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 格式:docx
- 大小:13.17 KB
- 文档页数:3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一、变态心理学: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侧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对心理异常的说明:固着(性心理发展受挫),焦虑(本我和自我的冲突的矛盾),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所以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2、行为主义的解释:巴普洛夫: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三、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保障顺利适应环境,正常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四、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自知力)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是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八、心理健康: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应的状态区分心理正常心理健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方面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是常形的,→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时常形的,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多见于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患者。
——感觉倒错: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2、知觉障碍——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正常人在特殊情境下也可以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是偶然出现的,一般通过验证,能很快被纠正和消除(后者也被称为“生理性错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或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或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觉和心因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变态心理学:常有异样心理的症状-第三节常有异样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认知阻碍P261-270一、感知阻碍(一)感觉阻碍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 3、内感性不适(二)知觉阻碍1、错觉 2、幻觉(三)感知综合阻碍:有一种感知综合阻碍叫做“非真切感”。
非真切感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还有一种感知综合阻碍,患者以为自己面貌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一日以内多次窥镜,故称为“窥镜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阻碍。
二、思想阻碍思想阻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分为思想形式阻碍和思想内容阻碍两部分。
(一)、思想形式阻碍:思想形式阻碍包含联想阻碍和思想逻辑阻碍。
1.思想奔逸2.思想缓慢3.思想困穷4.思想废弛或思想涣散5.破碎性思想6.思想不连接7.思想中止8.思想插人9.思想云集 10.病理性赘述 11.病理性象征性思想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想(二)、思想内容阻碍1、妄图:妄图是一种离开现实的病理性思想。
它的特色是:1)、以毫无依据的假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反思想逻辑,得不不切合实质结论;2)、对荒诞的结论深信不移,不可以经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自经向来纠正这类荒诞结论。
依据妄图的发源以及妄图与其余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能够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图和继发性妄图两大类。
2、逼迫观点:又称逼迫性思想,是指某一种观点或观点,频频地出此刻患者的脑海中。
3、超价观点:超价观点是一种在乎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点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阻碍1、注意阻碍:常见于神经虚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阻碍及意识阻碍时。
注意狭小:患者的注意范围明显减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可以再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余事物,见于存心识阻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阻碍患者。
2、记忆阻碍:(1)记忆加强( 2)记忆减退( 3)忘记( 4)错构(5)虚假3、智能阻碍:(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四、自知力阻碍: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能否有精神阻碍,精神阻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降低。
·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患者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
2.知觉障碍·错觉:有客体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地感知。
(生理性错觉:正常人产生的偶然出现的错觉,草木皆兵等)·幻觉:没有相应的客体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命令性、评论性、政论性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等·内脏性幻觉:指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
一般能确定异常感觉的部位并十分清晰地描述这种令人痛苦的感觉。
·机能性幻觉:幻觉体验与真实的知觉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彼此融合、互不融合。
最常见的是机能性幻听,如听到“滴答,滴答”的钟声听出“傻瓜,傻瓜”。
·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声”,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重复出来的思想虽然内容与原来的一样,但是患者却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两者在性质上的不同。
·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正确,对某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空间感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空间大小、方位、距离发生改变。
·时间感知觉障碍:患者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者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
·视物变形整: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
·视物显大症: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大。
·视物显小症: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小。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
3.思维障碍3.1.思维联想过程障碍3.1.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障碍·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联想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生动丰富,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音联意联),或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随境转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脑与精神活动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脑结构●神经递质●脑可塑性精神活动的三个组成部分●认知: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智力、自知力、定向力等●情感: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意志行为:低级意志和高级意志精神障碍的病因·不清楚·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病因与诱因·遗传倾向·精神刺激心理障碍发展的易致病性与压力模式精神障碍定义:人脑受不良因素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知、情、意异常。
症状:病人的内心病态体验征候:通过接触发现病人的异常,一般从三方面对比分析:精神障碍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认知障碍精神情感障碍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相关定义感觉sensation :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源于:脑部初级感觉区知觉perception:人脑—感官—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源于:大脑感觉联络区及感觉总联络区(二)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病变及癔症1、感觉过敏:对刺激物的感受性增高。
⏹见于: 癔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感染后脑衰弱状态2、感觉减退:对刺激物的感受性降低。
⏹见于: 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觉,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受。
⏹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三)知觉障碍●错觉:歪曲的知觉●幻觉:虚幻的知觉——无中生有检查言语性幻听时,应询问:幻听的来源(体内还是体外)、说话者的性别、人数、与患者的关系,声音的内容,出现的频率,以及患者的内心感受等信息。
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感知综合障碍、情绪脆弱(神经衰弱)2、神经衰弱症候群:
注意减弱
3、应急相关的精神障碍:
心因性幻觉
4、癔症:
心因性幻觉、心因性遗忘
5、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过敏
6、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感觉减退
7、抑郁状态:
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抑郁性木僵
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窥镜症、思维云集、病理赘述、夸大妄想(麻痹性痴呆)、注意减弱、记忆减退、遗忘综合症、情绪迟钝、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9、意识障碍:
感觉减退
10、脑器质性疾病:
幻视、错构、虚构
幻视
12、人格障碍:
超价观念
13、精神分裂
内感性不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窥镜症、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早期、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障碍)、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原发性妄想、强制性思维、情绪迟钝(早期)、情绪淡漠(衰退期)、情绪纠错、意志缺乏(衰退期)、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
14、颞叶癫痫、颞叶肿瘤:
幻嗅
15、偏执性精神障碍
被害妄想
16、癫痫
幻触
17、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
18、躁狂
思维奔逸、易激惹
19、心情障碍狂躁:
思维奔逸
2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迟缓
21: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
思维贫乏
22、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
23、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夸大妄想、记忆增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4、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自罪妄想、记忆增强
25、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更年期)、疑病妄想
26、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遗忘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