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实验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934.01 KB
- 文档页数:40
矿物加工技术研究一、引言矿物加工技术是矿山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率对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通过优化矿物加工技术,提高其效率和质量,发掘和利用矿物资源,矿物加工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技术不断进步。
二、矿物加工前的矿物处理在进行矿物加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矿物处理,包括矿物选矿、矿物破碎、矿物粉碎等。
矿物的处理对于矿物的机械强度、结构、性能、磁化等都有一定影响。
3、矿物加工技术1.磁选技术磁选技术是一种通过磁性区分不同矿物的技术,根据不同的矿物特性,通过不同的磁力强度或磁场方向将不同矿物分离出来。
磁选技术在铁矿石和某些非金属矿物的加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磁性强的矿物中。
2.重选技术重选技术是一种通过比重区分不同矿物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比重将矿物分离出来。
重选技术在铅锌、锡、钨、铝、锰等矿物加工中应用广泛。
3.浮选技术浮选技术是一种通过天然浮力或特殊诱导剂影响使矿物浮出水面的技术,常用于铜、铅、锌、钨等金属矿物的加工中。
4.流程改进流程改进是在传统的矿物加工流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和装备,对矿物加工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行为。
如在铁矿石加工中采用湿选、碎磨、磁选流程组合将几乎不可选的石英矿分选出来,达到了提高铁精矿品位并减少石英矸粉的目的。
5.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对矿物加工过程进行自动化调控的技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合现代通信、测量技术实现对矿物加工流程实现的监视和调控。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物加工中可以提高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加工效率和安全性。
6.磨矿技术磨矿技术是矿物加工的核心技术,其研究关系到矿山产业链中的整个生产过程。
磨矿技术主要研究矿石在粉碎机中的断裂与碾磨机制,研究选矿磨矿优化与设备优化,以及提高磨机利用率和减少磨机耗损等问题。
7.仪器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是指通过国际共有的规范,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来测试物质的组成、特性和功能等,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最后得出结论并作为实验依据的技术。
矿物加工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重要,矿物加工技术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提高我国矿物加工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矿物加工技术人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本次实习报告即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实习目的:1. 了解矿物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熟悉矿物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3. 增强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某大型矿物加工厂2. 实习时间:2021年7月至2021年8月3. 实习内容:(1)实习前期,我们接受了企业的安全培训,学习了矿物加工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了安全意识。
(2)实习期间,我们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参观了矿物加工厂的生产现场,了解了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矿物的破碎、筛分、浮选、磁选等工艺过程,掌握了各工艺流程的操作要领。
(4)我们还参与了企业的技术讨论会,了解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现状。
4. 实习过程:(1)破碎工艺:我们学习了破碎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破碎工艺在矿物加工中的重要性。
(2)筛分工艺:我们掌握了筛分机的使用技巧,了解了筛分工艺对矿物加工效率的影响。
(3)浮选工艺:我们学习了浮选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浮选工艺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
(4)磁选工艺:我们了解了磁选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磁选工艺在矿物加工中的关键技术。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矿物加工技术原理的理解;(2)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各种矿物加工设备;(3)了解了矿物加工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4)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2. 实习反思:(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磨矿实验----矿物加工实践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磨矿试样的制作过程:粗碎、细碎、筛分等。
2)学会使用实验室小型球磨机,掌握磨矿实验的操作方法;3)了解磨矿时间及磨矿浓度对磨矿细度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矿石的可磨性反映矿石被破碎的难易,它取决于矿石的机械强度。
磨矿过程的可磨性系数,既能反映了矿石的坚硬程度,也能用来定量衡量破碎机械的工艺指标。
可磨性系数的表示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可磨性系数=该磨矿机在同样条件下磨细指定矿石的生产率/某磨矿机磨细中硬矿石的生产率(注:通常用石英代表中等硬度矿石,它的可磨性系数为1。
)实验中使用小型球磨机进行试验,该磨机由筒体转动使内部装的磨矿介质发生运动,由此对矿石产生磨碎作用。
钢球是使用最多的介质。
在磨矿过程中,钢球介质的运动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典型的状况:泻落式、抛落式和离心转动。
图1 钢球的运动状态(a)-泻落式; (b)-抛落式; (c)-离心运转如果磨机的转速不高,全部球荷向上偏转一定的角度,其中每个钢球都绕自己的轴线转动。
当球荷的倾斜角超过钢球在球荷表面的自然休止角时,钢球即沿此斜坡滚下。
钢球的这种运动状态,称之为泻落,如图1中的(a)。
在泻落式工作的磨机中,矿料在钢球间受到磨剥作用。
如果磨机的转速足够高,钢球自转同时随筒体内壁作圆曲线运动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纷纷作抛物线下落。
钢球下落的地方,叫做底角区,其中钢球强烈地翻滚。
这种运动状况,如图1中的(b),叫做抛落。
在抛落式工作的磨机中,矿料在圆曲线运动区受到钢球的磨剥作用,在底角区受到落下的钢球的冲击和强烈翻滚着的钢球的磨剥。
倘若磨机的转速高到超过某一临界值,钢球就贴在衬板上不再落下。
这种状态叫做离心运转,如图1中的(c)。
发生离心运转时,矿料也是贴着衬板的。
以上情况都是指磨机内装有一定数量的钢球说的。
要是磨机内只有少量的钢球,它们只是在磨机内的最低点摆动,并不发生上面讲的三种情况。
因此,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钢球介质配比及磨机转速,从而使磨矿达到最佳效果。
不要小看矿物加工试验室试验,它是确定选矿工艺和指标的基础在试验室试验范围内进行的试验统称为试验室试验。
试验室试验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对各类型矿石以相应的流程进行条件试验,探究可能达到的选矿指标,以确定矿石统一加工的最后流程和较好的选矿指标。
依据试验的规模,试验室试验又可分为小型试验室试验和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一、小型试验室试验(一)小型试验室试验的内容1、矿石性质鉴定矿石性质鉴定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岩矿鉴定、矿石物相分析、重液分别试验、筛析和水析、测定矿石物理性能等。
2、磨矿细度和可磨度试验通过磨矿细度试验推举适合的磨矿粒度及磨矿段数;通过可磨度试验正确选择磨机。
3、选矿方法讨论在进行认真工艺矿物学讨论的基础上,订立一至多种可能的选矿方案,通过试验推举一个或两个以上选矿方案。
4、确定选别条件对于拟定的各个选矿流程和试验项目,要通过试验确定如下最佳选别条件:(1)磁选流程要确定选别段数、各段磁场强度、给矿浓度等,以便选择磁选设备。
(2)磁化焙烧要确定适合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燃料种类及成分分析等。
(3)浮选流程要确定各作业矿浆浓度、浮选时间、浮选药剂种类及用量等。
(4)重介质选矿试验要确定介质悬浮液的密度;加重剂的原材料、密度、粒度、加入量及回收方案。
(5)重选试验要确定入选原矿粒度上限、分级级别、选别段数、各选别段入选粒度、给矿浓度、选别设备以及中矿处理、矿泥回收方案等。
(6)确定伴生有益矿物综合回收的合理方案。
5、推举选矿工艺流程选矿试验完成后要推举选矿工艺流程,其中需包括适合的磨矿细度、磨矿分级段数、各作业给料及产品的浓度、品位、要标明其他工艺制度和选别条件。
推举的选矿工艺流程要全面反映试验讨论成果。
6、产品分析对试验中的原矿、精矿、尾矿进行分析测定,以对试验作出解释,或揭露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试验的方向。
7、精矿、中矿和尾矿的沉降、浓缩和过滤试验对试验流程中的精矿、中矿和尾矿进行沉降、浓缩和过滤试验,以选择合适的产品固液分别设备。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矿物加工实验技术是矿物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矿物的加工与提取,是冶金、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装置和实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介绍矿物加工实验技术。
一、实验原理矿物加工实验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改变原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特定物质。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包括粉碎、磨矿、浮选、浸出、火法提取等方法。
粉碎是指利用机械碾磨等手段将矿物样品分解成一定的颗粒度,使其适合于下一步的处理。
磨矿则是指将矿物样品进行更加细致的磨碎,以便更好地分离矿物粒子。
浮选是指利用矿物表面和水分子相互作用特性的不同,将矿物粒子从废渣中分离出来,达到提取矿物的目的。
浸出是指通过溶解矿物样品中的某种成分,以达到提取目的的方法。
火法提取则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使矿物在高温下分解出目标物质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1. 制备试样:样品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取量,并进行漏泄试验,剖面分析,最终决定粉碎目标和所需粒度。
2. 粉碎与磨矿: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常用的磨矿设备为球磨机或者是罐装版本的高速磨碎器,常用磨矿材料为小型钢球或磨棒等。
初次碾压应相对较粗,再逐步加细达到所需粒度。
3. 浮选:在进行浮选前,应先对矿物样品进行处理,比如加入调节因子和捕收剂等。
在浮选过程中,控制搅拌轴转速和气泡量,保持良好的气泡-矿物粒子接触状态,以确保矿物浮选效果。
4. 浸出:选用合适的浸出剂、溶液质量浓度、浸取时间等参数,浸出操作应采取无层流方式,保持均匀搅拌,不应搅拌过烈。
5. 火法提取:加热温度应根据实验室条件和矿物样品选择,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矿物样品是否有爆炸性或易挥发的物质,以避免事故。
三、实验装置1. 粉碎与磨矿:球磨机、高速磨碎器、气流磨2. 浮选:搅拌桶式浮选机、气浮型浮选机、槽式浮选机3. 浸出:恒温水浴锅、恒温恒湿箱4. 火法提取:加热炉、电炉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佩戴好防护装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矿物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加工工艺。
2. 掌握矿物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矿物材料应用领域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矿物材料加工是指将天然矿物经过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和用途的过程。
加工方法包括破碎、磨矿、浮选、磁选、重选等。
本实验以石墨、云母、黏土、电气石、蛇纹石等矿物材料为例,进行加工实验。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石墨- 云母- 黏土- 电气石- 蛇纹石2. 实验设备:- 破碎机- 磨矿机- 浮选机- 磁选机- 重选机- 过滤机- 分析仪器四、实验步骤1. 破碎与磨矿:(1)将矿物材料放入破碎机进行粗碎,得到一定粒度的物料。
(2)将粗碎后的物料送入磨矿机进行细磨,使其达到所需的粒度。
2. 浮选:(1)将磨矿后的物料加入浮选机,进行浮选分离。
(2)通过调整浮选剂的种类和用量,实现不同矿物材料的分离。
3. 磁选:(1)将浮选分离后的物料送入磁选机进行磁选。
(2)通过调整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实现磁性矿物的分离。
4. 重选:(1)将磁选分离后的物料送入重选机进行重选。
(2)通过调整重力的方向和强度,实现密度不同的矿物材料的分离。
5. 过滤与洗涤:(1)将重选分离后的物料送入过滤机进行过滤。
(2)将过滤得到的固体物料进行洗涤,去除表面的杂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石墨加工:石墨经过破碎、磨矿、浮选、磁选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石墨。
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的加工效果较好,纯度达到98%以上。
2. 云母加工:云母经过破碎、磨矿、浮选、磁选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云母。
实验结果表明,云母的加工效果较好,纯度达到95%以上。
3. 黏土加工:黏土经过破碎、磨矿、浮选、磁选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黏土。
实验结果表明,黏土的加工效果较好,纯度达到95%以上。
4. 电气石加工:电气石经过破碎、磨矿、浮选、磁选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电气石。
(精编)矿物加工实验技术《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二00四年六月目录实验守则一、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二、物料可磨度测定三、松散物料密度组成测定及数据分析四、异类粒群悬浮分层的规律研究五、细粒物料螺旋分选六、摇床分选七、物料的静电分选八、磁性物料的分选回收九、散体物料磁性物含量测定十、材料表面润湿接触角测定十一、最大泡压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十二、小浮选实验十三、微细矿物油团分选十四、悬浮液絮凝沉降特性研究十五、悬浮液过滤特性试验十六、简振系统动力学试验(一)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一、试验目的学习使用振筛机对松散细粒物料进行干法筛分的方法;学习筛分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研究、确定、分析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分布特性;学习、训练利用筛分试验结果数学分析及粒度特性曲线分析。
二、基本原理松散物料的筛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和不能穿过筛孔的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2.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透过筛孔。
实现这两个阶段,物料在筛面上应具有适当的相对运动,一方面使筛面上的物料层处于松散状态,物料层将按粒度分层,大颗粒位于上层,小颗粒位于下层,易于到达筛面,并透过筛孔;另一方面,物料和筛子的运动都促使堵在筛孔上的颗粒脱离筛面,有利于其它颗粒透过筛孔。
松散物料中粒度比筛孔尺寸小得多的颗粒在筛分开始后,很快透过筛孔落到筛下产物中,粒度与筛孔尺寸愈接近的颗粒(难筛粒),透过筛孔所需的振筛机时间愈长。
一般,筛孔尺寸与筛下产品最大粒度具有如下关系(1-1)式中d最大——筛下产品最大粒度,mm;D——筛孔尺寸,mm;K——形状系数。
K值表通常用筛分效率E来衡量筛分效果,其表示如下:(1-2)式中E——筛分效率,%;α——入料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β——筛下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θ——筛上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
三、仪器设备及材料1.振筛机一台,摇动次数221次/min,振动次数147次/min;振筛仪1台;2.标准套筛,直径200mm,孔径0.5、0.25、0.125、0.075、0.045mm的筛子各一个,底、盖一套;3.托盘天平一台,称量200~500g,感量0.2~0.5g;4.中号搪瓷盘6个,中号搪瓷盆6个;大盆2个;5.-0.5mm散体矿样若干(煤泥、石英沙、磁铁粉各400g);6.制样铲、毛刷、试样袋。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1》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054810课程名称:矿物加工实验技术1/ Experiments of mineral processing
学分:1学时:16 (实验:16上机:课外实践:)
适用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开课学期:6
开课单位:冶金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
先修课程:矿物学、矿石粉碎工程、矿物物理分选、矿物表面化学分选、钢铁冶金原理、烧结球团学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成绩评定依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具体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矿物加工实验方法》,于福家主编,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矿物加工实验理论与方法》,胡海祥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试验研究方法》,刘炯天,樊民强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内容概述: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专业本科教学必修的专业实验课程,主要进行矿物加工原理和矿物加工方法实验,强化学生对各种矿物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艺、相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助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矿物加工的基本实验环节和方法,补充和深化理论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水平,是全面学习、掌握和拓展矿物加工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途径。
矿物加工工程试验方案设计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矿物加工工程是矿石开采后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矿石的破碎、磨矿、浮选、脱水和干燥等步骤。
在矿物加工工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确定最佳的加工流程和工艺参数。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矿石加工效果的影响,为矿石加工工程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试验目的1. 了解不同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2. 确定最佳的破碎、磨矿、浮选工艺参数;3. 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4. 找出矿石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试验方法1. 试验设备本试验将使用矿石加工工程常用的实验设备,包括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球磨机、浮选机、离心机、干燥炉等设备。
2. 试验流程a. 矿石样品的采集和性质分析在实地采集不同矿石样品,并进行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包括颗粒大小、含水率、硬度、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
b. 粗碎和细碎试验将不同矿石样品分别通过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进行粗碎和细碎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破碎工艺参数。
c. 磨矿试验将破碎后的矿石样品送入球磨机进行磨矿试验,以获得最佳的磨矿工艺参数。
d. 浮选试验将经过磨矿处理的矿石样品进行浮选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浮选工艺参数。
e. 脱水和干燥试验将浮选后的矿石浆液进行脱水试验,然后通过干燥炉对精矿进行干燥,以确定最佳的脱水和干燥工艺参数。
3. 试验数据处理将试验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四、试验结果分析1. 不同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对采集到的不同矿石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 破碎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不同矿石样品经过粗碎和细碎后的颗粒大小分布,确定最佳的破碎工艺参数。
3. 磨矿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不同矿石样品经过球磨机处理后的颗粒大小分布和细度,确定最佳的磨矿工艺参数。
4. 浮选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不同矿石样品经过浮选后的品位和回收率,确定最佳的浮选工艺参数。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物加工技术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矿物加工实习。
本文将对我参加的矿物加工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三、实习目的1. 了解矿物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
2. 掌握矿物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操作。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内容1. 实习初期:理论学习实习初期,我们主要进行了理论学习,包括矿物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质量控制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对矿物加工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习中期:现场参观与操作在实习中期,我们参观了选矿厂的生产现场,了解了选矿工艺流程、设备操作、生产管理等。
我们还参与了部分操作,如破碎、磨矿、浮选等,亲身体验了矿物加工的各个环节。
3. 实习后期:实习总结与论文撰写实习后期,我们对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进行了总结,并撰写了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我们对矿物加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2. 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团队协作才能解决问题。
通过实习,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3.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矿物加工生产过程中,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时刻保持警惕,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二00四年六月目录实验守则一、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二、物料可磨度测定三、松散物料密度组成测定及数据分析四、异类粒群悬浮分层的规律研究五、细粒物料螺旋分选六、摇床分选七、物料的静电分选八、磁性物料的分选回收九、散体物料磁性物含量测定十、材料表面润湿接触角测定十一、最大泡压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十二、小浮选实验十三、微细矿物油团分选十四、悬浮液絮凝沉降特性研究十五、悬浮液过滤特性试验十六、简振系统动力学试验(一) 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一、试验目的学习使用振筛机对松散细粒物料进行干法筛分的方法;学习筛分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研究、确定、分析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分布特性;学习、训练利用筛分试验结果数学分析及粒度特性曲线分析。
二、基本原理松散物料的筛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 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和不能穿过筛孔的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2. 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透过筛孔。
实现这两个阶段,物料在筛面上应具有适当的相对运动,一方面使筛面上的物料层处于松散状态,物料层将按粒度分层,大颗粒位于上层,小颗粒位于下层,易于到达筛面,并透过筛孔;另一方面,物料和筛子的运动都促使堵在筛孔上的颗粒脱离筛面,有利于其它颗粒透过筛孔。
松散物料中粒度比筛孔尺寸小得多的颗粒在筛分开始后,很快透过筛孔落到筛下产物中,粒度与筛孔尺寸愈接近的颗粒(难筛粒),透过筛孔所需的振筛机 时间愈长。
一般,筛孔尺寸与筛下产品最大粒度具有如下关系D K d ⋅=最大 (1-1)式中 d最大——筛下产品最大粒度,mm ;D ——筛孔尺寸,mm ; K ——形状系数。
通常用筛分效率E 来衡量筛分效果,其表示如下:)()(θβαθαβ--=E (1-2)式中 E ——筛分效率,%;α——入料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β——筛下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筛上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
三、仪器设备及材料1.振筛机一台,摇动次数221次/min,振动次数147次/min;振筛仪1台;2.标准套筛,直径200mm,孔径0.5、0.25、0.125、0.075、0.045mm的筛子各一个,底、盖一套;3.托盘天平一台,称量200~500g,感量0.2~0.5g;4.中号搪瓷盘6个,中号搪瓷盆6个;大盆2个;5.-0.5mm散体矿样若干(煤泥、石英沙、磁铁粉各400g);6.制样铲、毛刷、试样袋。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以煤泥干法筛分为例,湿法小筛分仅做演示)1.学习设备操作规程,熟悉实验系统;2.接通电源,打开振筛机电源开关,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及人机安全;3.将烘干散体试样缩分并称取80g;4.将所需筛孔的套筛组合好,将试样倒入套筛;5.把套筛置于振筛机上,固定好;开动机器,每隔5min停下机器,用手筛检查一次。
检查时,依次由上至下取下筛子放在搪瓷盘上用手筛,手筛1分钟,筛下物的重量不超过筛上物重量的1%,即为筛净。
筛下物倒入下一粒级中,各粒级都依次进行检查;6.筛完后,逐级称重,将各粒级产物缩分制成化验样,装入试样袋送往化验室进行必要的分析;7.关闭总电源,整理仪器及实验场所;8.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湿法筛分的过程演示及注意事项讲解。
五、数据处理、实验报告1.将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按规定填入散体物料筛分试验结果表中。
2.误差分析:3.筛分前试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不得超过筛分前煤样重量的2.5%,否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4.算各粒级产物的产率,%;5.绘制粒度特性曲线:直角坐标法(累积产率或各粒级产率为纵坐标,粒度为横坐标)、半对数坐标法(累积产率为纵坐标,粒度的对数为横坐标)、全对数法坐标法(累积产率的对数为纵坐标,粒度的对数为横坐标);6.分析试样的粒度分布特性;7. 编写实验报告。
表1.1 松散物料筛分试验结果记录表试样名称______ 试样粒度______毫米 试样重量____克试验人员: 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六、思考题1. 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湿法与干法筛分的效率有何差别?2. 如何根据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几何形状对粒度组成特性进行大致的判断?3. 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4. 查阅文献,举出几种常用的超细粉体分级设备,简述其原理及特点;教学指导1. 引导学生对筛分效率公式中各指标实际意义的理解;介绍限上率和限下率的概念;2. 让学生讨论只进行细粒级的检查是否可以?此问题的讨论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难筛粒的概念;3. 引导学生结合数理统计、及高等数学知识分析频率曲线和累积粒度曲线的数学关系、正负累积的数学关系;4. 适当介绍常用的粒度分布方程并分析各自的特点;5. 建议感兴趣的同学验证Rosin-Rammier 方程,并确定所研究物料的均匀常数。
Rosin-Rammier 方程R(X)为筛上累积;x 、xa 、 分别为颗粒大小及筛下累积百分率为63.2%时的颗粒尺寸;n 为被测物料的特征常数,也称均匀性常数。
⎥⎥⎦⎤⎢⎢⎣⎡⎪⎪⎭⎫ ⎝⎛-=na x x x R exp )((二) 物料可磨度测定试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室磨碎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习物料可磨度的常用评价方法,掌握绝对可磨度的测定方法,训练磨矿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用所测出的磨矿设备单位容积生产能力或单位耗电量的绝对值来度量物料的可磨度,叫绝对可磨度。
开路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平行试样在所需的磨矿条件下,依次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磨矿,然后将每次的磨矿产物用套筛进行筛分,建立磨矿时间与磨矿产品各粒级累积产率的关系,从而找出将物料磨到目标细度(如按-75微米含量计算)所需要的磨矿时间T 。
磨机的单位生产能力即绝对可磨度,有两种表示方式: 1)按给料量计算,可表示为:VT Gq 60=其中 :q_在指定的给料和产品粒度下,按给料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 g/1 h);G_试样原始重量, g; 试验用磨矿机体积( );磨到目标细度所需要的磨矿时间min ;2)按单位容积新生的目标细度(如-75微米)产品计算应为:VT G q100607575--=γq 按新生 微米产品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 g/1.h ; γ 新生 微米含量,( )。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1. 仪器:实验室磨机、标准套筛、振筛机、天平2. 工具:试样盘(盆)6,毛刷1、试样铲1、缩分器1、缩分板2、秒表3. 材料:3~0.5毫米无烟煤(磁铁矿、铜矿、石灰石、蒙脱石)2Kg 、试样袋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1. 学习设备的操作规程;检查所用磨矿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机安全。
2. 缩制3份平行样(烘干样),每份100克待用;3. 依次将每份试样装入磨机进行磨碎,磨碎时间分别为T1、T2、T3分钟;4.将磨矿产品全部清理收集,用标准套筛筛分;5.对每一层筛上物进行称重,记录相关数据;6.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应保证每次磨矿入料的性质、磨矿条件的平行;每次磨矿结束应将磨矿机清理干净,磨矿产品全部进行筛分;7.清理实验设备,整理实验场所。
五、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a. 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磨碎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人员:日期:指导教师签字:b. 计算目标产品的产率,分析物料粒度组成与磨矿时间的变化关系;c. 绘制-75微米的产率与磨矿时间的关系曲线;d. 计算q ;e. 编写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1. 本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各次磨矿结果的可比性?2. 参考相关文献,试列举几种其他的物料可磨度评价与测定方法。
3. 解释闭路磨矿和开路磨矿的概念及两种磨矿方式的特点。
4. 影响磨矿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讨论:1.向学生介绍磨介级配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注意对磨碎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三)粒群密度组成与重选可选性分析一、试验目的与意义学习粒群密度组成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浮沉液的配制方法;学习浮沉数据的处理与重选可选性曲线的绘制、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当散体物料置于一定密度的重液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密度大于重液密度的颗粒将下沉(沉物),密度小于重液的颗粒则上浮(浮物),密度与重液密度逼近或相同的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对重力选矿来说,矿石密度与矿石品位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也是采用重力分选获得较高品位(质量)矿物产品的依据。
根据上述原理,使用特制的工具在不同密度的重液中捞起不同密度物料的的试验即为浮沉试验。
浮沉实验根据所处理的粒度范围分为小浮沉和大浮沉。
对重力选矿来说,矿样可按下列密度分成不同密度级:1.30、1.40、1.50、1.60、1.70、1.80、2.00kg/L….。
重液密度可依据下式计算(密度瓶法):wG G G G ∆⋅--=∆1213式中G 1——空密度瓶重量,kg ;G2——注水后密度瓶与水的总重量,kg ;G3——注满待测重液时密度瓶和待测重液的总重量,kg ; ∆——待测重液的密度,kg/L ; ∆w ——水的密度(取1),kg/L 。
也可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三、仪器设备及材料1. 浮沉试验主要设备:密度计(1套)、台秤(1公斤)、大浮沉器具(1套)、小浮沉器具(1套)、天平(1套);2. 6-3mm 级浮沉试样4公斤;-0.5毫米煤泥60克;3. 中号试样盘(盆)若干;4. 氯化锌、四氯化碳、苯(或三溴甲烷)。
密度计使用示例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以测定煤炭密度组成的大浮沉为例,小浮沉由实验员演示)1. 重液配置煤炭浮沉试验常用氯化锌配制重液,其优点是易溶于水、易配制、价廉等,缺点是腐蚀性较大。
配制各种密度的氯化锌重液可参考表3.1进行,并用密度计反复测量,使重液密度准确到0.003kg/L。
2. 将已配制的重液装入重液桶并按密度大小顺序排列,桶中重液的液面不低于桶上缘350mm。
最低密度重液分别装入两个重液桶,一个作浮沉试验用,另一个作为缓冲液(考虑为什么?)。
3. 称4kg煤样放入网底桶内,用水洗净附着在煤块上的煤泥,滤去洗水再进行浮沉试验。
收集冲洗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法或过滤法回收煤泥,然后干燥称重,此煤泥称为浮沉煤泥。
4. 将网底桶(装有洗好的煤样)放入缓冲液中浸润一下,提起并斜放在桶边上滤尽重液,再放入做浮沉用的最低密度的重液桶内,用木棒轻轻搅动或将网底桶缓缓地上下移动,然后使其静止分层,分层时间不少于下列规定:A.粒度大于25mm时,分层时间为1~2min;B.最小粒度为3mm时,分层时间为2~3min;C.最小粒度为1~0.5mm时,分层时间为3~5min。
5. 小心地用捞勺按一定方向捞取浮物。
捞取深度不得超过100mm。
捞取时应注意勿使沉物搅起混入浮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