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 格式:doc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教育调查报告

(20 15 届)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1170212

姓名倪荣荣

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

指导教师刘智斌

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

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

一、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许多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自我感觉良好”、“当天和尚撞天钟”、“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在这部分教师的身上表现较为严重,对工作缺乏愿做、想做、做好的欲望,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导致这部分教师常常认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而生出诸多的怨言和愤懑,对工作变得无奈、被动、消极。因为没有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为较高的事业追求,所以也就谈不上对这一职业的忠诚。

(二)学习意识淡漠

许多教师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认为自己教书多年,对所教内容已经烂熟于心,没必要再去学什么新东西,教育教学都靠自己原来的积累,同时“借口”工作忙、工作量大,很少有人去阅读教育杂志和教育理论专著,其结果是教育思想和观念滞后,教育手段和方法落后。

(三)科研能力薄弱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量违背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仍在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科研能力差,对教学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研究,对引进的教法只取其形,难得其神,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使有的教师参与教科研,其出发点也不是为了教育而科研,不是从基础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行研究,而是为了适应学校和自身达标合格、评优、晋级等规定性要求而研究。

(四)教育观念陈旧

由于现在学校都关注升学率,并以升学率为宣传进行招生,所以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教书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即使有些教师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已走出了“应试教育”的范畴,但是德育、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危机感的缺乏

部分教师没有危机感,感觉不到差距,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思学习,工作上得过且过,没有个人发展目标,不愿发展特长,培养个性。这部分人的这种心态及处世方法制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二、新课改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

1.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由广泛的自然人文通用性知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坚实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基于新课程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关注的强化。每个学生都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不仅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

第一,新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综合化”课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作用,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学科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综合化”课程的具体实施,学科教学以及学习主体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从而使之善于以科学的、系统的高度驾驭教育内容,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第二,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广博化。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技、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还要渗透环境、交通、国防等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以及一般方法论。第三,开发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知识结构深厚化。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创造者、开发者。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教材细节,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逻辑关系,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使用他人的课程资源过渡为使用自己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新课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