb);②1∶1∶1∶1(1∶1)×(1∶1)(Aa×aa)(Bb×bb);③3∶3∶1∶1(3∶1)×(1∶1)(Aa×Aa)(Bb×bb)或(Bb×Bb)(Aa×aa);④3∶1(3∶1)×1(Aa×Aa)×(BB×_ _)或(Aa×Aa)×(bb×bb)或(Bb×Bb)×(AA×_ _)或(Bb×Bb)×(aa×aa)。
(2)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连锁现象提醒:AaBb×aabb时,若后代性状分离比出现“多∶多∶少∶少”则为连锁互换,“少∶少”为重组类型;若性状分离比为1∶1,则为完全连锁。
4.剖析9∶3∶3∶1的变形题型一围绕分离定律的应用,考查理解能力1.(2019·全国卷Ⅱ,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变异致死类
1.解读:此类题型在变异中考查遗传学知识。
(1)命题素材:常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为背景材料,考查基因纯合致死、某一基因型的配子致死或胚胎致死、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致死等。
(2)考查要点:要求运用遗传学知识分析致死基因的显隐性、位置、后代的性状比例或雌雄比例等。
2.特点:材料新颖、区分度大、不符合常规遗传规律。
3.考查能力: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2012·山东高考)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 r X r Y)最多能产生X r、X r X r、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
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 R 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
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识图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正常的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X(雌果蝇)或3对常染色体+XY(雄果蝇)。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4对即8条染色体,含有16个核DNA分子,含两个染色体组;在果蝇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短暂加倍,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即8条。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
通过减数分裂可推知,X r X r Y个体会产生X r、X r Y、X r X r和Y四种卵细胞。
X r X r Y与红眼雄果蝇(X R 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X R X r、X R X r Y、X R X r X r、X R Y、X r Y、X r YY、X r X r Y、YY,其中能存活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R X r或X R X r Y。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杂交,F1雌果蝇(AaX R X r)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表现为灰身白眼。
AaX R X r×AaX r Y,其子代F2中灰身和黑身之比为3∶1,白眼和红眼之比为1∶1,灰身红眼和黑身白眼果蝇之比为3∶1;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子代中黑身占2/3×2/3×1/4=1/9,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 R X r,白眼雄果蝇为X r Y,子代中白眼果蝇占1/2,故F3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
(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X R Y,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 r Y,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全为白眼;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 r O,该个体不育,与白眼雌果蝇杂交,不能产生后代。
根据后代表现型不同,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该白眼雄果蝇出现。
【答案】(1)2 8
(2)X r 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 R X r、X R X r 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审题新信息的获取与运用
一、明确致死类型
1.解读:
常见致死类型有:
(1)基因纯合致死:显性基因纯合致死、隐性基因纯合致死。
伴X染色体遗传中雄性个体视为纯合子。
(2)配子或胚胎致死:某一基因型的雄配子致死,但雌配子不致死;某一基因型的胚胎致死,但通过基因突变导致的此类成体可能正常存活。
(3)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致死:染色体异常的雄配子更容易致死。
2.应用:
根据题图,性染色体为XXX或OY的个体死亡,即性染色体为XXX或OY的胚胎不能存活。
二、明确个体存活或育性情况
1.解读:
存活的个体可能不育,可能产生的部分配子不育,也可能产生的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可以依据减数分裂内容,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存活个体的育性情况。
2.应用:
题图中XXY个体表现为可育的雌性,XO个体表现为不育的雄性。
XXY个体产生配子时,三条性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可能是一条X染色体和Y染色体进入细胞的一极,则另一条X染色体进入另一极;也可能是两条X染色体进入细胞的一极,则Y染色体进入另一极。
答题遗传学方法的选择
一、解读
遗传学常用的方法有杂交、自交、测交等。
判断突变基因的位置、判断变异个体的基因组成等常选用测交方法,即应选择隐性个体与未知个体杂交,隐性个体一般选雌性个体。
二、应用第(4)小题中白眼雄果蝇(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应选择白眼雌果蝇与之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推测可能的原因。
热点题型三育种应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