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55 MB
- 文档页数:7
知识点•什么是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内容有哪些?•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重点掌握•1、珍惜、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3、满足工作、生活得使用功能要求•4、技术经济合理•5、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6、满足交通组织要求•7、竖向布置合理•8、管线综合合理•9、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施布置与环境保护•10、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可按照书上的条例来记)•场地设计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1、场地的气候条件包含哪些因素?•风象、日照、气温、降水•2、场地的建设条件包含哪些因素?•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
•3、“七通一平”是指什么?•交通状况、给水与排水接入点、供电与电信接入点、供热与供气接入点、基地高程•4、以下概念的名词解释:•等高距及等高线间距•风向频率•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震级与烈度记忆居住建筑日照标准表(非常重要)•1、场地设计条件有哪些?–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2、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3、场地的建设条件有哪些?–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市政设施条件•4、区域环境条件–环境保护状况、地理位置•5、周围环境条件–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的特殊元素•6、内部建设现状条件–现状建构筑物、现状绿化与植被、社会经济条件、保护文物古迹•7、市政设施条件–交通状况、给水与排水接入点、供电与电信接入点、供热与供气接入点、基地高程8、场地的公共限制都有那些?–用地控制、交通控制、密度控制、高度控制、容量控制、绿化控制、建筑形态。
场地设计知识点场地设计——知识点场地设计是指对特定区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满足使用目的、符合功能要求和美观的空间布局。
本文将重点介绍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素以及相关知识点。
一、区域功能需求在进行场地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该区域的功能需求。
根据不同的场地类型和使用目的,功能需求可能包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公共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
了解区域功能需求对场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确保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场地环境特征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所处的环境特征。
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周边建筑风格等。
合理利用环境特征,能够使设计方案具有地域特色和环境融合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场地布局规划场地布局规划是场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布局规划能够使场地空间实用、流畅和舒适。
在进行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功能区域的划分、路径导向、人流分布等因素。
通过充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布局方案,选择最优的布局方案。
四、材料与设备选择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材质、色彩、质感等方面,以确保与场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美观。
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来访人群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选用质量可靠、易于维护的设备。
五、植物与景观设计植物与景观设计是场地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景观布置,可以增加场地的绿化率、美化环境,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视觉享受。
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场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结合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进行搭配。
六、运动设施与安全设计对于运动场地设计而言,需要特别关注运动设施和安全设计。
运动设施的选择和布局应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
安全设计包括灯光照明、防护措施、紧急疏散通道等方面,确保场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七、可持续发展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发展设计是场地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核心目标。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设计:地形地貌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场地的使用效果和观感。
地形地貌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坡度、高低起伏、水流等因素,以及地形地貌对场地的防护和安全性的影响。
2. 绿化设计:绿化是场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绿化设计可
以增加场地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场地的环保性和空气质量。
绿化设计需要考虑植株的种类、布局、密度、生长周期等因素。
3. 设施设备设计:设施设备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
包括场地的建筑、设备、器材等,直接影响着场地的功能、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设施设备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使用需求、人流量、安全要求等因素。
4. 材料选择与处理:材料选择与处理是场地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效果和特点,需要根据场地的用途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处理。
材料选择与处理包括场地的硬质材料、软质材料和装饰材料等。
5.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为场
地增加趣味性和艺术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使用需求、照明方式、照明灯具等因素。
以上就是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场地更加美观、实用和安全。
- 1 -。
场地设计的四要素场地设计是指对一个具体的场所进行规划、设计,并满足人们在该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好的场地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功能需求,还能够提升空间体验和整体品质。
在场地设计中,有四个关键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分别是功能性、流线性、美感以及可持续性。
功能性是场地设计的首要要素。
一个设计良好的场地应该能够满足人们在该场所中的各种实际需求。
无论是商业场所还是住宅区,都需要考虑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商业场所需要有充足的空间来展示商品,舒适的休息区域,以及便捷的交通通道。
住宅区则需要有适宜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社区生活设施。
流线性是场地设计的第二个要素。
一个流线性良好的设计能够使人们在场所中自然而然地移动,并提高空间的舒适度。
流线性的设计通常是根据人们的行为和动线来规划的。
例如,商业场所通常会根据商品陈列和购物流程来设计通道和陈列区域,以引导顾客流动。
住宅区则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得居民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区。
美感是场地设计的第三个要素。
一个美观的场地能够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整体品质。
美感的设计主要通过景观设计、材料选择和色彩运用等来实现。
例如,商业场所可以通过精心布置的景观和高质量的材料来营造出高档和吸引人的氛围。
住宅区则可以通过绿化景观和多样化的建筑风格来提升居住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可持续性是场地设计的第四个要素。
一个可持续的设计能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性的设计主要包括对能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废物的再利用和环境生态的保护等。
例如,商业场所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来减少能源消耗。
住宅区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槽来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通过绿化带和湿地景观来改善环境生态。
综上所述,功能性、流线性、美感以及可持续性是场地设计的四个重要要素。
这些要素都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好的场地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和整体品质。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场地设计是指在其中一特定的空间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场地的功能与美观性相结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它涵盖了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空间规划与布局:场地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空间规划与布局,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尺寸。
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实现场地的最优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2.环境氛围的营造:场地设计需要考虑营造与场地定位相符合的环境氛围。
不同的场地有不同的氛围需求,可能是温馨舒适、时尚高雅、活力四溢等。
通过色彩、材质、照明等设计手段,打造出与场地定位相契合的环境氛围。
4.设施设备的配置:场地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设施和设备进行配置。
例如,在儿童乐园的场地设计中,需要配置适龄儿童的游乐设备和安全设施,保障儿童的安全与享乐。
5.绿化景观设计:对于室外场地设计而言,绿化景观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植物的种植和景观的布置,可以增加场地的美观性,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6.室内装饰与陈设:在室内场地设计中,室内装饰与陈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装饰和陈设,可以营造出与场地定位相符合的室内环境,提升用户对场地的体验。
7.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场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当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善场地的光线环境,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氛围,同时也能够突出场地的特点和重点区域。
8.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在场地设计中,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对于场地的功能和美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选择适当的材料,可以增强场地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总之,场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空间规划与布局、环境氛围的营造、功能区域的划分、设施设备的配置、绿化景观设计、室内装饰与陈设、照明设计、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等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建立一个满足人们需求和期望的场地,并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的体验和舒适感。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1.功能布局:功能布局是指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的分配。
首先需要确定场地的主要功能,例如公园可以包括休闲区、运动区、儿童区等。
然后,根据这些功能分配适当的面积和位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休闲区可以位于场地的中央位置,运动区可以位于较为开阔的地方,儿童区可以靠近休闲区,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2.空间流线:空间流线是指场地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流动路径。
一个良好的空间流线能够使用户在场地中自由流动,并且能够方便地到达不同的区域。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场地的尺寸,避免不必要的距离和转弯。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主要的步行路径,以便游客能够方便地访问各个景点。
3.视觉景观:视觉景观是指场地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包括绿化、艺术装置、建筑物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元素的位置和布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公园中,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独特的雕塑或水景,作为引导和标志,同时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4.绿化布局:绿化布局是指在场地中合理布置绿色植物,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自然的氛围。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和生长要求,以及它们在场地中的分布和密度。
例如,在一个展览馆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以提供遮阳的作用,而在展览馆内部可以设置一些小型花坛或盆栽,增加绿色的感觉。
5.场地尺度:场地尺度是指场地的大小和比例,与场地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以确定适当的尺度。
例如,在校园中,一个大型的集会广场可以满足学生活动和大型集会的需求,而一个小型的庭院可以提供安静的休闲空间。
总而言之,场地总平面布局的设计要点包括功能布局、空间流线、视觉景观、绿化布局和场地尺度。
这些要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场地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和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场地设计方案1. 引言场地设计是指按照特定要求和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一个好的场地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场地的效率、美观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场地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满足各种需求的场地。
2. 场地选址场地选址是场地设计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场地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在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交通便利性:场地应该靠近交通枢纽,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进出。
•周边环境:场地周围环境宜居,没有严重的污染和噪音问题。
•土地价格:场地选择时需要考虑土地的价格和租赁条件。
•市场需求:场地周围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以确保场地的使用率和盈利能力。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块土地作为场地的选址。
这个位置交通便利,周围环境良好,并且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3. 场地规划场地规划是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对场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分区的过程。
在场地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功能分区: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办公区、展示区、休息区等。
•通行路线:根据场地的使用流程和人员流动,设计合理的通行路线,确保人员能够便利地进出场地。
•总体布局:根据场地的规模和形状,设计合适的总体布局,最大程度地利用场地的空间。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将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办公区、展示区和休息区。
采用了开放式布局,使得场地的各个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方便人员的流动和交流。
4. 功能设计不同的场地拥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在场地设计中需要考虑满足这些功能需求的设施和装备。
在我们的场地设计方案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个功能:4.1 办公区办公区是场地内工作人员工作和处理事务的地方。
在办公区中,我们将提供以下设施:•办公桌和椅子: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电脑和办公设备:提供给工作人员处理工作的必备设备。
•会议室:为工作人员提供开会和讨论事务的场所。
4.2 展示区展示区是场地展示产品、服务或作品的地方。
简述场地设计的概念场地设计是指规划和设计特定区域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功能性、美观、安全、可持续和适应性强的环境。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考虑土地利用、建筑物、道路、景观、设施和其他元素,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标。
以下是场地设计的一些关键概念:1. 功能性:场地设计应满足预定的功能需求。
这包括确定如何使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居住、工作、休闲、教育等。
2. 美观性:设计应该注重美观性,以创造吸引人、愉悦的环境。
这包括考虑景观、材料、色彩和形状,以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
3. 安全性:场地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以确保人们在空间中的使用不会受到危险或伤害。
这包括交通规划、建筑物设计和紧急设施的考虑。
4. 可持续性:环保和可持续性是现代场地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该寻找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
5. 适应性:场地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这包括弹性设计,使空间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社会性:场地设计应考虑社会互动和社区联系。
创造社交空间,促进社交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7. 可访问性:场地设计应提供对各种人群的平等访问机会,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
这包括适当的通道、无障碍设施和可访问的建筑物。
8. 经济性:场地设计需要考虑预算和经济可行性。
设计应该在可行的预算范围内,并在长期内经济有效。
9. 文化和历史:场地设计应尊重当地文化和历史,以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10. 环境保护:场地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包括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采取可持续的环保做法。
总之,场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创建一个满足需求、美观、安全、可持续和社会友好的环境。
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客户、社区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紧密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概念:一、场地1、所谓的场地指的就是地基内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室外绿地等内容。
这时、“场地”是相对于“建筑物”而存在的,所以意义经常被明确为“室外场地”,以示其对象为建筑物之外的部分。
(侠义)2、产地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广义)二、|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针对地基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认为地组织豫安排现场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条件一、气候条件风向频率:风向在一个社区里,不是永久不变的。
在一定的时期里累计各风向所发生的次数,占同期观测总次数的百分比。
风向频率最高的方位称为该地区或该城市的主导风向。
掌握当地主导风向,便于合理安排建筑物,使其利于通风或将有污染的部分安排在下风向,以创造好的环境。
日照标准日照标准即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这与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对象有关。
我国才用的日照标准是冬至日和大寒日。
在日照标准日,要保证建筑物的日照量,即日照质量和日照时间。
日照质量是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积累计的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
日照时间则按照我国有关技术规范选用,如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与所处气候分区及所在城市规范有关,在城市旧区改造时可酌情降低标准,但不宜低于大日1h的标准,医院病房大楼、休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建筑楼和老年人公寓等建筑的房间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3h。
二、场地的建设条件1、区域环境条件(1)区域位置条件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是制约场地的重要因素,包括区域的交通网络结构、分布和容量,铁路、港口、公路、航空等对外交通运输设施条件以及场地与区域交通运输的联系与衔接等。
这些条件都是直接影响场地的利用。
(2)环境保护状况环境状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环境生存状况与环境公害的防治,前者主要指绿化、环境的优劣,以及由此引起的大气、土壤和水等方面的生态问题,后者一般包括“三废”和噪声等问题。
场地设计知识点总结场地设计是指将一个特定区域进行设计和规划,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功能。
无论是公共场所、商业区、居住区还是休闲娱乐区,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有吸引力的空间。
在场地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影响、人口流动、建筑结构等等。
本文将总结场地设计的各种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场地调查和分析在进行场地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对现有场地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场地的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周边环境等因素。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场地的特点和潜在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场地调查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条件:了解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土地利用状况等,这些信息对于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设计手法和材料有着重要意义。
2. 社会经济情况:了解场地周边的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商业活动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设计师分析场地的功能需求和使用人群。
3. 环境影响:了解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气候状况、水资源、土地利用等,这些信息对于设计师进行环境评估和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
4. 设施设备情况:了解场地现有的设施设备状况,包括供水、供电、排水等,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可行性。
二、场地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是指根据场地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场地的最佳利用和使用。
在场地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功能需求、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等因素。
以下是场地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 功能需求分析: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明确确定场地的主要功能,包括商业、公共、居住等,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场地的实际需求。
2. 空间布局设计: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功能需求,合理布局场地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道路、建筑、绿化、停车等,以实现场地的最佳空间利用。
3. 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手法,美化场地的环境,提升场地的形象和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场地。
场地设计部分知识点场地设计是指在建筑规划和室内设计过程中,对于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工作。
场地设计既包括室外环境的规划,也包括室内空间的布局。
下面将介绍一些场地设计的知识点。
一、场地规划场地规划是场地设计的第一步,它涉及到整个建筑项目的规划布局。
在进行场地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形状和尺寸:场地的形状和尺寸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效果。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地形状和尺寸。
2. 日照和通风: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对于建筑物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在场地规划中考虑日照和通风的要求,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3. 环境要素: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场地周围的环境要素,如交通状况、自然景观等。
这些要素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环境适应性。
二、室外空间设计室外空间设计是场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路、停车场、绿化带等各种室外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以下是一些室外空间设计的知识点:1. 道路设计:设计师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使用要求,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布局,以确保安全和便捷性。
2. 停车场设计:停车场是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需要根据停车需求和场地情况,合理规划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
3. 绿化带设计:绿化带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打造舒适、美观的室外环境。
三、室内空间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是场地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室内空间的布局和功能分区。
以下是一些室内空间设计的知识点:1. 功能分区: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分区,如起居区、休息区、工作区等。
分区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空间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
2. 人流线路:设计师需要考虑人流线路的问题,确保通行的便捷性和效率。
人流线路的合理设计将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效果。
3. 室内装饰:室内装饰是室内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色彩,打造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
场地设计名词解释
1. 前场:指游戏或比赛中的攻击方场地,通常位于中线以下的半场区域。
2. 后场:指游戏或比赛中的防守方场地,通常位于中线以上的半场区域。
3. 罚球区:指足球场上靠近球门的区域,用于罚球和点球等动作。
通常为长方形区域,长边平行于球门线,短边垂直于球门线。
4. 球门区:指足球场上用来守护球门的区域。
通常为矩形区域,位于球门线两侧,内部包含了整个球门和一定的防守区域。
5. 中圈:指足球场中心点周围的圆形区域。
通常用来开始比赛和下半场。
6. 罚球点:罚球区中心和球门连线上的点,用于罚任意球和点球等动作。
7. 角球区:指足球场四个角落内的区域,用于角球开出。
8. 罚点:指网球场中心线和基线的交点,用于罚发球。
9. 球道:指高尔夫球场上的球道区域,用于发球和击球。
10. 推杆区:指高尔夫球场上的果岭区域,用于推杆进洞。
11. 提球区:指高尔夫球场上距离果岭较远的区域,用于较长
距离的击球。
12. 网区:指网球场中的上下两个区域,用于挡网球和底线球。
场地设计1 场地设计概述1.1 什么是场地词目:场地拼音:chǎng dì英文:place; space; site; lot基本解释: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
如:野餐的场地、在城市中扫雪机存放场地详细解释: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小于1.0平方千米的平面面积。
是从自然当中由一定边界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场地:外部的、虚的、负的、发散的······建筑:内部的、实的、正的、集中的······1.2 场地的范围场地设计的范围广义来讲可以包括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狭义来讲指的是指含有单一建筑物或者是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项目。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范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场地范围,也就是界定在单体或小规模群体建筑项目之内。
1.3 什么是场地设计场地设计的定义一般来说,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场地的构成要素场地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来说是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其设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与其他内容的布置。
·交通系统:交通设施指由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
主要解决建设场地内各建筑物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是适应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场所;是建筑室内活动的延续及扩展。
场地设计名词解释
1. 起手式:场地设计时用来吸引参观者注意力的开场方式,通
常运用花艺、灯光或音乐等艺术手段。
2. 明庭:一种常见的庭院形式,以石质地坪作为中心,周围种植花草
树木,营造出幽静、自然的氛围。
3. 蜿蜒走道:呈弯曲形状的通道设计,不仅增加了景观的变化性,也
能够为人们带来亲近自然的感受。
4. 吊灯:挂在空中的照明设备,常见于室内和室外的豪华场地设计中。
5. 景观灯:外观美观、能够照亮整个景观的灯具。
6. 露天舞台:通常设置在露天空间的观演场地,最适合举办音乐演唱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
7. 亭台楼阁:建造在室外的观景平台,常用于参观园林、观赏山水等
休闲活动。
8. 翘角楼阁:一种建筑形式,它的柱子、屋顶都比普通的建筑物要通透、雕刻精美,是场地设计中的主要景观构成之一。
1.场地: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组成的整体。
2.场地的构成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3.场地设计: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4.场地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和其他要素之间能形成一个右击的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工地,减少浪费。
5.场地设计的工作可划分为:场地布局和场地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场地布局主要包括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以及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场地详细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和小品等内容的详细设计,以及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置和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等。
6.城市规划的要求:用地性质的控制,用地范围的控制,用地强度的控制,建筑范围的控制。
7.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实现的。
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或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建筑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容积率: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覆盖率: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也称建筑密度。
绿化覆盖率:指基地内所有植物占地面积的总和占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8.建筑范围控制线所标定的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
建筑范围控制线一般要求从红线后退一定的距离(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9.相关规范:建筑布局和间距应该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方面。
建筑物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物,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规定的日照间距。
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尘暴地区风害的侵袭。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程度,应在建筑物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环境噪声。
场地设计(总图)一、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1.场地的概念狭义:室外场地广义: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2.构成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3.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1)场地布局――-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其他特殊内容的基本布局安排。
(2)场地详细设计―――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及小品等的详细设计,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置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二、场地设计的制约因素1.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1)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用地性质的控制对用地范围的控制―――道路红线、用地红线、蓝线、绿线对用地强度的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对建筑范围的控制―――后退红线的距离(2)相关规范的要求:通则、高规、低规对建筑布置的规定―――消防、日照对交通组织的规定―――2.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1)项目的内容―――内部的、外部的内部、外部内容决定外部场地的连带内容组成,并对它们在场地中的存在形式构成影响。
如:集散人流的大小决定集散广场的规模景园绿化的设置与内部赏景空间相对应停车场的大小与内部功能、规模相应货物装卸场的设置由内部功能决定(2)项目的性质―――类型属性、个体特征项目的类型属性是场地设计确定其基本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
如:文化类―――注重品味办公类―――较正式纪念类―――庄重感、严肃性、精神层面的要求商业类―――新奇性、注重商业效果个体特征属于微观表现,形成同类型之间的性格差异(3)项目的使用者――-人群构成、行为要求3.场地设计的客观基础:(制约因素即是限制也是启发)(1)地形、地貌(2)地质、水文、气候(3)基地内部的建筑条件自然条件已有建筑物、道路、硬地等―――拆除?保留?再利用?(4)基地周围的建设状况外围道路交通条件邻近场地的建设状况所处城市环境整体的结构&形态附近具有的特殊城市元素三、场地布局阶段的工作要点场地布局要解决两个问题:组成元素各自形态的确定元素之间组织关系的确定1.场地分区:(1)最大效用地利用基地:集中的方式―――用地比较有限的情况均衡的方式―――用地比较宽松的情况(2)功能合理、结构明确:依据功能合理分区,避免混乱依据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明确的联结关系&位置关系2.实体布局(1)实体与基地的关系:实体与基地比例悬殊建筑物尽量选择在基地内适中的位置实体与基地比例适中布置在中央地带布置在基地一侧布置在边角位置实体与基地比例相近建筑物尽量靠近某一边角布置(2)实体与其他内容的关系:实体为核心的形式相互间穿插的形式其他内容为核心的形式4.交通安排:(1)流线系统的组织A.流线的整体形式尽端式流线结构环通式流线结构B.流线的不同类型合流式组织形式分流式组织形式(3)停车系统的组织A.停车场的类型:地面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多层停车楼B.停车场的布置方式:集中与分散位置的选择5.绿地配置:(1)尽量扩大绿地的整体规模(2)绿地的分布形态―――集中或分散(3)绿地配置的基本形式A.边缘绿地B.独立绿地―――点状、布置灵活、适应性强C.集中绿地―――规模较大、四、场地详细设计阶段的工作要点1.道路布置:A.平面形式:道路宽度―――单车道:4m双车道:7m人行道:1.5m转弯半径―――小型车:6m,大客车:12m中型货车:9m道路交叉口处的视距―――会车视距不小于20m尽端式道路的端部应设回车场―――普通12mX12m大型消防车15mX15mB.剖面形式:横坡1%-2%最小纵坡0.3% 变坡点间距不小于50m最大纵坡8%2.停车布置:停车位估算:地面停车25-35平方米/车位地下车库35-45平方米/车位自行车库2平方米/车位(自行车:2mX0.6m)3.竖向布置:计算标高。
建筑系馆场地设计
一、任务书解读
1.项目背景
南方某大学拟为所属的建筑学院兴建建筑系馆。
集合先进的建筑教育理念,运用数字建筑设计技术和教学技术手段,例如信息网络、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快速成型工艺等,打造数字教育建筑。
2.设计规模:
本设计建筑面积规模控制在5500平方米。
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
3.建筑要求:
建筑系教学为五年制本科,每级两班,每班30位学生。
研究生两年制,每年20人。
教职工30人。
系馆总建筑面积为5500㎡(正负10%),建筑密度不大于40%。
基地自测。
具体功能包括教学、行政、实验、设计研究等功能空间,但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教学等的多方面渗透,多媒、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在教学、展示、交流、资料与档案管理等的高效利用,都使得建筑空间有了许多创新的可能。
常规的建筑设计实验,如建筑物理实验、建筑模型实验、建筑可视化实验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功能需求。
二、基地现状分析
1.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安徽工业大学本部校园内。
受校外地
理环境影响较小,周边环境相对简单。
(下图标星位置为基地)
(2)区位分析
图1 图2 图3
基地位于3号位置,南临校园主要道路,北侧与教一间隔景观庭院,用地面积7000平方米。
东面是茂密的树林,主干道南面是广场和图书馆。
基地内部现有老建馆一栋,原地拆除重建新建筑系馆。
(3) 地形分析
基地内部地形为平地,没有高差,利于建筑造型
处理。
但基地南侧主干道与广场间存在约两米高差(如图6),因距离基地较远,对基地内部采光及视野影响均较小,不需要过多考虑。
2. 自然条件
(1) 气候分析
马鞍山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C 。
市
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
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马鞍山地处北亚热带,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2) 植被分析
图4
图6
基地周边绿化率较高,内部覆盖草坪,现有建筑周边环绕低矮灌木丛,道路两侧均设有绿化带,内有灌木与乔木组合种植。
基地东西两侧栽种有茂盛树林,为高大乔木。
整体绿化较好,但缺点是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绿植色彩单一,除了绿色缺少其他颜色的植物,景观层次不够分明。
3. 人文条件
(1) 文化背景
此基地在安徽工业大学内部,新建建筑为高校建筑系馆。
建成后有大
量学生教师在建筑内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文化教育类建筑,本次场地设计应注重文化气氛的营造,为师生提供安静优雅的交流活动场所。
(2) 人流分析
通过上文中区位分析可知,教学楼集中在基地北侧,如化工楼、
教一等,所以学生主要来源于北侧(如图8中绿色箭头),而基地南侧有图书馆主楼等建筑和校园主干道,但由于基地南侧并没有入口,所
以教师从西侧进入基地较多(如图8中红色箭头)。
北侧是基地原有的主入口,西侧为次入口。
东侧为茂盛树林,人流稀少。
(3) 噪音情况
基地南侧的主干道是主要噪音来源,汽车由学校西南门进入,在主干道上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大,会对基地内部造成一定影响。
北侧和西侧次干道车流相对较少,噪音主要来源于人群活动。
对基地内部基本没有影响。
如上文所述,基地与东侧主干道间由大片树林隔开,现有建筑东侧没有出入口,并且树林间没有道路,所以东侧人流稀少,最为安静,几乎没有噪音。
图8
图7
4. 周边建筑
(1)功能分区
(2)建筑质量及风貌特色
基地内部现有建筑老旧,而且已经废弃不用,应予以拆除后建造新建筑系馆。
基地周边建筑同样较为老旧,但建筑质量尚可,且正在使用,短时间内不会拆除。
建筑风格比较沉稳,造型中规中矩,没有创新。
5. 问题分析
(1) 周边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周边建筑老旧,且正在使用,短时间内不会翻新或拆除。
新建建筑必须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场地内
景观交通
广场等需要适应周
边的同时对周边环境有一个良好带动作用。
(2) 景观带断裂
景观
教学 广场
图书馆 办公 商业 图9
基地西北侧有一个人工湖,景色优美,然而水系并没有延伸到基地周边,在基地西侧的树林遮挡下,在基地内视野不能涉及水系。
基地东西两边均有树林,然而在基地内部没有景观联系,景观被道路和现有建筑分割,景观带断裂。
新建筑系馆建筑设计最好东西两侧通透,在基地中引入水系和绿化,将周边景观联系起来。
三、 总体布局设计
1. 功能分区
主体建筑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主要为教学用地,南楼为行政办公楼。
南北两栋楼以平台相联系。
两栋楼中间在联系平台之下形成一个大面积灰空间广场,东西通透,作为交流活动的场
所,同时引入景观绿化,联系东西两侧景观,形成连续景观带。
2.
建筑间距
如上所述,基地内部主体建筑为两栋,两栋建筑呈八字形放置,距离最近处约
20米,充分保证了室内采光及楼间人群活动需要。
四、
交通体系设置
1.
基地内部交通流线
(1) 主入口:
南侧主干道是主要车流来源,
但主干道不宜开口,东侧没有道路,所以主入口选择在了基地西侧。
从西侧次干道进入基地。
图10
图11
2. 建筑与基地交通联系
两栋楼之间以平台联系,露天平台同时作为建筑与外界基地的联系,营造出灰空间广场。
3. 基地内外交通联系
(1) 消防环道
消防环道与外部道路相结合,基地北侧东南侧设置次入口。
(如图标星位置所示)
(2)停车位
在基地主入口和东南侧设置停车位(图中浅灰色区域)符合规范要求。
五、 环境景观艺术
1. 建筑外观
建筑外表皮选用石材和灰色磨砂玻璃幕墙,与周边原有建筑相融合,南侧临主干道的立面整齐规整,体现文教建筑的沉稳。
图
12
图
13
图14
2. 基地景观
建筑周边环绕植被,使东西景观带连续,中间广场引入喷泉水体,增加建筑灵动性。
两栋楼之间灰空间铺设硬质铺地。
半室外空间作为师生交流活动场地。
备注:图1—5来源于网络 图6、7来源于自己拍摄 图8—15来源于模型
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