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 专题1 聚焦三农 关注民生
- 格式:doc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3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我国的农业【主干知识】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2.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主要农作物主要分布区及商品农业基地主要影响条件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谷物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原有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但人均耕地少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但热量条件不足、复种指数低经济作物棉花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棉区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油料作物花生山东丘陵沙质土壤、排水好油菜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形平坦大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形平坦、雨热同期其他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光照好,作物耐旱糖料作物甜菜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甘蔗台、闽、粤、桂、滇、川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水果苹果北方地区的丘陵区暖温带气候柑橘南方地区的丘陵区亚热带气候花卉西南地区、城郊农业地四季如春的气候、市场需求量大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很高,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如下。
商品粮基地优势劣势三江平原(A)、松嫩平原(B)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肥沃的黑土、黑钙土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成都平原(C)、江汉平原(D)、洞庭湖平原(E)、鄱阳湖平原(F)、江淮地区(G)、太湖平原(H)水热资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两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珠江三角洲(I)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三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人均耕地少,受市场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洪涝灾害较频繁4.我国三大棉区棉区优势劣势新疆南部光照充足,晴天多,灌溉便利;长绒棉产区水源限制;土地少;距市场远黄河流域冀中南、鲁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中、低产田多,旱涝、风沙和西北、豫北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盐碱黄淮平原长江流域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秋季多雨,不利于收摘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名称分布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北商品农业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可提供农业机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华北旱作农业区华北平原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旱夏涝,低湿地、盐碱地比重大,风沙天数多南方水田农业区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夏季的伏旱和洪涝灾害对早稻生产不利西北灌溉农业区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水源紧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与高原相比,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1.我国的粮食问题①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②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③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④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必备5篇)1.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1篇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条件:平原广阔,适合机械化作业;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森林、草原面积大;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小。
(2)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问题: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不当;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
(4)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开发土地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怎样计划,怎样调配,怎样守望,怎么积蓄,怎么循序渐进,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
每一条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5)方向:平原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1)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发展条件:发挥政策、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劳动力、地价优势。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产业升级原因: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珠三角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2)主要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区和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见下表:(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
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一)1.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2.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3.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4.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6.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7.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8.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9.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10. 企业增长的战略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11.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12.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13.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14.工业集聚的优势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15.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16.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1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1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19.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2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23.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2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2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26.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2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8.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29.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30.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二)1.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2.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4.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5.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6.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7.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8.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9.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10.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11.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12.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13.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 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14.火山结构地震的构造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震级、烈度15.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倒数第4天人类的生产活动考点一农业生产基础回扣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等)。
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④水: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规模、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技水平。
④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专业技术。
2.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某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实际上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
从大的区域看,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分析诸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宏观的农业发展方向;而从小范围地区看,则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如下表所示:看,花卉业、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4(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原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精耕细作的基础,两者都有利于水稻高产;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也需要提高水稻单产。
(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原因:一是当地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优良;二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三是有著名的海港,有利于商品出售;四是现代保鲜与运输技术的发展。
(3)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原因:当地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谷物生长;地处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先进的技。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原因:主要为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地下水充足;对外联系方便;适应市场变化。
(安徽专用)2021高考地理二轮考前三个月第2部份专题1聚焦三农关注民生热点背景中新网2021年8月22日电:8月以来,中国南方显现较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干旱,而水稻和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发生洪涝灾害,给中国粮食增产蒙上阴影。
多灾之秋,从中央到地址,全国已经打响一场“粮食捍卫战”,确保秋粮丰收、治理通胀预期、稳固粮食价钱。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进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进展活力的假设干意见》今天发布,一号文件持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归纳了2021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爱惜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效劳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效劳等等方面,从农人关心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农业部2月4日发布《农业部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要求2021年粮食产量稳固在10 500亿斤以上、农人收入增幅维持在7.5%以上,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平安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增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进展,为经济社会进展提供有力支撑。
命题猜想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特色农业的散布规律及其阻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粮食平安。
典例体验(2021·海南地理)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以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较,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要紧缘故有(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日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本钱不断爬升的要紧缘故是( )A.交通不便B.人力本钱上升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农业区位。
聚焦三农关注民生
热点背景
中新网2013年8月22日电:8月以来,中国南方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干旱,而水稻和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发生洪涝灾害,给中国粮食增产蒙上阴影。
多灾之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已经打响一场“粮食保卫战”,确保秋粮丰收、管理通胀预期、稳定粮食价格。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今天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农业部2月4日发布《农业部关于做好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要求2013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命题猜想
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特色农业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粮食安全。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
典例体验
(2013·海南地理)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 1.A 2.B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根据题目中的叙述:花椒的生长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
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
而武都根据图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新题预测
黄金玉米带即最适合玉米种植的黄金地带。
吉林玉米带(40°N~42°N,125°E~128°E),与大致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吉林省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地势由____向____倾斜。
(2)分析吉林省东部地区未形成黄金玉米带的原因。
(3)近年来,辽宁省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也在推广种植吉林玉米,并形
成吉林黄金玉米带的延长带。
你认为在这些地区大规模种植玉米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来源:Z_xx_]
答案(1)平原山地东西
(2)多山地地形;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受地形、气候及成土
母质等因素的影响,未形成黑土。
(3)合理: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农业专业化;上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发展粮食生产的市场潜力大。
不合理:上述地区湿地分布较为广泛,大规模种植玉米,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从而造成环境恶化。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 解析第(1)题,吉林省的地形特征可通过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来确定。
第(2)题,分析其
他地区未形成黄金玉米带的原因,实质上就是对比该地与黄金玉米带自然条件的差异。
第(3)题,黄金玉米带的周边地区是否可成为黄金玉米带的延长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