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6
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明显的国家。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相对落后,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本文将探讨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首先,西部大开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例如,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城市,通过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省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进一步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其次,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资源优势的合理利用。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矿产等。
通过大力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例如,青海省发展了大规模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基地。
这不仅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还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西部大开发有助于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协同发展。
再次,西部大开发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平衡。
西部地区人口相对密度较低,而东部地区人口过于集中。
通过西部大开发,许多人才机会的增加。
人才会选择到西部地区发展,这有助于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压力,促进人口分布的平衡。
同时,人才的流动也会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创新,推动当地经济的进步。
此外,西部大开发也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和发展水平差异。
通过推动西部大开发,可以改善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交换。
例如,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可以通过高铁和公路运输到东部地区,提高销售和竞争力。
同时,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向西部地区传播,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然而,西部大开发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生活链接]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保持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理解:我国四大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发展战略。
应用:学会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四大地区101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1)02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03鄂、湘、04皖、赣6个省区。
(3)05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4)06黑、吉、辽3省。
[自我探究]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01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02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03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04第三产业相对发达05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06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轻型或07综合型产业为主具有08过渡性特征以09重型工业为主(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①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10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11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12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13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14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西部地区以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而著称,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并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讨论。
一、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1.1 西部大开发的起始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部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倍以上;重庆市在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8倍以上。
1.2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环境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发展不平衡,因此西部大开发成为中国政府实现全国统一市场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和协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通过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可以逐渐建立起一个更加均衡、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西部地区本身,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研究2.1 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特点西部大开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期开发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和精品化发展阶段。
在先期开发阶段,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热点、资源型和农业类产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面提升阶段,西部地区开始向中高端产业升级,创新开放发展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在精品化发展阶段,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带、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本文将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东部地区指的是沿海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比较先进的产业。
西部地区指的是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较多的优势企业和先进科技。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能源、冶金和矿产等。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社会福利较为完善。
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接下来,我们来看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南方地区包括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内陆地区,北方地区包括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内陆地区。
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发展较好。
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土地资源较为贫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南方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北方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能源、冶金和矿产等。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北方地区则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那么,为什么东西部和南北方地区存在如此差距呢?首先,历史原因是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开放政策始于沿海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沿海地区就成为外商投资和国内外贸易的主要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其次,地理条件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贸易通畅,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此外,政策扶持的差异也是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针对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的差距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区域发展差异一、知识点讲解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①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等13个;中部:晋豫鄂湘皖赣等6个;西部: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川渝云贵桂等12个;东北地区:黑吉辽等3个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8图)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3、西部大开发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①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②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③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跟踪训练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回答1-3题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A.玉米B.大豆C.小麦D.高粱2、“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浅谈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在四大区域发展中,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领跑全国,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东北地区振兴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四大区域发展中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但是,四大区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問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也是区域发展一个重要的层面,不仅从经济层面且集中了区域发展中各层面的问题。
标签:区域发展;发展战略;均衡化;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第一章四大区域发展发展成果第一节东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在全国经济社会中肩负率先发展的庄严使命,同时,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2年,东部地区以占全国9.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38.2%的人口,产生了全国51.3%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84.6%的进出口总额和53.3%的财政收入。
因此,促进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对加快全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发挥东部地区沿海的地理优势,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相继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以及大连、秦皇岛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又相继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东部沿海地区依靠本身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
第二节中部崛起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一枢纽”的定位,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西部崛起1999年,中央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3异(讲义)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 产业结构差异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 成都、武汉、南昌C. 沈阳、太原、西安D. 昆明、长沙、福州答案:D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答案:C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