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健康教育讲座
- 格式:docx
- 大小:18.13 KB
- 文档页数:3
宫颈癌健康宣教课件•宫颈癌概述•宫颈癌预防策略•宫颈癌检查方法•宫颈癌治疗手段目•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监测•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录01宫颈癌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发病原因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
发病率年龄分布地域差异多发生于40-50岁的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农村高于城市。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期临床表现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晚期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等。
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期又分为不同亚期。
诊断标准及依据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等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02宫颈癌预防策略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可预防不同型别的HPV 感染。
HPV 疫苗种类适用于9-45岁女性,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
接种对象及年龄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3剂次。
接种程序一级预防:HPV 疫苗接种二级预防:早期筛查与诊断筛查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TCT)和HPV检测等。
筛查对象及频率建议21岁以上有性生活女性开始进行筛查,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调整筛查频率。
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康复、营养支持和运动康复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管理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评估疗效和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宫颈癌健康教育讲座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宫颈癌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一般知识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50~55岁。
危险因素
(1)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活跃、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
(2)病毒感染: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3)其他:吸烟、毒瘾、艾滋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
疾病信号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以下症状:
(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便秘、下肢肿痛、贫血、恶病质等。
就诊须知
一旦出现性交后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应立即到妇产科就诊,根据病情选择以下检查。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年轻患者可保留卵
巢及阴道功能。
(2)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晚期患者、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
(3)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
特别医嘱
(1)避免早期性行为及性活跃,提倡晚婚少育。
(2)18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3)30岁以上的女性应常规每年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4)高发人群应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