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7
蒲公英的组词组词:蒲扇、蒲桃、蒲剧、蒲包、蒲葵等等。
蒲公英[ púgōng yīng ]的“蒲”读:[ pú]“蒲”字基本释义:一、拼音:pú1.指“菖蒲”:~节。
~月(指农历五月)。
2.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3.古同“匍”,匍伏。
4.姓。
蒲姓二、拼音:bó见“蒲姑”。
亦作“亳姑”、“薄姑”。
古国名。
在今山东博兴东南。
周成王即位时,与武庚和东方夷族反抗周朝,被周公所灭,作为吕尚的封地,成为齐国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一、蒲扇造句:那时候,我还是个几岁大的孩子,根本听不懂父亲给我讲的故事,只是喜欢母亲用她那双温柔的手,一边轻轻地拍着我的背,一边用蒲扇为我驱赶蚊子。
解释:(~儿)用香蒲叶做成的扇子。
二、蒲桃造句:沐浴台边有一棵大海南蒲桃树,四周是长得很浓密的各种果树。
在这浓浓的树影当中,水池隐秘地安卧着。
解释:<轻>见〖葡萄〗。
三、蒲剧造句:第三部分:豫西蒲剧的唱腔艺术特点,从润腔方法、板式结构、节奏、调式等方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解释: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南部地区。
也叫蒲州梆子。
四、蒲包造句:哦,我很高兴想到明天晚上的这个时候我就将在壁炉山庄了,在睡前给我的孩子们讲故事,给苏珊的蒲包和蕨草作为奖励的礼物。
解释:(~儿)(1)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2)旧时指用蒲包儿装着水果或点心的礼品:点心~。
五、蒲葵造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名贵,草是从众多品种中选出的夏威夷草,树是富有南国情调的蒲葵和银海枣。
解释:常绿乔木,叶子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生在叶腋间,花小,果实椭圆形,成熟时黑色。
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蒲公英的寓意和象征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许多国家和文化中,它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蒲公英的寓意和象征包括:
1. 自由和希望:蒲公英的飞舞象征着自由,它在风中独立生长,成为了生命的象征。
当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会选择在蒲公英的花果中寄托自己的梦想。
2. 快乐和幸福:蒲公英的美丽和简洁,让人们感到轻松和愉悦,成为了快乐和幸福的象征。
3. 坚韧和毅力:蒲公英的花茎坚韧不拔,即使在风雨中也不会倒下。
这种特性代表了坚韧和毅力的素质,让人们在面对挫折和艰难时保持信心和勇气。
4. 新生和希望:蒲公英的种子可以远飞千里,传播新生命和希望。
在许多文化中,蒲公英象征着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和新的希望。
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基本信息英文名:Dandelion拼音:Pú gōng yīng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蒲公英-原植物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婆婆丁(辽宁)、仆公罂(《本草图经集》花期:3~8月使用部位:花、叶、茎、根花语:停不了的爱。
外形特征蒲公英-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
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
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蛛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
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
花期早春及晚秋。
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使用价值食用方法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
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蒲公英-原植物,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
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莱。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痈有一定疗效;④蒲公英玉米汤: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浓缩煎服或代茶饮,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
药用价值蒲公英-原植物蒲公英又称尿床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o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o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的读音
蒲公英的读音:púgōng yīng。
释义:植物名。
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
茎短,叶羽状复叶,有乳汁,呈线状披针形。
花为黄色舌状花,瘦果褐色,呈纺缍形,顶端着生白色冠毛,便于散布。
嫩叶可作蔬菜,可入药。
因其带有苦味,故亦称为苦药草。
例句:
1.自生自灭成了我的主题词,我想我是蒲公英——四海为家!
2.空心菜、木耳菜、蒲公英、芦笋、莴笋等。
3.阵风吹过蒲公英种子成了几十小降落伞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4.尤良英含着泪吃完,微苦的蒲公英咀嚼出了甘甜的味道。
5.而在中药材中,有利尿功能的药物还有车前子、木通和蒲公英。
6.民间把蒲公英叫黄花地丁、黄花苗、婆婆丁。
7.据说,民间把蒲公英叫黄花地丁、黄花苗、婆婆丁。
蒲公英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叶成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
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
蒲公英
[ púgōng yīng ]
基本解释
植物名。
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
茎短,叶羽状复叶,有乳汁,呈线状披针形。
花为黄色舌状花,瘦果褐色,呈纺缍形,顶端著生白色冠毛,便于散布。
嫩叶可作蔬菜,可入药。
因其带有苦味,故也称为「苦药草」。
详细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有白色乳汁。
叶丛生,匙形或狭长倒卵形,边缘羽状浅裂或齿裂。
冬末春初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
果实成熟时形似一白色绒球,可随风飞散。
嫩株可供食用和作猪饲料,根茎可以入药,有解毒清热的作用,又是健胃剂。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蒲公英》﹝集解﹞引韩保昇曰:“蒲公英草生平泽田园中。
茎、叶似苦苣,断之有白汁。
”冰心《寄小读者》十七:“蒲公英是黄色,迭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
”
2. 这种植物的花。
蒲公英【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泊”;理解“嘱咐”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太阳公公”和“蒲公英种子”的象征意义。
4.朗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足、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重点】抓住文中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人物个性及表现的不同价值取向。
【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性强,结构特点很明显;语言优美形象,叠词和四字词语反复出现,对话描写更是生动而富有个性,寓理深刻。
基于这样的文本特点,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案力图借助教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抓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感悟寓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第一课时从预习出发,立足读准、读通,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解决生字的识写;第二课时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典型人物对话的朗读,借助创情境、评价等途径指导学生读读议议,读读演演,读读说说,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以读见悟,以悟促读,有利于积累、吸收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加深对蒲公英的认识。
(2)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词义。
(2)去大自然观察蒲公英或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蒲公英。
(3)搜集资料,了解沙漠、湖泊。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美读第1自然段1.师:孩子们,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蒲公英”,齐读。
2.初识蒲公英(课件揭示:蒲公英图片)你认识它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相机在图片相应的位置出示对应的词语:花瓣、花托、绒球、小降落伞等。
)3.读词识字(1)指名领读词语(2)识写“绒、降”,教师在格中板演。
绒:绞丝旁可结合图中种子长长的毛来理解;右边部分是“戎”,表声音,“戈”中一个“十”,竖变撇。
降:右边上面是“”,宜扁且向左右舒展,下面“”第二笔是竖折。
4.出示动画或课文插图,教师配乐范读第1自然段5.看着这么美的蒲公英,你最想用什么词来赞美它?(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1)课件出示填空:()的花瓣()的绒球(2)美读积累。
6.你能把它放入句子中美美地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他们要跟着风婆婆去安家了,这是故事的开端(板书:“开端”,齐读两遍)。
小种子们随着风婆婆飘呀飘,后来怎么样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语课标》一再强调以生为本,揭题后先让学生介绍蒲公英,就把学习的时空让给了学生,同时这也是检查和激励学生坚持做好预习的有效手段。
巧妙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图词、图文结合,不仅分散了识字写字的时间,简化了教学环节,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声像结合,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更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检查,随文识字1.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注意读准音,读通句。
2.初读第2自然段。
(1)情景导入。
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和笑眯眯的太阳公公。
)瞧,谁来了?太阳公公来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第2自然段。
(2)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显红本段中的生字词:嘱咐沙漠湖泊泥土迷惑①师:这段文字中藏着不少生字,谁有本事把他们读准,请同学们先自由读。
②指名读,点评正音,相机解决。
“嘱咐”的“嘱”是翘舌音。
“湖泊”的“泊”读“”,它还有一个读音是“”,可组词“停泊、泊船”。
(3)扣词导读。
①齐读“嘱咐”。
②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们什么呢,谁愿意当太阳公公?(指2、3名学生读太阳公公的话,随机正音顺句。
)注意:“黑黝黝”的“黝”在这里该读第一声(叠词变调)。
③课件出示填空,组织交流:太阳公公嘱咐蒲公英种子不要落在--------和----------里,要落在-----------里。
④随机在田字格中板书“沙漠湖泊泥土”,指导书写“漠、泥”、“漠、泥”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右边部分都为上紧下松,“大”“匕”下部稍舒展。
(4)理解“嘱咐”,迁移运用。
①师:像这样告诉别人不要怎样,要怎样,就叫——嘱咐(生答,再读两遍)。
②教师板演,指导识写:“嘱咐”别人要张口说话,所以这两个字都带“口”。
“嘱”的右边是个“属”,声音近“瞩”,外面尸字头,里面一个“禹”,最后两笔是提、点。
“咐”右边是“付”,也读“fu”,书写时单人旁的撇要竖起一点,左中右靠紧。
③生活中有谁像太阳公公一样嘱咐过你?都嘱咐些什么?你能用“嘱咐”来说一句话吗?④你还见过谁嘱咐谁?嘱咐些什么?⑤小结:嘱咐里是温暖的关心,嘱咐里是不舍的牵挂,嘱咐里有浓浓的爱意。
(5)齐读太阳公公的嘱咐。
3.初读第3自然段。
(1)过渡: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种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愿意为大家读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随机解决生字词:瞧:这里的“瞧”就是——看(换个词),所以有个“目”,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看、望、盯、瞟、瞪。
)富翁;注意“翁”是后鼻音.什么样的人才叫富翁?(2)“小降落伞”指的是谁?(3)这里讲了几种小种子?(大多数的“小降落伞”和其中的两颗小种子。
)(4)分别指导读好三种小种子的所言所行,重点是正音通句,了解大意。
(5)填空:大多教小种子落在-------------,但是有两颗小种子分别落到了----------和---------------里。
4.初读第4自然段。
(1)过渡:结果怎么样昵?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年的春天。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指3名学生读,注意读好”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3)介绍分号。
①说说为什么要让3名学生读。
(对应三种种子。
)②预设评价,介绍分号:的确是这样,你真是老师的知音。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它分别讲了三种小种子的结果,所以作者在中间用了两个——分号(显红)把它断开。
(4)三种小种子分别是怎样的结果呢?(板书:干死淹死成长)(5)填空:结果落在____里的蒲公英种子____,落在____里的种子____,落在____里的种子____。
师: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年级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字词教学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依据本课生字比较集中的特点(基本在第2自然段)以及孩子已有预习基础,采用随文识字,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环节,而且把字词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词义,学习运用,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阶段目标,本环节教师采用填空方式引导学生逐段概括段意,为后面把握全文内容作好铺垫。
三、理清脉络,概括内容1.回顾导读,理清脉络。
(出示课件)(1)故事的开端。
师:故事开始讲蒲公英的花瓣落了—一齐读第1自然段。
师:蒲公英成熟了,要去安家了。
这是故事的开始。
(2)故事的发展。
师:后来他们碰到了谁,又去哪里安家了。
这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第2、3自然段)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师:这就是故事的经过,也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3)故事的结局。
师:结局怎么样?齐读第4自然段。
2.概括内容。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填空简单地讲讲故事的内容吗?课件出示:蒲公英成熟了,太阳公公嘱咐他们不要落在____和____,要____。
大多数的小种子都落在____结果____;但是有一颗落在____,结果____:一颗落在____,结果____。
(l)自由练说。
(2)指名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特征,引领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在此基础上,顺着作者的文路,用填空的方式为学生搭好“脚手架”,不仅降低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切实达到了训练的有效性,也使故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轮廓,为复述打好了基础。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
(1)大字号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读,不会的再看看课本。
(2)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结构,把字词分类。
“嘱、咐、绒、球、降、漠、泥”为左右结构,均是左窄右宽;“富、惑”为上下结构。
(2)教师板演,提示指导关键笔画,学生书空。
重点指导:绒:右边“戎”的首横在中线上起笔,偏向右上斜,宜短;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斜钩从竖中线往右下斜拉,宜舒展。
降:右边上部“”要扁,横撇、捺交点在横中线上,下部竖折也要扁,笔画收紧。
富:上下笔画都收紧,所有竖都得短。
惑;上下笔画要收紧,“或”的提与斜钩向左右伸展,“心”宜扁。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讲评,修正练习。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写字已有一定的基础——笔顺和运笔要领已经基本掌握,但是对结构的把握还有待训练。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字形结构的指导,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如左窄右宽,上下同宽、上紧下松、上开下合、外伸里缩等,指导首笔定位、主笔突出等基本的笔画定位法,字形复杂的要提示关键笔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授之以渔,扎实训练,确保《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天十分钟的练字时间,切实提高孩子的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故事——《蒲公英》(齐读课题)。
2.瞧,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三组词语宝宝,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词组:金光闪闪银花朵朵波光粼粼(ABCC式)黑黝黝金灿灿(ABB式)随风飘荡生根长叶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种子的一生。
)3.播放第1自然段动画,美美地读第1自然段,再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叠词和四字词语的运用是本课的一个较为显著的语言特色,而且两组叠词正好反映了蒲公英种子落脚地的表象特点;第三组四字词语则描写了蒲公英种子的成长过程。
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选择性复习这类词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也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
二、读读议议,读懂嘱咐1.过渡: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飘呀飘呀,看,谁来了?(课件出示: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在对小种子们说什么?我们来读读第2自然段。
2.指2、3名学生读太阳公公的话,评价导读:你觉得太阳公公怎么样?你听懂太阳公公的意思了吗?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引导学生联系“亲切”,突出两个“不要”,一个“要”,强调“别落在、也不要、只有、才”等(蓝色显示这几个词),激励学生赛读。
3.师生接读太阳公公的话。
4.扣词质疑,读懂嘱咐。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空,并出示图片感受沙漠、湖泊表面的美丽,泥土表面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