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名字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清朝皇帝一览表1、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
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
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属相:羊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庙号: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为元妃氏子女:16子,8女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最失意:兵败宁远最不幸:父、祖被杀害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最擅长:谋略2、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终年52岁。
即位不到十年,皇太极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
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
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
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
清代皇帝-清代皇帝清朝皇帝年代顺序表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清代皇帝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代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清朝的皇帝顺序1000字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他们的顺序如下:1.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努尔哈赤是满洲的一位大族首领,他于1583年创建后金,成为曾经统治中国的满洲族国家。
后金时期,他一直担任首领,于1616年建立清朝,自任为皇帝,年号天命。
努尔哈赤的治下,统一了满洲各族,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和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
2. 清太宗皇太极(1592年-1643年)太宗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他于1626年继承了皇位。
在位期间,他继续扩大领土,击败明朝的军队,逐渐称霸中国。
他极力推崇满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鼓励汉族文化在满族内部的传播。
他在位期间也开创了伟大的《满洲记事》。
3. 清圣祖顺治(1638年-1661年)顺治是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于1643年即位。
在位期间,他加大对汉族的统治,提供了给民众自主行为的空间和政治法律上的修正和归整。
他也重视重画《满洲图书》,并实施了“蒙古、西洋、日本、满洲四国裔贵族”的举措,增进了四国之间的关系。
4. 清世宗康熙(1654年-1722年)康熙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亦是清朝统治者中在位最长的皇帝。
在位期间,他非常重视对外贸易,尤其是对南洋和欧洲的贸易。
他对满洲、汉族的治理也比起前任皇帝更加完善。
他的治下,全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国新的管理体系、新的税收政策也同时产生。
5. 清高宗雍正(1678年-1735年)雍正是康熙皇帝的四子,于1722年即位。
在位期间,他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
他通过改革九大制度,依法治国。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规范了商人的行为,促进了国家的贸易发展。
6. 清仁宗乾隆(1711年-1799年)乾隆是雍正皇帝的孙子,于1735年即位。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法令,加强了对汉族的管理,整顿了关内地区的治理。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外贸易的控制,规范了商人的行为,促进了国家的贸易发展。
他也特别注重文化教育的建设和传承,建立了许多文化机构,如典礼院和重要书局,牢记着他是皇帝但也是文化界最重要的捍卫者。
清朝12帝清朝的12位皇帝都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1、努尔哈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
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
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诸部。
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
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
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
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天命十一年(1626年)病死,年68岁。
2、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老城)。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
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
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
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次年迫使朝鲜臣服。
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3、福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年号、庙号、帝号、谥号、大行皇帝的名称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quot太祖quot谥号先叫quot武皇帝quot后叫quot高皇帝quot年号quot天命quot全称quot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quot。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quot太宗quot谥号quot文皇帝quot年号先quot天聪quot后quot崇德quot全称quot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quot。
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quot福临quot庙号quot世祖quot谥号quot章皇帝quot全称quot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quot。
第四个皇帝康熙名quot玄烨quot庙号quot圣祖quot谥号quot仁皇帝quot 全称quot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quot。
第五个皇帝雍正名quot胤禛quot庙号quot世宗quot谥号quot宪皇帝quot全称quot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quot。
第六个皇帝乾隆名quot 弦歴quot庙号quot高宗quot谥号quot纯皇帝quot全称quot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quot。
第七个皇帝嘉庆名quot永琰quot庙号quot仁宗quot谥号quot睿皇帝quot全称quot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quot。
第八个皇帝道光名quot绵寜quot庙号quot宣宗quot谥号quot 成皇帝quot全称quot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quot。
第九个皇帝咸丰名quot奕詝quot庙号quot文宗quot谥号quot显皇帝quot全称quot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quot。
第十个皇帝同治名quot载淳quot庙号quot穆宗quot谥号quot毅皇帝quot全称quot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quot。
清朝皇帝列表 庙号:庙号,专用名词。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年号: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国家诞生时间)来纪念的。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和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皇帝年号的是日本,另外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近似于年号。中国、蒙古、越南和韩国已经全面废止年号,改用公元纪年。 称号:通俗的叫法。比如乾隆皇帝,我们习惯都叫乾隆或者乾隆皇帝,应该没人叫爱新觉罗弘历吧! 名字:皇帝的全名。 清朝简介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你分得清清朝的十二位皇帝吗?他们的名号都是什么意思?清朝总共历任过12位皇帝,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名号。
从努尔哈赤开创了清朝开始,才有了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
这些皇帝中有很多皇帝都是明君,而他们的名号从何而来呢?首先是努尔哈赤,因为努尔哈赤开创了清朝,而且当时他在清朝赫赫有名,都被人们称为“天命皇帝”,他经受过的汉文化影响非常的深,从它的名字当中就能够看得出来。
其次是皇太极,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他认为政权是从马背上打下来的,而且他后期改为了“崇德皇帝”,是因为他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吸收一些优秀的汉文化,可见他受到努尔哈赤的影响,他的政治理念也非常的强,因此他给自己改了名号,“崇德”的意思就是崇尚道德文化。
他们这12位皇帝当中的名号,其中包含的含义都能反映各个朝代的政治文化。
第三代皇帝是顺治皇帝,他是崇德皇帝的第九个儿子,其实这个“顺治”是表示当时他出生的年号,表示了崇德皇帝希望他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并且能够治国顺利。
第四代皇帝是康熙皇帝,他是在顺治18年的时候登上皇位的,皇帝都希望国家的百姓能够安康,国家能够富强,“康”就是国家能够安宁的意思,“熙”就是国家能够昌盛的意思,这个“康熙”二字就是希望国家能够兴盛,皇帝能够受到百姓的爱戴的美好祝愿。
第五代皇帝是雍正皇帝,他其实不是靠康熙皇帝的指令坐上皇位的,他当时使用了一些手段,靠着周围有权有势的大臣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他上位之后受到了怀疑,连康熙皇帝都受到很多大臣指正。
因为他想要登上皇位,于是对自己的亲兄弟都下手,使得他的很多弟兄都不能够安然死去,于是给自己起了一个雍正的名号,表示自己当上皇帝是正正当当的。
乾隆皇帝是在雍正13年的时候上位的,由于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对清朝的统治现在的清朝已经有一定的起色,刚刚步入了太平盛世,而乾隆皇帝对自己取这个名号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治国理想,希望能够继承雍正和康熙的治国理念,把清朝治理成一个鼎盛的朝代。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清朝皇帝谥号大全
努尔哈赤
庙号清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皇太极
庙号清太宗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顺治
庙号清世祖
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康熙
庙号清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雍正
庙号清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乾隆
庙号清高宗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嘉庆
庙号清仁宗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道光
庙号清宣宗
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咸丰
庙号清文宗
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同治
庙号清穆宗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光绪
庙号清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宣统
庙号恭宗
谥号愍皇帝。
清朝皇帝列表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1616年—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满文: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原姓不明,后改姓爱新觉罗,因为努尔哈赤曾入赘佟氏,后来的元妃佟佳氏为元配,故明朝文献称其姓童或佟,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后金太祖高皇帝。
关于努尔哈赤的名字,明朝人文献多记载为童奴儿哈赤或佟奴儿哈赤,朝鲜人早期文献记载为老乙可赤、奴儿哈赤,清朝官方文献中则记载为努尔哈齐(《清太祖实录》)或努尔哈奇,现多称其为努尔哈赤。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子。
《清史稿》上记载努尔哈齐共有14位妻子。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
努尔哈赤入赘。
元配正室。
子二:褚英、代善。
女一,东果格格继妃,富察氏,名衮代。
继室。
子二:莽古尔泰、德格类。
女一,莽古济。
孝烈武皇后,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
继室。
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
侧室。
子一:皇太极。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人。
侧妃(4人)伊尔根觉罗氏。
子一:阿巴泰。
女一,下嫁达尔汉。
叶赫那拉氏,为孝慈高皇后妹。
女一,下嫁固尔布什。
另两位侧妃不曾生育,因此在清史稿中未载出其姓名和事迹。
庶妃(5人)兆佳氏。
子一,阿拜。
钮祜禄氏。
子二,汤古代、塔拜。
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
子二,巴布泰、巴布海。
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
西林觉罗氏。
子一,赖慕布;伊尔根觉罗氏。
女一,下嫁鄂托伊。
子女努尔哈赤生有十六子八女。
第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皇太子(后来被废,清太宗即位后封其为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后宣统很悲伤。
1、努尔哈赤称汗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清太祖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称汗后称帝清太宗天聪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收复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
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死于圆明园。
庙号世宗。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清朝12帝简介1、努尔哈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
2、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蒙古大汗,清朝第二位君主。
3、顺治,,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该年号共使用十八年。
4、康熙,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被尊为“千古一帝”。
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
政治上中央集权,注重修养生息。
5、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
6、乾隆,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7、嘉庆,嘉庆是清朝第七位、清军入关后第五位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对应时间为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共使用二十五年。
8、道光,清朝第八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1821年2月3日——1850年2月25日)。
9、咸丰,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10、同治,清朝第十位、清军入关后第八位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共使用十三年。
姓名 年号 庙号 谥号 相关人物
生卒年份
(公元)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 太祖 初谥武皇
帝,改谥高皇帝 袁崇焕,额亦都,扈尔汉,费英东,何和里安,费扬古
1559年-
162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 崇德 太
宗
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多尔衮,多铎,洪承畴
1592年-
1643年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世
祖
章皇帝 董鄂氏,董小婉,济尔哈朗,汤若望
1638年-
1661年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圣
祖
仁皇帝 鳌拜,葛尔丹,索额图,佟国纲,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尚可喜,耿精忠,吴三桂,钮祜禄氏,姚启圣,施琅,魏东
亭,明珠,于成龙,李光地,周培公,郎世宁,张廷玉
1654年-
1722年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世
宗
宪皇帝 吕四娘,隆科多,吕留良,年羹尧
1678年-
1735年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高
宗
纯皇帝 孝贤纯皇后,纪昀,戴震,姚鼐,刘墉,和珅
1711年-
1799年
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 仁
宗
睿皇帝 孝淑睿皇后,和裕皇贵妃
1760年-
1820年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宣宗 成皇帝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琦善,端悯固伦公主,穆彰阿,耆
英
1782年-
1850年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文
宗
显皇帝 洪秀全,杨秀清,曾国藩,左宗棠,慈禧,慈安,杜受田
1831年-
1861年
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穆
宗
毅皇帝 载垣,端华,肃顺,李鸿章
1856年-
1874年
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德
宗
景皇帝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珍妃,袁世凯,李莲英
1871年-
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宪
宗
愍皇帝 载沣,张勋,鹿钟麟,婉容,文秀,谭玉龄
1906年-
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