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结构 - 第二章 DNA的结构 - 副本
- 格式:ppt
- 大小:8.41 MB
- 文档页数:77
第二章:DNA的结构与功能一、DNA的一级结构1953年Watson和Crick创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分子的结构特征,提出DNA是遗传分子。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别表示为:dAMP、dGMP、dTMP、dCMP。
DNA分子是由这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分子。
1.DNA分子的多样性: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四种,但是,由于碱基可以任何顺序排列,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如:某一DNA分子是由100个bp组成,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就是4100。
实际上DNA链中的碱基数远远超出100个,所以,它们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
即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DNA 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是DNA分子的重要属性。
对一种DNA属性的最基本了解就是测定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一级结构。
二、DNA的物理图谱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在DNA片段上标记出限制性内切酶的位点顺序。
假设有一段DNA片段为2450bp,分别有两个XbaI和两个PstI位点,这样每一个单酶切会把此DNA分子切成3个片段,双酶切将产生5个片段。
三、DNA一级结构的测定双脱氧末端终止法-----Sanger法:原理是采用核苷酸链终止剂—2,,3,-双脱氧核苷酸终止DNA的延长。
由于它缺少形成3,,5,磷酸二脂键所需要的3,-OH,一旦参入到DNA链中,此DNA链就不能进一步延长。
根据碱基配对原则,每当DNA聚合酶需要dNMP参入到正常延长的DNA链中时,就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参入ddNTP,结果导致脱氧核苷酸链延长的终止;二是参入dNTP,使DNA链仍可继续延长,直至参入下一个ddNTP。
根据这一方法,就可得到一组以ddNTP结尾的长短不一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将反应体系分成4组,每一组反应体系中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一种相应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反应后可得到不同长度的以双脱氧结尾的DNA片段,各DNA片段均只相差一个核苷酸长度,各组的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每一片段的电泳位置不同,从下而上(由小到大)可直接读出DNA序列。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DNA的结构
(1)DNA双螺旋结构如下图所示,[6]磷酸和[5]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两条链之间的[8]碱基对通过[9]氢键相连。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A与T配对,G与C配对,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A+G)等于嘧啶碱基总数(C+T)。
(2)碱基对的不同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2.DNA的复制
(1)DNA复制的时期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一个含15N的DNA在14N的培养环境中经n次复制后,共产生2n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数目是2个。
复制需要模板(D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和能量(ATP)四个基本条件。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