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考物理热点问题集锦之探月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4
“嫦娥一号”系列问题综析长沙市明德中学(410008) 刘彪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1月5日与月球“相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也为各类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下图为“嫦娥一号”从发射到绕月运行的轨道示意图。
下面就各阶段常见问题作具体分析:1. 加速上升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一号”从地面垂直加速上升,这一过程涉及到超重、重力加速度变化等问题。
例1 如图所示,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起动后,以加速度2g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起动前压力的1718,已知地球半径为R ,求此时火箭离地面的高度(g 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 设火箭离地面的高度为h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2()M m Gm g R h =+在地 mg RMm G =2则此处重力加速度g ′=()22Rg R h +对测试仪器在高空中平台上应用动力学方程1718mg - m g ′=m2g得h =2R2. 转向“嫦娥一号”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要转向为绕地飞行。
着一过程要通过转向发动机点火来实现。
关于这一阶段的问题主要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2 图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 1、P 2、P 3、P 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 1、P 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 轴平行,P 2、P 4的连线与y 轴平行。
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
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 0向正x 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 偏负y 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 0平动,则可 ( )A.先开动P 1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B.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2适当时间C.开动P 4适当时间D.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解析:P 1、P 2、P 3、P 4都是喷气发动机,是利用反冲作用使探测器得到速度的。
5、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十号”的长征三号甲载火箭(如图6所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第148秒,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43秒,整流罩分离。
此时,火箭已经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嫦娥”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第271秒,火箭二、三级分离。
火箭升空第609秒,远望号测量船传来消息,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滑行时间为580秒,火箭将处在没有动力阶段,这个设计是为了使飞行体节省燃料。
此时的飞行体不会被地球吸引回来,因为它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速度。
大概滑行不到10分钟后,开始第二次点火。
第1473秒,当大厅里响起“星箭分离”的报告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在太平洋上空。
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
18时50分左右,卫星已经飞到南美洲上空,卫星的太阳帆板成功展开。
13分钟后,用于向地面传输科学数据的定向天线也开始展开。
19时0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阅读短文后回答:(1)火箭升空第609秒,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星箭结合体由于原来处于状态,在关闭发动机后由于 仍能继续运动。
(2)在火箭和卫星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后,如果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 .火箭二、三级分离时,不再受到空气摩擦力的作用C .卫星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6、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多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1)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转化过来的。
中考物理复习讲例练全攻略第一章运动的世界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基础巩固]一.知识回顾1.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注意]物体位置的改变包括物体相对距离和相对方位的改变,如物体转动,相对于某一点的位置不断的发生变化,也是一种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择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
(3)判定: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称这个物体是____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这个物体是_______的。
(4)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____的,也可能是_______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除此以外常用的单位从大到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米(μm)、_____(nm)。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是:1km=_____m 1dm=_____ m,1cm=_____m,l mm=_____m,l μm=____m 1nm=____m(2)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比它大的时间单位有____(____)、分(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ms)、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__min 1min=________s1s=______ms 1ms=______μs(3)用刻度尺测长度长度的测量可分为如下几步:①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量程和________。
②正确摆放刻度尺。
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有刻度的一侧要紧靠_______,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
③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
④正确记录:测量值是_____、估计值和______组成。
和“奥运热点”一样,航天将仍是是09年中考的热点。
涉及到神八飞船、火箭升空、太空行走周边涉及的物理知识。
24(08常德)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在发射过程中,火箭是通过向后喷出气流使自身受力而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的道理;
卫星在绕月探测的过程中需要将一对巨型太阳能电池翼张开,如右图,这对电池翼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24答案相互电(或化学)
2(08深圳)图4是我国去年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面上的昼夜温差比地面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13(08云南)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正在绕月运行,若以地球为参照物,该卫星
是(填“静止”或“运动”)的;卫星经两次“刹车”进入月球轨道,刹车过程中,卫星的动能将(填“减小’’或“增大’’);探月卫星距地球指挥中心约为 3.9×105km,地球指挥中心向探月卫星发射的指令,经S到达卫星。
13(08威海)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奔月”之旅。
关于火箭和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卫星通过接收与发射电磁波与地面互相传递信息
B.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和卫星的机械能C.卫星上板状的两翼是太阳能电池板,它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卫星使用
D.火箭表面涂有一层易熔化、汽化的材料,是为了防止火箭与空气摩擦燃烧而损坏。
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天体问题解析及复习要点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教育局教研室邢彦君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理综试题试题和物理试题中,几乎都有天体运行问题,这些问题的编制背景涉及“嫦娥1号”、双星、同步卫星运行、估算等四个方面。
一、“嫦娥1号”问题1.奔月:涉及奔月问题的有广东物理A卷第12题和海南物理第12题。
例1(08广东物理12题)图1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捕获,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分析与求解:该题以“嫦娥一号”从地面发射后由绕地运行,经多次变轨,到绕月运行这一奔月全过程为背景设置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宇宙速度”、卫星运行周期、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概念或规律的理解,几乎囊括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运用的各个方面,试题背景新颖,问题设置全面。
发射“嫦娥一号”,首先要使其绕地运行,所以其速度只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即可,故A错。
设月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在绕月圆轨道上运行时的运行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则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有:,由此式可见,卫星的绕月运行周期与卫星质量无关,故B错。
不管卫星在何轨道运行,它受月球的引力总是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即引力大小与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故C对。
当卫星在绕月圆轨道上运行时,其向心力是由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显然,这个力远远大于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否则,它不会绕月运行,故D错。
例2(08海南12题)一探月卫星在地月轨道上运行,某一时刻正好处于地心和月心的连线上,卫星在该处所受地球引力与月球引力之比为4:1,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约为81:1,则此处到地心与到月心的距离之比约为。
嫦娥探月考题归类例析关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反映科技新成就或科技大事件,历来是中考的热点。
去岁至今,令世人瞩目的莫过于“嫦娥”成功落月、“玉兔”月面勘察。
现以嫦娥探月为素材,编选相关试题归类例析如下,以供复习备考参考。
一、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是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
2013 年12 月 2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考题以火箭发射升空为情景,考查相关知识的应用。
例 1.如图 1 所示是搭载“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时的壮观情景。
(1)火箭发射时,产生的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利用水来吸收巨大的热量,从而保护发射架;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形成的。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使火箭获得更快的速度,又要节省燃料,火箭升空后应向(填“偏东”或“偏西”)方向飞行。
(3)运载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液态氢的高。
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燃气推动火箭上升,又将能转化为能。
(4)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火箭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
(5)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火箭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此内能改变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
解析:(1)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吸收巨大的热量;水蒸气遇到周围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液滴,就形成了看到的白色“气团” 。
(2)因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由于惯性,火箭升空后的飞行方向应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故火箭升空后应向偏东方向飞行,既可使火箭获得更快的速度,又能节省燃料。
(3)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整合(4年合编版)知识点160:热点问题2009年14. (09·广西河池)2009年3月1日北京时间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如图7),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知道,月球上既无空气,也无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所受的引力是地球的1/6. 假如你登上了月球,你可以做下列的哪件事A.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B. 直接与月球上的同伴对话C. 重做马德堡半球实验D. 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答案:D(09湖州).在今年央视春晚中,魔术师刘谦的精彩表演叫人叫绝,使人们对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银币穿越玻璃杯》的魔术是在不动大杯的情况下,让在桌面上的银币进入到小杯中(如图甲)。
图乙是对该魔术的一种破解过程,则有关破解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A到B的过程中,硬币受到了重力、摩擦力、手对硬币的推力B.硬币从B到C的过程中,由弹簧的势能转化为硬币的机械能C.硬币离开B后,由于惯性一直运动到DD.硬币从D到E再到杯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A(09安徽).2008年5月,美国发射的“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的北极附近着陆,找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证据。
如图,a是提供电力的太阳能帆板,b是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留下的影子,c是探测器的“大脚”。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帆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探测器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脚”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探测器对火星表面的压强D.火星上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星表面砂石的比热容大答案:D(09·四川雅安市)4.以黑洞理论闻名于世的英国数学和物理学家霍金,原准备2009年参加维珍集团公司推出的银河太空旅行项目,6名乘客将搭乘“宇宙飞船二号”在亚轨道太空飞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人们能看到地球,这是因为地球是个光源B.在太空中人们可以通过语音面对面的交流C.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人们的质量变小D.返回时,飞船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答案:D(09·广东湛江)26.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18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请问:(1)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___________,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的和力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摩擦.(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变、变小(2)相互、运动状态(3)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4)不能、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只要合理的都可)30.(09·天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火箭产生的巨大推力将我国自行研制的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
中考热点问题之【嫦娥三号】和【雪龙号】参考答案1-5 BCBCD6、【答案】月球没有空气凸,电磁波7、【答案】太阳电池阵电加热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内能8、【答案】相互改变运动9.内能机械能机械能做功16.①电能②D ③ 2 相同17.⑴R=U阻/I=(100伏-80伏)/ 2安=10欧2分W动=U动It=80伏×2安×90×24×3600秒=1.24416×109焦耳=345.6千瓦时2分⑵G=mg/6=120千克×10牛/千克×(1/6)=200牛F阻=0.4 G=0.4×200牛=80牛2分W机械能= F阻s W总=U总It W机械能=40%W总即F阻s = 40%U总It s/ t= 40%U总I/F阻即v= s/ t= 40%U总I/F阻=40%100伏×2安/80牛=1米/秒2分点燃18.(1)2H2 + O22H2O热值大;产物是水,无污染。
生产成本大,储存和运输不方便,易燃易爆不安全等(合理即可)。
(2) 解:设12tC 2H 8N 2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 2O 4的质量为xC 2H 8N 2 + 2N 2O 4 3N 2 ↑+ 2CO 2↑ + 4H 2O ↑60 2×9212t x60/12t=184/xX=36.8t答:12tC 2H 8N 2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 2O 4的质量36.8t 。
(3)电能19.答案为:(1)玉兔上的相机;激光测距.(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4×105km .(3)火箭的平均速度是42m/s .(4)2H 2+O 22H 2O20、【答案】(1)运动 动 内 (2)1.025x108N (3)1.2x106N 2.4x1010J21、【答案】(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7000Pa (2)履带车不能安全驶过冰层22、B23.(1)C (2)0.5(3)浮力351.06101020N=2.1210N F gV ρ==⨯⨯⨯⨯浮水排 在工作区时浮力接近于重力,则有质量542.1210kg=2.1210kg 10F G m g g ⨯===⨯浮 (4)8;90点燃 点燃。
200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航天航空类信息题汇编1.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预计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以下有关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B.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倾斜程度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D.可为月球车安装备用汽油机,以便应急使用2.按照“嫦娥工程”计划,我国将在2012年发射首颗“登月探测器”,携月球车一起登陆月球,月球车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1)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间会降至一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月球车的零件应使用热胀冷缩较(填“明显”或“微弱”)的材料制作,零件之间应(填“留有缝隙”或“紧密结合”);(2)月球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6,这导致月球表面的土壤远比地球上的松软,使得在月球上行走远比在地球上容易打滑,月球车的车轮表面应做得很(填“光滑”或“粗糙”);(3)月球车可使用(填“汽油机”或“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行进速度最快可达5 cm/s,即km/h.当前方3 m处有高于25 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障碍物探测器不能利用(填“激光”、“电磁波”或“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4)月球车上装有机械臂,机械臂前端有一“岩芯取样器”,可将月球上的岩石研磨取回研究,“岩芯取样器”应尽可能挑选硬度(填“大”或“小”)的材料制作。
3、2007年10月24日18:0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站成功发射!据说月球表面的引力常数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假如你有机会登上月球,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实验器材:实验思路:结果评价:4、嫦娥—号星体整体重量为2350kg。
与月球车卫星火箭有关的物理问题1.我国已经实现了携月球车一起登陆月球,并进行月面巡视勘察的目标.(1)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间会降至一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月球车的零件应使用热胀冷缩较(填“明显”或“微弱”)的材料制作,零件之间应(填“留有缝隙”或“紧密结合”);(2)月球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6,这导致月球表面的土壤远比地球上的松软,使得在月球上行走远比在地球上容易打滑,月球车的车轮表面应做得很(填“光滑”或“粗糙”);(3)月球车可使用(填“汽油机”或“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当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障碍物探测器是利用(填“电磁波”或“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4)月球车上装有机械臂,机械臂前端有一“岩芯取样器”,可将月球上的岩石研磨取回研究,“岩芯取样器”应尽可能挑选硬度(填“大”或“小”)的材料制作.2.“玉兔号”月球车的车轮不仅宽大,而且外表面有一些凸起的棱,这是为什么?答案:轮胎做得宽大,是为了增大与月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对月面的压强;轮胎外表面有一些凸起的棱,是为了增大与月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与月面之间的摩擦力。
3.“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成功。
如图所示,月球车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车在运动中受到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立即停止运动B.若在车上再安装一台探测设备,车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变大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静止时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力与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4.“嫦娥三号”探月工程已圆满完成,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次巨大成就。
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对月球表面开展了一系列探测活动。
(1)为了确保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时的可靠性,科学家在地面上进行了反复试验。
08中考物理热点问题集锦之探月问题
黑龙江省拜泉县富强镇中学刘长荣
2003年3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将对月球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探测。
这将会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突破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
根据我国的情况,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嫦娥工程将按“绕”“落”“回”3个阶段实施。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以“嫦娥一号”为背景材料,既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考查物理学中相关知识,更能体会到物理学在推动社会科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涉及知识点有: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力的相互性、力和运动的关系、新能源、物态变化、相对运动、简单运动的计算、压强、声现象、月球表面引力小等等。
下面这些训练题对同学们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1.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当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一起进入预定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飞船离地面高度的始终相同,故飞船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以轨道舱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C.在大气层外宇航员透过舷窗看星星没有闪烁的感觉
D.通过无线电波,地面技术人员可以对飞船进行控制及与宇航员通话
2.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预计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
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
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中,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以下有关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B.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倾斜程度
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
D.可为月球车安装备用汽油机,以便应急使用
3.据美联社报道,从05年4月26日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
如果你是月球探测器的设计者,为了减小探测器对地面的压强,可行的改进方法是()
A.增大探测器的质量
B.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减小车轮表面的粗糙程度
D.减少车轮的个数
4.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602秒成功发射升空,这将迈出登月工程的第一步。
假如你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认为在月球上下列现象有可能实现的是()
A.利用降落伞降落
B.能听到发动机的“隆隆”声
C.登月车可以用汽油机驱动
D.能轻易地将50kg重物举起
5.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该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人们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面
C.月球
D.流星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飞船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火箭推力对飞船做了功
C.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
D.燃料的化学能最终会转化成为火箭的机械能
7.“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
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
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
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如图所示,左图为火箭升空,右图为嫦娥运行路线图。
(1)巨型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燃料燃烧释放的________能转化过来的。
它是利用向后喷出气流而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道理。
由于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节省燃料,火箭在升空后应向________方向飞行(选填“偏东”或“偏西”)。
(2)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前,卫星相对运载火箭是的;在飞船中,卫星是通过波接受地面的指令。
(3)“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________,势能________。
(4)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
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
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卫星提供能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
(5)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8.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实现了炎黄子孙多年来的探月的梦想。
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正在为实施登月计划辛勤地工作着。
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到达月球上,请你探究下面的问题。
⑴根据下表所提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可在月球上进行的实验,在表格中简要写出实验方法。
(2)我们知道,月球上的物体由于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月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呢?若想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则:
①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③测得实验数据后,你如何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
(3)飞船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温度非常高,但由于返回舱的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
请说明特殊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