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0
本章题头§2-1 牛顿运动定律英国物理学家, 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创立了经典力学的 基本体系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 的本性数学,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 了微积分牛顿 Issac Newton (1643-1727)天文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创制反射望远镜,初步观察到了 行星运动的规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Newton first law)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直到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意义惯性以及力的概念 1、定义了物体(质点)的惯性;2、说明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定义了惯性参考系二、牛顿第二定律 (Newton second law)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力的大小成正比 , 与质点自身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形式为 Fma 原始形式:F dPd mv dmvm dvdtdtdtdt当 v c 时,m 为常量 Fm dvmadt宏观低速运动时1、瞬时性: 之间一一对应(同生、同向、同变、同灭) n 2、力的叠加性:F F1 F2 Fi Fii =13、矢量性:具体运算时应写成分量式直角坐标系中: Fma maximay jmaz k Fxmaxmdv x dt Fyma ymdv y dt Fzmazmdvz dt 自然坐标系中: Fmam at anF mdv dtFnmv24、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5、在一般情况下力, F是一个变力常见的几中变力形式:F F x kx常见的几中变力形式:F F t F F v kv弹性力 打击力 阻尼力6、适用对象:质点 7、成立的参考系:惯性系 8、成立的条件:宏观低速10'T 三、牛顿第三定律(Newton third law)物体A 以力F AB 作用于物体B 时, 物体B 也必定同时以力F BA 作用于物体A , F AB 与F BA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mmT P 'P 地球F AB = F B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它们总是成对出现。
大学物理知识点汇总一、质点运动学1、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角速度、角动量2、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曲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动量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2、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v。
3、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系统中,动量守恒。
四、能量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表达式:1/2mv²。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表达式:mgh。
3、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表达式:W = 1/2mv² - 1/2mv0²。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系统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gh + 1/2mv ² = EK0 + EKt。
五、刚体与流体1、刚体的定义:不发生形变的物体。
2、刚体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表示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和转动轴的位置有关。
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汇总一、电荷和静电场1、电荷:电荷是带电的基本粒子,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守恒。
2、静电场:由静止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3、电场强度:描述静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电场强度。
4、高斯定理:在真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除以真空介电常数。
5、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导体是指电阻率为无穷大的物质,在静电场中会感应出电荷;电介质是指电阻率不为零的物质,在静电场中会发生极化现象。
大学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
(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点: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②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1)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说明:(1)公式中的F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当物体只受一个力时,F就等于该力。
(2)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3)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公式适用于任何质点,也适用于物体的一部分(只要这种“部分”可当作质点)。
3、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低速运动的物体。
由于一般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对很慢,所以,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
目前,牛顿第二定律已广泛用于工程技术中。
特别是汽车、飞机、火箭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非常大,如果我们把这种高速运动的物体当作质点,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很大的错误结论。
所以,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
三、牛顿第三定律3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11、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四条结论。
大学物理牛顿力学一、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被视为质点,不受力的情况称为静止,受恒定合力的情况称为匀加速运动,而受变力的情况称为变加速运动。
大学物理中的牛顿运动定律与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大学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运动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其中包括三个基本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干扰。
2. 牛顿第二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质量乘积的关系。
即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一个物体所受的外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抵消的。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案例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斜面上的物体滑动考虑一个放置在斜面上的物体,当施加水平力时,物体会沿着斜面方向滑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同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
2. 弹簧振子的运动弹簧振子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例子。
当把质量悬挂在弹簧上时,弹簧会收缩或伸长,产生一个恢复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量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解析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和阻尼力,我们可以计算出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3. 行星的运动行星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行星轨道的运动方程。
通过这些定律,科学家们能够预测行星的位置和轨道运动,实现行星探测和航天任务的设计。
三、结论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各种物体运动的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