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计算机ppt课件《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安排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8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当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知识要求: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
2. 能力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了解最普通与最重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素质要求: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具有独立使用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档软件的能力,具有网络检索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本课程理论教学17课时,主要分为以下模块:模块一,基础篇,3课时;模块二,组成篇,9课时,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三部分内容;模块三:应用篇,5课时,包括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两部分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二)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教学共34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实验项目:实验一,因特网应用;实验二,操作系统;实验三,文字处理;实验四,电子表格;实验五,演示文稿;实验六,数据库应用;实验七,多媒体制作工具。
具体安排如下:实验一:因特网应用,3课时实验目的:1.熟悉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检索信息和下载信息的方法;2.掌握离线信息交流方法(电子邮件)、在线信息交流方法和信息发布方法。
实验内容:1.信息检索与下载;2.信息交流与分享。
实验条件: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组织:辅导学生按时完成布置的实验练习,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典型实验错误进行集中讲解。
相关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开始前,教师提前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实验预习,实验素材由教师提供,实验过程由学生独立或分小组完成。
提交完成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操作系统,3课时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3.掌握软件和硬件的管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000311/000312周课时数:3学时/4学时学分数: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文理本科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关于微电子技术、通信系统、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知识点标记为A),熟悉和了解一些相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标记为B),扩展知识内容可以由教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讲授(知识点标记为C,考试不作要求),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8学时,知识点52个)1.1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3个)1.1.1 信息与信息处理1.A信息的含义2. B 数据的含义、信息与数据的关系3.C知识的含义、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补充)4.C信息的属性(补充)5.C信息的分类(补充)6. A 信息处理的含义7. C 人的信息器官及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功能1.1.2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1. B 信息技术的含义2. C 信息技术的基本类型3. B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主要领域4. C 信息产业的含义1.1.3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 C 信息化的概念2. C 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1.2 数字技术基础(知识点26个)1.2.1 信息的基本单位——比特1. A 比特的含义与特点2. A 比特的逻辑运算3. C 比特的存储4. B 存储器容量计量单位及含义5. A 比特传输速率计量单位及含义1.2.2 比特与二进制数1. A 二进制数的表示、含义及标识2. A 数的二进制表示与十进制表示的相互转换方法3. A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4. A 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表示及标识符号5. A 数的八进制表示、十六进制表示与二进制表示的相互转换方法1.2.3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 A 无符号整数的表示对象、编码长度与可表示数值范围的关系2. A 带符号整数的编码方法、编码长度与可表示数值范围的关系3. B 补码表示的优点4. C Pentium中的整数类型及编码表示方法5. A 实数的浮点表示法及阶码尾数的含义6. B 浮点表示法中阶码位数与可表示数值大小的关系7. B 浮点表示法中尾数位数与可表示数值精度的关系8. C 规格化浮点数的含义9. C IEEE754浮点数表示法10. A字符编码及码长的含义11. B编码字符集的两个属性(收录字汇,编码规则)12. A ASCII编码字符集的内容(字汇个数、编码规则、存储方法)及在计算机内表示13. A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14. A灰度图像和黑白图像的表示1.2.4 比特的运算1. A 基本的逻辑运算2. C 逻辑运算的实现1.3 微电子技术(知识点13个)1.3.1 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1. C 电子电路使用的基础元件的演变2. B 微电子技术的含义3. A 集成电路的含义4. B 集成电路的制造材料5. B 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含义6. B 集成电路的分类(按集成度,按晶体管,按信号类型,按用途)1.3.2 集成电路制造(选讲)1.3.3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 C 集成电路速度与晶体管尺寸及线宽的关系2. B Moore定律3. C 当前晶圆尺寸与线宽工艺水平及发展趋势1.3.4 IC卡1. C IC卡的含义2. B IC卡的功能3. B IC卡的分类4. C 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的特点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12学时,知识点100个)2.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知识点18个)2.1.1 计算机发展与作用1.C第1~ 4代计算机的特点及划分标志2.C新一代计算机的目标3.C计算机信息处理特点(运算速度与精度,存储容量,自动执行,逻辑判断能力)4.C计算机的三种应用模式5.C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1.2 计算机的组成1. A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A计算机硬件逻辑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功能(输入设备,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及与CPU的关系,外存储器,输出设备,系统总线,I /O接口)3.C并行处理与多处理器系统4.C计算机软件的含义(程序、数据、文档)2.1.3 计算机的分类1. B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2.C巨型计算机的特点3. C 大型计算机的特点4.C小型计算机的特点5. B 个人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6.C工作站、服务器的概念2.1.4 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计算机1.B微处理器的含义2. C 嵌入式计算机的含义3.C Pentium微处理器的发展2.2 CPU的结构与原理(知识点11个)2.2.1 CPU的结构1. A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A CPU的作用及组成部件的功能(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指令译码器)3. B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作用及简单原理(速度、大小、位置、设置原因、命中率、存取特点)2.2.2 指令与指令系统1. A 指令的含义2. A 指令的格式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3. B 指令的执行过程4.C指令的类型5.B指令系统的含义6.B指令系统兼容性的含义2.2.3 CPU的性能指标1.B影响CPU运行程序速度的主要因素2. B 度量CPU速度的单位(MIPS、MFLOPS)2.3 PC机的主机(知识点22个)2.3.1 主板、芯片组与BIOS1.A主板上内置的主要部件2. C 扩充卡与主板的连接方式3.A芯片组的作用及主要集成块的功能4.B BIOS ROM芯片中存储的内容、作用、存储特性、与操作系统的关系5. B PC机的启动过程及POST、BOOT的作用6.C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及加载的含义7. B CMOS芯片中存储的内容、作用、存储特性、与操作系统的关系8. C CMOS设置程序的启动方法及启动时机2.3.2 内存储器1.A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中各种存储器的性能(容量、速度、成本、作用、存取限制)2.B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主要类别与存储特性(DRAM、SRAM)(PROM、EPROM、EEPROM、Flash ROM)3.B PC机主内存储器逻辑结构和有关概念(存储单元的大小、存储单元的地址码长度与存储容量的关系、存取时间的单位,主存储器与CPU的速度匹配)4.C常用内存条(SIMM、DIMM、RIMM)的规格及使用特点2.3.3 I/O总线与I/O接口1. A I/O操作的任务、I /O设备的作用2.CI/O操作的过程3.CI/O操作的任务及特点4.CI/O控制器的作用及I/O操作的过程5.BI/O总线的作用、包含的信号线类型与总线带宽的计算6.CPCI-E总线的性能7. A I/O接口的作用、类型及特点(按传输方式,按传输速率,按连接设备数量,按标准化)8.CPC机常用各类I/O接口的特性(串行口、并行口、视频接口、IDE、PS/2接口,IEEE1394)9.BUSB的作用、特性、传输速率及应用10.C1394的作用、特性、传输速率及应用2.4 常用输入设备(知识点16个)2.4.1 键盘1. A 键盘的作用、类型2. C 键盘上键的分布3. B 键盘常用控制键和功能键4.B键盘接口种类(PS/2、USB、无线)5. C 键盘工作原理(机械式,电容式,光投影式)2.4.2 鼠标器1.A鼠标器的作用、类型2.B鼠标器性能指标(分辨率,轨迹速度)及接口类型3.C windows中鼠标器的常见操作及功能4.C鼠标器工作原理(机械式,光学机械式,光电式)5.C触摸屏的作用2.4.3 笔输入设备2.4.4 扫描仪1.A扫描仪的作用、类型2. B 扫描仪性能指标(分辨率、色彩、幅面)与接口类型3.C扫描仪工作原理2.4.5 数码相机1.B数码相机的作用、特性及与传统相机的区别2.B数码相机工作原理3.B数码相机性能指标(像素数目、存储器类型与容量、其它性能指标)与接口类型2.5 常用输出设备(知识点11个)2.5.1 显示器1.A显示器的作用与组成2.A显示器的类型与主要性能指标(显示屏大小、点距、刷新速度、颜色数、辐射、节能)3.C色彩基本知识4.C CRT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原理5.B显示卡的逻辑结构及各组成部件的功能(VRAM、接口电路、显示控制电路、绘图处理器)6.B显示卡、显示器与CPU、主存的关系7.C显示卡主要性能指标(AGP、VRAM,真彩色)2.5.2 打印机1A打印机的作用2B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的特性3B打印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度、速度、色彩、噪音、耗材、幅面)4C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2.6 外存储器(知识点22个)2.6.1 硬盘存储器1.A硬盘存储器的组成2.C硬盘存储器基本原理3.B硬盘的存储特性、信息存储格式与存储容量计算4.B硬盘读写数据过程(寻道,定位,读写)5.C磁盘存储器高速缓冲区的作用6.C硬盘存储器主要性能指标(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访问时间,硬盘吞吐率<外部传输率、内部传输率>)7.B Windows系统中硬盘操作(分区、建立逻辑盘,格式化)的作用及操作方法8.C使用磁盘注意事项9.B优盘的基本原理、存储介质、性能、接口与使用10.C移动硬盘的容量、接口、速度、优点2.6.2 U盘、存储卡和固态硬盘1. A 优盘的存储介质、性能、接口类型2. B 存储卡的形式和优点3. C 固态硬盘的介质和性能2.6.3 光盘存储器1.B光盘存储器的组成、类型2.C光盘存储器基本原理3.B DVD-ROM光盘片的信息记录轨道(光道),信息存储原理与读出原理、存储容量4.C DVD-R光盘片的特性及信息存储原理5.C DVD-RW光盘片的特性、信息存储原理及读出原理和擦除原理6.B DVD-ROM驱动器的功能、组成、主要性能指标(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接口)7.C DVD-RAM驱动器的功能与主要性能指标8.B DVD光盘片的类型与存储容量9.B DVD与CD的异同第3章计算机软件(8学时,知识点44个)3.1 概述(知识点10个)3.1.1什么是计算机软件1. A 程序的含义2. A 软件的含义3. C 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版权、许可证)3.1.2 计算机软件的特性1. C 软件的特征2. C 软件的作用3.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1. A 软件的分类2. B 系统软件的含义、类别、功能及主要特征3. B 应用软件的含义、类别、功能及主要特征4. B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特性比较5. B 商品软件、共享软件及自由软件的概念3.2 操作系统(知识点21个)3.2.1 概述1. B 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2. B 系统资源的类型与资源管理的含义3. B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4. B 裸机与虚计算机的含义5. B 启动操作系统的含义,WINDOWS系统启动过程3.2.2 多任务处理与处理器管理1. B 任务与多任务处理的含义2. C Window实现多任务处理的技术(任务与窗口,前台任务与活动窗口、后台任务与非活动窗口,并发多任务方式)3. B 处理器管理的含义(时间片轮转调度策略,任务优先级)3.2.3 存储管理1. A 存储管理的含义与功能2. C 虚拟存储技术的基本思想3.2.4 文件管理1. A 文件的概念2. A 文件的组成(文件正文,文件说明信息)3. A Windows系统中目录的作用、特性及多级树形目录结构的特点4. C Windows系统中软盘/硬盘分区内的引导区、文件分配表、根目录区、数据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文件存储方式与簇的含义5. C 文件管理的主要职责3.2.5设备管理1. C 设备管理的含义与任务2. C 设备管理的基本技术3. C “即插即用”的含义3.2.6常用操作系统介绍1. C 网络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2. C Windows的主要特点(多任务、图形界面、32位)3. C UNIX与Linux的特色3.3 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13个)3.3.1 算法1. B 算法的含义与算法的性质2. C 算法设计举例3. C 算法表示与算法分析3.3.2 程序设计语言1. A 程序设计语言的含义2. A 机器语言与机器语言程序的特点3. B 汇编语言与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特点4. C 高级语言与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特点3.3.2 程序设计语言的数据成分和控制成分1. B 高级语言的四种基本成分及功能2. B 数据成分及其描述、数据类型的含义3. B 控制成分中包含的三种基本结构4. C FORTRAN语言特点5. C Java语言特点6. C C语言与C++语言特点第4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2学时,知识点127个)4.1 数字通信入门(知识点42个)4.1.1 通信的基本原理1. A 通信与现代通信的含义2. C 通信的发展历史3. A 通信系统模型及信源、信宿、信道的含义4. B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含义5. C 信道的组成及类型(有线信道,无线信道,模拟信道,数字信道)6. B 通信系统中的物理设备7.A传输介质种类(金属导体、光纤、空间)及信号载体种类(电波、光波、电磁波)8.B金属导体的种类(双绞线,同轴电缆)、传输特性和应用9. B 光纤的结构、传输原理及特性10. B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及特点11. C 光纤通信系统模型12. C 波分多路复用基本原理13. B 无线通信的特点14.C 各类无线电波的特点(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15. B 微波通信的三种方式16. C 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原理17. C 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和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的特点(阅读材料)18. C 模拟通信技术的含义19. C 模拟通信技术的应用(有线载波电话、无线电广播<阅读材料>)20. B 数字通信技术的含义21.B数字通信技术的优点22. C 模拟信号编码/解码的含义23. C 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长途电话系统,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24. B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及计量单位)25. B 移动通信的含义26. C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27. B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电话交换中心的功能28. C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理29. C 漫游的含义(补充)30. C 第三代/第四代个人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目标31. B 信号调制/解调的含义32. C 模拟信号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33. C 数字信号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34. B 多路复用技术的含义35. B 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4.1.2 交换技术1. C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2. B 采用分组交换网构建公用数据网的含义3. B 分组交换技术基本原理,存储转发模式的优点4. B 分组交换机的作用与基本工作原理5. C 分组交换网中计算机的物理编址6. B 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传送的策略7. C 路由表的含义与作用4.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24个)4.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1. A 计算机网络含义2. B 网络通信协议的含义3. A 计算机组网的主要目的4. B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A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6. A 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7. B 网络的对等工作模式和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的含义(客户机、服务器的含义)8. B 网络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含义(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9. B 网络操作系统的含义及功能4.2.2 局域网的基本原理1. A 局域网的特点2. A 局域网的逻辑组成3. B 局域网中节点的含义、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物理编址(MAC地址)、网卡的功能4. C 数据帧的含义及数据帧一般格式4.2.3 常用局域网1. B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2. B 常用的局域网传输介质3. C 常见的局域网共享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 C 总线式集线器的功能5. C 总线式以太网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传输介质6. A 交换式集线器的功能7. B 交换式以太网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传输介质8. C 交换式局域网与总线式局域网的区别9. B 以太网卡的传输速率10. B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与有线局域网的关系11. C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及常用物理层协议(802.11,蓝牙802.15)4.3 因特网的组成(知识点27个)4.3.1 网络分层结构与TCP/IP协议1. A 网络互连的含义,网络互连需要解决的问题2. B 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结构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3. C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4.3.2 IP协议与路由器1. A IP地址的作用2. A IP地址的结构与格式3. B IP地址的格式与表示形式(二进制表示,点分十进制表示)4. B IP地址的类型及特点5. C 特殊的IP地址(不分配的IP地址)6. B Windows中主机IP地址的设置方法7. C IP数据报的含义8. C IP数据报的格式及传输处理过程9. B 路由器的功能4.3.3 因特网的发展及结构1. B 因特网的组成与发展2. B 因特网的工作模式及采用的协议3. B 因特网中主机域名的含义、域名结构、域名命名规则4. A 因特网中主机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5. B 域名系统与域名服务器的功能6. C 域名解析过程4.3.4 因特网的接入1. B 计算机接入因特网2. C 电话拨号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及使用的设备3. C 电话MODEM的功能、特点、传输速率、安装方式4. B 不对称用户数字线(ADSL)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及使用的设备5. B ADSL MODEM的功能、特点、传输速率、安装方式6. C ADSL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占用电话线频带的情况7. B 电缆调制解调(Cable MODEM)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及使用的设备8. C Cable MODEM的功能、特点、传输速率、安装方式9. B 光纤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4.4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知识点19个)4.4.1 电子邮件1. A 电子邮件服务的含义2. B 电子邮件的组成3. A 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4. C 电子邮件系统组成、使用的协议、电子邮件传送原理(邮件服务器功能)5. A 即时通信的含义和特点6. B 即时通信的工作过程7. C 即时通信的发展4.4.2 文件传输服务FTP1. A 远程文件传输的含义2. C 文件传输系统的组成、使用的协议、基本工作原理3. C 登录FTP服务器的条件及匿名账户的作用4. C 远程文件传输系统常用的文件操作及权限的含义4.4.3 WWW信息服务1. A WWW的含义、WWW系统的组成、Web服务器的功能、浏览器的功能2. B WWW的工作模式3. B 网页(HTML文档,Web文档)的含义、一般格式与制作4. A URL的含义与表示形式5. C 网页中超级链接的含义与表示(锚,书签)6. B Web信息检索工具的分类7. B WWW使用的协议与提供的服务8. C 静态Web文档、动态Web文档、主动Web文档的含义4.5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点15个)4.5.1概述1. A 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2. C 数据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真实性的含义3. B 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措施4. C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级别4.5.2数据加密1. B 数据加密的含义与作用4.5.3数字签名1. B 数字签名的含义与作用4.5.4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1. C 身份鉴别的含义与作用2. C 常用身份鉴别的手段3. C 访问控制的含义与作用4.5.5 防火墙1. B 防火墙的含义与作用2. C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3. C 入侵检测的含义与作用4.5.6计算机病毒防范1. A 计算机病毒的含义2. B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危害3. B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与防范措施第5章数字媒体及应用(8学时,知识点66个)5.1 文本及文本处理(知识点21个)5.1.1字符的编码1.A GB2312-80编码字符集的内容(字汇个数,排列顺序,编码范围,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及在计算机内表示2.B GBK 和GB18030编码字符集的内容(字汇个数,编码范围)、GBK子集的含义GBK1,GBK2,GBK3,GBK4,GBK5)3.B UCS/Unicode 通用编码字符集的目的及与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关系5.1.2 文本准备1.B字符输入的方法和种类2.C汉字键盘输入编码的种类、各种方法的优缺点3.C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输入、汉语语音识别输入、印刷体汉字识别输入等方法的优缺点5.1.3 文本的分类1. A 计算机文本的类型、特点、用途及它们在Windows中的文件扩展名2.A简单文本(纯文本)的含义、特点、使用限制3.A丰富格式文本的含义、特点、丰富格式文本文件的种类(RTF、DOC、PDF、HTML等)4. C 文本标记信息的内容、标记语言的含义和作用5.A线性文本与超文本的含义(文本组织结构,阅读特点)、超文本文件的应用(网页,联机帮助)6.A超链接、链源和链宿的含义7. C Windows中制作各类文本的常用软件及应用5.1.4 文本的编辑、排版与处理1.C文本编辑、排版的含义及主要功能2.C文本处理的含义及主要功能3. C 文本检索的含义4. C 文本检索系统的组成(索引数据库)、类型、文本检索过程5. C Web搜索引擎的功能与操作6.C常用文本处理软件(面向通信,面向办公,面向出版,面向网络信息发布和电子出版)5.1.5 文本的展现1.C文本展现的大致过程2.C常用的文本阅读器软件5.2 图像与图形(知识点17个)5.2.1 数字图像的获取1. A 数字图像获取的原理与主要步骤2.B常用数字图像获取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的原理与性能参数3. C 数字图像的再现(显示与绘图)5.2.2 图像的表示与压缩编码1.A彩色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及区别2. A 数字图像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颜色模型,像素深度)及与图像大小、颜色树木、图像数据量的关系3. B 数字图像数据量计算方法4.C数字图像压缩的意义和基本压缩原理5.C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6.B数字图像文件的种类、格式、特点及用途(BMP,TIF,GIF, JPEG,JP2)5.2.3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1.C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2.B一种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3. C 数字图像的应用5.2.4 计算机图形1. C 计算机合成图像与图像的区别和联系2.C计算机合成图像的过程(建模,绘制)3.B景物建模方法(几何模型,过程模型)4.C一种常用矢量绘图软件的主要功能5.C计算机合成图像的应用5.3 数字声音及应用(知识点17个)5.3.1 波形声音的获取与播放1.A波形声音获取(模拟声音信号数字化)的原理与主要步骤2.C采样频率、量化精度、编码方法与数字声音质量的关系3.C波形声音获取设备(麦克风,声卡)的功能与组成4.C计算机输出(播放)波形声音的过程与相关设备5.3.2 波形声音的表示与应用1.B波形声音主要性能指标(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声道数)的含义及与数码率、数字声音数据量的关系2.C两种波形声音(全频带数字声音和数字语音)的特性和编码参数3.B全频带波形声音数据量计算方法4.C波形声音压缩的意义、波形声音压缩编码标准(MPEG-1,MPEG-2)及应用5.C数字语音压缩编码标准及应用6.C波形声音文件的种类(W A V、MP3、WMA等)7. C 流媒体的含义、主要流媒体产品与播放器软件5.3.3 波形声音的编辑与播放1.C常用声音编辑软件的功能5.3.4 计算机合成声音1.C计算机合成语音(文语转换)的含义及应用2.B计算机合成音乐的含义及应用3.C计算机合成音乐表示的国际标准(MIDI、MIDI消息、MIDI文件)4. C 计算机合成音乐演奏的相关设备(声卡上的音乐合成器)和软件(媒体播放器)5.C MIDI音乐与高保真波形声音的比较5.4 数字视频及应用(知识点11个)5.4.1 数字视频基础1.C PAL制式彩色电视信号的组成和特性2.B数字视频获取设备(视频卡,数字摄像头,数码摄像机)的功能3.C数字视频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像素深度、颜色空间、帧频)的含义及与数码率和数字视频数据量的关系5.4.2 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和文件格式1.C数字视频压缩的意义2.A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及应用5.4.3 数字视频的编辑5.4.4计算机动画1.B计算机动画的含义和基础2.C制作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有关软件5.4.5 数字视频的应用1.C VCD和DVD的含义、特点和应用2.C可视电话与视频会议的含义、基本原理和应用3.C数字电视的含义、优点、传输途径4.C点播电视(VOD)的含义、系统组成与工作过程第6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2学时,知识点7个)6.1 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点5个)1. B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含义2. A 数据库的含义和功能3. C 数据模型的含义4. B 关系数据库的组织结构5. B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含义和功能补充(知识点2个)1. C 大数据的含义2. C 数据挖掘技术教科书:《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张福炎,孙志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授课手段:多媒体课堂讲解,课程作业,各项课程有关的讲座和活动成绩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占20%,期末笔试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