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练习:章末复习总结17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阶段验收评估(一) 动量守恒定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A.始终相同B.只有大小相同C.只有方向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选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是恒力,其在相等时间内的冲量始终相等,根据动量定理,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始终相同。
2.下列情形中,满足动量守恒的是()A.铁锤打击放在铁砧上的铁块,打击过程中,铁锤和铁块的总动量B.子弹水平穿过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的总动量C.子弹水平穿过墙壁的过程中,子弹和墙壁的总动量D.棒击垒球的过程中,棒和垒球的总动量解析:选B铁锤打击放在铁砧上的铁块时,铁砧对铁块的支持力大于系统重力,合外力不为零;子弹水平穿过墙壁时,地面对墙壁有水平作用力,合外力不为零;棒击垒球时,手对棒有作用力,合外力不为零;只有子弹水平穿过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时,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选项B正确。
3.如图1所示,光滑圆槽的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小球被细线吊着恰位于槽的边缘处,如将细线烧断,小球滑到另一边的最高点时,圆槽的速度为()图1A.0 B.向左C.向右D.无法确定解析:选A小球和圆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故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细线被烧断的瞬间,系统在水平方向的总动量为零,又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小球与圆槽水平方向有共同速度,设为v′,设小球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m)v′,所以v′=0,故A正确。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t时刻发生正碰,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图2A .m a >m bB .m a <m bC .m a =m bD .无法判断解析:选B 由v -t 图像可知,两球碰撞前a 球运动,b 球静止,碰后a 球反弹,b 球沿a 球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 =-m a v a ′+m b v b ′,解得m a m b =v b ′v a +v a ′<1,故有m a <m b ,选项B 正确。
物理选修3-5知识点 、相关练习一、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系统所受的总冲量为零(不受力、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或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理解:内力的冲量对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没有影响,但可改变系统内物体的动量。
内力的冲量是系统内物体间动量传递的原因,而外力的冲量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规定正方向) △p 1=—△p 23、碰撞(1)完全非弹性碰撞:获得共同速度,动能损失最多动量守恒, ;(2)弹性碰撞: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动量守恒, ;动能守恒, ;特例1:A 、B 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设碰前A 初速度为v0,B 静止,则碰后速度,vB= . 特例2: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 的速度等于碰前B 的速度,碰后B 的速度等于碰前A 的速度)例1、质量为M 的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 1向右运动,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率v 2水平向左射入木块,假设子弹射入木块后均未穿出,且在第N 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恰好停下来,求N 的数值。
解: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对木块与N 颗子弹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Nm v 2=0,N =M v 1m v 2。
二、量子理论的建立 黑体和黑体辐射1、量子理论的建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ε= h ν。
h 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 )2、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3、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普朗克的能量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三、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1)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但是它并不能解释光电效应的现象。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1. [2014·江苏高考]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 和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________。
A .波长B .频率C .能量D .动量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 =h ν-W =h ν-h ν0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2mE km ,故动量小,由λ=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
答案:A2.[2014·广东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解析: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光电流大小与λ射光的强度成正比,A 对。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由λ射光的频率决定,B 错,由E k =h ν-W 0可知。
C 错,D 对。
答案:AD3.[2013·上海高考]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 m ,功率为5.0×10-3 W 的连续激光。
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 m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 .是紫外线B .是红外线C .光子能量约为1.3×10-18 JD .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解析:由于激光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所以该激光器发出的是红外线,选项B 正确,A 错误。
由E =hc λ可得光子能量约为E =6.63×10-34×3×1081.5×10-6 J =1.3×10-19 J ,选项C 错误。
第17章《波粒二象性》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流,则下列一定可以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2.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3.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相互矛盾的,不能统一B.在衍射现象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C.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D.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4.关于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是真实存在的实体B.电子云周围的小黑点就是电子的真实位置C.电子云上的小黑点表示的是电子的概率分布D.电子云说明电子在绕原子核运动时有固定轨道5.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6.关于物质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长B.动能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短C.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中子的波长短D.甲电子的速度是乙电子的3倍,甲电子的波长也是乙电子的3倍7.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用b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分别用a光束和c光束照射该金属,则可以断定( )A.a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c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a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数目最多D.c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8.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将牛顿的粒子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9.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在观察屏的某处是亮纹,则对某一光子到达观察屏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到达亮纹位置 B.一定到达暗纹位置C.该光子可能到达观察屏的任意位置 D.以上说法均不可能10.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的 ( )A.物体的长度 B.物体所受的重力 C.物体的动能 D.人的个数11.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单色光A和B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和D的表面.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 C和W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λ1>λ2,WC>WD B.λ1>λ2,WC<WDC.λ1<λ2,WC>WD D.λ1<λ2,WC<WD12.研究光电效应时,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照射金属锌,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E k-ν图象,应是下列四个图中的( )A.B. C. D.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c,则( )A.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C.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D.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14.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所决定B.光的本性是: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15.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则( )A.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kmB.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hνC.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hνD.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三、实验题16.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1)示意图中,a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四、计算题17.如图所示为证实电子波存在的实验装置,从F上漂出来的热电子可认为初速度为零,所加的加速电压U=104V,电子质量为m=9.1×10-31kg.电子被加速后通过小孔K1和K2后入射到薄的金箔上,发生衍射现象,结果在照相底片上形成同心圆明暗条纹.试计算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18.对应于3.4×10—19J的能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各是多少?它是什么颜色?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紫光的频率大于蓝光的频率,一定能够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黄光的频率、绿光的频率都小于蓝光的频率,不一定能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2.【答案】C【解析】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选项C 正确,A、B、D错误.3.【答案】C【解析】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二者是统一的,所以A 错误;在衍射现象中,暗条纹是指振动减弱的地方,并非光子不能到达的地方, B错误;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 C正确;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与光子频率高低无关, D错误.4.【答案】C【解析】由电子云的定义我们知道,电子云不是一种稳定的概率分布,人们常用小黑点表示这种概率,小黑点的密疏代表电子在这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大小,故只有C正确.5.【答案】C【解析】黑体自身辐射电磁波,不一定是黑的,故A错误;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B错,C对;小孔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6.【答案】A【解析】由λ=可知,动量大的波长短,电子与质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子动量小,波长长,A正确;电子与质子动能相等时,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可知,电子的动量小,波长长,B错误;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其波长应相等,C错误;如果甲、乙两电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的动量也是乙的3倍,则甲的波长应是乙的,D错误.7.【答案】A【解析】由a、b、c三束单色光的波长关系λa>λb>λc,及波长、频率的关系知:三束单色光的频率关系为:νa<νb<νc.故当b光恰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必然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 光必然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对,B、C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最大初动能越大,所以c光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D错,故正确答案为A.8.【答案】C【解析】光的波动性指大量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不是惠更斯的波动说中宏观意义下的机械波.光的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光子,不是牛顿微粒说中的经典微粒.某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是指波动理论能解释这一现象.某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是指能用粒子说解释这个现象.要区分题中说法和物理史实与波粒二象性之间的关系.C正确,A、B、D错误.9.【答案】C【解析】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将到达亮纹位置,但也有极少数光子到达暗纹位置,因此对某一光子到达屏上的位置不确定,故A、B、D均错误,C正确.10.【答案】D【解析】所谓量子化是指数据是分立的、不连续的,根据量子的定义可做出选择,人的个数只能取正整数,不能取分数或小数,因而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其它三个物理量的数值都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故只有D正确.11.【答案】D【解析】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根据光电效应条件知,单色光A的频率大于单色光B的频率,则λ1<λ2,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知金属C的逸出功小于金属D的逸出功,即WC<WD.故D正确,A,B,C错误.12.【答案】C【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hν-W,其中W为金属的逸出功:W=hν0.由此可知E k-ν图象是一条直线,横截距大于零,故C正确.13.【答案】AB【解析】因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时会产生光电效应,所以A正确;因为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νc,所以逸出功W0=hνc,再由E k=hν-W0得,E k=2hνc-hνc=hνc,B正确;因为逸出功是光电子恰好逸出时需要做的功,对于同种金属是恒定的,故C错误;由E k=hν-W0=hν-hνc=h(ν-νc)可得,当ν增大一倍时:=≠2,故D错误.14.【答案】BCD【解析】根据E=hν,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A错误,C正确;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D正确.15.【答案】BD【解析】频率为ν(频率)的光照射某金属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逸出功W0=hν-E km.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则最大初动能E km′=h2ν-W0=hν+E km,即A错误,B正确.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若能发生光电效应,则最大初动能E km′′=h-W0=E km-hν,C 错误.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可能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不能发生光电效应,D正确.16.【答案】(1)正 (2)阴极K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磁化,将衔铁N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自动离开M(3)B【解析】17.【答案】1.23×10-11m【解析】将eU=E k=mv2,p=,λ=联立,得λ=,代入数据可得λ≈1.23×10-11m.18.【答案】5.13×10-14Hz 5.85×10-7m 黄色【解析】根据公式ɛ=hν和ν=得ν=5.13×1014Hzλ=5.85×10-7m频率属于黄光的频率范围,它是黄光,其波长为5.85×10-7m。
子,故B错误;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10-9秒.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照射的时间多长都无法使电子逸出,故C、D错误.答案:A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钢球A、B,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开始时A球以一定的速度向右运动,B球处于静止状态.两球碰撞后均向右运动.设碰撞前A球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1,碰撞后A、B两球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为λ2和λ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λ1=λ2=λ3 B.λ1=λ2+λ3C.λ1=D.λ1=λ2λ3λ2+λ3解析:球A、B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得p′B-0=pA-p′A;由λ=,可得p=,所以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写成:=-,所以λ1=,故选项D正确.答案:D8.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加速电压为U),该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A. B.h 2mqU缝变窄,位置不确定量变小,由Δx·Δp≥,则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D正确.答案:BCD12.用两束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紫外线分别照射两种相同金属的表面,均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 ( )A.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B.两种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个数相同C.两种情况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D.两种情况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解析:由ε=hν和Ek=hν-W0,可知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照射金属得到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相同,故A、C对,D错;由于两束光强度不同,逸出光电子个数不同,故B错.答案:AC13.如图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E 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k=hν-W0,其中W0=hν0为金属的逸出功.所以有Ek=hν-hν0,由此结合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或者W0=hν0,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代入方程可知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故A、B、D正确,C错误.答案:ABD14.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U0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描绘出图乙中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量用e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甲图乙A.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了测遏止电压,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向M端移动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C.由UC ν图象可知,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cD.由UC ν图象可求普朗克常量表达式为h=U1eν1-νc解析: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则遏止电压增大,测遏止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N端移动,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误;根据Ekm=hν-W0=eUC,解得UC=-,则h =;当遏止电压为0时,ν=νc,C、D正确.答案:CD答案:(1)3.1×103 eV(2)1.44×104 eV(3)2.2×10-11 m18.(14分)如图所示装置,阴极K用极限波长λ0=0.66 μm的金属制成.若闭合开关S,用波长λ=0.50 μm的绿光照射阴极,调整两个极板电压,使电流表示数最大为0.64 μA,求:(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2)如果将照射阴极的绿光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求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解析:(1)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个数:n==个=4.0×1012个.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应为:Ek=hν-W0=h-h.代入数据可得:Ek=9.6×10-20 J.(2)如果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光强加倍,则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数也加倍,饱和光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根据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可得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个数为n′=2n=8.0×1012个.光子子的最大初动能仍然为:Ek=hν-W0=9.6×10-20 J.。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既I =Δp(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
这里所说的冲量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2)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①、m a tm v m v F =-12=合 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②、t p F ∆∆=合动量的变化率,表示动量变化的快慢 ③、牛顿定律适用宏观低速,而动量定理适用于宏观微观高速低速(3)如果是变力,那么F 表示平均值(4)对比于动能定理 I = F t = m v 2 - m v 1W = F s =21 m v 22 -21 m v 21 2.动量定理的定性应用【例1】某同学要把压在木块下的纸抽出来。
第一次他将纸迅速抽出,木块几乎不动;第二次他将纸较慢地抽出,木块反而被拉动了。
这是为什么? 【例2】质量为m 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 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 2停在沙坑里。
求:⑴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⑵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
(1)m g (t 1+t 2)-F t 2=0, (2)m g t 1-I =0,∴I =m g t 1【例3】 质量为M 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 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 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
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解析:以汽车和拖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全过程系统受的合外力始终为()a m M +,该过程经历时间为v 0/μg ,末状态拖车的动量为零。
全过程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可得:()()()()000,v Mgg a m M v v m M v M g v a m M μμμ++='∴+-'=⋅+ 【例4】 质量为m =1kg 的小球由高h 1=0.45m 处自由下落,落到水平地面后,反跳的最大高度为h 2=0.2m ,从小球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经历的时间为Δt =0.6s ,取g =10m/s 2。
一、解答题1.太阳的能量来自下述反应:四个质子聚变成一个α粒子,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子和两个没有质量的中微子。
已知氢气燃烧时与氧气化合成水,每形成一个水分子释放的能量为6.2eV 。
若想产生相当于太阳上1kg 的氢核聚变成α粒子所释放的能量,需燃烧多少千克氢气?α粒子质量 4.0026u a m =,质子质量p 1.00783u m =,电子质量45.4810ue m -=⨯(u 为原子质量单位)。
解析:62.0810kg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得太阳的聚变反应为1411024H He 2e →+可见1kg 氢核可发生聚变的次数n 为p14n m =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每发生一次聚变所释放的能量E ∆为()22p e a 42E mc m m m c ∆=∆=--1kg 氢核聚变可产生的能量E 聚为2p p(42)4e a m m m c E E n m --==∆聚而燃烧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 2H O 2H O +可见每形成1个水分子需燃烧1个氢分子,而每生成1个水分子所释放的能量E 燃为19196.2 1.6109.9210(J)E --=⨯⨯=⨯燃那么要得到E 聚的能量(即1kg 的氢核聚变成α粒子所释放的能量)需燃烧的氢分子个数N 为p e 2p (42)4a m m m E N c E m E ⨯--==聚燃燃解得6p e 2() 2.0810kg m N m m =+=⨯氢2.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一一氡,氡可以发生α或β衰变,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氢浓度过高的环境中,氢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放出大量的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原来静止的氡核(33386Rn )发生一次α衰变生成新核钋(O P ),并放出一个能量为00.05MeV E =的γ光子。
已知放出的α粒子动能为0.05MeV E α=;忽略放出光子的动量,但考虑其能量2lu=931.5MeV/c 。
(1)写出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求新核钋(0P )的动能;(3)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为多少?(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22221848684O 2Rn P +He+γ→;(2)00.0835MeV P E =;(3)0.00011 m u ∆=(1)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2221848684O 2Rn P +He+γ→(2)忽略放出光子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P αP P =即新核动量大小与α粒子动量大小相等,又根据2k 2p E m= 可求出新核0P 动能为0P α4218E E =得0P 0.00092MeV E =(3)由题意0P 0a E E E E ∆=++根据2E mc ∆=∆得0.00011 m u ∆=3.一个中子(10n )和一个质子(11H )结合成氘核时要放出2.22MeV 的能量,这些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
人教版高中五选修3-5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9题为单选题,10~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147N核获得反冲核178O发现了质子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C.玻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理论D.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答案 A解析光子说是爱因斯坦提出的,B项错误.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成因的研究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理论,C项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 项错误.2.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中,10n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答案 D解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选项A错误;10n表示中子,选项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关系,选项C错误;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选项D正确.3.有关图1中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A.甲图中,水平地面光滑,球m1以速度v碰撞静止球m2,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C .丙图中,射线1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射线3由α粒子组成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答案 B解析 题图甲中只有发生弹性碰撞时,碰后m 2的速度才为v ,则A 错误.题图丙中射线1由α粒子组成,射线3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C 错误.题图丁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D 错误.4.中子n 、质子p 、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m n 、m p 、m D .现用光子能量为E 的γ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核反应方程为γ+D →p +n ,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A.12[(m D -m p -m n )c 2-E ] B.12[(m D +m n -m p )c 2+E ] C.12[(m D -m p -m n )c 2+E ] D.12[(m D +m n -m p )c 2-E ] 答案 C解析 氘核分解为核子时,要吸收能量,质量增加,本题核反应过程中γ射线能量E 对应质量的增加和中子与质子动能的产生,即E =Δmc 2+2E k =(m p +m n -m D )c 2+2E k 得E k =12[E -(m p +m n -m D )c 2]=12[(m D -m p -m n )c 2+E ],故选C. 5.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紫外线照射到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C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答案 C6.如图2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 .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小C .用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D .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大答案 C解析 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辐射出N =n (n -1)2=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 错误;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小,波长最长,B 、D 错误;从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 =E 2-E 1=10.2 eV ,大于金属铂的逸出功,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C 正确.7.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和B ,B 上固定一轻质弹簧,B 静止,A 以速度v 0水平向右运动,从A 与弹簧接触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图3A .A 、B 的动量变化量相同B .A 、B 的动量变化率相同C .A 、B 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D .A 、B 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 两物块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则A 、B 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动量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D 正确;由动量定理Ft =Δp 可知,动量的变化率等于物块所受到的合外力,A 、B 两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同,则动量的变化率不同,故B 错误;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变,弹性势能在变化,则总动能在变化,故C 错误.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 +14 7N →17 8 O +11H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41 56Ba +9236Kr +210n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D .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 答案 B解析 1919年,卢瑟福做了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 →17 8O +11H ,选项A 正确;铀核裂变时,需要中子轰击铀核,所以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310n ,选项B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可知,选项C正确;设波长为λ1的光子能量为E 1,波长为λ2的光子能量为E 2,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E 3,波长为λ3,则E 1=hc λ1,E 2=hc λ2,E 3=hc λ3;E 3=E 2-E 1,可推知λ3=λ1λ2λ1-λ2,D 正确. 9.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小物块,其中物块A 的左侧连接一轻质弹簧.物块A 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物块A 运动,并通过弹簧与物块A 发生弹性正碰.对于该作用过程,两物块的速率变化可用速率-时间图象进行描述,在选项所示的图象中,图线1表示物块A 的速率变化情况,图线2表示物块B 的速率变化情况,则在这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4答案 B解析 物块B 刚开始压缩弹簧时,A 做加速运动,B 做减速运动,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两个物块的加速度增大,当弹簧压缩至最短时,二者的速度相等;此后A 继续加速,B 继续减速,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力减小,两个物块的加速度减小.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离开弹簧,所以v -t 图象斜率的大小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设B 离开弹簧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 0=m A v A +m B 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B v 02=12m A v A 2+12m B v B 2,联立解得v A =2m B m A +m B v 0,v B =m B -m A m A +m B v 0,若m B >m A ,则v A >v B ,所以B 选项的图象是可能的.若m B =m A ,则v A =v 0,v B =0.若m B <m A ,则v A >0,v B <0.综上,只有B 选项的图象是可能的.10.如图5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电流表G 的读数为0.2 mA ,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 ,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 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 )图5A .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 eVB .开关S 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C .改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光照射,电流表G 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答案 AD解析 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 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得,逸出功W 0=1.8 eV ,故A 、D 正确;当开关S 断开后,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故B 错误;改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光照射,由于光子的能量小于逸出功,所以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无光电流,故C 错误.11.如图6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6A .只调换电源的极性(同时调整电压表),移动滑片P ,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 c 的数值B .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C .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D .阴极K 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答案 BC解析 当只调换电源的极性时,电子从K 到A 减速运动,到A 恰好速度为零时对应电压为遏止电压,所以A 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P 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流增大,直至达到饱和电流,若在滑动P 前,电流已达饱和电流,那么即使增大电压,光电流也不会增大,B 项正确;只改变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变多,电流表示数变大,C 项正确;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间的,阴极K 不需要预热,所以D 项错误.12.如图7所示,在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有两辆相同的小车甲和乙,A 、B 两点相距为5 m ,小车甲从B 点以大小为4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小车乙从A 点由静止开始以大小为2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乙与小车甲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车粘在一起,整个过程中,两车的受力不变(不计碰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小车乙追上小车甲用时4 sB .小车乙在追上小车甲之前它们的最远距离为9 mC .碰后瞬间两车的速度大小为7 m/sD .若地面光滑,则碰后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仍为2 m/s 2答案 BC解析 小车乙追上小车甲时,有x 乙-x 甲=5 m ,即12at 2-v 甲t =5 m ,代入数据得12×2 m /s 2×t 2-4 m/s ×t =5 m ,解得t =5 s(另一负值舍去),所以小车乙追上小车甲用时5 s ,故A 错误.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v 甲=at ′,得t ′=v 甲a =42s =2 s ,最远距离s =5 m +v 甲t ′-12at ′2=5 m +4×2 m -12×2×22 m =9 m ,故B 正确.碰前瞬间乙车的速度v 乙=at =2×5 m /s =10 m/s ,对于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甲+m v 乙=2m v ,解得碰后瞬间两车的共同速度v =7 m/s ,故C 正确.若地面光滑,碰前乙车所受到的作用力F =ma ,甲车所受到的合外力为0,则碰后两车的加速度大小a ′=F 2m=1 m/s 2,故D 错误.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2分)13.(6分)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装置如图8所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图8(1)现有下列器材,为完成本实验,哪些是必需的?________.A .秒表B .刻度尺C .天平D .圆规(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则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有________. A.m A m B =ON MPB.m A m B =OM MPC.m A m B =OP MND.m A m B =OM MN答案 (1)BCD (2)A解析 (1)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小球质量,测OM 、OP 、ON 距离,为准确确定落点,用圆规把多次实验的落点用尽可能小的圆圈起,把圆心作为落点,所以需要天平、刻度尺、圆规.(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OP =m A OM +m B ON ,即m A MP =m B ON ,A 正确.14.(6分)如图9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图9(1)示意图中,a 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答案 (1)正 (2)阴极K 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 磁化,将衔铁N 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 自动离开M (3)B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15.(8分)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状态,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0所示,则:图10(1)氢原子可能发射几种频率的光子?(2)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伏?(3)用(2)中的光子照射下表中几种金属,哪些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子伏?答案(1)6种(2)2.55 eV(3)铯0.65 eV解析(1)可能发射6种频率的光子.(2)由玻尔的跃迁规律可得光子的能量为E=E4-E2,代入数据得E=2.55 eV.(3)E只大于铯的逸出功,故光子只有照射铯金属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E-W0,代入数据得E km=0.65 eV.16.(10分)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了两台125万千瓦的AP1 000三代核电机组.如果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裂变为9038Sr和13654Xe,质量m U=235.043 9 u,m n=1.008 7 u,m Sr=89.907 7 u,m Xe=135.907 2 u.(1)写出裂变方程;(2)求出一个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3)若铀矿石的浓度为3%,一期工程投产发电后,一年将消耗多少吨铀矿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答案(1)23592U+10n→9038Sr+13654Xe+1010n(2)140.4 MeV(3)45.7 t解析(2)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m U+m n-m Sr-m Xe-10m n=0.150 7 u,释放的能量ΔE=Δmc2=0.150 7×931.5 MeV≈140.4 MeV.(3)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E=Pt=2×125×107×365×24×60×60 J=7.884×1016 J,由E =N ΔE =m ·3%M N A ΔE 得m =EM 3%·N A ΔE=7.884×1016×2353%×6.02×1023×140.4×106×1.6×10-19g ≈4.57×107 g =45.7 t.17.(10分)如图11所示,木块m 2静止在高h =0.45 m 的水平桌面的最右端,木块m 1静止在距m 2左侧s 0=6.25 m 处.现木块m 1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与m 2碰前瞬间撤去F ,m 1和m 2发生弹性正碰.碰后m 2落在水平地面上,落点距桌面右端水平距离s =1.2 m .已知m 1=0.2 kg ,m 2=0.3 kg ,m 1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两个木块都可以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图11(1)碰后瞬间m 2的速度大小;(2)m 1碰撞前、后的速度;(3)水平拉力F 的大小.答案 (1)4 m /s (2)5 m/s ,方向水平向右 1 m/s ,方向水平向左 (3)0.8 N解析 (1)设m 1与m 2发生弹性碰撞后瞬间m 2的速度为v 2.碰撞后m 2做平抛运动,则h =12gt 2,s =v 2t ,解得v 2=4 m/s.(2)设m 1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 、v 1,m 1与m 2碰撞过程动量和能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m 1v =m 1v 1+m 2v 2,12m 1v 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v =5 m/s ,v 1=-1 m/s.(3)m 1与m 2碰撞之前有v 2=2as 0,F -μm 1g =m 1a ,代入数据解得F =0.8 N.18.(12分)如图12所示,半径为R =0.4 m ,内壁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 =0.96 kg 的滑块停放在距轨道最低点A 为L =8.0 m 的O 点处,质量为m 0=0.04 kg 的子弹以速度v 0=250 m/s 从右边水平射入滑块,并留在其中.已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子弹与滑块的作用时间很短.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图12(1)子弹相对滑块静止时二者的共同速度大小v ;(2)滑块从O 点滑到A 点的时间t ;(3)滑块从A 点滑上半圆形轨道后通过最高点B 落到水平地面上C 点,A 与C 间的水平距离.答案 (1)10 m/s (2)1 s (3)455m 解析 (1)子弹射入滑块的过程动量守恒,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m 0v 0=(m +m 0)v , 代入数据解得v =10 m/s.(2)子弹击中滑块后与滑块一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则μ(m +m 0)g =(m +m 0)a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 t -12at 2=L , 联立解得t =1 s(t =4 s 舍去).(3)滑块从O 点滑到A 点时的速度v A =v -at ,代入数据解得v A =6 m/s.设滑块从A 点滑上半圆形轨道后通过最高点B 点时的速度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m 0)v A 2=(m +m 0)g ·2R +12(m +m 0)v B 2, 代入数据解得v B =2 5 m/s.滑块离开B 点后做平抛运动,运动的时间t ′=2·2R g, 又x AC =v B t ′,代入数据得x AC =455m. 模块综合试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 .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子答案 D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子,光电流几乎是瞬时产生的,其大小与光强有关,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易知eU c=E k=hν-W0(其中U c为遏止电压,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为逸出功,ν为入射光的频率).由以上分析知,A、B、C错误,D正确.2.如图1所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图1A.21H+31H→42He+10nB.147N+42He→178O+11HC.42He+2713Al→3015P+10nD.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答案 A解析21H+31H→42He+10n是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属于聚变反应,故A正确;147 N+42He→178O+11H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B错误;42He+2713Al→3015P+10n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C错误;23592 U+10n→14456 Ba+8936Kr+310n是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属于裂变反应,故D错误.3.在下列几种现象中,所选系统动量守恒的有()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车,从水平方向跳上一个人,以人、车为一系统B.运动员将铅球从肩窝开始加速推出,以运动员和铅球为一系统C.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重物落在静止于地面上的车厢中,以重物和车厢为一系统D.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斜面,斜面也光滑,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以物体和斜面为一系统答案 A解析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从动量守恒的条件判定,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是关键.第二种,从动量的定义判定,B选项叙述的系统,初动量为零,末动量不为零,C选项末动量为零而初动量不为零,D选项,在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向下的动量增大.4.如图2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1 kg,中间用一长1 m的细绳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可视为质点),开始让a、b挨在一起,现用一水平恒力F=2 N作用在b上,细绳可瞬间拉紧,则4 s 内恒力F 做功( )图2A .14 JB .15 JC .16 JD .17 J 答案 D解析 细绳拉直前,只有b 运动,加速度a 1=2 m/s 2,运动1 m 用时t 1=1 s ,此时b 的速度v 1=a 1t 1=2 m/s ,细绳拉紧瞬间a 、b 系统动量守恒,有m v 1=2m v 2,则v 2=1 m/s ,a 2=F2m =1 m/s 2,再运动3 s 的位移s 2=v 2t 2+12a 2t 22=7.5 m ,所以力F 在4 s 内做功W =Fl =2×(1+7.5) J =17 J ,D 正确.5.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质量为M ,处于静止状态.放出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后反冲,已知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 0,则原子核反冲的动能为( ) A .E 0 B.m M E 0 C.m M -m E 0 D.MmM -m E 0答案 C解析 设放出的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0,反冲核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m v 0=p ,又E k =p 22(M -m ),E 0=p 22m联立得E k =mM -m E 0,C 正确.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B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个数越多,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 .氢原子光谱有很多不同的亮线,说明氢原子能发出很多不同频率的光,但它的光谱不是连续谱D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 答案 C解析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增大,A 项错误.由E k =hν-W 0可知,只增加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项错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是β射线,不是阴极射线,D 项错误.7.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某同学作出如图3所示运动径迹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3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答案 B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静止的铀核发生α衰变后,生成的均带正电的α粒子和钍核的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的运动轨迹应为“外切”圆,又R =m v Bq =p Bq ,在p 和B 相等的情况下,R ∝1q,因q 钍>q α,则R 钍<R α,故B 正确. 8.下表是按照密立根的方法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得到的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 和入射光的频率ν的几组数据.由以上数据应用Excel 描点连线,可得直线方程,如图4所示.图4则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 ) A .3.5×1014 Hz B .4.3×1014 Hz C .5.5×1014 Hz D .6.0×1014 Hz答案 B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eU c =hν-W 逸,U c =h e ν-W 逸e ,由题图知W 逸e =1.702 4,h e =0.397 31014,设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0,则W 逸=hν0,解得ν0=W 逸h =1.702 4e h =1.702 4×10140.397 3Hz ≈4.3×1014 Hz ,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9.关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现象、理论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小于入射波长的成分C .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可知,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D .衍射现象对电子显微镜的影响要比对光学显微镜的影响小得多 答案 CD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A 错误;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入射波长的成分,B 错误;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C 正确;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可见光短很多,衍射现象对电子显微镜的影响要比对光学显微镜的影响小得多,D 正确.10.如图5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能级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B .用0.70 eV 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使其跃迁C .用0.70 eV 动能的电子碰撞可使氢原子跃迁D .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电子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小 答案 ACD解析 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能级状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选项A 正确;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时才能被氢原子吸收,选项B 错误;电子碰撞只能把其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氢原子,因而电子的动能只要比氢原子的两能级的能量差大就可使氢原子跃迁,选项C 正确;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速度将增大,但向外辐射能量,总能量减小,选项D 正确.11.如图6所示,AB 为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O 为圆心,AO 水平,BO 竖直,轨道半径为R ,将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 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 )( )图6A .所受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B .所受支持力的冲量水平向右C .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D .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零 答案 AC解析 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知I 合=m Δv ,Δv 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所以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即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A 正确,B 错误;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有mgR =12m v B 2,解得v B =2gR ,即Δv =2gR ,所以I 合=m 2gR ,C 正确;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I G =mgt ,大小不为零,D 错误.12.如图7所示,质量为m =245 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0.5 kg 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为m 0=5 g 的子弹以速度v 0=300 m /s 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g 取10 m/s 2,则在整个过程中( )图7A .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子弹的末动量大小为0.01 kg·m/sC .子弹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0.49 N·sD .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时间为1 s 答案 BD解析 子弹射入物块的过程中,物块的动量增大,所以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 错误;选取向右为正方向,子弹射入物块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0v 0=(m 0+m )v 1,物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0+m )v 1=(m 0+m +M )v 2,联立可得v 2=m 0v 0m 0+m +M=2 m/s ,所以子弹的末动量大小为p =m 0v 2=0.01 kg·m/s ,故B 正确;由动量定理可得子弹受到的冲量I =Δp =p -p 0=0.01 kg·m/s -5×10-3×300 kg·m/s =-1.49 kg·m/s =-1.49 N·s ,子弹与物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子弹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1.49 N·s ,故C 错误;对子弹和物块整体,由动量定理得-μ(m 0+m )gt =(m 0+m )(v 2-v 1),联立得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时间t =v 2-v 1-μg =1 s ,故D 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2分)13.(6分)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使用的核燃料是239 94Pu ,裂变时释放出快中子,周围的238 92U吸收快中子后变成239 92U ,239 92U 很不稳定,经过两次β衰变后变成239 94Pu.已知1个239 92U 核的质量为m 1,1个239 94Pu 核的质量为m 2,1个电子的质量为m e ,真空中光速为c .(1)239 92U 的衰变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9 92U 衰变成239 94Pu 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39 92U →239 94Pu +20-1e (2)(m 1-m 2-2m e )c 2 解析 (1)发生β衰变质量数不发生改变,根据电荷数守恒可知,其衰变方程为:239 92U →239 94Pu +2 0-1e ;(2)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Δm =m 1-m 2-2m e根据质能方程有:ΔE =Δmc 2=(m 1-m 2-2m e )c 2.。
阶段真题实练1. [2019·重庆高考]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 高时仅有水平速度v =2 m /s ,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
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准确的是( )解析:平抛运动时间t =2hg =1 s ,爆炸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设弹丸质量为m ,则m v =34m v 甲+14m v 乙,又v 甲=x 甲t ,v 乙=x 乙t ,t =1s ,则有34x 甲+14x 乙=2 m ,将各选项中数据代入计算得B 准确。
答案:B2.[2019·福建高考]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 (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m 的炽热气体。
忽略喷气过程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结束时火箭模型获得的速度大小是( )A.mM v 0 B.M m v 0 C.MM -m v 0D.m M -m v 0解析:火箭模型在极短时间点火,设火箭模型获得速度为v ,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 -m )v -m v 0,得v =mM -m v 0,故选D 。
答案:D3.[2019·江苏高考]如图所示,实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A和B的质量分别为80 kg和100 kg,他们携手远离空间站,相对空间站的速度为0.1 m/s。
A将B向空间站方向轻推后,A的速度变为0.2 m/s,求此时B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m A+m B)v0=m A v A+m B v B,代入数据可解得v B=0.02 m/s,方向为离开空间站方向。
答案:0.02 m/s 远离空间站方向4.[2019·课标全国卷]如图,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
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
第十七章第一、二节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以下宏观概念,哪些是“量子化”的导学号 96140144( )A.木棒的长度B.物体的质量C.物体的动量D.学生的个数答案:D解析:所谓“量子化”应该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故选项D正确。
2.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图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45 ( )答案:B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图线不会有交点,选项C、D错误。
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会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选项A错误,B正确。
3.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
假设一个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导学号 96140146( ) A.频率变大B.频率不变C.光子能量变大D.波长变长答案:D解析: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时,既遵守能量守恒,又遵守动量守恒。
碰撞中光子将能量hν的一部分传递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减少,波长变长,频率减小,D选项正确。
4.(黑龙江大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47(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个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答案:D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 =hcλ-hcλ0。
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从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成正比,故B错误。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 =hν-W,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
阶段真题实练
1. [2014·江苏高考]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和
5.44×1014 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________。
A.波长B.频率
C.能量D.动量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hν-hν0
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2mE km,故动量小,由λ=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正确。
答案:A
2.[2014·广东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光电流大小与λ射光的强度成正比,A对。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由λ射光的频率决定,B错,由E k=hν-W0可知。
C错,D 对。
答案:AD
3.[2013·上海高考]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 m,功率为
5.0×10-3 W的连续激光。
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 m,普朗克常量h =
6.63×10-34 J·s,该激光器发出的( )
A.是紫外线
B.是红外线
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 J
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
解析:由于激光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所以该激光器发出的是红外线,选项
B正确,A错误。
由E=hc
λ可得光子能量约为E=
6.63×10-34×3×108
1.5×10-6
J=
1.3×10-19 J,选项C错误。
光子数约为每秒n=P
E
=3.8×1016个,选项D正确。
答案:BD
4.[2013·北京高考]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
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
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
换用同样频率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
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
A .U =h νe -W e
B .U =2h νe -W e
C .U =2h ν-W
D .U =5h ν2e -W e 解析:由题意可知一个电子吸收多个光子仍然遵守光电效应方程,设电子吸收了n 个光子,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 =nh ν-W(n =2,3,4…),逸
出的光电子在遏止电压下运动时应有E k =eU ,由以上两式联立得U =nh ν-W e
,若取n =2,则B 正确。
答案:B
5.[2012·江苏高考]A 、B 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A 、E B ,求A 、B 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
解析:光子能量ε=h ν,动量p =h λ,且ν=c λ
得p =εc
,则p A ∶p B =2∶1 A 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A =εA -W 0。
同理,E B =εB -W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