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百度百科)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目录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
高峰体验者被认为是更具有创造性、更果断、更富有幻想、更加独立,同时他们很少有教条和官僚。
他们更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他们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什么人容易拥有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即处于需要金字塔的顶层的人,更可能发生高峰体验,因为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象我们大多数人受焦虑的折磨,对现实进行曲解,这使得他们能更清楚地评判他人和环境。
他们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领域,如科学、艺术甚至是社会服务行业表现优秀。
自我实现的人并非完美无缺,只是他们没有许多人阻碍自己实现潜能的障碍。
当然,如果你从来没有过高峰体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心理没有达到高水平。
记住,连马斯洛也说并非所有自我实现的人都会有那样的体验。
发生的可能性虽然自我实现的人更容易有高峰体验,马斯洛也承认有些还没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人也有可能有这种体验。
高峰体验不能通过个人的意愿而发生,但却有可能通过安排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它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独处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影响因素。
高峰体验的情绪分析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浅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姓名:孙凯莉学号:11122026001014站点:新沂教师进修学校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对人的需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
他认为,个体具有复杂的多层次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这五层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还将七层次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为匮乏性需要。
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
这类需要既与人的本能、健康状况相联系,也与一个人的社会要求有关。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又称为衍生需求,是个体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念左右,以发挥自我激励的潜能,当这些需要达到满足时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快乐。
包括了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是按个体的生存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大小呈梯状排列,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即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失而产生某些需求,当这些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
也就是说,某些需要一旦获得满足,其强度就会减弱,个体就会寻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已经满足的需求就不再是个体行为活动的激励因素,会有另一种较高需要取而代之。
但是,成长需要是由个体自身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不存在严格的高低层级关系,其特点是不会随着某钟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反而因获得满足而不断增强,而且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要远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发展演进过程呈波浪式进行,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高层次需要的出现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的基础上的,但是,并非要等到低层次需要完全得到满足才会出现,较低一层的需要高峰过后,较高一层的需要就产生优势作用。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名词解释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也被称为顶峰体验或顶峰经历,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或体验中达到极度满足和充实的心理状态。
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有一系列的需求层次,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
高峰体验属于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最高级别的体验。
它指的是个体在某种活动中,经历到极度专注、全神贯注、乐在其中的状态,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高峰体验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全投入,在高峰体验中,个体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忘却时间和周围环境,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体验。
2. 自我超越,高峰体验会让个体超越自我,感受到一种超越平凡、超越自我限制的感觉,体验到自我潜力的释放。
3. 流畅感,高峰体验中,个体会感到活动的进行非常流畅,毫
不费力,几乎没有阻碍和干扰,达到了心流的状态。
4. 意义和价值,高峰体验给个体带来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意义感,让个体感到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高峰体验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出现,例如艺术创作、运动竞技、
聆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
这种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
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提升个体的自信心、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中达到极度
满足和充实的心理状态,它具有投入、自我超越、流畅感和意义与
价值等特点。
这种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
简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马斯洛的论述中,专门或直接涉及艺术与审美的文本并不算多,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无疑在诸多方面给文艺心理学提供了独特的启示。
以下,就其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述。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
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2、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4、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人主要是受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所驱使的需求动物。
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当个人满足一种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
2. 人类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
由此,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如衣、食、住、行、性的需要。
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如避免职业病及事故,摆脱失业威胁及某些社会保障的需要。
再上一层需要,是社交的需要,如满足归属感,希望得到友爱等。
尊重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及外部尊重。
前者指希望自己有实力,后者指对地位、威望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的最高需要,要求实现个人抱负,施展才能。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
当下一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为行动的动力了。
教育也是一种需要,是人类融入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寻求自我尊重需要;实现自我的需要;更是安全和生理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接受教育。
学生接受教育,他只是把教育党做一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不能深刻意识到,教育与他意味这什么。
如果上帝说凡是不接受教育的人,都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想没有人会敢不学习。
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是最高层次的实现自我价值,而是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学习的人将会被社会抛弃,被时代遗忘。
很多家长教育学生就说: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怎样怎样。
这其实是给学生树立起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为老自己远大前程而努力,到后来社会对他的诱惑越来越大,那些现实的需要,逐渐超越了虚无缥缈的自我实现,因此很多学生越到后面学习的动力越不足,尤其是现在的“读书无用说”,更是给学生在思想上增加了负面影响。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by AMT 仲英豪编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便产生了特定的动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归纳为五种基本需求,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求到高级心理性需求排列成五个层次,具体如下:基本内容各层次需求的基本含义如下:1. 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显然,这种生理需求具有自我保护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对于一位处于极端饥饿的人来说,除了食物,没有别的兴趣,就是做梦也梦见食物,甚至可以说,这时也只有这时,充饥才成为独一无二的目标。
” 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求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求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求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求都被推到幕后。
因此,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那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求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 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求的一部分。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摘自《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
高峰体验与最佳状态显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高峰体验就是最佳状态本身。
马斯洛在很多地方论述了高峰体验。
他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同一性体验。
为了说清楚这种同一性体验,马斯洛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来表达。
马斯洛下面的这些描述看起来有重复之感,但是,实际上,它们对于我们多方位地理解高峰体验,找到自己关于高峰体验的感觉都是有帮助的。
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
能更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进行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
他们更少分裂或者分离,更少自己与自己作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体验的我与观察的我之间更加一致,目标更加集中,更加协调有机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非常良好地运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协同作用,更少有内在的摩擦,等等。
仔细地想一想:”分裂”、”分离”、”自己与自己作战”、”内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们常常体会到内心的矛盾状况呢?与高峰体验相比,我们对这些状况显然是更加熟悉。
2.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加纯粹地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和。
例如,挚爱者双方更加亲密地融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人;’我与你’的一元关系更具可能性;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而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舞蹈、绘画,也就变成了他;””这就是说,对于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本身就是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
此时,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
”3.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通常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加有风度。
他处于自身的最佳状态,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释义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
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
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最初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
在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生理需求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榜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藉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解析
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是指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生理需求。
以下是对这五个层次的解析:
1. 生理需求: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空气、性欲等。
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将无法生存。
2. 安全需求:一旦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将开始关注安全需求,包括个人安全、经济安全、身体健康等。
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中。
3. 归属与爱的需求:一旦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将寻求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的需求。
这包括与家人、朋友、伴侣等建立亲密的关系,并感受到归属感和爱。
4. 尊重需求:这是指被他人尊重、认同和重视的需求。
人们希望被他人承认和赞赏,希望在社会中得到地位和尊重。
5. 自我实现需求:这是马斯洛提出的最高级别的需求。
一旦前面四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将追求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发展。
这包括追求个人目标、实现梦想、追求个人成就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层次并不是严格的分层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
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
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马斯洛需求层次法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出现一个新的。
人几乎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七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享给大家:需要层次:行为第七级超验需要(把个人和整个人类连结起来):宗教和神秘体脸,意识的交替状态第六级自我实现需要(发现并实现人的一切潜力):帮助人类的使命感,高度道德的,民主,高峰体验,创造性其五级自尊需要(尊重自己、并受到他人的尊重):为社会所推崇的能力的实现,成功的象征第四级基本社会需要(感到为人所爱、为人需要):团体、家庭成员、与他人的交流第三级基本安全需要(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有安全感):健康护理、工作、储蓄第二级基本刺激需要(感觉到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活力):探索、性活动、感官刺激第一级基本生理需要(求得生存):饮食,睡眠,居住(注:有些介绍把第一级和第二级需求统称为生理需求)1:生理需求毋庸置疑,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
具体来说,假如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有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而不是其他需要最有可能成为他的主要动机,一个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的人,对于食物的需要可能最为强烈。
当人的机体被某种需要主宰时,它还会显示另一个奇异的特性:人关于未来的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
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乌托邦就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
他往往会这样想:假如确保他余生的食物来源,他就会感到绝对幸福并且不再有任何其他奢望;生活本身的意义就是吃,其他任何东西都是不重要的。
自由、爱、公众感情、尊重,哲学,都被当作无用的奢侈品弃置一边,因为它们不能填饱肚子。
可以说,这种人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活着。
不能否认这类情况的真实性,但可以否认它们的普遍性。
在大多数已知的社会里,处于极度饥饿的情况是罕见的,当一个人说:“我饿了”,他是在感受食欲而不是饥饿。
Depth深度从马斯洛需求层次,了解“高峰体验”
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在1954年他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中提到的。
他认为,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
可能理解起来比较麻烦,那小U给你举个例子吧~就拿此时此刻而言,由于一些原因,你想看这篇文章,你就会点击文章,而你的行为也就由此产生,并且会对你有着潜在的影响。
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也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马斯诺需求层次论。
1954 年他动机分为 5 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1970 年新版书中,又改为如下之7 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他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那这种感觉就像,你通过海尔优家APP,为自己定制一台独一无二的家电,设计过程中你可以随时提供你的需求与想法,亲身参与到家电设计当中,你会看着你的得意作品,一步步在海尔优家APP上实现出来。
当看到自己定制作品的时候,那种通过自我创造、实现自我价值、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你就能体验到极致的“高峰体验”。
每个人对需求动机,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性。
即使人们的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但所有人都有一个想要体验马斯洛“高峰体验”动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将这些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们需要满足这五种基本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感,并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首先,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这是指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如饮食,住房,身体健康和穿着等。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实现后面的需求,人们会陷入心理上的危机和痛苦之中。
其次,是安全需求。
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有安全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免受无谓的损害,拥有一种长期的安全感,可以获得收入,文化安全,工作安全,生活安全等。
第三,是社会归属需求。
当人们解决了上述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他们就开始进入社会,由此开始体会到社会归属需求,这是指人们需要有爱、友谊,婚姻,亲情等。
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也影响着他们生活的质量。
第四,是尊重需求。
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归属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追求尊重,开始从思想、观点等方面追求自己的尊严感,从而获得外在的满足感。
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意味着自我实现,一个人需要有才能,有想法,有技能,有能力来实现他的目标和抱负,实现最高的满足感。
只有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才能真正的实现真正的幸福感,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综上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五种基本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感,并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类行为,并且可以为我们做出正确选择提供建议,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
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
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
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
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
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
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
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
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
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
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
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
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
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
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
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
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
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
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
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
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
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
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
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
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
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
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
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
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
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
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
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
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
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
乐。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
途径是因人而异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
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