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阅读理解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70 KB
- 文档页数:2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八年级语文一.默写(共4小题,满分20分)1.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3)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4),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的句子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污秽.(huì)狂澜溯.流而上(suò)贻笑大方B.瑰.丽(guì)和蔼长途跋.涉(bá)险象叠生C.庇.护(bì)松弛呕.心沥血(ǒu)诚皇诚恐D.恬.静(tián)絮叨惟妙惟肖.(xiào)获益匪浅3.阅读语段,完成答题,【语段一】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甲(A、仿B、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语段二】突然间,我huǎng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乙(A、奥妙B、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lìn sèhuǎng然大悟(2)为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字词,只需填序号。
甲乙(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改句:4.()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A.《国语》B.《史记》C.《战国策》D.《天论》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满分57分)5.阅读《活板》,完成下面问题。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永远的向往和追求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
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因此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经常为着贪心而失去了人性。
他对待佣人,对待自己的子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相同的小气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子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
房客的家眷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了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终夜的争执。
“两匹马,我们是不算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
”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仍是争执。
九岁时,母亲逝世。
父亲也就更变了样,有时打坏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令人颤抖的程度。
以后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旁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相同:他斜视着你,他那傲慢的目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贱着。
因此凡是在大雪中的傍晚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向来面向着窗子,从傍晚到深夜——窗外的白雪,仿佛白棉相同地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不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尔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二十岁那年,我就选出了父亲的家庭。
直到此刻仍是过着漂泊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但是从祖父那边,知道了人生除去了冰凉和厌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因此我就向这“暖和”和“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1.父亲是如何对待房客的?祖父是如何对待房客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待家人的态度,祖父和父亲有什么不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异的色调——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阴谋的一切回忆都会消逝,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骄傲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经常涉及功利、好用、理智相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阅历。
阅历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一般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阅历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靠“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亲密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嬉戏”“高峰体验”等。
但在探讨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究竟,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语文部编版(2024)9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中国摆脱绝对贫困,为世界消除贫困,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B.能否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永恒主题教育青年学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C.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莫泊桑写诗,可以说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D.惊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离世,人们自发地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是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的一项是()A.①如果妈妈能把我心心念念的书买回来,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②只要煤矿一开工资,这个城市就要热闹那么几天。
B.①虽然我早就预见了这个结果,但是听到这个消息时仍觉得难以接受。
②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
C.①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②司机下了车,接着乘客也跟着下了车。
D.①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
②我宁愿轰轰烈烈地过几年,也不愿意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恋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a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b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c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3.有人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竟”应写为“竞”B.“恋”应写为“念”C.“潺”应读为“chán”D.“膜”应读为“mó”4.下列三个词语是从文段中抽取出来的,要放回原文a、b、c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麻木②辗转③恣睢A.a①b③c②B.a③b②c①C.a①b②c③D.a②b①c③5.阅读下列选段,完成各题。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6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A.阅读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它像一轮红日,照进我的心扉,让我豁然开朗;它像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无比舒畅;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的航向,让我不再迷茫……若读诗书,生活自是有诗意。
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1]pīng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2],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
恰恰相反,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凄风苦雨,依然能够笑迎挑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1)pīng( )婷(2)矗.( )立2.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阅读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
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3.为了提醒自己多阅读,更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你打算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副对联,贴在书房外。
请将相应序号写在横线上,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3分)①淡泊名利从书起②总有书香萦心怀③墨中百载情意浓④窗间白发催愁境⑤书卷多情似故人⑥欲为圣明除弊事上联:下联:【答案】1.娉chù 2.A 3.⑥ ②【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题干: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 xīn)B. 恣意妄为(zìyì wàng wéi)C. 毕恭毕敬(bìgōng bì jìng)D.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2、题干: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具备良好的品德。
B.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进了友谊,也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污染。
D.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受到大家的喜爱,而且也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隽永(juàn)狭隘(yì)B. 殷红(yīn)贮藏(zhù)C. 粗犷(guǎng)倔强(jué)D. 蜷缩(quán)模样(m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B. 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所以对农村生活很不了解。
C.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雨,让人感觉格外清凉。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qián fú)混淆(hùn xiáo)摧枯拉朽(cuīkū lā xiǔ)B.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莲蓬(lián péng)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 ōng)C.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遒劲(qiú jìng)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D. 荡漾(dàng yàng)瞬息(shùn xī)窃窃私语(qièqiè sī yǔ)6、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溢彩夺目(yìcǎi duó mù)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B. 惊愕(jīng è)谨慎(jǐn shèn)峰回路转(fēng huí luò zhuǎn)C. 窃窃私语(qièqiè sī yǔ)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混混沌沌(hùn hùn dùn dùn)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大家鼎力相助。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
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
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
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
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
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
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办法。
(摘编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材料二亨利克·易卜生是一位使挪威人、斯堪底纳维亚人乃至全人类永远又惊又喜的文化巨人。
他的各种类型的戏剧,尤其是“社会问题剧”,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有深远的影响。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1.(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①蹄()②售()③直(1.(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彼马何以不见?②戒仆养之终老1.(4)读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A.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B.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C. 是/移祸于人也D. 而/偿其直【答案】B【解析】(1)B项“家中左右”指的是家中的仆人在句子中作主语其后应停顿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家中左右/尚不能制【答案】(2)①名词活用作动词踢, ②出售卖, ③通“值” 价值【解析】(2)①句意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蹄名词活用作动词踢②句意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售出售卖③句意并且偿还了买马的钱直通“值” 价值【答案】(3)①那匹马怎么不见了?②(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解析】(3)①彼那②戒告诫【答案】(4)示例一陈谏议知道自己的马是劣马而且马都已经被人买走了他还叫人要回来退还商人的钱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示例二陈谏议没有把祸害转移给别人启示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4)根据“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等内容可知当陈谏议知道自己家的劣马被儿子卖给商人后马上派人将那匹劣马从商人手中追回并偿还了买马的钱陈谏议没有把祸害转移给别人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现启示我们为人处事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且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2)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A.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B.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C. 结尾两句中的“醉” 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D. “了不知南北”表现出词人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答案】A【解析】(1)A项由“梦中作”可知词的上片是写词人梦中看到的美景而不是真实的见闻【答案】(2)示例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解析】(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画面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要用形象的语言突出情景特点意思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3.(1)选文第一段主要是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2)分析“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但他没有哭”中杜小康哭与没有哭的原因3.(3)结合全文分析杜小康父亲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雷声声势浩大、暴风雨的来势迅猛不同寻常从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等角度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为后文写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子作了铺垫【解析】(1)从“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等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当时恶劣的环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烘托出了杜小康与父亲的不易同时为后文杜小康找到鸭子与他的成长作了铺垫【答案】(2)杜小康哭是为最终找到鸭子欣慰而哭又是为自己在暴风雨中战胜了恐惧激动而哭还为自己失学离开油麻地到芦苇荡承担这样的生活艰辛委屈而哭他没有哭是因为在经历众多磨难之后特别是经受住了在暴风雨中找失散的鸭子的重大考验之后他觉得自己战胜了磨难更战胜了自己的无助与孤独他长大了坚强了【解析】(2)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经历了暴风雨后杜小康想到自己的遭遇他为自己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艰辛感到有些许委屈也为自己能独立经历这场风雨而喜悦更为自己的成长而欣慰因而杜小康会有想哭的感觉虽然想哭但是他没有哭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无助与孤独他已经长大了变得更加坚强了【答案】(3)写父亲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经历了生活沧桑的成年人杜雍和都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对父亲的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解析】(3)本文主要写了杜小康的成长之路对杜小康父亲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塑造杜小康这个人物选文中说到在面对暴风雨之时“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 几乎晕倒在地上” 连一个成年人都对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可怕与杜小康的坚强使得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4.(1)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4.(2)文章⑬-⑯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4)文章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①老柿树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让人爱怜又烦恼, ②老柿树欲被砍伐“我”哀伤、忐忑【解析】(1)解答此题按题干中给出的段落提示将相关段落的内容用简洁的句子表述出来即可①-⑤段从“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让人既爱怜又痛惜”“单说这爱吧......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等处可以看出主要写老柿树给我们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让人爱怜又烦恼⑧-⑩段“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树下一片狼藉”“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等处可以看出写老柿树欲被砍伐“我”哀伤、忐忑【答案】(2)①交代了老柿树得以留存的原因丰富故事内容②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隐喻小说主旨传统根基不能丢【解析】(2)结合内容来看这部分内容一是交代了老柿树得以留存的原因二是丰富故事内容并使故事具有神秘色彩三是从舅舅的梦境可以看出作者想借这一行为指出传统根基是不能丢弃的【答案】(3)①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状含蓄地表达出“我”对乡村萧条景象的感慨②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解析】(3)①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这个句子运用景物描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状含蓄的表达出“我”对乡村萧条景象的感慨②结合句子内容来看句中画线的词都是叠词这样能增加句子的音韵感真切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答案】(4)小说通过对老柿树及其命运的描写传达出丰富的内涵①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②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③还有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冲击乡村的隐忧④对继承传统、保留生命根基的呼唤【解析】(4)小说的主旨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把握小说的主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作者背景看主题②从人物塑造看主题③从情节发展看主题④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需要认真思索对比借鉴本文主要是对老柿树及其命运的描写从作者写作的内容来看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有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同时通过对老柿树命运的担忧表现出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对乡村的冲击令人担忧5.(1)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①“阿!闰土哥——你来了?……”②“老爷!……”5.(2)选文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5.(3)闰土见到二十余年前的童年好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5.(4)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选文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并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效果【答案】(1)①表现了“我”与闰土久别重逢时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一时无从说起的欣喜、惊异、悲凉、疑虑、感慨等复杂的心理②表现了闰土见到“我”时欢喜而又凄凉、恭敬而又疏离的矛盾心理【解析】(1)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前后内容分析其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第①句是“我”见到多年未见的好友闰土时说出的话省略号表现“我”与闰土久别重逢时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一时无从说起表现了“我”欣喜、惊异、悲凉、疑虑、感慨等复杂心理第②句是见面时闰土说出的第一句话表现了闰土见到“我”时欢喜而凄凉、恭敬而又疏离的矛盾心理【答案】(2)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了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描写表现出中年闰土的生活困苦、艰辛【解析】(2)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一句从身材和脸色进行描写说明中年闰土饱经忧患“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一句从眼睛进行描写说明中年闰土生活艰辛“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一句从衣着进行描写说明中年闰土生活贫寒“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一句从手进行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中年闰土劳动艰辛据此作答即可【答案】(3)因为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和难堪【解析】(3)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全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理解分析从前文可知少年闰土和“我”的关系很好闰土见到“我”的确是应该欢喜的但是因为封建制度中闰土的地位不高也就有了见到“我”叫老爷的那一幕“凄凉”是因为他长期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感觉自己和昔日好友身份悬殊过大他知道不能再和“我”像以前一样了二十多年他改变了很多特别是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和难堪【答案】(4)①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外貌上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农民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②“我”与闰土之间存在隔膜水生“松松爽爽”地与宏儿“一路出去” 毫无隔膜二者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解析】(4)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此文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我”与儿时玩伴闰土现在已经有了隔膜和后辈水生与宏儿的“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毫无隔膜的对比表现了“我”希望“人与人不再隔膜”的期望6.(1)第一段中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6.(2)节选的语段中“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简要概括6.(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答案】(1)加强语气突出杨二嫂当时说话突然声音大、尖利、怪异写出“我”的吃惊表现了杨二嫂言语轻率、无所顾忌【解析】(1)结合语境可知这句“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我”认为是“尖利的怪声” 且被“吃了一吓” 由此可见三个感叹号与语句要表现的内容相辅相成突出了人物声音的尖利、怪异表现了人物无所顾忌、泼辣的性格特点【答案】(2)动作姿势说话方式生活境况性格品行【解析】(2)选文主要通过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了其鲜明的形象这些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外貌、年龄、动作姿势、说话方式、生活境况、性格品行等形象特点因此根据原文内容可知除了表面特征的变化外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答案】(3)“愤愤”写出杨二嫂在要求被拒绝后很生气的样子;“絮絮”写出她抱怨不停的情形;“慢慢”写她为搜寻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脚步的状态作者用这三个词语修饰杨二嫂离开“我”家时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刻画了一个言语尖酸、自私贪小的庸俗小市民形象【解析】(3)结合上文可知“愤愤”因为要东西未达成心愿而内心不平“絮絮”是指上文所说的“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毫肯放松便愈有钱……”的抱怨“慢慢”根据后文可知是为了寻找可以带走的东西这三个动词表现了人物的自私、尖刻的性格特点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7.(2)“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7.(3)文中画直线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换把这个成语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7.(4)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为 ________【答案】具, 俱, 理, 里【解析】(1)此题考察了常见错别字的辨析和修改.此题答案为具改为俱里改为理.【答案】日, Z【解析】(2)此题考察了查字法的使用.“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Z.【答案】(3)此题考察了成语的释义.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的意思为无精打采.【解析】(3)此题考察了成语的释义.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的意思为无精打采.【答案】应把就是改成而是【解析】(4)此题考查了常见语病的辨析和修改.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它不是身体疾病就是心里疾病该剧明显为关联词语误用应把就是改成而是.答案(1)具改为俱里改为理.(2)日 Z.(3)无精打采.(4)应把就是改成而是.8.(1)试从联想的角度加以赏析8.(2)仿照例句创作一首小诗【答案】(1)示例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诗人用此衬托大海对自己的影响大海之于诗人就如同星光之于夜空玫瑰花香之于爱人【解析】(1)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要求“从联想的角度加以赏析” 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突出大海对自己的重要影响就像黑夜中的星光、玫瑰花的馨香【答案】(2)示例母亲啊哪一棵树没有根?哪一支笔没有芯?哪一次我的回忆里没有你温柔的呼唤?【解析】(2)仿写一首小诗要注意原诗歌的格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示例母亲啊哪一棵树没有根?哪一支笔没有芯?哪一次我的回忆里没有你温柔的呼唤?在保证格式一致的同时也运用了联想的手法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请从下列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写出你的认识选项江姐祥子鲁滨逊示例人物情节鲁提辖因救助素不相识的金家父女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不仅丢了官职还成为朝廷要捉拿的逃犯我的认识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①人物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请你从《红岩》《鲁滨逊漂流记》等读过的名著中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①江姐被捕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在狱中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老虎凳、电刑、把竹签钉进十指等酷刑折磨仍然保守党的秘密, ②江姐是一位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的革命先烈【解析】(1)解答此类题需多关注名著中典型人物的的故事情节江姐是名著《红岩》中的人物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江姐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恐惧和胆怯是英勇中国人的代表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本题据此解答即可【答案】(2)示例《鲁滨逊漂流记》中在荒岛上生存的鲁滨逊是幸福的虽然他航海时遇风暴而触礁只身漂到无人孤岛但面对生存困境他垒筑住所制作家具饲养山羊栽种稻麦等终于生存下来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唯有奋斗【解析】(2)解答此类题需结合相关内容来谈理解如《鲁滨逊漂流记》中在荒岛上生存的鲁滨逊是幸福的虽然他航海时遇风暴而触礁只身漂到无人孤岛但面对生存困境他垒筑住所制作家具饲养山羊栽种稻麦等终于生存下来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唯有奋斗10. (1)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________ 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________和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善良的美好品质读《朝花夕拾》我感受到了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10.(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答案】(1)藤野先生, 百草园【解析】(1)细读《朝花夕拾》可知《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符合“严谨治学”的要求讲述鲁迅童年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答案】C【解析】(2)A项把“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互换B项作者极力批判这两个故事里所反映的孝道“老莱娱亲”为了孝不择手段一味讨好父母失却了自我“郭巨埋儿”更不可取为了母亲竟然想把儿子埋掉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但是做法不可取任何人都是生命不能为了所谓的孝就任意践踏生命D项“美国作家”不正确应为“俄国作家”故选C。
2024-2025学年山西省语文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折损(shé) 炽痛(chì) 屏息(bǐng) 锐不可当(dàng)B. 矜持(jīn) 憎恶(zēng) 哺育(pǔ) 杳无消息(yǎo)C. 镂空(lóu) 默契(qiè) 诘问(jié) 参差不齐(cēn)D. 骊歌(lí) 亘古(gèng) 殷红(yān) 惟妙惟肖(xiào)答案:A解析:A项,注音完全正确;B项,“哺育”的“哺”应读bǔ,表示喂养,泛指培育、培养;C项,“镂空”的“镂”应读lòu,指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D项,“亘古”的“亘”应读gèn,表示自古以来,从远古到现在。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父亲身体不好,但他总是自以为是地硬撑着去田里劳作。
B.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喜出望外,高兴得跳了起来。
C. 桂林的山水美得令人陶醉,游客们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D. 登上泰山玉皇顶,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真是气象万千。
答案:A解析:A项,“自以为是”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是贬义词,此处用于形容父亲身体不好但硬撑着去劳作,属于褒贬误用;B项,“喜出望外”意思是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使用正确;C项,“流连忘返”意思是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使用正确;D项,“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使用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个个精神抖擞,跑动积极,配合默契,真可谓一气呵成。
B.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
C. 他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23-2024学年吉林松原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复习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扇庄严神秘的大门,门与门之间,有向往,有努力,有艰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丰厚的积淀。
青春的律动是人生最宝贵的,在人们的期盼中倏然而逝,又在人们的怅惘中接踵而至。
当心灵的帆船回溯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金色的羽毛轻歌漫舞的地方,矗立在歌声里、掩映在诗词中、流淌在文字间,最耀眼的是那扇让人目xuàn神迷的青春之门。
(1)给加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怅惘()矗立()目 xuàn ()神迷(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划线词语接踵而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
【答案】【解答】第2题.综合性学习。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1)【晓国学经典】请写出你知道的国学经典著作及其中的一个名言警句。
(2)【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
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3)【传国学妙招】在当今时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请说说你对传承国学经典的好点子或好建议。
【答案】(1)《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示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3)示例:①建议身边的同学或朋友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以及历史书籍。
②开展国学经典吟诵、表演活动。
③举办国学经典讲座、知识竞赛。
【解答】(1)抓住题干中的要求,写出自己掌握的国学经典中的一个名言警句即可。
例如:《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
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
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
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了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终夜的争吵。
“两匹马,咱们是不算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
”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
九岁时,母亲死去。
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
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一样地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二十岁那年,我就选出了父亲的家庭。
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1.父亲是怎样对待房客的?祖父是怎样对待房客的?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待家人的态度,祖父和父亲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用了哪两种写作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祖父和父亲那里,“我”分别有了怎样的人生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答案1.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直了过来;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还不了回去。
2.父亲: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流着;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
3.“略”。
4.“我”的年龄虽然变大了,可是家庭的环境及父亲的为人却并没有改变。
5.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
举例略。
6.从父亲那里认识人生的冰冷和憎恶,从祖父那里懂得人生的温暖和爱。
7.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意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