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教案,以《荷塘月色》为例 2

  • 格式:pdf
  • 大小:184.8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找到宁静,所以除了上面讲的淡淡的喜悦,还是——淡淡的哀愁
板书:仍不宁静——淡淡的哀愁
4.请同学概括出行路线和情感路线
板书:出行路线:出门-观荷塘前-观荷塘月色-观后-进门

形路线
情感路线:颇不宁静-希望求静-淡淡的喜悦-失望-仍不宁静-淡淡的哀

二、教师抛“锚”,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
1.呈现删节文段,激发批判性思考
塘月色中!
2.教师配乐朗诵
3.问题引导
问题一:指名同学回答在他的想象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问题二:请同学回答自己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教师追问,其中的点,再点出修辞手法)
4.教师总结:
本段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动态和静态,可
见和可想,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为我们展现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全段不
板书:前:写荷塘周围的环境,点出杨柳 后:树色、杨柳的风姿、树梢、树缝; 详与略,远与近
(3)那么前后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请一名男同学朗读第三段,总结感 情;第三段:平日里的心情——受拘束“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 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现在的心情——自由 (4)那么作者平日里是不自由的,说明他对现状不满,既然不满,所 以他出来的目的是——暂时逃避现实。——“我且享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好了”——他希望从中得到解脱 板书:希望 (5)找出第六段表示作者感情的语句 第六段:“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板书:失望 “作者本来从这片月色的荷塘中得到了宁静,但是忽然被蝉声和蛙声打 断了,自己的心中又不宁静了,唉算了,现实中我得不到宁静,我就想 想以前吧!于是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江南的一些旧俗,接下来我们看一 下这回作者是否从中得到了宁静呢?” 板书:希望——失望 2.分析采莲赋和西洲曲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
批判性思维习题探讨:本文为什么要写古时候的采莲盛事?是否离题?
旧教材的编写者就一度曾把有关《采莲赋》的部分内容删掉。删的对不
对?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有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
系?如果没有请说出理由。(答案没有对错,不要因为现在的教材有,
就认为它不该删掉,你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 ▁▁▁▁▁▁▁▁▁▁▁▁▁▁▁▁▁▁▁▁▁▁▁▁▁▁▁▁▁▁▁▁▁▁ ▁▁▁▁▁▁▁▁▁▁▁▁▁▁▁▁▁▁▁▁▁▁▁▁▁▁▁▁▁▁▁▁▁▁
▁▁▁▁▁▁▁▁▁▁▁▁▁▁▁▁▁▁▁▁▁▁▁▁▁▁▁▁▁▁▁▁▁▁
2.提供多种写作背景,探讨作者内心不宁静的原因 批判性思维习题探讨:作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 (1)政治学派认为是源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愤懑,因为都 写于1927年,但是有的人确认为作者写于7月和四月相差三个月,这三 个月可能发生很多的事情,以三个月前的发生的政治变故来推断三个月 后的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有点牵强?况且作者只是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 并没有党派之争,更不是民主战士 (2)家庭伦理家庭生活派认为: 据说这个妻子是他的原配武钟谦,武死于1928.11.26,所以写作但是也 可能是:他妻子多病,为了减轻负担,写《荷塘月色》时将两个孩子不 得不送回扬州老家,而朱自清情感细腻,因为这个自责。 (3)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国民党的残暴感到不满,但是对共产党 有一片茫然,不知该选择哪派?其实也是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 彷徨。 根据以上的观点和依据,谈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宁静?答案无对错之 分,言之成理即可。 (4)作者内心对美人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郁结。 (5)思乡之情,“这到底令我惦记着江南了。” 阅读上面五种写作背景,请你任选一种,谈谈作者不宁静的原因,并阐 述理由。
去同存异,批判思考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想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的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而语文
学科除了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鉴赏和感受,还应该承担起学生思 维的培养,而我们课本中一些曾经删节过的文段是很好的学习资料,通 过呈现这些材料,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培养他们的 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课标说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阅读要“养成独立思 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追求 思维的创新”,“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批判能力”。在 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课程标准对这一阶段学 生的要求,也是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注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 特点及表达效果。 2.通过探讨文中曾经删节的段落和给予多种写作背景的方法,培养思维 的批判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见一个月字,但是处处都有月光。
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
月下的荷塘
叠词的使用
5.批判性思维问题引导:
有人认为把“月色下的荷花比喻刚出浴的美人”和前面的明珠、星星相
差太远,而且体型、体态也过于庞大,所以这一比喻曾经被教材删掉,
那么你认为是否该删掉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通过朗读,品味荷塘上的月色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采莲赋解释:
西洲曲解释:怜子情如水
采莲赋和西洲曲情景分析:大家高兴荡舟去采莲,年轻的女子唱着欢快
的歌,驾着轻舟,忽然想起了心上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采莲的情景:欢乐、热闹
心情:“早已无福消受”
——这么欢快的场景,仍然未超脱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朗读第一段和文中最后一句,比较出门前后的心情不同?找出表示情
1.“上一段写得是月色下的荷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荷塘上的月色是怎
样的呢?”
2.学生朗诵,纠错,解决字音问题。
3.分享喜欢哪一句并追问语言点,再点出修辞手法。
板书:月光、青雾、倩影、花叶、树影 泻、浮、洗、笼 通感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四、由景入情,抓住情感线索 1.问题引导:分析这两段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观赏荷塘和月色的时候心 情怎样?是兴高采烈的感觉吗?” 明确:朦胧的感觉、淡淡的喜悦
2. 以读的方式体味情感 “好,我们再一起走进这月色中去,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 板书:羞涩、渺茫、脉脉、轻纱的梦、淡淡的云
淡淡的喜悦 五、对比鉴赏,激发批判性思考
有人认为这段文字和月下荷塘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语句直白,修饰 语少,接近于白描,不拘泥于描写池中景物,重在描写荷塘带给我的精 神世界的感受,寥寥几句就令荷塘神采飞扬。相比来讲,月下荷塘太细 碎了,不如这种更活泼,更有灵气,请你通过比较,找出差别,看看谁 写的“荷”更好? (1)“推开我家客厅的北窗,是一池荷花。田田的荷花,白色的荷花, 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发出晶莹的光。微风吹来,绿荷翻舞,下雨的日 子,雨点打在荷叶上,发出一种令人神往和产生幻想的声音……我常常 凝望这片荷塘,幻想自己就像童话中的水孩子,坐在荷叶上,把脚浸在 水里,看小鱼从脚趾间游过,大眼睛的青蛙会跳上荷叶和我对话……”
感的词语
出门前:心里颇不宁静
回家后:妻已睡着——环境很静,但是作者心情:不静——反衬手法
总结:也就是说作者回到家后,周围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内心涌动的是
思念,是茫然,而自己仍旧找不到出路的那种彷徨、茫然的感觉,在静
静的月光下显得更加难受。
妻已睡着,无人倾诉,“世人皆睡,唯我独醒,”也就是说作者最终仍然
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
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又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而周敦颐却看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
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正是为了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而Baidu Nhomakorabea观景物也深
——《荷塘月色》
▁▁▁▁▁▁▁▁▁▁▁▁▁▁▁▁▁▁▁▁▁▁▁▁▁▁▁▁▁▁▁▁▁▁
▁▁▁▁▁▁▁▁▁▁▁▁▁▁▁▁▁▁▁▁▁▁▁▁▁▁▁▁▁▁▁▁▁▁
▁▁▁▁▁▁▁▁▁▁▁▁▁▁▁▁▁▁▁▁▁▁▁▁▁▁▁▁▁▁▁▁▁▁
▁▁▁▁▁▁▁▁▁▁▁▁▁▁▁▁▁▁▁▁▁▁▁▁▁▁▁▁▁▁▁▁▁▁
第二课时 一、研读用词,追寻情感路线 1.探讨第二段和第六段的荷塘四面景物的不同,——从而引申出作者感 情的不同 (1)“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上节课我们赏析了那朦胧的意境, 又了解了作者的淡淡喜悦之情,那么老师想问作者通篇都是喜悦的感情 吗?接下来,请女同学朗读第二段,男同学朗读第六段,在读的过程中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有那一句话是一样的?” 明确:荷塘四面 (2) 那么这两段都写了杨柳是不是重复呢?
▁▁▁▁▁▁▁▁▁▁▁▁▁▁▁▁▁▁▁▁▁▁▁▁▁▁▁▁▁▁▁▁▁▁
▁▁▁▁▁▁▁▁▁▁▁▁▁▁▁▁▁▁▁▁▁▁▁▁▁▁▁▁▁▁▁▁▁▁
▁▁▁▁▁▁▁▁▁▁▁▁▁▁▁▁▁▁▁▁▁▁▁▁▁▁▁▁▁▁▁▁▁▁
▁▁▁▁▁▁▁▁▁▁▁▁▁▁▁▁▁▁▁▁▁▁▁▁▁▁▁▁▁▁▁▁▁▁
▁▁▁▁▁▁▁▁▁▁▁▁▁▁▁▁▁▁▁▁▁▁▁▁▁▁▁▁▁▁▁▁▁▁
1. 把握文中作者的情感脉络。 2. 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讨文中曾经删节的段落和给予多种写作背景的方法,培养思维的 批判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他们用自己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篇章,在名家的笔 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富有灵光,光写荷花的就有许多优美的诗句,
深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
怎样的月下荷景,抒发了怎样独特的情怀?
二、范读文段,欣赏月色下的荷塘
1.“在正式走进荷塘之前,你们先来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课文哪两个自然
段是直接写荷塘和月色的?”
明确:文中第4、5段
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朗读我们一起走进那静谧、朦胧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