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18.50 KB
- 文档页数:25
图甲图乙 图丙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1 功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
注:若力与运动的方向垂直,则该力没有做功。
二、功的计算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F s =⋅ 变形公式:W F s =,W s F= 注:当在竖直方向做功......时,公式可表示为:W G h =⋅(如“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
2、功的物理意义:11J N m =⋅表示:用1N 的力使物体移动1m 所做的功是1J 。
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1.2 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2、 公式:W P t=变形公式:W Pt =,Wt P=3、单位换算:11000kW W =4、功率的物理意义:①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②11W J s =表示:物体1s 所做的功是1J 。
§11.3 动能和势能一、能量物体能对外界做功,我们说物体具有能量(物体对外界做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二、动能(一)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器材:刻度尺...、带斜面的长木板、 木块、质量不等的两个钢球3、实验过程:钢球A 的动能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B .移动的...距离..来体现出来的。
4、结论: (1)与质量..有关: 控制不变的量:速度(图甲和图丙)(使质量不等的钢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结论: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与速度..有关: 控制不变的量:质量(图甲和图乙)(使同一钢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滚下)结论: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3、公式:W=F S cos θ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θ——力与位移的夹角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当)2,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 当2π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 当],2(π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二、功率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3、单位:瓦特W4、分类: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应用:(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ax υ,则f P /m 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ax υ,则f P /m ax =υ。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2.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因为受力平衡,合力为零,所以机械能一定不变B.木块沿斜面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用食品夹夹取蛋糕时,食品夹属于费力杠杆D.擦地板时,增加拖布对地板的压力是为了增大压强4.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4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的拉力F,将重为200N 的木箱由斜面底端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J B.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25N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5.用图所示装置提升重为350 N的箱子,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不仅省力,还省距离B.箱子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C.箱子上升的速度等于绳子自由端伸长的速度D.此过程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58.3%6.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C.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D.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7.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及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200 N,10 N B.200 N,20 NC.20 N,10 N D.20 N,20 N9.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1∶4,质量为60 kg的小明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通过该杠杆提起吊篮中的重物,吊篮重80 N.当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43 kg;当棱长为40 cm的正方体重物乙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18 kg.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A、B两端绳子拉力保持竖直.不计绳重、杠杆自重及摩擦, g取10 N/kg,则重物甲与重物乙的密度之比为( )A.1∶3 B.2∶3 C.3∶2 D.3∶110.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2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B.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D.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为一种搬运建筑材料的机械装置,A B是个杠杆,O为支点,杠杆平衡时,B端受到的向下的拉力________A端受到的向下拉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用于装载货物的小车自重为500N,若搬运2000N的货物,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F甲=1600N,该滑轮组的效率η甲=________;若用同样的滑轮按乙图组装,匀速提升相同的货物,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为F乙,乙滑轮组的效率为η乙,考虑实际情况,则F甲________F乙,η甲________η乙(选填“>”、“<”或“=”).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所受重力为200N,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绳子另一端施加的拉力F为180N,该物体静止,则该物体此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高中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练习知识网络八大考点考点1.功1.功的公式:W=Fscosθ0≤θ< 90°力F对物体做正功,θ= 90°力F对物体不做功,90°<θ≤180° 力F对物体做负功。
特别注意:①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 F和S是对应同一个物体的;③某力做的功仅由F、S和q决定, 与其它力是否存在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无关。
2.重力的功:WG =mgh ——只跟物体的重力及物体移动的始终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跟移动的路径无关。
3.摩擦力的功(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做负功,摩擦力可以做正功,摩擦力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一定等于0,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等于 - fΔS4.弹力的功(1)弹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可以不做功,也可以做负功。
(2)弹簧的弹力的功——W = 1/2 kx12 – 1/2 kx22(x1 、x2为弹簧的形变量)5.合力的功——有两种方法:(1)先求出合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ΣW=ΣF×S ×cosθ(2)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ΣW=W1 +W2+W3+……6.变力做功: 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1)一般用动能定理W合=ΔEK 求之;(2)也可用(微元法)无限分小法来求, 过程无限分小后,可认为每小段是恒力做功(3)还可用F-S图线下的“面积”计算.(4)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7.做功意义的理解问题:解决功能问题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做功意味着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做多少功,相应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移或转化考点2.功率1. 定义式:,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 计算式:P=Fvcos θ , 其中θ是力F与速度v间的夹角。
用该公式时,要求F为恒力。
(1)当v为即时速度时,对应的P为即时功率;(2)当v为平均速度时,对应的P为平均功率。
(3)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 =mgv⊥,仅由重力及物体的竖直分运动的速度大小决定。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知识点一:功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W 。
4.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FS5.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 1N·m 。
6.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典例1.下列实例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运动员举杠铃的过程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C.推木箱没推动D.弓箭被拉弯的过程【答案】C【解析】A.运动员举杠铃的过程,杠铃受到的力的方向与杠铃移动的方向相同,力对杠铃做功,故A 不符合题意;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大石头受到的力的方向与大石头移动的方向相同,力对大石头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C.推木箱没推动,木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木箱受到的力不做功,故C符合题意;D.弓箭被拉弯的过程,弓箭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力对弓箭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典例2.长安汽车SUV 车型长安CS75四驱版是国产车的代表。
如图所示,车静止于水平地面,整车质量为1600kg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 2,在测试时由长安工作人员驾驶行进路程约3km 时,用时20min 。
求:(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该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该车在某水平路段匀速直线行驶了500m 耗时2min ,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为自重的0.1倍,求牵引力在此路段所做的功。
【答案】(1)9km/h ;(2)5210Pa ⨯;(3)5810J ⨯【解析】解:(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3km 9km/h 20h 60s v t === (2)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41600kg 10N/kg 1.610N F G mg ==⨯=⨯=则该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5421.610N 210Pa 420010mF p S -===⨯⨯⨯⨯ (3)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阻力430.10.1 1.610N 1.610N f G ==⨯⨯⨯=因为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31.610N F f ⨯牵==牵引力在此路段所做的功351.610N 500m 810J W F s ='=⨯⨯=⨯牵答:(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9km/h ;(2)该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210Pa ⨯;(3)牵引力在此路段所做的功为5810J ⨯。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知识点导航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不运动(有力无距离);B、物体没有受到力,但由于惯性运动了一段距离(有距离无力);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常用式: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 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6)功的原理:A、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C 、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中的功和机械能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是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具体知识点:
1. 功
-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于物体运动所作的推动力量。
数学表达式为功 = 力×距离×cosθ,其中力和位移分别与力的夹角θ做矢量点乘。
- 正功和负功:当力和位移在同一方向时,功为正;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1焦耳等于对物体施加1牛的力,使其位移1米。
2. 机械能
-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数学表达式为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 动能(动力学能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为动能 = 1/2 ×质量×速度²。
- 势能(位置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的特定属性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非保守力(如摩擦力、阻尼力等)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即机械能在系统内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些知识点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基础的概念,通常会与其他物理概念(如力、能量、运
动等)相结合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第10讲—功和机械能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考点1 功1. 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归纳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图示特点物体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惯性而动物体受力,但静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举例 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往前滚动,但是人已经没有对它做功 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人提水桶水平前进,提水桶的力水桶的重力均不做功(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W=Fs 。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 ·m ;F 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 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注意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
②公式中的“s ”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 ”对应。
③F 、s 的单位分别是N 、m ,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
(4)变形公式:求距离:s =F W ;求力:F = SW . (5)常考功的估算a .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课桌上,人对课本做的功约为2 J ;b.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做的功约为1 J ;c.一名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3 000 J.考点2 功率1.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 ”表示。
2.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公式:P =tW .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4. 单位换算:1 kW =1000W.5. 变形公式:求物体所做的功:W =Pt ;求做功所用的时间:t =PW .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功率公式推导:P =Fv.(1)要特别注意公式中速度v 的单位必须是m/s ,力F 的单位是N ,功率P 的单位是W.(2)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时换挡减速)7. 功率的估测:中学生跳绳的功率约为60 W、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约为150 W、家用小轿车正常行驶的功率约为80 kW.考点3 动能和势能1. 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一、功1.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3.功的单位:焦耳(J)或牛·米(N·m)4.功的特点:-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只有当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才能得到正的功;-当力垂直于位移时,对物体不做功;-当物体不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也不做功。
5.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体现,可以使物体具有动能或势能。
二、机械能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动能正比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
-动能的单位:焦耳(J)。
3.势能:-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弹簧势能的计算公式:弹簧势能=1/2×弹簧的劲度系数×形变的平方。
-势能与高度、劲度系数及形变的关系:重力势能正比于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弹簧势能正比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的平方。
-势能的单位:焦耳(J)。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机械能的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较高位置下落的物体,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动能转化为势能:减速下降的物体,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所能得到的结果与能量的损失之比。
三、练习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被向右的力推了10m,推力的大小为20N。
求这个物体所获得的动能。
解:物体获得的动能=1/2×质量×速度²质量 = 2kg,速度 = 推行距离÷ 时间,手算1秒,速度为10m/s 物体获得的动能= 1/2 × 2kg × (10m/s)² = 100J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它的形变为2cm。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一、功的概念1.功的定义:当物体受力沿着其运动方向移动时,力对物体做功。
功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2.两个重要公式:- 功的计算公式:$W = F \cdot s \cdot \cos \theta$,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位移的长度,$\theta$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3.正负功:-正功:当力和物体的位移同向时,所做的功为正功。
例如:将书推进桌面或人行驶等。
-负功:当力和物体的位移反向时,所做的功为负功。
例如:将书拉离桌面或摩擦力做负功等。
二、功率的概念1.功率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的功除以时间。
2.两个重要公式:-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rac{W}{t}$,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做的功,t代表时间。
-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特等于每秒做1焦耳的功。
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其动能和势能之和。
物体的机械能是它在运动(动能)和位置(势能)中所具有的能量。
2.动能和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越大,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所在的位置,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3.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机械能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公式:$E_1=E_2$,即物体在一个过程中的初机械能等于它的末机械能。
-可以通过利用机械能守恒公式解决一些与机械能相关的问题,如小球自由落体、摆锤的运动等。
四、简单机械1.机械优势:通过利用机械的作用,使工作上的力和负载的关系发生改变,提高工作效率。
2.六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杠杆有三类,根据杠杆的支点位置不同,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第十一章第1节功知识清单及同步练习1.力学中的功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①_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_,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必要因素:一是②__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_;二是③_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__。
注意: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不做功,称劳而无功。
(2)有距离无力,不做功,称不劳无功。
2.功的计算(3)力和距离垂直,不做功,称垂直无功。
定义:力学中,功等于①__力__与②__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__的乘积;字母表示:W=③__Fs__。
功的单位:④__焦耳__,简称⑤__焦__,符号是⑥__J__。
应用功的计算公式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2)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F是使物体沿力F方向通过距离s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
(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克服该力做功。
)知识点1 功1.关于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有力对它做了功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2.(2022乐山)下列四幅图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D )A.推车未推动B.提着滑板水平前行C.搬石未搬起D.搬起箱子3.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C )A.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B.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C.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D.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知识点2 功的计算4.一位同学将一瓶未开封的500 mL的矿泉水从地面捡起,放到课桌上,他对这瓶水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C )A.10 JB.100 JC.4 JD.40 J5.一个箱子重200 N,小鹏把它从地面沿着18 m长的楼梯搬到10 m高的楼上,人对箱子做了2 000J的功;他又提着箱子水平移动了20 m,此时人对箱子做的功是0J.6.一个重200 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30 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 m.若拉力做的功为600 J,则拉力的大小为20N,重力做功为0J.7.一匹马拉着质量为200 kg的车,在3 min内沿水平公路上前进了540 m,若马的拉力为1 000 N,则重力对马车做的功为0J,马的拉力对车做的功为5.4×105J.8、一批新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进行新车测试时获得一些数据:新型公交卡车总质量为 4.5×103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0.45m2,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车总重的0.5倍,公交车在牵引力作用下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2min行驶了1200m(g=10N/kg.忽略司机的重量)。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2.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D.拉力F的功率为24W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因为受力平衡,合力为零,所以机械能一定不变B.木块沿斜面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用食品夹夹取蛋糕时,食品夹属于费力杠杆D.擦地板时,增加拖布对地板的压力是为了增大压强4.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00N,在拉力F 的作用下,能以 0.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 的功率是 1W B.2s 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1.2m C.5s 内拉力所做功的大小是 15J D.物体 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8N 5.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重物G1 =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B.G2=280N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D.G2=200N6.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
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7.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8.初中物理中我们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B.图乙是利用斜面”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C.图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D.如图乙木块B中,B木块的重力和木板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 B.25N C.30N D.35N10.小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了不同的高度h1和h2(h1<h2),每个滑轮的重均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针对这一现象,小明得出了以下4个结论:①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②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④F1做功的功率大于F2做功的功率,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60kg的小明坐在地上,最多能拉着质量为400kg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A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2倍,则小明对物体A的拉力是____N。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A.F 一定大于GB.F 一定等于GC.F 一定小于G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
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拉力F的功率为0.64W4.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OA=20cm,G1为边长是5cm的正方体,G2重为20N,当OC=10cm时,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2cm/s的速度向右匀速速运动,当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0时,经过的时间是( )A.25s B.30s C.35s D.40s5.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
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6.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 A>G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7.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滑轮组示意图。
一、选择题1.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2NB.当G物=6N 时,机械效率约为η=66.7%C.同一滑轮组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 100%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3.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 A>G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4.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5.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6.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 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块的密度为a haρ-()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2 24a h a g ρ-()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A.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略空气阻力)B.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C.同名磁极(S)的磁场方向D.吊桥所受拉力的力臂L18.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子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个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A作用在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拉力F A的大小为A.F A=8NB.F A=20NC.F A=14ND.F A=7N9.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10.如图中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量不能超过A.1 000 N B.1 200 N C.900 N D.1 100 N二、填空题11.如图,重力不计的一长木板AB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且OA=1m,OB=4m。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必背知识点一、功1. 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公式:功 (W)等于力 (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的乘积,即W = Fs。
功的单位是焦耳 (J),1J = 1N·m。
3. 不做功的三种情形:有力而无距离(劳而无功);有距离而无力(不劳无功);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垂直无功)。
二、功率1.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功率是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即P = W/t。
3. 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W),1kW = 1000W。
另外,功率还可以表示为P = Fv(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4. 功率与功的区别:功率和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由物体所做的功和完成这个功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反之亦然。
三、能量1. 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单位也是焦耳(J)。
2. 分类: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
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即机械能=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2. 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没有摩擦等阻力),则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五、实验与探究1. 比较做功的快慢:可以通过做相同的功比较时间,或用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2.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初中物理做功与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初中物理中,做功与机械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的总结。
一、做功1.什么是做功?做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引起物体位移时所做的功。
2.做功的公式做功的公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位移的单位是米(m),角度θ是作用力与物体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3.做功的特点(1)只有力对物体作用引起了物体的位移,才能说是做了功。
(2)力与物体相同方向时,做正功;力与物体相反方向时,做负功。
4.做功的单位做功的单位是焦耳(J)。
5.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做功/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二、机械能1.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总和,包括动能和势能。
2.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²。
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3.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公式为: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弹性势能的公式为: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²。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也就是说,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的总和保持不变。
5.转化与损失机械能可以发生转化和损失。
当存在阻力或摩擦力时,物体的机械能会损失,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
总结起来,做功与机械能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
做功是力对物体作用引起物体位移时所做的功,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总和,包括动能和势能。
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做功与机械能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做功和功率等。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2.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B.甲的密度为2×103kg/m3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3.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s,试比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的大小(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2F2W1=W2B.F1=12F2W1=12W2C.F1=4F2W1= W2D.F1=14F2W1=14W24.如图所示,重为60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牛B.甲物体的速度为0.2米/秒C.5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焦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5.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6.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B.F1大于F2C.v1大于v2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7.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子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个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A作用在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拉力F A的大小为A.F A=8NB.F A=20NC.F A=14ND.F A=7N8.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J B.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WC.1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动滑轮重50N9.如图自行车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刹车系统应用了杠杆及摩擦的知识B.车把相当于费力杠杆C.脚蹬属于省力杠杆D.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10.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小超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200N的物体,若每个滑轮均重10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则他对绳子的拉力是_____N。
如果小超同学体重500N,拉动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他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_____N。
12.如图所示,用 F=20N的力拉物体 A以2m/s速度匀速运动3s,不计滑轮重及绳间摩擦,则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若要使A匀速运动实际所需拉力F′=25N,则此滑轮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在此过程中,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杠杆的机械效率为75%,则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N,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______。
14.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毫米,活塞冲程长为55毫米,满负荷工作时,燃气平均压强为9.59×105帕,飞轮转速为1500转/分,则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瓦.(不计摩擦)15.如图,小明在用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提升不同重物时,记录下了在绳子自由端使用的拉力F与对应所提升的物体重力G,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式是:F=________;动滑轮重为________N;随着物重的增加,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________.16.如图所示,轻质木杆AB可以绕O点转动,OA的长度是OB的三倍,A端细线下所挂280N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B点用600N的动力竖直向下拉动,木杆静止不动,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此木杆为_______(“省力” “费力”“等臂”)杠杆。
17.为了将重为600N的物体运送到6m高的楼顶上,甲工人利用图甲的滑轮组施加300N拉力在30s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乙工人搭建了图乙所示的斜面,斜面长12m、高6m,乙工人沿斜面方向施加400N的拉力匀速将重物也成功运送到楼顶,该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18.如图是农村曾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杆AB可绕O点转动,杆右端均匀柱形物体的长度与杆右侧的OB相等地,杆AB的重力不计,柱形物体较重.(1)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A点的力F更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O 点的位置,应将O点更靠近_____端.(2)若作用在A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与杆垂直,则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F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19.杠杆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将金属块用细绳悬挂在杠杆A端,把石块用细绳悬挂在杠杆B端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若将石块浸没在水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杠杆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其大小为石块所受重力的89.已知OA OB =38,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 3.20.如图所示,物体G 重60 N ,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 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的_____ N 的力;也可以在B 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的_____ N 的力.三、实验题21.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1126N,20cm,4N F L F ===和230L cm =。
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
理由是:_____。
(3)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杠杆的_____端(选填“左”或“右”)将下沉。
22.小聪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小聪对A 、B 、C 、D 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无关。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
(2)小聪利用浮力和杠杆的知识。
发明了一个密度秤:如图,轻质扛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上用细绳悬挂两个的正方体M、N(边长为10cm,重力为20N);OA长度为10cm,OE长度为8cm。
小聪向容器中倒入不同密度的液体,每次都将M浸没于液体中,移动物体N。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OE上便可刻上不同液体的密度值。
当物体M浸没于水中时,物体N移动到B点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那么OB的长度为_________cm。
在B点标上ρ水;这个密度秤能够测量的最小液体密度为_________kg/m3。
2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同学们猜想可能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以及承重绳的段数有关,他们设计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分别进行实验。
下表是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1)从实验数据记录表中第_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_组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2)从实验数据记录表中第2组和第3组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_________有关。
(3)若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承重绳段数的关系,应参考实验数据记录表中第_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_组数据。
2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读数/N钩码移动的距离/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机械效率20.80.080.2483.3%4 1.50.050.15______6 2.20.1______90.9%(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25.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距离/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弹簧测力计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第1次2511567%第2次45 1.715第3次65 2.41583%升;(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3)进行第3次测量时,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J;(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有关;(5)请在丁图画出此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绕绳方法_____,若不计摩擦及绳重,这种绕线方法与实验时用的绕线方法相比,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