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静脉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 格式:ppt
- 大小:377.50 KB
- 文档页数:21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肠外营养(PPN),其中完全肠外营养指既不经口也不经胃肠造口,仅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ll in one)」营养液,典型的 TNA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和混合顺序配制,将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水、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置入由聚合材料制成的输液袋(三升袋)内,然后输注给需要 TPNA 支持的患者。
TNA 的配方多种,配制顺序有考究,若不了解 TNA 配制的相关知识,简单的以为把所有的药物混合即可,就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配制肠外营养液的方法:一、计算能量需要量能量需要量是指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确定适当的能量摄入,避免摄入过度或不足十分必要。
1. 拇指法则:即成人每日热量目标约为 25~30 kcal·kg-1。
肥胖患者采用校正体重,透析患者采用干体重。
2. 用 Harris-Benedict(H-B)公式估算静息状态下的基础能量消耗(BEE):男:BEE(kcal/d)= 66.47+13.75W+5.0 H-6.765A 女:BEE(kcal/d)= 655.10+9.56W+1.85 H-4.67A (W: 体重,kg;H: 身高,cm;A: 年龄, 岁)能量需求 = BEE ×活动系数×应激系数 3. 氨基酸供给:健康成人每日氨基酸需要量是 1.2~1.5 g·kg-1,1 g 氨基酸可提供约 4 kcal 热量。
氮量 (g)= 氨基酸量 (g)×16%,氨基酸的终浓度≥ 2.5% 为宜。
4. 非蛋白质热量:即葡萄糖与脂肪所提供的热量,1 g 葡萄糖可提供 3.4 kcal 热量,1 g 脂肪可提供约 9 kcal 热量。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操作规程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能供给病人足够的能量,合成人体或修复组织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危险的病程。
同时,它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剂,其混合配制须按一定的规程,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如在一般环境中配制全静脉营养液则极易遭到污染,输入人体后将引起感染,后果严重。
因此,TPN的配制要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1)配制全营养液必须在合格的层流工作台上进行。
(2)从排药者处接收已排好的静脉输液药品,核对标签内容与篮子内的药品是否相符。
(3)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包装是否密封完整和有效期,合格才能使用。
(4)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加入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5)将磷酸盐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6)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后,关闭输液管夹。
(7)翻转静脉营养输液袋,使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匀。
(8)将水溶性的维生素溶解到脂溶性的维生素中,充分混匀后加入脂肪乳中混匀。
(9)连接第三根输液管到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液中,打开输液营养管夹,待脂肪乳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后,关闭输液管夹。
(10)轻轻摇动静脉营养袋,使内容物充分溶解后,将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朝上竖起,打开其中一路输液管夹,待袋子中多余的空气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
(11)用密封管夹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拆开输液管,用备用的塑料帽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袋口。
(12)挤压静脉营养输液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如有则丢弃。
附件3.2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程,确保肠外营养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根据相关规章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要求基本操作应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二、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调配操作前准备工作。
1.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启动调配操作间净化系统和水平层流工作台,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3.其他物品: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挂钩、网套等。
4.按照操作规程洗手更衣,进入调配操作间,将摆放药品的药车推至水平层流洁净台附近指定位置。
(二)混合调配操作。
按附件3及以下规定操作。
1.调配前校对。
操作人员应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和药品包装完好性,检查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加药混合调配。
2.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顺序。
(1)加入药品前,关闭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所有输液管夹。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
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
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
待上述注射液全部注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相应两路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内有无浑浊、变色、异物以及沉淀物生成。
(6)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规程I目的规范肠外营养混合调配流程,保障输液质量。
II范围适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
IlI规程一、混合调配前准备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更衣操作规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水平层流洁净台操作规程”。
二、混合调配(一)辅助人员检查混合调配用物料,除常规有效期、包装密封性、有无潮湿外,还应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有无裂纹,输液管夹、截流夹性能等是否完好;(二)辅助人员仔细核对输液标签患者年龄、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时间、用药频次等以及药品有效期和完好性,并再次检查药物之间配伍的合理性及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确认无误后按输液标签将药品有序摆放(药品在上,溶媒在下)在水平层流洁净台上,并进行消毒;(三)混合调配人员根据调配任务及药品特点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从开口处撕开,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固定针头,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相反方向,拉动针栓检查有无漏气。
混合调配中随时固定针栓,防针栓脱落。
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维生素、磷酸盐溶液及其他电解质溶液的注射器应分别独立使用并做好相应标识:1.50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电解质;2.20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磷酸盐溶液;3.IO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25%硫酸镁;4.I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胰岛素。
(四)混合调配操作前、中、后均应当核对输液标签患者和药品的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完好性;严格执行调配操作规程与无菌操作规范,按流程逐一抽吸药品,药液务必抽吸干净、残留液符合规定。
按混合调配顺序进行调配:1•将磷酸盐、微量元素分别加入氨基酸溶液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2•将电解质及胰岛素分别加入葡萄糖或糖盐溶液中,充分混匀;3•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中,充分混匀;4.灌装前关闭三升袋所有输液管夹;5.灌装时先灌装葡萄糖或糖盐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将氨基酸溶液套入网套,分别连接三升袋两路管路并倒转这两种溶液,悬挂在水平层流洁净台的挂杆上,打开输液管夹,缓慢按压,充分混匀,待葡萄糖或糖盐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到三升袋后,及时关闭相应输液管夹,防止进入过多空气;6•最后灌入脂肪乳,先套入网套,连接三升袋第三根管路并倒转脂肪乳溶液,悬挂在水平层流洁净台的挂杆上,打开输液管夹,缓慢按压,充分混匀,待脂肪乳全部流入到三升袋后,及时关闭相应输液管夹,防止进入过多空气;7.拆除输液管,使三升袋口向上,将袋中多余空气排出后关闭截流夹,再将输液管口套上无菌帽;8.挤压三升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如有渗出则应报损并重新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