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9 报任安书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555.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9 报任安书课后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仆.之先非有剖符..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B.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C.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D.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再结合句中关键词句加以断句。
9 报任安书[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曩.(nǎnɡ) 诎.(qū)体 箠.(chuí)楚 槛.阱(jiàn) 榜.(pénɡ)箠 圜.(yuán)墙 头枪.(qiānɡ)地 强.(qiǎnɡ)颜 羑.(Yǒu)里 缧.(léi)绁.(xiè) 婢.(bì)妾 倜.(tì)傥.(tǎnɡ) 仲.(zhònɡ)尼 膑.(bìn)脚 愠.(yùn)色 闺,· (gé)剌.(là)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8)放失旧闻(“失”通“佚”)(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幸⎩⎪⎨⎪⎧幸.勿为过(动词,希望)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 (2)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死)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3)虽⎩⎪⎨⎪⎧仆虽.怯懦(连词,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即使) (4)且⎩⎪⎨⎪⎧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5)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6)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副词,才) (7)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以致)(8)为⎩⎪⎪⎨⎪⎪⎧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制成)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向,对)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由于)重为.乡党所笑(介词,与后面的“所”共同表被动)(9)与⎩⎪⎨⎪⎧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则与.一生彘肩(动词,给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此处为“讨好”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同)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7)审矣,何足怪.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8)声闻.邻国(使动用法,使……听到)(9)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报任安书圆眼睛是第一个圆,眼前的地平线是第二个圆。
这个原始的形状在自然界到处都是,没有止境。
圆是一种最高形式的象征。
它有着无所不在的圆心,但是其圆周却无处寻觅。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这个最原始的图形有什么丰富内涵。
在讨论人类每一个行为的循环及其补偿性时,我们从中探寻出了一种道德寓意。
有这样一条真理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任何一个圆的外围都可以画出另外一个圆;自然没有极限,每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太阳爬到最高处时,总会有另一道曙光冉冉升起。
忘我的境界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走出自得其乐的圈子,全身心地去投入做某件事情,简单地说来,就是重新画一个圆。
微感言: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赏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赏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
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赏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赏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一、作者视窗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 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报任安书》精神建构式学习设计宁夏石嘴山市回民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753000 尤屹峰[设计意图]高中语文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欲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融会整合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建构精神,即通过文本中人物精神人格和人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人格和个性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思想感情,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
而新编高中语文(实验)第六册《报任安书》课文正是建构学生精神人格的绝好读本,教学中如果能紧紧抓住建构精神这个核心,将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尤其是在经受挫折和磨难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树立坚强意志、坚定毅力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本设计拟通过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精神对话与人格探寻,使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心灵世界,通过司马迁精神人格的震荡洗礼,从而张扬起自己经受生活中一切磨难挫折考验的精神大旗,构建起自己克服人生中一切困难厄运侵袭的个性人格,树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为振兴民族精神而奋斗拼搏的决心和勇气。
[设计提要]本设计拟采用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多重对话等多种形式,通过直观感受精神、解读品赏精神、移植建构精神三个环节,来实现与作品人物的精神共振,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人格的目标。
学习理念:注重精神探究与建构体验,不求得出统一答案。
[设计实施]一、[直观感受精神]1.创设情景,直观感受(多媒体屏幕映出放大了的司马迁画像)A.[启发]这是一张司马迁的画像。
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这张画像,看从这张画像上能读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B.[品读感知、对话交流](略)C.[煽情激发](教师根据学生感知对话交流情况适时给予肯定并进一步煽情激发)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已经知道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候的史官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在父亲死后3年也作了太史令。
后遭受极刑,在无限的屈辱中创作完成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单元导读《报任安书》一个踟蹰独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
不料,飞来横祸,差点葬送了旷世奇才。
屈辱,难言的屈辱将他逼向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儿的头颅,倔强地甩开了世人嘲讽的白眼,毅然提起笔来,挑起了华夏史传的千秋伟业。
“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你那挥笔疾书的身姿已经定格成一幅永远的风景,令后人高山仰止!皇权可以摧残你的身体,却无法剥夺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发你生命的潜能,残缺的仅仅是身躯,飞翔的却是你不朽的灵魂!《富有的是精神》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
有史以来,无数国际政要、著名学者、商业巨子等等先后在北大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做演讲已经成为了一种荣幸。
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器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惊四座;也不乏促膝谈心般的思想感受,娓娓道来,这些精彩的演讲体现出演讲者的学识和水平,可见,北大不仅感染着我们,可以说感染了全中国,全世界。
为何人们都青睐于北大?因为北大《富有的是精神》。
《苏武传》两千多年前,在北海边上,他持节牧羊,餐冰卧雪,却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他宁死不屈;在金钱、富贵面前,他矢志不渝;在得知家人遭遇不幸的时刻,他大义凛然、誓死报国。
他心甘情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英勇无畏,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他的气节,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
他就是大汉使臣——苏武,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苏武,学习他的高风亮节!《西西弗的神话》中国古代有吴刚砍伐桂树的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吴刚是西河人,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这桂树高达五百丈,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
吴刚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而他将不断地砍下去。
9 报任安书[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曩.(nǎnɡ) 诎.(qū)体 箠.(chuí)楚 槛.阱(jiàn) 榜.(pénɡ)箠 圜.(yuán)墙 头枪.(qiānɡ)地 强.(qiǎnɡ)颜 羑.(Yǒu)里 缧.(léi)绁.(xiè) 婢.(bì)妾 倜.(tì)傥.(tǎnɡ) 仲.(zhònɡ)尼 膑.(bìn)脚 愠.(yùn)色 闺,· (gé)剌.(là)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8)放失旧闻(“失”通“佚”)(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幸⎩⎪⎨⎪⎧幸.勿为过(动词,希望)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 (2)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死)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3)虽⎩⎪⎨⎪⎧仆虽.怯懦(连词,虽然)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即使) (4)且⎩⎪⎨⎪⎧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5)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6)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副词,才) (7)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以致)(8)为⎩⎪⎪⎨⎪⎪⎧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制成)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向,对)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由于)重为.乡党所笑(介词,与后面的“所”共同表被动)(9)与⎩⎪⎨⎪⎧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则与.一生彘肩(动词,给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此处为“讨好”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同)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7)审矣,何足怪.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8)声闻.邻国(使动用法,使……听到)(9)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翻译1——3自然段,明确本段落的意思: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教学步骤:一、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翻译,明确: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迟表意。
这一段还应明确:“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司马迁“说情”的婉转说法。
“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心志。
二、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本段是全文的难点。
可分为四层:1、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在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自己有什么气节。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承上启下,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大之辱。
3、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
4、在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三、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
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示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四、小结:总之,这三段逐步说明了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五、学生熟读1——3自然段,进一步体味复杂的思想感情。
9 报任安书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曩.
(nǎnɡ) 诎.(qū)体 箠.(chuí)楚 槛.
阱(jiàn) 榜.(pénɡ)箠 圜.(yuán)墙 头枪.
(qiānɡ)地 强.(qiǎnɡ)颜 羑.(Yǒu)里 缧.(léi)绁.
(xiè) 婢.(bì)妾 倜.(tì)傥.(tǎnɡ) 仲.
(zhònɡ)尼 膑.(bìn)脚 愠.
(yùn)色 闺,· (gé)
剌.(là)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
(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
(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
(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8)放失旧闻(“失”通“佚”)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幸⎩⎪⎨⎪⎧幸.勿为过(动词,希望)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 (2)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死)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
(3)虽⎩⎪⎨⎪⎧仆虽.怯懦(连词,虽然)虽.
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即使) (4)且⎩⎪⎨⎪⎧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故且.
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5)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介词,比)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至激于.
义理者不然(介词,被)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6)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至于鞭箠之间,乃.
欲引节(副词,才) (7)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今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介词,用)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以致)
(8)为⎩⎪⎪⎨⎪⎪⎧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制成)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向,对)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由于)
重为.乡党所笑(介词,与后面的“所”共同表被动)
(9)与⎩⎪⎨⎪⎧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则与.一生彘肩(动词,给予)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此处为“讨好”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连词,和,同)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而世又不与能死.
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
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
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
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
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