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谢觉哉的法律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研讨《犯罪研究》2021年第2期谢觉哉的慎刑思想及其实践冷霞张顺,内容摘要:谢觉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法治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 奠基者。
在刑事法领域,他的慎刑思想贯穿于刑罚制度的设立、适用和执行等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坚持少杀、慎杀,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主张保障人权,反对轻罪重罚;从 事实出发,反对刑讯逼供,不放过任何冤案,其慎刑思想对我国现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 和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今天的司法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谢觉哉;慎刑;刑事法律谢觉哉(1884-1971)是我党老一辈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之后,他多次担任党内重要的法律职务,参与革命政权的立法和司法活动。
在新中国建 立之后,谢觉哉参与了五四宪法及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并于1959年4月至1965年 间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因而被誉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司法先驱”与“人民司法制度 的奠基者”。
他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对我国革命法制和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起到了奠基性和 创造性的作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近年来,学界对谢觉哉法律思想的研究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多样化的趋势,但既有研究 或集中于谢觉哉的立法思想、司法思想、守法思想以及民主政权思想等方面,或聚焦于对 谢觉哉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进行考察,就其部门法方面的思想和实践贡 献展开的具体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以谢觉哉的慎刑思想和实践为考察对象,就其在革命战 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中国刑事法律建设所做的贡献进行探讨,展开评介。
―、坚持少杀、慎杀,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死刑意味着对人的生命权的剥夺,是刑法中最为严厉的刑罚。
坚持少杀、慎杀、严格 控制死刑的适用,这是谢觉哉参与革命法律工作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也是其慎刑思想的 最大体现。
(―)强调少杀、慎杀不论在哪个历史年代,无论担任哪种法律职位,对于死刑的适用,谢觉哉始终慎之又 慎,主张少杀、慎杀。
谢觉哉以人为本的故事作者:叶介甫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第01期谢觉哉(1884~1971),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省宁乡县肖家湾人。
青年时期,考取过秀才,教过私塾,学过中医。
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35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事报刊、司法、统战以及党政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对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统战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谢觉哉还是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一生在政法战线和其他工作中,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其以人为本的精神被传为佳话。
刀下救人1906年,已是秀才的谢觉哉参加本乡乡坤组织的一次“审盗案”,是他勇敢地站出来,才挽救了一位年轻人。
事情的原委是,一位面黄肌瘦的年轻人,因为家里没饭吃,在豪绅岳某的红薯地里偷挖了一篓红薯,被岳某抓住审问。
岳某凶狠地提出要砍断年轻人的手。
眼看就要动手了,在一旁的谢觉哉气愤不过,便大喊一声“住手”,随即走到岳某面前,指着跪在地上五花大绑的年轻人说:“偷东西固然不该,但贼心出于饥饿,他认了错,又退了赃,就可以了。
以后他还要靠那双手养活一家,怎么能因做一次错事而使他致残一辈子呢?”围观群众也齐声高喊“放人”。
岳某见众怒难犯,只好同意放人。
然而,就在乡丁给年轻人松绑的时候,奸猾的豪绅突然从火炉里抽出一个早已烧红的烙铁,朝年轻人脸上烙去,只听得一声惨叫,年轻人昏倒在地。
目睹豪绅的残暴,谢觉哉气愤无比,一脚将案桌踢出几尺远,愤然离开茶亭。
此事让他对底层民众的悲惨命运有了一定认识。
诗赠乞丐1907年冬末,谢觉哉路遇冻死茶亭的求乞老人。
当时,很多人在老人尸体旁围观,他见后十分同情,当即告诉父亲,出棺木将其安葬。
他的一位同学岳伯谦站在士大夫的立场写了首《乞丐诗》:“讨米最不穷,何必乞人怜。
一死永无罪,快活上天庭。
论谢觉哉立法思想
周鹏宇
【期刊名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29)006
【摘要】谢觉哉是中国近现代新民主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法学家.其立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立法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二是坚持法律的阶级属性,在立法中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努力通过人民立法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律体系.三是尊重法律自身的规律,在立法过程中兼顾法律的时代性与稳定性,注重充分运用发挥立法技巧,同时注意将立法与司法相紧密结合.
【总页数】13页(P24-36)
【作者】周鹏宇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100144,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9
【相关文献】
1.贫富差距消除的立法思想初探--西部开发立法思想创新 [J], 曾加;于欣华
2.董必武的立法思想对PPP模式立法思想的启示 [J], 张雅欣
3.唐律刑事立法思想与日耳曼法刑事立法思想之比较 [J], 刘华北
4.科学民主的立法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石--从谢觉哉大众化立法思想谈起 [J],
赵晓耕;段俊杰
5.谢觉哉的慎刑思想及其实践 [J], 冷霞;张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法学家谢觉哉生平简介谢觉哉,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法学家谢觉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谢觉哉生平简介谢觉哉是一位晚清秀才,按理来说应该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才是,为什么他会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呢?原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谢觉哉,1884年出生。
考中了秀才之后,便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18年开始,受到了党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积极地参与革命运动,还在1921年参加了新民学会。
1925年,谢觉哉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谢觉哉在湖北、上海等区负责党的宣传教育工作,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工作。
他先后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主持参加和起草了的《劳动法》等一系列法令和条例,这是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法令和条例。
1934年10月,谢觉哉作为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红军抵达陕北。
之后,谢觉哉先后担任了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长兼秘书长、司法部长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等职。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谢觉哉奔赴兰州,担任党中央驻兰州办事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
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965年担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71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谢觉哉在北京因逝世。
谢觉哉是我国革命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他主持起草的《劳动法》、《土地法》、《选举法》封,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礼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谢觉哉是哪里人谢觉哉,别名谢维鋆,被称为是“延安五老”之一。
很多人会因为“延安五老“的名头,而潜意识的认为,谢觉哉是延安人,所以才有了”延安五老“的称号。
其实不然也。
那谢觉哉是哪里人呢?谢觉哉出生于188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觉哉,家书里的家风文I萧跃华谢觉哉书是家风的载体,这是我拜读《谢觉哉家书》的感受。
这些写于1919年至1965 年的97封家书,从中找不出“家风”二字,然 而笔端流淌出的舐犊之情,又无不与家风“如 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谢觉哉( 1884—1971 ),湖南宁乡人,字 焕南,学名维銮,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历 任中央苏区政府秘书长、中央党校副校长、陕 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政务院内政部部长、最 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他也是 “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法制奠基人。
延安整风,毛泽东在谢老所撰《自传》批示:“已看过。
文如其人,信哉!”这些家 书无疑是对“文如其人”的最好注脚。
婚姻:“你永远是我的夫人”谢老第一次婚姻由岳丈何秋岩做媒,双 方默许喜结良缘,新郎十五岁,新娘二十岁,共同生育了四男三女。
大革命失败后,谢老漂 泊不定,十年后以诗代柬发回第一封家书:“音书久断绝,生死不可踪。
累汝苦思念,暮 暮复晨晨。
累汝御强暴,一夕或数惊。
累汝家 计重,荆棘苦支撑。
遥知鬓发改,不复旧时 容。
”何夫人六十正寿,谢老说“回家,暂时不可能;寿文呢,应该写一首”:你是个不平凡的女子,记得那年…闹到家里,谁都跑了,你都独自一个和他讲 理,气盛理直,把那些要放火烧房子的丘八骇住了……有朋友来信,说你有丈夫气。
谢老那代革命家不少经历过二次婚姻。
面对如何处理与“糟糠之妻”关系的问题,谢 老既尊重历史,坚持与“敦秀吾妻”“谢老太 太”通信,坚称“你永远是我的夫人”,要她 六十岁不再“斩猪草”“提猪食”,少管些事,安静过日子;又坦陈“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使得我俩的精神隔离开了,因而也把我俩的 形体隔离开了”,不能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了。
何夫人被小儿子谢放接到北京安度晚年,谢老和夫人请她来家作客,多次前往看望,送去生活费用。
何夫人说:“王定国同志,感 谢你对谢胡子照顾得这么好。
”何夫人享年八十八岁,王定国亲自料理后事送行。
宁乡文史知识竞赛资料一、填空题1、早在三国时,今日宁乡所辖境域就已经置县,当时名为(新阳县)。
2、宁乡境内的四条主要河流有着“宁乡四江”之称的是(沩江)(乌江)(靳江)(楚江)。
3、花明楼少奇故里屹立着通高7.1米的少奇铜像,“7.1”有两重寓意,一是党的生日,以此纪念少奇同志为党所作的卓越贡献;二是(少奇同志终年71岁)以此纪念他的有限年华。
4、沩山密印寺是佛教禅宗五派之一(沩仰)宗的发祥地。
5、密印寺是唐朝相国(裴休)奏请唐宣宗修建的。
6、密印寺的开山祖师是(灵佑禅师)。
7、晚唐到五代间,宁乡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位著作丰硕的大诗僧,他的名字叫(齐己)。
8、宁乡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出自(宋朝),名字叫(易祓)。
9、1917年7至8月间,毛泽东曾和他的一位同学到宁乡进行农村调查,调查期间,他们一起访香山、游白云、到密印,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这位同学是(萧子升)。
10、宁乡近代史上,作出毁家兴学壮举、创办周南女学堂的教育家是(朱剑凡)。
11、“宁乡四髯”是四位宁乡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合称,他们是何叔衡、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12、宁乡最早的花鼓戏社班同时也是省第一个花鼓戏社班是始于清同治年间的(土坝班)。
13、1998年,两条路的通车揭开了宁乡交通史上崭新的一页,分别是(长常高速公路)和(石长铁路)。
14、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获女子体操高低杠冠军的宁乡籍运动员是(陆莉)。
15、“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
什方密印寺,飞落白云间。
”这首《沩山密印寺》的作者是明崇祯进士、有“楚陶三绝”之称的(陶汝鼐)16、刘少奇同志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代表性著作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7、和毛泽东一起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何叔衡)。
18、宁乡出现的第一位历史名人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蒋琬)。
19、大庆油田是由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欧阳钦命名的,他是我县(大屯营)乡人。
20、1996年5月5日,玉潭镇西正街小学四年级不足11岁的一位小姑娘,在沩丰坝为抢救失足落水的同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位小姑娘的名字叫(赵宁)。
谢觉哉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研究综述【摘要】研究谢觉哉关于民主政权建设的主张以及所形成的理论,对新时代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党的领导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章对目前学界关于谢觉哉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对已发表的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中关于谢觉哉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目前学界研究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以期推动谢觉哉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谢觉哉;民主政权建设一、研究概况及特点截止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谢觉哉民主政权建设思想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共六篇,分别是五篇硕士论文:胡偌菲的《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李向军的《谢觉哉的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研究》、宁勇俊的《抗战时期谢觉哉的民主政权思想》、朱玲芝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谢觉哉的人民调解思想研究》、孙志贤的《论民主革命时期谢觉哉的宪政思想》。
一篇博士论文:周鹏宇的《谢觉哉法律思想研究》。
发表的期刊文章共两篇,分别是:周鹏宇的《论民主革命时期谢觉哉宪政思想体系之初成》、邓茜的《十年来谢觉哉思想研究述评》,而针对谢觉哉的民主政权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及著作较少,涉及到民主政权思想的内容,目前为止有《散文选》、《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论民主与法制》、《谢觉哉1884-1971》等,对其民主政权思想有所涉及。
1、学术论文(1)人民民主与资产阶级旧民主有根本区别。
周鹏宇的《谢觉哉法律思想研究》是一篇博士论文,谈及了谢觉哉的许多宝贵思想,在提到民主政权建设时,周鹏宇写道,谢觉哉为英中友好协会访问团作了一篇演讲,题为《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发展》,在这篇演讲中,谢觉哉表达了其民主政权建设的部分思想。
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原理及毛泽东关于我国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依据,表示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资产阶级就民主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且是优于旧民主的。
(2)民主政权的组织运作。
胡偌菲的硕士论文《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一文中,从民主政权组织思想的角度,围绕民主集中制、民主选举、民意机关的建设、基层政权建设这几点展开论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产生与变作者:迁宣泽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笔者将运用新制度主义中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和视角,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产生变化及其发展进行一个历史纵向的整理分析,以期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些许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历史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路径依赖一、中国共产党前期基层群众自治思想中国共产党基层群众自治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著作中就有其思想渊源。
马克思认为,民主是政治的表现形式,自治是一种政治形式,民主的实质就是自治。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总结分析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时曾写到:“公社的存在本身自然而然会带来地方自治,但这种地方自治已经不是用来牵制现在已被取代的国家政权的东西了。
”即巴黎公社不同于原来的国家机器,并非作为阶级压迫的权力,而是更偏向于服务性质的国家机构组织。
参加公社的多数都为工人和工人公认的代表,因此巴黎公社在这个意义上也成为了无产阶级自我管理服务的机构组织。
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阈下考察,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其渊源应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思想发展与革命实践。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在会上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并且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纲领》第二条中就指出“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人民当家做主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
在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及宣言》中,第九条就明确地指出“实行都市和乡村自治”。
1925年,《中共湘区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中指出“乡村自治及乡村自治机关负责人员,应以普通选举法直接选举之,不能由绅士包办。
”用以解决处理土豪劣绅把持基层旧政权的问题。
1926年10月,毛泽东参与撰写的《全国人民团体联合会之纲领》中指出“各地农民目前的斗争目标,都应为建立乡村自治而奋斗”,并借此将农民革命与国家政权问题相联系,通过实行自治来推翻地主政权。
谢觉哉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1960.04.10•【分类】讲话论述正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1960年4月10日各位代表: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谭震林副总理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
现在,我讲一讲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高级人民法院执行特赦罪犯工作的情况。
1959年9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建议,作出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
同日,刘少奇主席发布了特赦令。
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
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高级人民法院,遵照刘少奇主席特赦令,同公安、检察机关密切协作,经过认真的审查,特赦了一批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
凡是特赦释放的罪犯,都得到了妥当安置,开始了他们的新的生活。
把皇帝改造成为劳动者大家知道,在这次特赦的罪犯中,有清朝末代皇帝以后又当了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
两次被推翻的皇帝,因为已表现改造成为新人,得到特赦,这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事。
溥仪自述:“我的前半生罪恶实在太重了,是一百个死一千个死也抵不过来。
”并且认为自己脑子已经僵硬,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
但是在长期关押期间,经过改造教育,经过学习和到各地参观,溥仪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变化,认识到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正确,逐步认清了自己的罪恶,终于有了改恶从善的转变,决心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溥仪从三岁当了宣统皇帝,就一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说自己是一个“人间的大废物”。
在关押期间,溥仪参加了劳动,还学会了一点技术。
特赦以后,他要求去劳动,现在他是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一面劳动,一面学习。
他向人们表示:“过去当皇帝的溥仪已经死了,今天的溥仪是新生的,是党重新给了我生命。
871“合情合理,即是好法”———谢觉哉“情理法”观研究霍存福(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谢觉哉的一般“情理”观,是其“情理法”观的基础,它们是在吸收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成分、在对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形成的。
谢老指出革命不排斥友情、亲情、传宗接代等人情,“理”是经过了洗练的“情”,对肃清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影响,作用巨大;强调司法的内容是“说情说理”及判决要“合情合理”,这对理解司法本质和司法精神颇有助益;确认“法律是根据人情制定的”,“合情合理,即是好法”,对立法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正义高度将公平、公正、安定等价值植入“情理”之中,使得革命的、新型的“情理法”超越了旧式的“情理法”,新价值统驭旧传统、旧语言反映新思维,实现了对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谢老的“情理法”思想及其科学探索历程,对当今法律文化的建设仍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情理法;谢觉哉;合情合理;好法;国法民情中图分类号:D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1-0178-20谢觉哉法律思想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他的“情理法”观。
谢老的“情理法”思想,上承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精髓,下启当今法律文化的建设方向。
“情理法”问题,因其切近中国法律、中国人法律生活和法律思维的实际,一直是中国的法律与文化的重要话题。
今天研究谢老的“情理法”思想,研究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过程中如何将革命的法制与中国法律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革命不排斥人情,“理”是经过了洗练的“情” 谢老的一般“情理”观,即有关工作、生活的“情理”观,是其“情理法”观的基础。
在中国革命史上,曾多次出现“左”倾的路线和政策,一些人总以为要革命就只能讲同志情,革命者不能讲友情、亲情等人情,革命就不能动感情、讲情理。
从谢老的日记看,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就曾多次探讨过这个问题,包括他与其他同志的私人谈话所涉及者;最早的记载见于30年代末。
浅论谢觉哉的法律思想
作者:徐婧
来源:《长安学刊》2011年第04期
摘要:谢觉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他在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丰富的法制思想,包括废除旧法制建立新法制、依法办事、坚持司法独立、重视调解工作,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谢觉哉;法律;思想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67—02
谢觉哉同志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法学名家”,早期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从事司法和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新中国的司法事业中,回顾各个历史时期,谢觉哉在司法部门任职期间的革命实践,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破旧立新是新中国法制之本
马克思曾经说过:“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利用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
”1947年2月,谢觉哉提出;“因为法律应为进步的新民主主义法律,于是不是继承旧的,而是对旧的革命。
不是对旧的修改,而是形式和内容全部改造。
”1949年1月,谢觉哉在司法训练班上讲话时又再次指出:“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同时,要废除旧法律及其司法制度,建立崭新的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这是中共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旧法制建立新法制的主张,为后来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初步指明了方向。
3月27日,谢觉哉为报社撰写了《废除旧法制建立新法律》的社论,再次指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国民党六法全书应该废除,同时号召努力建立新法律。
1949年8月,他在华北人民政府司法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并不抛弃旧法上可以转为人民用的有益部分。
”法律除了具有阶级统治职能外,还具有社会职能,即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因此旧法律并非全部内容都是反动的,也有部分内容对人民有益,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应当吸收。
因此,谢觉哉废除旧法制但又要利用其中有益成份的观点是科学辩证的观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谢觉哉这一正确的主张并未得到当时共产党领导层的认同,结果旧法制不仅在政治层面,而且在文化层面都被彻底否定,法缘被截断,使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丧失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以致进展缓慢。
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并且大量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法律和港台地区的法律,使我国法制不断趋于完备。
这也证明了谢老观点的正确性。
二、依法办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谢觉哉一贯强调要依法办事,他认为依法办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他强调:“法律是神圣的,没有什么特殊的人可以违反法律而不受到惩罚。
”依法办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守法。
如果法律颁布后,大家都不遵守,法律也就失去了其社会价值。
谢觉哉非常重视守法。
他说:“有法制就得遵守。
”“不及条例不对,超过条例也不对。
还有禁令,不论暂时的或永久的,一经颁布就得执行。
”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每个人的行为都不能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更不能与之相抵触。
大量的事实表明,离开了法制的轨道,用不理性、甚至是违法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就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会极大地危害公共安全,破坏和谐平安的发展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都依法办事,不但权益会得到充分保障,麻烦也会少得多。
如果大家都各行其是、为所欲为,社会就会变得混乱,经济发展就会停滞,遭殃的是老百姓,个人的利益也就得不到维护。
要依法办事,人人遵守法律,还必须大力宣传法律学习法律,这也是谢老一贯的观点。
不懂法,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依法、守法。
有时糊里糊涂犯了法,还自以为合法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谢老十分重视法律的学习与宣传。
他说:“每一项法令公布,各级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该讨论研究,尤其是直接执行的部门,不只是自己学习而已,还应该领导人民学习,使法令为人民所掌握,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去实验。
”
三、坚持司法独立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中国封建社会由于司法是从属于行政,无所谓独立。
民国时期,虽然宪法名义上规定了司法独立,可实际上还是行政指挥司法,司法独立徒有虚名。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区域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治体制。
这种体制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因为它有利于革命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使司法工作更好地为发展革命战争服务。
但不可否认,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容易侵犯人们的合法权益和造成冤案错案。
司法独立,绝对不是排斥或者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而恰恰是以适应司法专业特点的方式来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实施党的执政行为。
司法公正独立是有利于维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制度设计。
这是因为,我们的宪法和法律是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我们的司法机关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设置并在执政党的领导和人大民主监督下进行活动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司法机关依法以独立的方式保证司法公正实现的程度越高,其维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和人民利益的作用就越大;相反,如果各方面的“婆婆”都绕过法律对司法机关的办案活动发指示、批条子,随意干预,使司法机关和办案人员不能独立地、公正地依法做出裁判,则势必损害执政党的威信、动摇执政党的地位。
即是说,我们“国家法律是党领导制定的,司法机关是党领导建立的,任何人不尊重法律和司法机关的职权和权威,这首先就会损害党的领导和党的威信。
”
四、调解是我国司法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得力助手
在谢觉哉看来,调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应该怎样去进行调解呢?谢觉哉主张;“最主要的是群众自己调解,因为他们对事情很消楚,利售关系很密切,谁也不能蒙哄谁。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涮解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论调解的组织形式还是调解的内容和程
序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实现了调解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例如,1941年4月,山东抗日根据地颁布的《山东省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
1943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也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民刑事件调解条例》。
当时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谢觉哉非常重视调解工作。
他说:“调解可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使小事不闹成大事,无事闹成有事。
增加农村和睦,节省劳力以从事生产。
”可见在谢老看来,调解工作意义非同一般,不仅可以化解人民之间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而且能够促进生产。
谢觉哉不仅教育大家要搞好调解工作,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做调解工作的榜样。
他经常抽时间协助司法人员调解一些疑难案件,从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调解工作。
由于谢觉哉等人的大力提倡和指导,当时调解工作开展得很不错。
其实,不仅在当时,在现阶段,调解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处理好新时期人民调解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正确利用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有助于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努力完成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更好的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