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工作原理及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24
交流接触器结构图解交流接触器是一种中间控制元件,可频繁的通、断线路,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与热继电器配合起来使用,还能对负载设备起到一定的过载保护作用。
跟人手动分、合闸电路相比,交流接触器效率更高、可以灵活运用,并同时分、合多处负载线路,还有自锁功能,通过手动短接吸合后,就能进入自锁状态持续工作。
交流接触器结构图解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及辅助部件等组成。
1、电磁系统。
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主要由线圈、铁心(静铁心)和衔铁(动铁心)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利用电磁线圈的通电或断电,使衔铁和铁心吸合或释放,从而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或分断,实现接通或断开电路的目的。
2、触头系统。
交流接触器的触头按接触情况可分为点接触式、线接触式和面接触式三种,分别如图1(a)、(b)和(c)所示。
按触头的结构形式划分,有桥式触头和指形触头两种,如图2所示。
图1 触头的三种接触形式(a)点接触;(b)线接触;(c)面接触图2 触头的结构形式(a)双断点桥式触头;(b)指形触头1-静触头;2-动触头;3-触头压力弹簧3、灭弧装置。
交流接触器在断开大电流或高压电路时,在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很强的电弧。
电弧是触头间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放电现象。
电弧一方面会灼伤触头,减少触头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使电路切断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弧光短路或引起火灾事故。
触头开合过程中的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弧区温度越高,电弧就越强。
低压电器中通常采用拉长电弧、冷却电弧或将电弧分成多段等措施,促使电弧尽快熄灭。
在交流接触器中常用的灭弧方法有以下几种:1)双断口电动力灭弧。
该种灭弧装置如图3 (a)所示。
这种灭弧方法是将整个电弧分割成两段,同时利用触头回路本身的电动力F 把电弧向两侧拉长,使电弧热量在拉长的过程中散发、冷却而熄灭。
容量较小的交流接触器,如CJ10 - 10型等,多采用这种方法灭弧。
2)纵缝灭弧。
该种装置如图3 (b)所示,由耐弧陶土、石棉水泥等材料制成的灭弧罩内每相有一个或多个纵缝,缝的下部较宽以便放置触头,缝的上部较窄,以便压缩电弧,使电弧与灭弧室壁有很好的接触。
交流接触器基本组成交流接触器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 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
工作原理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这张图是我原来回答过的一道题,显示的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接线图,而且是采用按钮加接触器辅助触电的双重互锁,带自保持的控制方式,控制回路电压为线电压。
从原理上看是没有问题的,能够实现基本功能。
但是我觉得热继电器的常闭接点一般都接在接触器线圈与电源“2”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热继电器动作以后其常闭接点断开,此时整个控制回路除了SB1的一端(“1”)以及热继电器常闭接点的一端(“2”)带电以外,其他元件都不带电,特别是接触器的线圈是不带电的,既有效的减少了人员因为检查动作原因而触电的危险又能使线圈彻底断电。
因为通常热继电器动作都是由于主回路电流长时间过大,使得继电器内双金属片温度达到动作值后保护动作而切断主回路,达到保护电动机以及接触器的目的。
那就在远方再设置一套用来控制正反转的启动按钮与图中对应的SB1 SB2并联,停止按钮和SB3串联就行了。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具有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动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用途分类结构原理]交流接触器用途分类结构原理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一、接触器用途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广泛用于频繁接通或分断交、直流电路和一些控制电路。
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具有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从而起到远程控制或弱电控制强电的功能。
具有控制容量大,可远距离操作,配合继电器可以实现定时操作,联锁控制,各种定量控制和失压及欠压保护,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其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也可用于控制其它电力负载,如电热器、照明、电焊机、电容器组等。
二、接触器分类接触器按被控电流的种类可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
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又可分为电磁式、永磁式和真空式。
三、交流接触器构造原理1. 型号说明接触器产品型号规格繁多,不同的型号有不同的含义,(1) C型号为标准型号,近年来,新开发了B系列交流接触器,其型号为BXX。
(2)电磁式交流接触器型号为CJ。
真空式交流接触器型号为CZ。
2. 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结构: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动力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
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
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短。
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及其它部分组成。
①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电磁线圈和铁心,是接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它带动触点的闭合与断开。
②触点系统: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的作用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点是在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接触器工作原理及接法
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来实现电路的开关,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高的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接触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电磁铁、触点、导电材料等。
当电磁铁受到电流的激励时,会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于触点上的导电材料,使得触点产生吸引力而闭合。
反之,当电流停止流过电磁铁时,触点因失去吸引力而打开。
根据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方式,接触器可分为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
直流接触器通常采用励磁线圈与电磁铁连接并串联一个压敏电阻,以平衡线圈感抗的影响。
而交流接触器则通过在电磁铁线圈中串联一个铁芯,以提供对感抗电流的补偿。
接触器的接法通常分为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两部分。
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源、控制按钮等元件,向电磁铁提供激励电流,以使接触器闭合或打开。
被控电路则是通过触点与外部电路相连,完成电路的开关功能。
为了保证接触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通常还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在触点上加装弧灭灯容量、采用专用浪涌吸收器、安装熔断器等,来对接触器进行过流、过压、过载等保护。
综上所述,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实现
电路的开关。
通过不同的接法和保护措施,能够满足各种电气控制需求,并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直流接触器构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直流接触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流的电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直流电路中通过分断或接通电流,实现对电路的开闭控制。
直流接触器的构造由电磁铁、触头、触头支架、动铁芯、弹簧、外壳等部件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直流接触器的构造以及各部件的作用。
首先是直流接触器的电磁铁部分,这是直流接触器的核心部件之一。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电磁力,吸引铁芯使其移动,进而启动接触器的工作。
线圈通电后形成的电磁场会产生磁场力,引起铁芯上的吸引力,使铁芯对触头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实现接触器的开闭动作。
接着是触头部分,触头是直流接触器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通常由导电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银合金等。
当电磁铁通电后,铁芯移动将触头压向固定触头,形成电路连接,使电流得以流通。
同时在接触器分断电路时,铁芯从触头上移开,使接触器断开电路,起到了切断电流的作用。
触头支架是支撑触头的框架,在直流接触器中承担着固定触头位置和提供稳定支撑的功能,确保触头与铁芯的正常接触。
触头支架的材质通常选用导电性能佳的金属材料,确保电流在接触器中能够畅通无阻。
动铁芯是电磁铁中的移动部件,也是驱动接触器开闭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电磁铁通电时,动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从而移动,实现对接触器的动作控制。
动铁芯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精准,以确保接触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弹簧是直流接触器中的重要辅助部件,主要作用是提供恢复力,使触头在接合状态时能够保持压力,并在分断电路时保持一定的切断力。
弹簧的弹性和刚度设计需要根据接触器的工作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接触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最后是外壳部分,外壳是直流接触器的保护罩,主要作用是封装内部部件,防止外部环境对接触器造成影响,并确保接触器的安全可靠。
外壳材质一般选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绝缘性能的材料,如塑料或金属等。
第二篇示例:直流接触器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关键元件,它能够在直流电路中控制大电流开关,实现电器设备的启停和控制功能。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及接法
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吸合和分离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接触器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电磁铁原理和接点原理。
1. 电磁铁原理:接触器内部设置了一对互相连接的线圈,其中一圈为控制线圈,另一圈为励磁线圈。
当控制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流在励磁线圈内形成磁场,使得励磁线圈内的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吸引固定在上面的铁芯吸盖,从而使接点闭合;控制线圈断电时,则铁芯失去磁化,吸盖弹开,接点分离。
2. 接点原理:接触器的接点一般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负责控制主电路的通断,一般为负载较大的电流;辅助触点用于连接控制线路,一般为负载较小的电流。
如此一来,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可以间接控制主电路的通断。
关于接法,接触器一般有多个端子,包括控制线圈端子和主辅触点端子。
根据具体的电路和需求,接触器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接法。
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接法:
1. 直接控制法:将控制线圈与控制信号源直接连接,通过信号源的通断来控制接触器的闭合和分离。
2. 基本控制法:将控制线圈与控制信号源串联一个控制保护继电器,该继电器在线圈中设置一个额定电流之下的保护断路器或空气开关,起到保护控制线圈的作用。
当断路器跳闸时,断开控制信号源,接触器分离。
3. 双线控制法:将控制线圈与两个并联的控制信号源相连,任何一个信号源通电时,都会使接触器闭合。
以上只是接触器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接法介绍,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接触器工作原理图讲解
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它主要用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和正反转。
接触器
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吸合和释放的原理,通过控制电磁线圈通电和断电来实现接触器的吸合和释放,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
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接触器的电磁系统。
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由电磁线圈和铁芯
组成。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使得铁芯吸引,从而使得触点闭合。
而当电磁线圈断电时,铁芯释放,触点则打开。
这样,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可以实现接触器的吸合和释放。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接触器的触点系统。
接触器的触点系统包括主触点和辅助
触点。
主触点用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而辅助触点则用于辅助控制电路的通断。
当接触器吸合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启动;当接触器释放时,主触点打开,电动机停止。
而辅助触点则可以用于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过载保护等功能。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接触器的辅助系统。
接触器的辅助系统包括辅助触点、热继电器、断路器等。
辅助触点可以用于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功能;热继电器则可以用于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而断路器则可以用于保护电路的安全。
综上所述,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吸合和释放的原理,通过控制电磁线
圈的通断来实现接触器的吸合和释放,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
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通过它们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和过载保护等功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解,您对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触器的原理
接触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控制器件,它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触器的原理是基于电磁吸引力和电磁释放力的作用,通过控制电流来实现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接触器的原理。
电磁系统是接触器的核心部分,它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
磁场会使铁芯受到吸引力而吸合,从而使触点闭合;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释放,触点则断开。
这种通过电磁吸引力和电磁释放力来控制触点开闭的原理,是接触器正常工作的基础。
触点系统是接触器的关键部分,它由固定触点和动触点组成。
当接触器闭合时,固定触点和动触点之间会产生电气连接,从而实现电路的闭合;当接触器断开时,固定触点和动触点之间则会断开电气连接,实现电路的断开。
通过触点系统的开闭,可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辅助系统是接触器的辅助功能部分,它包括触点辅助装置、继电器、热继电器等。
这些辅助系统能够对接触器进行保护、监控和控制,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接触器的原理是通过电磁系统产生的吸引力和释放力来控制触点的
闭合和断开,进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接触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对电路进行高效、可靠的控制,是自动化控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交流接触器属于控制类电器,不仅能实现远距离自动操作和欠电压释放等保护功能,而且还具有控制容量大、工作可靠、操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一、交流接触器的结构交流接触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静铁芯、动铁芯(衔铁)、分闸弹簧和铁芯短路环几部分。
1)吸引线圈加上电压后产生电流,形成磁场,衔铁被吸向静铁芯,带动主触点闭合,辅助触点常开闭合,常闭打开。
电磁线圈断电时,在分闸弹簧作用下,衔铁恢复原位,主触头分闸,辅助触点也各自恢复原位。
2)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使衔铁产生抖动和噪声,容易造成触点烧损,为了消除振动,在铁芯的端面局部镶嵌一个闭合的铜环,称为短路环。
当磁通穿过短路环时,在短路环上产生感应电流,由此产生一个反磁通与主磁通叠加,使穿过短路环的合成磁通与没有短路环磁路中的磁通有一个相位差,即这两部分磁通的变化有一个时间差,不会同时经过零点,从而保证磁铁的可靠吸合防止出现振动。
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几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和动铁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
主触头的作用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控制较大电流;辅助触头在控制回路中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3、灭弧装置1)灭弧装置用来保证触点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弧可靠地熄灭,以减少电弧对触点的损伤。
2)容量在10A以上的接触器都有灭弧装置,对于小容量的接触器,常采用双断口触点灭弧、电动力灭弧、相间弧板隔弧及陶土灭弧罩灭弧。
对于大容量的接触器,采用纵缝灭弧罩及栅片灭弧。
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接线柱等。
二、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当接触器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当接触器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三、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电磁式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及其它部分组成。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接触器的结构
以沟通接触器为例,它由电磁机构、触点系统、灭弧系统、反力装置、支架和底座等几部分组成:1)电磁机构
电磁机构的组成:由电磁线圈、铁心和衔铁组成。
电磁机构的功能:操作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2)触点系统
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元件,用来接通或断开被掌握电路。
触点系统包括主触点和帮助触点。
◆ 主触点:用在通断电流较大的主电路中。
◆ 帮助触点:用于接通或断开掌握电路,只能通过较小的电流。
按其原始状态可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触点系统包括主触点和帮助触点。
◆ 常开触点:原始状态时(即线圈未通电)断开,线圈通电后闭合的触点叫常开触点;
◆ 常闭触点:原始状态闭合,线图通电后断开的触点叫常闭触点(线圈断电后全部触点复原)。
3)灭弧系统
容量在10A以上的接触器都有灭弧装置,常采纳纵缝灭弧罩及栅片灭弧装置。
4)反力装置
包括弹簧、传动机构、接线柱及外壳等。
5)支架和底座
用于接触器的固定和安装。
2、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图1 沟通接触器结构示意图
1-动触头2-静触头3-衔铁4-弹簧5-线圈
6-铁心7-垫毡8-触头弹簧9-灭弧罩10-触头压力弹簧线圈加额定电压,衔铁吸合,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线圈电压消逝,触头恢复常态。
为防止铁心振动,需加短路环。
3、接触器的图形及文字符号
图2接触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接触器是一种电气设备,通常由电磁线圈、触点和连接器件组成。
1. 电磁线圈:接触器内部包含一个电磁线圈,通过通电产生电磁力。
2. 触点:接触器的主要部分是触点,它由静触点和动触点组成。
静触点固定不动,而动触点受电磁力控制,可以打开或关闭电路。
3. 连接器件:接触器还包括连接器件,用于连接电源线、控制线和负载线。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无电流状态:当没有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触点处于静止状态,通常是闭合的,电路是通畅的。
2. 施加电流:当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作用于动触点,将其吸引到静触点处。
3. 打开电路: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电路被打开,电流无法流动。
4. 断开电流:当停止通电时,电磁力消失,动触点回到初始位置,与静触点再次闭合,电路重新通畅。
接触器常用于大功率电路的开关控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电磁力控制电路的开闭,实现对负载电流的切换和控制。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接触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和电流的作用
来实现接触器的开关控制功能。
接触器通常由电磁铁、触点、弹簧等部件组成,通过这些部件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首先,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与电磁感应有关。
当电流通过接触器的电磁铁线圈时,电磁铁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使得电磁铁上的铁芯受到磁力作用而吸引,从而使得触点闭合或者断开,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这种电磁感应的原理是接触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
其次,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还与触点的作用有关。
接触器的触点通常由导电材料
制成,当电磁铁通电时,触点会受到电磁铁吸引而闭合,使得电路通电;当电磁铁断电时,触点会受到弹簧的作用而断开,使得电路断电。
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电,就可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最后,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还与弹簧的作用有关。
弹簧通常用来控制触点的闭合
和断开,当电磁铁通电时,弹簧会被拉伸,使得触点闭合;当电磁铁断电时,弹簧会恢复原状,使得触点断开。
这种弹簧的作用保证了接触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总的来说,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电磁感应、触点和弹簧的协同作用,
通过这些部件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接触器在工业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正确使用和维护接触器具有重要意义。
接触器工作原理及接法接触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气设备启停的电器,它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吸合和释放来实现对电路的开闭。
接触器通常由触点、电磁铁和辅助触点等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和接法对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来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当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使得触点闭合,电路通电,从而控制设备启动。
当电磁铁断电时,磁场消失,触点打开,电路断开,设备停止运行。
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实现了对电路的远程控制。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接触器的接法。
接触器的接法主要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两部分。
主回路是指用于控制设备启停的电路,而控制回路则是用来控制接触器的开合。
在接触器的接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主回路的接法。
主回路的接法要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包括电源输入、设备输出等部分。
在接触器的主回路中,需要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电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接触器型号,并正确接线,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
其次,要注意控制回路的接法。
控制回路的接法一般包括控制电源、控制信号输入等部分。
在接触器的控制回路中,需要根据实际控制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信号源,如按钮、继电器等,并正确接线,确保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
最后,要注意接触器的保护和配套设备。
在接触器的接法中,需要考虑到对接触器的保护和配套设备的选择,如熔断器、过载继电器等,以确保接触器和电路的安全运行。
总之,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接法对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理解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合理选择接触器的型号和正确接线,才能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接法有所帮助。
接触器结构1. 简介接触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和闭合。
它通过电磁原理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电磁力,从而实现开关动作。
接触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中,具有可靠性高、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2. 接触器的构成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动作系统和接点系统三部分组成。
2.1 电磁系统电磁系统是接触器的核心部分,它由电磁绕组、铁芯和传动机构组成。
电磁绕组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的线圈,通常包括激磁线圈和保持线圈。
激磁线圈接通电流后产生磁场,吸引铁芯使动作系统运动,同时引起接点闭合或断开。
保持线圈用于保持接触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2.2 动作系统动作系统由固定触点、移动触点和传动机构组成。
当电磁绕组受到激励时,传动机构通过机械原理使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接触或分离。
动作系统通常采用弹簧或磁力等方式来实现接触器的动作。
2.3 接点系统接点系统是接触器进行开关操作的关键部分,它由固定触点和移动触点组成。
接点通常采用合金材料制成,以保证高电流的传导和可靠的接触。
固定触点固定在接触器上不动,移动触点则随着动作系统的运动而进行开闭。
3.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传动原理实现的。
当激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使得铁芯磁化,吸引动作系统运动。
动作系统的运动带动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开闭。
在接触器通电工作时,电流通过激磁线圈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下使铁芯和动作系统被吸引。
动作系统运动时,传动机构带动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电流通过接点传递。
当激磁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和动作系统恢复原来位置,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电流断开。
接触器的动作可分为吸引动作和释放动作,吸引动作是接触器闭合的过程,释放动作是接触器断开的过程。
通过控制电磁绕组的激磁和断电,可以实现对接触器的开关控制。
4. 接触器的应用接触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中,特别是在大型电力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它具有承载能力强、耐压能力高、接触可靠等特点,适用于高电流和高压的控制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