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历史和文化史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8
探究湘西的文化发展情况湘西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湘西就是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历史文化湘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民族和文化的交汇之地。
在古代,湘西属于南方山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山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湘西的经济主要依托于采掘萝卜,艾草等天然资源,以及纺织业、染色业、刺绣业等手工艺业。
湘西是世界著名的穿金戴银的“槟榔女”、“丑女”和长生诗中绝代佳人的故乡,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节日庆典和服饰文化,包括三年幼妇之类独具特色的习俗。
湘西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农民画、刺绣、线雕等。
二、红色文化湘西是党的革命精神发扬的重要地区,这里发生过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传承着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光辉历史。
湘西的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很多地方亲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明峰镇的鲁家洞事变、十八所打鱼山战斗等红色历史遗存还是现在让我们印象深刻。
今天的湘西,在国家坚固的政治基础上,也在积极推动文化振兴。
在中共和湘西共和国时期,红色文化基本盛行,有绝大部分共和国文物史迹。
(如湘西红军长征纪念馆,船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金峰公社等)三、音乐文化湘西的音乐文化独具特色,又有山地音乐之称,拥有丰富的歌唱艺术和音乐元素。
湘西三大音乐产地即芷江、慈利和泸溪,这里茶艺香翠,酒肴美味,更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民间歌曲表演。
其中,民间清唱是湘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态,是湘西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独特的歌唱方式,通常由三个人同时读唱,以一种特有的节奏和重音演唱,很容易让人陷入美妙的音乐境界中去。
四、文学艺术湘西的文学艺术形式繁多,它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作家刘齐心的《湘西的婚礼》、陈春花的《悬梧雨》、肖湘的《洞庭山畅游集》等湘西文学代表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湘西七十二奇楼简介和历史湘西七十二奇楼是指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七十二座独特建筑群。
这些奇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简介和历史两个方面介绍湘西七十二奇楼。
一、简介湘西七十二奇楼是指分布在湘西地区的七十二座独特建筑群,它们散落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各个山区。
这些奇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民族特色,是湘西地区的文化瑰宝。
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形状各异,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楼阁,有的像城堡,还有的像古寺。
这些奇楼大多建在山顶、山腰或河畔,既是居民的居所,也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场所。
奇楼内部布局精巧,充满了艺术氛围,每一座奇楼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湘西七十二奇楼是当地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的杰作,它们是这一地区独特的建筑艺术的代表。
这些奇楼不仅是居民的居所,也是人们信仰的场所。
它们是湘西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古代,湘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和苗族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土家族和苗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湘西七十二奇楼就是这一传统的产物。
据史书记载,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建造始于明朝,盛行于清朝。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湘西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建筑艺术达到了巅峰。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土家族和苗族人民建造了许多坚固而美丽的奇楼。
这些奇楼既是居民的居所,也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湘西七十二奇楼逐渐成为湘西地区的地标和文化象征。
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从历史内涵上看,湘西七十二奇楼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们见证了湘西地区的兴衰,记录了土家族和苗族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创造,是湘西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湘西七十二奇楼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这些奇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
湘西著名的历史故事
1. 凤凰古城的传说:关于凤凰古城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白衣女子”的传奇人物。
据传,她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被称为“凤凰精神”。
这个故事讲述了白衣女子和她的爱情,以及她被追杀和最终自杀的悲惨结局。
2. 白水河的传说:白水河位于湘西北部,是一条神秘的河流。
传说中,河底聚集了很多美丽的仙女,经常在水面上起舞。
还有一些神话传说称白水河是仙女们的宫殿。
3. 善化市的传说:这个故事以善化市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大明朝的将领在此地与蛮族相抗衡的故事。
据传,这个将领在一次战役中用自己的血为大明朝的胜利留下了一片纪念血池。
4. 砚山镇的传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许巢的人和他的家族在砚山镇上建立家族业的故事。
故事中许巢通过努力工作和经商,最后成为了当地的土豪,并与当地权贵争斗。
5. 杨家界的传说:杨家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岳景区之一。
传说中,杨家界是一群侠义志士之间的争斗地。
还有一些神话传说称杨家界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
湘西七十二奇楼简介和历史湘西七十二奇楼,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一处以奇特建筑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而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些奇特的楼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奇楼之源湘西七十二奇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湘西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当时的统治者鼓励百姓修建独特的建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于是,湘西地区的能工巧匠们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并修建了这些独特的楼宇。
2. 建筑特色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多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斗拱、榫卯等传统建筑工艺。
在建筑色彩方面,这些楼宇以灰色和白色为主调,古朴典雅。
此外,每栋楼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如雕刻精美的花窗、寓意吉祥的图案等。
3. 文化内涵湘西七十二奇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这些楼宇是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信仰习俗和人文精神。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湘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领略到独特的民族风情。
4. 历史传说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历史传说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湘西三棒鼓”。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湘西地区有三个青年以敲击鼓棒的方式比试技艺,最终三人合力敲击的鼓声传到了京城,成为了宫廷中的一道奇景。
此外,还有传说这些奇楼的建筑工艺与一位名叫“十八子”的木匠有关,他凭借精湛的技艺修建了这些楼宇,成为了当地的传奇人物。
5. 文化传承湘西七十二奇楼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楼宇是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感受湘西文化的机会。
此外,这些奇楼还成为了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的拍摄地,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通过这些楼宇的传承与展示,湘西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推广。
6. 景观风貌湘西七十二奇楼的景观风貌独特,每栋楼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和造型。
这些楼宇散落在山水之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人口259.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8.7%。
州府设在吉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6县,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
年底,4县亦属直接管辖。
1955年3月,更名为湘西苗猛洞河漂流族自治州。
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辖原管10县。
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为市。
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县划归大庸市(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湘西州所辖为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泸溪、凤凰7县和吉首市至今。
因湘西州域东与张家界市毗连,南与怀化地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相邻,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铁路贯穿州境5县市,故州府吉首市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湘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
交通状况航空:湘西境内没有机场,附近有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大兴机场。
铁路:湘西境内只有一条铁路——焦柳铁路穿过,运输从北到南依次经过永顺、古丈、吉首、泸溪、凤凰境内。
公路:209国道和319国道与1828省道交错贯通,负担着湘西州的重要运输职责。
常吉高速于2008年底已开通,这也是杭瑞(G56杭州至瑞丽)高速的组成部分,湖南境内依次经过常德—桃园—沅陵—白沙—泸溪—吉首,常吉高速的开通预示着湘西大门从此敞开,将有效刺激湘西的旅游经济。
自然地理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
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
湘西苗族的历史渊源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发祥于长江中下游,在古代曾称雄中原。
其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九黎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居住荆州一带的“荆蛮”势大力强。
西周初年,荆蛮首领熊绎受封并立国为楚。
楚国西垂的荆楚,由于地处边远,武陵山脉等高山大川的阻隔,受中原文化影响渗透甚少,仍长期保持原有的习俗及心理。
这部分荆蛮的后裔,就是后来操苗语东部方言的湘西苗族。
秦昭王置黔中郡,统治当地苗族。
西汉初年,于黔中地置武陵郡,管辖今湘、鄂、川、黔四省毗邻区域,郡属苗族称“武陵蛮”。
以苗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夹溪散布,因此又称“五溪蛮”。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苗族受制于蜀。
唐宋两代在与内地毗邻的区域,设立经治制州,边远地区设置羁靡州,在与内地邻境的武陵地区,宋朝则设官屯兵,常派大员“经制蛮事”。
元朝创立行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又专设宣慰司作为流官行政机构,其下设各土司进行管理,这样就将湘西苗族纳为湖广行省管辖明清两代,湘西苗族长期生活在土司统治之下;清康雍年间,朝廷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湘西的土司制大都削除。
近代史上,湘西苗族人民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苗族地区社会经济乃至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凤凰古城简介及历史文化故事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傈僳族自治州凤凰县城附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
它以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的建筑和浓厚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凤凰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傈僳族的祖先最早在此地定居的地方。
在宋代,凤凰古城成为了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这座古城还保留着大量古老的建筑,其凤凰古城文化是中国"文化名镇"。
凤凰古城有许多独特的历史文化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千年古城、八百年古刹"的屈原古城。
传说战国时期屈原被楚怀王贬谪至此,屈原思乡失意之余,投江而死。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当地居民每年在屈原祠举行盛大的端午节活动。
这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
此外,凤凰古城还以其独特的壮丽山水和独一无二的风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古城内的明代建筑群、石板小巷和青石板街道都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城四周的河流和山峦使得凤凰古城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婆娑河上的牌楼和古桥,增添了凤凰古城的古朴气息。
在凤凰古城中,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当地的传统民俗表演,如傈僳族的锣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湘西傈僳族的独特文化,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名城。
凤凰古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他们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凤凰古城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座古城的魅力。
同时,他们也注重发展旅游业,通过在古城内建造酒店、餐饮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凤凰古城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保护、传承和开发,才能使历史文化真正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要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共同努力让它发扬光大。
湘西文化十大特色介绍湘西啊,那可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它的文化特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1. 独特的民族服饰湘西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那可真是漂亮极了。
苗族的服饰就特别讲究,女性的衣服上绣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不是随随便便绣上去的,每一个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呢。
比如说有的图案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可能是家族的图腾之类的。
而且衣服的颜色搭配也非常巧妙,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草,这些鲜艳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当苗族姑娘们穿上这些衣服,走在青山绿水之间,那场景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2. 神秘的巫傩文化这巫傩文化可是湘西文化里很神秘的一部分。
傩戏,那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
演员们戴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面具,这些面具看起来有的很吓人,有的又很滑稽。
在表演的时候,他们会唱着一些古老的曲调,跳着独特的舞蹈。
这种舞蹈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可不一样,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步伐,仿佛是在和神灵对话一样。
据说傩戏还有驱邪祈福的作用呢,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更多是一种文化传承,但那种神秘的氛围依然让人觉得很奇妙。
3. 精美的建筑艺术湘西的建筑那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吊脚楼是湘西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一半靠着陆地,一半悬在水上或者山坡上。
从远处看,一排排吊脚楼就像一群展翅欲飞的鸟儿。
吊脚楼的结构很巧妙,它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和材料。
木头的柱子支撑着整个房子,上面的屋顶是用瓦片或者茅草铺成的。
住在吊脚楼里,夏天很凉快,冬天又很暖和。
而且在吊脚楼里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或者风吹过山林的声音,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
4. 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湘西的民间手工艺也是闻名遐迩。
比如说土家织锦,土家的姑娘们用自己的巧手,在织布机上织出一幅幅美丽的锦缎。
这些锦缎上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每一幅织锦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凝聚着土家姑娘的心血。
还有苗族的银饰制作,那也是相当厉害。
苗族的银饰种类繁多,有耳环、项链、手镯、银冠等等。
湘西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信息与遗产保护价值【作者】刘沛林【作者简介】作者为衡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内容提要】湘西古城镇在地域上构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景观群系 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古城镇 具有重要的遗产保护价值 可以通过申报遗产、各级文保单位和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以及文化生态博物馆等途径实施遗产保护。
湘西的概念有两种理解 狭义的湘西是专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广义的湘西是湖南西部地区的泛称 大致包括今怀化市、湘西州的基本范围。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湘西概念。
湘西地区在自然聚落 但有着汉族文化的深深印痕 也有的聚落是汉族聚落 同样打上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明显烙印。
因此 湘西古城镇具有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有着重要的遗产保护价值。
一、湘西古城镇的分布特点湘西古城镇由于受地形条件和交通线路走向等要素的影响 主要分布在沅水中上游各支流的重要节点上。
历史上习称的五溪 是指沅水上游的五条主要支流 分别为雄(即巫水)、满(即清水江)、酉、沅、辰五溪 今称五水。
在五溪沿途各重要节点上 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古城名镇。
比如 里耶、保靖位处酉水的主节点上 凤凰、麻阳分别位居沱江、辰水的重要节点上 新晃、芷江位居沅水的主节点上 靖州、会同位居渠水的主节点上 高椅古村位于巫水的主节点上。
上述各水成为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洞庭湖溯沅水通往今重庆、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的重要交通路线。
湘西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五省通衢之地 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
这一带秦属黔中郡地 西汉置武陵郡地 唐为辰州或沅陵郡地 元初改置辰州、沅州、靖州三路 清分属辰州、沅州府。
长期与外界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地位导致了沿线古城镇的兴起和繁荣 会同的高椅村、洪江的古黔城、永顺的王村、辰溪的辰阳镇、麻阳的高村镇、沪溪的白沙镇、沅陵的沅陵镇、凤凰的沱江镇等等 这些古村古镇的兴起都是位居重要交通线的结果。
相对封闭的自然状况是湘西古村镇得以遗存下来并保持其原有分布状况的重要原因。
中国文化之湘西文化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
千百年来,土家、苗、回、瑶、侗、壮以及汉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
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精神、质朴灵动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风土人情: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
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
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
丧葬:行土葬。
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一家有事,大家帮忙。
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
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湘西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有三大邪,其一为“湘西赶尸”,其二为“放蛊”,其三为“落花洞女”。
介绍湘西的文章
湘西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一个地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
它被称为“神秘的湘西”,因为这里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
湘西地区包括了张家界、吉首、花垣等县市,这些地方都是旅游胜地。
湘西的自然风光十分壮观,尤其是张家界的天门山和凤凰古城,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这里的山峰陡峭、悬崖峭壁,景色十分壮观。
同时,湘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例如在吉首市的凤凰古城里,可以欣赏到古老的民居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
湘西地区的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
由于这里的少数民族聚居,所以这里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例如在花垣县,每年都有着盛大的苗族“龙船赛”,在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到苗族特色的歌舞和服饰。
总之,湘西是一个拥有神秘自然风光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地方,值得一去。
- 1 -。
2023-11-05•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目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非物质表现•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目录的案例分析01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起源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起源于古代巴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不断演变,吸纳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容与形式。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涵盖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特点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现状近年来,湘西州政府加大了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传承教育活动。
挑战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不足、传承方式单一等。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02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以木材为支架,悬空而建,既防潮又美观。
吊脚楼石板房寨落用青石板建造的房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耐久性。
多个石板房组成的村落,体现了土家族的团结和防御意识。
03土家族传统建筑0201土家族男女的服饰各具特色,男性服饰简洁大方,女性服饰则绚丽多彩。
土家族服饰文化男女装土家族童装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假小子”装,寓意孩子健康成长。
童装在传统节日如“赶年”、“牛王节”等,土家族人会穿着特定的节日服饰。
节日服饰土家族菜以酸辣为主,如酸菜、酸萝卜等。
酸辣食品土家族人喜欢吃糯米饭,并在节日和祭祀时食用。
糯米饭土家族人喜欢饮酒,并有独特的酒歌和酒礼。
酒文化土家族饮食文化03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非物质表现节奏与韵律土家族传统音乐舞蹈的节奏通常明快热烈,韵律感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湘西凤凰古城简介
湘西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城中心,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
的古城。
作为湖南的重要古迹和旅游胜地,凤凰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
文化和精美的风景,深受游客的喜爱。
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凤凰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
西汉时期。
其文化底蕴深厚,是湘西地区人文历史的一个缩影。
古城
内保存着大量各式各样的古建筑、文物和民间艺术表演,各个历史时
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都有其独特韵味,让游客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
与文化。
二、风景秀丽,景点亮眼。
凤凰古城的风景秀丽,物华天宝,景点选
址巧妙,游人流连。
古城内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龙源、九眼楼、吕祖庙等。
游客可以爬上九眼楼俯瞰古城全景,欣赏到别样的美景;
更可领略凤凰古城深厚的民俗文化,感受到这个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
三、民族多样,文化丰富。
凤凰古城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各民族
文化的集合地。
这里民风淳朴,各种古老而特别的民俗文化以及民间
艺术的表演吸引着游客。
游客可以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尝试非遗手工艺
品制作和品味美味的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到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融合。
综上所述,凤凰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注重文化保护、挖掘,同时也是一座集风景、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游客来此可以轻松领略到湘西特色的古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情人文,
从而重温传统、领略多样化的魅力。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人口259.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8.7%。
州府设在吉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6县,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
年底,4县亦属直接管辖。
1955年3月,更名为湘西苗猛洞河漂流族自治州。
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辖原管10县。
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为市。
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县划归大庸市(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湘西州所辖为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泸溪、凤凰7县和吉首市至今。
因湘西州域东与张家界市毗连,南与怀化地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相邻,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铁路贯穿州境5县市,故州府吉首市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湘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
交通状况航空:湘西境内没有机场,附近有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大兴机场。
铁路:湘西境内只有一条铁路——焦柳铁路穿过,运输从北到南依次经过永顺、古丈、吉首、泸溪、凤凰境内。
公路:209国道和319国道与1828省道交错贯通,负担着湘西州的重要运输职责。
常吉高速于2008年底已开通,这也是杭瑞(G56杭州至瑞丽)高速的组成部分,湖南境内依次经过常德—桃园—沅陵—白沙—泸溪—吉首,常吉高速的开通预示着湘西大门从此敞开,将有效刺激湘西的旅游经济。
自然地理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
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
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
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州域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森林面积亦有降有升。
2005年,境域耕地面积为13.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其中,水田9.4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森林面积68.34万公顷。
湘西自治州境,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
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拨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拨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
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
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湘西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
凤凰山脉的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凤凰山脉它坐落于湘西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主峰凤凰大鬓海拔1497.8米,是湘西州的最高峰。
主峰山势巍峨屹立,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山上奇花异草,苍松翠柏。
站在顶峰环视,群山俯伏脚下,湘西城远近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
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是凤凰山风景区中最迷人的一处。
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60亩),常年泉水喷涌。
无风时节,波平如镜,青山、蓝天、白云映入水中,格外秀美。
池中繁殖着稀世奇珍四脚鱼(学名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
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时水面还有数寸厚冰,有时山上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
乌岽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状独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凤凰山是畲族发源地,以龙犬为图腾,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
现凤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畲族的聚居地。
凤凰山是我国著名产茶区之一、茶场有2万多由,品种有石古坪乌龙、名花、奇兰、黄淡、铁观音、本山和大红肉桂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凤凰单丛,1982年被评为全国32种名茶之一。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西东,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洞入境。
沅江全长1,033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鸡冠岭,于德山入洞庭湖。
干流从泸溪县浦市镇小熟坪上游约1.0公里入境,流经浦市镇、白沙镇、武溪镇会武水,下流至大龙溪出境,过境里程约/1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积1,158.8平方公里。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级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称。
北源为主干流,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酉源山,往南迂回蜿蜒于湖北省的宣恩、来凤,湖南省的龙山和重庆市的秀山、酉阳边境,其中有56公里成为湘、鄂、川省界。
干流南经龙山县湾塘水电站、重庆市酉阳县西酬镇至秀山县石堤镇与秀山河汇合。
南源称秀山河,发源于贵州省松桃县山羊溪。
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汇合后,下流10余公里经大桥村入州境,至隆头左会南下的洗车河,下江口右会花垣河,过保靖县城后左会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会白溪和古丈河,尔后从凤滩水电厂大坝出州境.经沅陵县城汇入沅江。
酉水干流全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属州境的干流长度222.5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8万千瓦,可能开发量74.83万千瓦。
武水是沅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花垣县老人山、火焰洞一带,于流东流6公里至凤凰县柳薄乡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渗入暗河,自大龙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里与大龙洞瀑布会流,始称峒河。
沿下经矮寨、吉首市区、抵张排寨会万溶江,至河溪会沱江,始称武水。
续经黄连溪入泸溪县,至武溪镇汇入沅江。
武水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内为3,624平方公里。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万千瓦,可能开发量6。
94万千瓦。
沱江是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行旅多阻。
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9个乡镇。
至吉首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
干流全长131公里。
在凤凰县境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为305.9米,最低的1962年为300.39米,平均为300.93米。
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为0.014立方米/秒,平均为11.89立方米/秒。
猛洞河发源于桑植县八家田,流经龙山的猛必、汝池、永顺的五家堡、勺哈、县城,至下洞脚里会施河后于克皮汇人酉水于流。
猛洞河以其丰富多彩,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好图画,石门天凿“不二门”,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为天下绝。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秀山县椅子山和贵州省松桃县木耳溪一带,流经松桃县城,从花垣县茶洞入州境,经县城会兄弟河后流至保靖县江口汇入酉水。
干流全长187公里,流域面积2,797平方公里,其中湘黔两省以河为界里程22.公里,在州境内干流53.5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
流向辰水——绵江的小水系,在凤凰县境内有苏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泸溪县内有踏虎溪、太平溪等,总计流域面积802.平方公里。
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里、太平溪196平方公里。
流向酉水干流凤滩水电厂大坝下游,有永顺县的明溪、古丈县的草塘河和泸溪县内的酉溪河,总计流域面积875平方公里。
其中明溪210平方公里、草塘河388平方公里、酉溪河377平方公里。
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顺县内的杉木河和贺虎溪,总计流域面积为1,246.7平方公里。
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里、贺虎溪176平方公里。
湘西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
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气候特点一、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州境8县(市)的主要农耕区(指海拔500米以下,下同),年平均气温与≥0℃积温虽然低于省内同纬度滨湖地区,但1月平均气温偏高,据1961~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均在4.4℃以上,最高为5.2 ℃,比同纬度的滨湖区高0.4℃~1.2 ℃,冬季寒冷。
日数少10~17天,寒冷持续期短16~32天。
盛夏多地形雨影响,夏季气温偏低,少酷热天气,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滨湖区低1。
8 ℃~2.0℃。
最高气温大于35 ℃的天数少8~15天。
据8县市196l~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各地春季始于3月中下旬,时间75天左右;夏季始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时间110天左右;秋季始于9月中旬至10月初,时间65天左右,冬季则始于11月中下旬,时间115天左右,冬夏长春秋短。
其中春季一般是阴雨连绵,气温逐渐回升。
秋季前段是秋高气爽,后多秋风秋雨。
四季时问的长短,随海拔升高,夏季缩短,冬季延长。
二、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州境位于全国降水偏多地区,降水集中期为4~6月(俗称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7%。
雨季开始时间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渐开始,结束时间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渐结束,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结束。
州境光热总量与全国、全省相比,要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多年平均气温低0.7℃(如保靖北纬28°41′和平江28°42′相比),≥10℃积温少250℃,≥10℃活动积温少185℃左右。
龙山比华容、永顺比常德等都相对要低。
日照时数,由于州境8县市都地处山区,日照时数相对滨湖区也要少得多,如保靖比平江年日照时数少520小时,其他县市与同纬度滨湖区同样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