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粮油贮藏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61
粮油储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粮油储藏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油储藏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粮食储备库及相关单位的粮油储藏管理工作。
第三条粮油储藏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进行管理。
第四条粮油储藏管理应坚持节约用地,规范储存,确保粮油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粮油储藏管理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的严格性和执行效果。
第六条粮油储藏管理应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第七条本制度的具体内容,由各级粮油储藏管理部门制定并不断完善。
第八条具体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储藏环境管理第九条粮油储藏库房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无虫害、无霉变等良好的环境,减少粮油质量损失。
第十条贮存设施应按规定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施完好、安全。
第十一条粮油储藏库房内应定期清理,保持库房内环境整洁。
第十二条粮油储藏库房应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进出库的粮油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和损坏。
第十四条库房内应配备必要的通风设备,确保库房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变。
第十五条库房内应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粮油的质量。
第十六条库房内应安装温湿度监控设备,密切监控温度和湿度,确保库房内环境符合粮食贮藏的要求。
第三章粮油分类管理第十七条粮油储藏管理应对不同种类的粮油进行分类管理。
第十八条粮油应按照不同的品种、等级、规格进行分类存放,确保存储有效。
第十九条库房内应设立不同的储存区域,按照不同的运输方式、存储期限进行分类储存。
第二十条对于特殊要求的粮油,应单独设立存储间,进行独立管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季节性的粮油,应根据存储期限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粮油质量。
第四章入库管理第二十二条粮油入库应按照国家入库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第二十三条对于不符合入库标准的粮油,应拒绝入库。
第二十四条入库的粮油应按照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进行登记,保证入库信息的准确性。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
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
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储备粮油保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国家储备粮油的安全和有效管理,提高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储备粮油是指由政府或国家机构储备的粮食和食用油、食用盐等生活必需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三条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第四条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效供需匹配和市场稳定。
第五条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工作应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第六条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应当依法独立行使职责,保障储备粮油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建立健全的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制度,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提高地方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第八条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应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保管和管理工作合法、规范、高效。
第九条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应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第十条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应加强对外合作,提高国际粮食安全合作水平。
第二章保管管理机构第十一条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负责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地方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是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负责地方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国家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粮油保管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十四条地方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制度,保障地方粮食安全。
第十五条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保管和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第三章保管管理工作第十七条储备粮油的保管和管理工作应当遵守粮食安全法律法规,保证储备粮油的品质和安全。
第十八条储备粮油的入库管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粮油的安全和准确入库。
粮油储藏技术一、粮粒及粮堆的构成粮食是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麦等禾谷类籽粒及薯类、豆类等的总称。
由于受到遗传特性、地理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每一种粮食的形态特征各不一样,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都对粮油储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粮食的构成归纳为:从粮油储藏的角度出发,粮食中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种皮,形成了抵御不利储藏环境的保护组织,对粮食储藏是有利的。
而粮粒的胚部则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生命活动旺盛,最容易受到虫霉感染。
一般说来,胚越大,储粮稳定性越差,这是储粮不利的一面。
因此,各种粮食构造不同,是导致各种粮食储藏稳定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粮食颗粒堆聚而成的群体叫做粮堆。
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是粮食群体, 而不是单一的粮食籽粒。
据测定500克稻谷约20000粒、小麦15000 粒、玉米1500—2000 粒、蚕豆400—600 粒、油菜籽170000—240000 粒。
通常粮仓装粮50—250万千克,形成数目相当大的粮粒组成的粮食群体——粮堆。
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和粮食储藏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是粮食的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对于各种蒸气和气体的吸收、吸附和解吸能力以及粮食的热传导、湿热扩散与热容量等。
在粮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物理因素直接影响储粮稳定性。
二、粮食的流散特性粮食的流散特性主要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等。
这是颗粒状粮食所固有的物理性质。
粮食具有流散特性的根本原因是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小,不足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粮粒保持垂直稳定,致使粮食在堆装、运输、干燥、加工等过程中表现出流散特性。
1、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的颗粒大小、成熟度的差异、杂质数量的多少等都和散落性密切相关。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粮油保管知识大纲第一篇:粮油保管知识大纲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粮油储藏粮油储藏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食流通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四无粮仓指“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3.三温:粮油储藏中的温度包括外界空气温度、仓内空气温度和粮堆温度,简称气温、仓温和粮温,通常称为储粮“三温”4.三湿:和温度相似,湿度也有“三湿”之称,即大气相对湿度、仓内空气相对湿度、粮堆空隙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简称气湿、仓湿、粮湿。
5.三温变化规律:外温上升时,气温>仓温>粮温;外温下降时,气温<仓温<粮温。
最冷时,上层粮温<中层<下层;最热时,上层粮温>中层>下层;在春季时,上层>下层>中层;在秋季时,中层>下层>上层。
6.安全粮:是指含水量在当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可安全过夏的粮油。
我省规定小麦的安全水分为12.5%,玉米的为13%,水分在此之内的小麦、玉米均为安全粮。
7.半安全粮:是指含水量略高于安全粮,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藏,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油。
五月至十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0.1~0.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0.6~1%为半安全粮;十一月至下年四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在0.6~1.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在0.1~1%以内,为半安全粮。
超出以上标准为危险粮。
8.危险粮:是指含水量高于半安全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油。
9.结露:指空气遇冷物体表面,水汽开始凝结成水的现象。
由于粮食的吸湿特性,决定了只要环境湿度大于相应的粮食平衡湿度时,都能引起粮食水分增加。
结露类型与部位:表层结露、内部发热结露、密闭结露、热粮结露、其它结露。
10.粮堆发热:指粮温不正常上升或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继而发展成霉变。
按发热性质:干热、湿热与杂质积聚;按发热部位:局部、上层、下层、垂直层与全仓发热。
11.粮食霉变:霉变过程包括初期变质、生霉和霉烂三个阶段,粮食保管中则以生霉阶段作为发霉事故的标志。
粮油仓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粮油仓库管理,保障粮油的安全性和质量,提高仓储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库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粮油仓库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质量至上、高效管理、节约成本”的原则。
第四条粮油仓库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粮油安全储存和保管。
第二章粮油仓库的组织结构及职责第五条粮油仓库应当设立专门的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仓库的运作。
第六条仓库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并执行粮油仓库管理制度;2. 组织仓库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工作;3. 统筹仓库的物资购销和库存管理;4. 组织仓库的安全生产工作;5.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仓库管理经验和技术培训。
第七条仓库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仓库主管,负责具体的仓库管理工作。
第八条仓库主管的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仓库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工作;2. 确保粮油的安全储存和保管;3. 组织仓库人员进行仓库管理培训;4. 完善仓库管理制度,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
第九条仓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设立仓库安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等分部门,确保仓库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第三章粮油仓库的安全管理第十条粮油仓库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粮油的安全储存和保管。
第十一条粮油仓库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粮油仓库应当配备消防设施,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有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
第十三条粮油仓库应当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仓库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十四条粮油仓库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事件时有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
第四章粮油仓库的质量管理第十五条粮油仓库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粮油的质量安全。
第十六条粮油仓库应当对入库的粮油进行检验,确保入库物资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七条粮油仓库应当定期对仓库的粮油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仓库货物的质量安全。
第十八条粮油仓库应当配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仓库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五、储粮生理 (21)六、粮油储藏技术 (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八、粮油仓储管理 (49)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
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①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
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
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
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粮油储藏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粮油储藏管理工作,保障粮油储藏的安全和有效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对粮食、食用油等粮油品种的储藏管理工作,明确各种管理职责,规定各项管理措施。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遵循“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储藏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四条粮油储藏管理部门为某某某,主要负责粮油储藏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及后勤支持等工作。
第五条粮油储藏管理部门设立储藏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一名,主要负责储藏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第六条储藏管理办公室分为储藏物资管理组、保管组、检查组和统计组,各组具体职责由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七条粮油储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粮油储藏计划,组织实施储藏工作,并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储藏管理办公室负责对粮油储藏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编制月度、季度和年度报表,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第九条储藏物资管理组负责对储藏物资进行入库、出库、清点和盘点工作,确保储藏物资的完好无损。
第十条保管组负责对储藏物资进行分类存储,合理配置仓储设施,确保物资的安全和有序存放。
第十一条检查组负责对储藏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储藏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统计组负责储藏物资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反馈储藏物资的进出情况,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三条对于涉及粮油储藏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对储藏仓库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仓库设施完好,环境卫生良好,安全设施齐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五条对储藏物资进行分类存储,根据物资的种类、规格和质量等因素进行区分,合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存储效率。
第十六条建立严格的物资清点和盘点制度,对入库和出库的物资进行清点核对,确保物资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方法思路探索摘要:在农业生产中,粮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国家的生计息息相关,从广义上讲,粮食包括谷类、豆类、油料和它们的初级加工品,粮食不仅能给人类带来日常所需要的养分,而且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
粮食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我们国家的人口很多,但是我们的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最基本的角度来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粮食储备的意义和储存的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粮油储藏;储藏意义;储藏方法1粮油储藏现状我国幅员辽阔,由于人口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很小,并且一些地方的土壤相对贫瘠,使得粮食的生产量并不理想,有的地方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相对滞后,所以粮食的品质和产量都不高。
我们国家要储备很多粮食和饮料,以满足人民的衣食需求。
在储存粮食的时候,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
尽管如今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而且运输也非常方便快捷,并且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然而,有些地方不能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高效的运用,也不能根据各种粮食和粮食的需求来对其进行相应的环境设置,这就造成了粮食的货架时间很长,可利用的效率很低,不能确保高质量的粮食储存,所以,在粮食储存上还有待改进。
2粮油的保管长期的实践证明,一般都是将谷子集中在一起存放。
如果有病虫害,一般都是集中在顶端,所以农民只要看顶端就可以进行查虫。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食物集中存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再加入一些胡椒粉末,几日后就能将罐子里的虫子全部杀光。
对于水稻这种作物来说,可以把晾干的豆角、豆角、菜叶等放入米饭中,然后把它们洗干净再吃。
另外,海藻也是一种很好的“杀虫剂”,50公斤谷物中只需要放上0.5公斤的干藻,几天后再晾干,这样重复几次,就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了。
3粮油储藏的意义3.1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对维护社会安定是有益的。
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强大,离不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粮食和粮食是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一、原粮1.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极度易沤黄。
生过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出现气面粮现象,不利储藏。
(2)稻谷的保管方法①保证入库粮质: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而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
②适时通风: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③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2.小麦(1)小麦的储藏特点①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
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
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
②后熟期长: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