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块度均匀,爆堆形状规整。能够充分利用自由面反射冲击 波及爆堆间的相互挤压作用。
准绳:创造自由面,利用自由面。
有效联网参数设置: 1)合适的炮孔邻近系数 图(b),(d)的爆破效果好;三角形布孔比正方形布孔爆破效果好。 原因是:图(a),(c)后排孔自由面小,炮孔岩体受夹持。一般使m′=3~5最好 ,炮孔出岩率高。
e(0.15~0.5)Wp
或 e(0.05~0.25)H
或 e(8(~K1为2)d时间系数,2~7ms/m)
⑤ 时间参数——排间时间差(微差爆破用)
T KWp
11
6 装药结构与起爆位置的选择 ① 装药结构的选择
a.连续装药 特点:钻孔及装药简单,克服底盘抵抗效果好。 缺陷:容易出现大块及伞岩。
b.分段装药 特点:炸药在炮孔内均匀分布,岩石破碎均匀。 缺陷:工艺复杂,不便控制,应用较少。
,以便为后续起爆的炮孔创造自由面,两侧炮孔按时间差顺序起爆。 块度均匀,爆堆沿纵向轴线集堆。
缺陷: 穿孔工作量大,延米爆破量低,炸药单耗高,对两侧沟边边坡冲击
破坏大。若考虑沟边边坡永久保留,则宜考虑辅助预裂爆破。
17
国内外露天矿深孔爆破参数和有关指标见表5-5 表5-6
8 二次破碎
二次破碎:钻孔爆破后会产生一部分超限大块,导致挖掘机不能采装,此 部分大块需进行再破碎,称为二次破碎。
实现手段:封闭炮孔,避免能量损失。
c.装药与岩体间的偶合性越好,爆破效果越好。即炸药与岩体的 接触越紧密,爆破效果越好。
缘由:接触不紧密,存在空气,造成能量损失。 实现手段:在炮孔内尽可能采用散装药(不要用袋装药或包装 药)。
4
②岩体构造对爆破作用的影响(4种情况)
a.台阶的坡面与岩层倾向相反爆破效果:岩体位移小,爆堆高度大,台阶 底部阻力大,易产生“根底”。宜加大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