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共23页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23
《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分布等3类。
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3大类。
3、种群调节假说有气候学论、生物学论食物因素和自动调节学说。
4、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群落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优势层的优势种通常称为建群种。
6、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7、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因素总和。
8、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空间分辩率和空间范围来表达。
二、选择题1、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顶级学说而著名的生态学派是( D )。
A、北欧学派B、法瑞学派C、苏联学派D、英美学派。
2、与阳性植物相比,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 A )。
A、较低B、较高C、一样D、没有规律。
3、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锥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型种群B、增长型种群C、稳定型种群D、波动型种群。
4、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 B )。
A、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动物B、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C、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真菌D、仅指所有的绿色植物5、Lindeman效率定律是( C )。
A、2/3定律B、3/2定律C、1/10定律D、养分元素的循环定律6、同其他生态学科相比,景观生态学强调的是( A )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A、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与尺度B、稳定性C、不变性 D.均质性7、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属于 ( C )。
A、趋异适应B、生态型C、趋同适应D、生态等值三、名词解释(24分,每题3分)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2.指示生物用来监测环境污染的生物。
3、Shelford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回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园林生态学考前复习题园林生态学试卷库第一章名词释义1.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2.生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分布和寿命。
3.生境:指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的区域环境,包括各种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作用于生物体的环境因素。
4.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体内环境: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6.生态范围:每种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
chap.27.街道狭窄指数:建筑物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
8.光污染:是指环境中光辐射超过了各种生物正常生命活动所能承受的指数,从而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9.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觉白天和夜晚的长度来控制花期的现象chap.310.冷害:指0℃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11.冻害:指冰点以下的温度对植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产生冰晶引起的伤害。
第四章12.中生植物:生活在水分适中的环境中的植物。
第六章13.根际:由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独特圈带。
14.根际效应:第七章15.植物种群:16.生态位:第八章17.植物群落:18.优势种:20.群落季相:21.裸地:22原生裸地:23.次级裸地:chap.1124.食物链:二.填空chap.1.1.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科学。
2.根据生态学研究的性质,分为和。
园林生态学也属于生态学的范畴。
4.从园林的发展历史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5.地球环境(globalenvironment)指6.城市的物理环境可分为两部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又可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7.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和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
第二章8.根据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光谱段,光可分为两部分。
可见光谱依据波长从长到短可分为七种颜色的光9.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植物可分为、和三种生态类型。
第四章10.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两大类11.水生植物类型很多,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类。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与规律的学科。
2.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4.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设柜台系统。
二、填空1.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
2.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
3.北欧学派的主要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
4.前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三、选择题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2. 园林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A)。
A.生态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树木学3.最先提出生态学概念的是(A)A. 海克尔B. 奥德姆C. 坦斯利D. 林德曼4.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C)首次提出来的。
A. 海克尔B. 奥德姆C. 坦斯利D. 林德曼四、简答题1.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答:分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
2.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答:(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
3.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主要研究:(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2)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4)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5)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4.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3)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与生态过程研究(5)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过程研究(6)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第二章城市环境、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园林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植物种类B. 园林景观C. 园林生态系统D. 园林建筑2. 下列哪项不是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增加噪音D. 保护生物多样性3.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生态原则是什么?A. 美观性B. 多样性C. 经济性D. 单一性4. 园林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指的是什么?A. 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B.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C. 植物的生长习性D. 植物的观赏价值5. 园林生态学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A. 过度开发B. 环境污染C. 植物多样性D. 外来物种入侵6. 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主要依靠什么?A. 人工种植B. 外来物种引入C. 植物自然繁殖D.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7. 园林生态学中,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A. 物种组成B. 空间结构C. 时间变化D. 所有选项8. 园林生态学研究的目的是?A. 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B. 增加园林的经济收益C. 促进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 扩大园林的面积9. 园林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指的是什么?A. 园林的娱乐服务B. 园林的信息服务C. 园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D. 园林的商业服务10. 下列哪项不是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A. 园林植物的生理生态B. 园林土壤的生态特性C.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D. 园林植物的遗传育种答案:1-5 CCBDC 6-10 DDBC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2. 园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部分。
3. 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
4. 园林生态学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模拟实验等。
原创力《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納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虽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 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 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 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 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花卉栽培技术B. 水污染治理C. 林业资源利用D. 动植物摄影技巧答案:B. 水污染治理2. 园林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利用植物进行装饰美化B.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C. 增加区域氧气含量D.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答案:B.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3. 下列哪个板块是园林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A. 土壤学B. 园艺学C. 风景园林设计D. 林业经济学答案:C. 风景园林设计二、判断题1. 园林生态学主要研究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
答案:错误2. 园林生态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正确3. 园林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什么是园林生态学?答案: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将生态学原理与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相结合,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的学科。
它强调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手段,使园林成为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地方,能够提供人类休闲娱乐、心理舒缓、生态保护等多重效益。
2.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案: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保护和营造生态系统,提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 植物选择和配置:研究不同植物物种的适生性,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以达到园林美化和生态功能的双重目的。
- 水资源管理:关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并进行雨水收集和处理,以保持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衡。
- 废弃物处理:研究园林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生态景观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设计技术,创造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
- 生态系统恢复与维护: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高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答案部分:一、选择题1. 答案:B. 水污染治理2. 答案:B.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3. 答案:C. 风景园林设计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答案: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将生态学原理与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相结合,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的学科。
《园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A.落叶阔叶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荒漠2、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A.互利共生B.寄生C.风D.开采资源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义。
A.奥德姆B.海克尔C.马世俊D.辛柏尔4、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萌芽期B.营养生长期C.生殖生长期D.休眠期5、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A.不开花B.开花延迟C.开花提前D.正常开花6、23.以下东北树种对大气粉尘污染抗性较弱的是()A.臭椿B.油松C.银杏D.家榆7、拟寄生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种间关系()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8、荷花属于()植物。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9、能分泌杀菌素的树种是()A.核桃楸B.火炬树C.白杨D.旱柳10、藻类常附着在甲鳖等甲壳动物上,既不从栖主获取食物,也不伤害栖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偏害共生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原始协作二、多项选择题11、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A.欧美学派B.北欧学派C.法瑞学派D.英美学派E.前苏联学派12、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A.乔灌草结构B.自然式结构C.规则式结构D.多层结构E.混合式结构13、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A.植物B.生产者C.动物D.消费者E.分解者14、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A.极端高温B.极端低温C.年平均温度D.最适温度E.积温15、水生植物的特征有()A.根系发达B.叶片大、柔软C.发达的排水器官D.通气组织发达E.生殖方式多样三、填空题16、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17、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18、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共23页文档《园林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园林生态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园林植物的选育和繁殖B. 园林设计和建设C. 园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D. 园林管理和维护2. 以下哪种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有重要的贡献?A. 草坪植物B. 欧洲银杏C. 绿盆景植物D. 野生花卉3. 园林绿化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植物的功能?A. 净化空气B. 调节温度C. 增加氧气含量D. 增加水负荷4. 下列哪种树木对于水土保持起到重要的作用?A. 柳树B. 赤杨树C. 松树D. 桦树5. 下列哪种景观设计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A. 线性排水系统B. 连续的景观带C. 多样化的花坛D. 大型水池二、判断题1. 园林生态学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公共城市园林。
A. 对B. 错2. 园林植物的选择应该以外观美丽为主要标准。
A. 对B. 错3. 园林生态学强调生物多样性,但不关注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
A. 对B. 错4. 园林绿化中使用的化学肥料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A. 对B. 错5. 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可以增加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和乡村园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学科。
它关注园林植物在城市和乡村环境中的选择、植栽和管理,并探讨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和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列举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园林植物的选择和繁殖、园林设计和建设、园林管理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等。
它还关注园林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园林绿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园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等。
3. 解释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增加氧气含量、缓解城市暴雨并降低洪涝风险、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栖息地等。
它们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并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一般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广的生物种,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物种,适应性越窄。
生态型是一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个物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生态型。
一般分布区域越广的生物种,其生态型越多。
生活型着重从外貌上进行区分,是一种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一种生活型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
驯化:使生物对某一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改变的过程。
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1)改善小气候(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净化空气(4)减弱噪声(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净化水体(7)防风固沙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在北纬200-500的范围太阳辐射强度是:南坡>平地>北坡。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开始较快,后逐渐变慢,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70%以上。
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5—20%。
耐阴植物(中性植物):对光照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的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多数)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植物的耐荫性一般相对固定,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生少许变化:——耐荫性:幼苗>成年树温暖湿润>干旱寒冷土壤肥沃>土壤瘠薄一般而言,一切对树种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种耐阴性的增强。
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
延长光照时间提前开花。
--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低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
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其开花。
如多数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等。
长日照植物其光期有一临界值(不小于12小时),加长光期,促进开花。
闪光打断暗期(640-660nm的红光最好)也促进开花。
短日照植物其暗期有一临界值,加长暗期,但小于22小时,促进开花。
闪光打断暗期,(相当于缩短了暗期)抑制短日照植物的花芽形成。
一般短日照促进植物休眠,长日照打破或抑制植物休眠;夏休眠的植物需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短日照诱导解除。
北方植物园引种时,可利用短日照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如对树苗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大大促进树苗生长。
长日照植物北移,生长会延长,树形高大,易受早霜危害。
(短日照使其提前休眠,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植物南移,发育迟缓,有的不开花、结实。
短日照植物北移,发育迟缓;南移提前开花。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冷害(又寒害):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初霜: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南方植物终霜: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北方植物霜期:初霜——终霜;无霜期:终霜——初霜。
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
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皮烧: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植物组织的局部死亡。
根茎灼烧:高温表土灼伤幼苗根茎造成伤害。
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现象是同周围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的。
市区温度一般比郊区温度高,其物候期要早些,故园林植物的萌动、开花期比郊区早,市区植物的生长期要长些,落叶休眠较晚。
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某一特定温度以上的热量总量。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量。
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
活动温度:特定温度为物理学零度(0 ℃)的积温。
生物学零度: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高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第一,城市下垫面性质特殊,比郊区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
城市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深色的屋顶等热容量、导热率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
但其反射率低。
狭窄的街道、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和吸收,导致太阳辐射能增多。
第二城市大气的大量污染物覆盖层,吸收和反射长波辐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第三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量来源,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
第四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热量的扩散。
第五城市特殊的地面,植物占面积相对较少,不透水面较大。
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4、影响城市积雪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又称减光效应):植物通过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达地面的热量有所减少。
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绿视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第四章水分与园林植物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密切相关,一般降水量大植物的生长量大。
低温季节适当减少水分,增加植物的抗寒性。
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1)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对氧的需求。
(2)具有发达的排水器官。
(3)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根系退化、株体柔软等。
(4)生殖方式多样性:——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林的胎生现象。
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
如地毯草、红柳、红蝴蝶等。
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
如王莲。
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
短命植物:该类植物常以种子或孢子阶段来远离干旱。
避旱植物:该类植物能较好的协调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开干旱对其造成的影响。
保水型植物:多数根茎叶等组织可进行储水或减少水分消耗。
仙人掌科、景天科、石蒜科等。
耗水型植物:能有效地减少蒸腾,能有效地吸收水分。
如骆驼刺、狐茅等。
植物的抗旱性:指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和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植物抗旱性的分级1、耐旱力最强的树种:经过5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采取任何抗旱措施而正常生长或稍缓慢的树种。
——雪松、木芙蓉、夹竹桃、垂柳、旱柳、火棘。
2、耐旱力较强的树种: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加抗旱措施,树木生长缓慢,有黄叶、掉落及枯稍现象。
——桂花、丁香、常春藤、八角枫、紫薇、广玉兰、龙柏。
3、耐旱力中等: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高温不死,但有较重的落叶和枯梢现象。
——杜鹃、山茶、八仙花、樱花、罗汉松、海棠、灯台树、桢楠、桦木等。
4、耐旱力较弱的树种:经过一个月以内的干旱高温期不会死亡,但有严重枯梢现象,生长几乎停止。
——三尖杉、柳杉、腊梅、大叶黄杨、珙桐、油茶等。
5、耐旱力最弱的树种:旱期一个月左右就会死亡或相对湿度较低、气温达400C以上死亡严重的树种。
——银杏、白兰花、棕树、珊瑚树等。
植物的抗涝性1、耐水力最强的树种:能耐3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垂柳、旱柳、落羽杉、紫穗槐、桑树等。
2、耐水力较强的树种:能耐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紫藤、重阳木、栀子、棕榈、悬铃木等。
3、耐水力中等的树种:能耐1~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广玉兰、水杉、迎春、龙柏、侧柏、竹等。
4、耐水力较弱的树种:能耐2~3周水淹浸。
罗汉松、南天竹、紫荆、梅、杏、三角枫、金钟花、合欢等。
5、耐水力最弱的树种:不到1周。
桂花、玉兰、木兰、腊梅、木芙蓉、柳杉、木槿等。
富营养化:大量 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
(水华、赤潮)——如慈菇和水花生对氮的净化。
——满江红净化磷效果较好。
——香根草、茭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
城市水分状况:(1)水污染严重(2)水资源短缺(3)城市降雨量高(4)城市径流量大(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一) 增加空气湿度园林树木有较强的遮阳庇荫、降低风速、蒸腾作用。
乔灌草结构比单一的配置其降温增湿效果高(二)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冠层、灌木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
——绿地内的地表径流显著减弱。
地被层吸水保土绿地土壤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三) 净化水体植物的富集作用。
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能力。
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点源污染: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多数工业污染源。
面源污染: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居民普遍使用的炉灶,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农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