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实用word文档 (5页)
- 格式:docx
- 大小:22.98 KB
- 文档页数:5
校庆六十周年专题片(解说词)序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湖广熟,天下足。
”两千年农耕文明,物阜民丰。
这是一方英才辈出的热土: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民族复兴,波澜壮阔,弦歌不绝!推出片头字幕:走向辉煌谨以此片献给湖南商学院60周年华诞公元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
民主西街,长沙市一条寻常巷陌。
为解决湖南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燃眉之急,长沙市军管会贸易处从社会上招收了80名进步青年,在民主西街开办“干部培训班”,随后在轩辕殿创办财经干部训练班商干大队,培养财会、贸易干部。
湖南现代商科教育的星星之火在此点燃。
1951年9月,湖南省政府以此为基础组建湖南贸易学校。
学校在长沙市上学宫街租用18间简陋的民房作为校舍。
灯光如豆,却不能黯淡学员们建设新中国的火热激情。
仅两年半时间就有1006名财会、统计干部从这里走入社会,接收官僚买办资本,进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组建国营工商企业,成为恢复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1. 巍巍群山;渔舟唱晚的八百里洞庭。
2. 金色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树。
3. 湖南吧标志性文物胜景叠加毛泽东的诗词;近、现代历史上湖南著名历史人物的画像。
4. 湘江北去;岳麓书院大门的对联。
5. 红霞满天变幻的云彩;现代化城市;喷薄而出的朝阳。
6. 解放军进城;扭秧歌的人群;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8.特写:民主西街街牌;破旧的街巷。
9. 召开会议的解放军;踊跃报名的青年;参加培训的学员,燃烧的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炬。
10. 陈旧的房舍;煤油灯下学习的青年;徐徐打开的旧宅大门;从大门走出一批学员;学员接收旧商店、工厂。
1956年2月,学校由上学宫街迁址三汊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
学校毗邻贯穿古今、历史底蕴深厚的北津古城遗址。
北去的湘江,记载了一代代学子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足迹。
创业的先贤甘守清贫,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筑就发展基础。
时光荏苒,学校在分分合合中几度更名、几易其址、几经变迁:1953年由湖南贸易学校改为湖南省商业干部学校;1958年为湖南财经干部学校;1960年为湖南财贸学院;1963年为湖南省商业厅干部学校;1972年为湖南省商业学校。
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2018-05-18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xx县第一高级中学六十年校庆巡礼【谨以此片献给历届校友和曾经在xx一高工作过的领导、老师以及关心、支持xx一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这里有4037座山峰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
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沧桑巨变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
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
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 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
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民航大学60年成就展解说词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热烈欢迎大家光临。
中国民航大学60年成就展,是中国民航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向着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展览分为历程墙和“六秩华诞,新纪腾骧”两大部分。
一、第一部分,60年历程墙首先请参观第一部分,60年历程墙。
这一部分选取中国民航大学建校60年以来的节点或标志性事件,展现学校60年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脉络和突出成就。
1951年9月25日,新中国培养民航专门人才的学校——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在天津宣告成立。
这所由毛泽东主席任命首任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校址的学校,奠定了中国民航大学的第一块基石。
学校在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步中应运而生,承担起了服务中国民航科教事业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数度变迁,几经易名,但为中国民航事业奋斗的使命从未改变。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学校焕发新颜。
1981年,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世纪之交,学校进一步适应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学校建设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6年5月30日,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使学校发展踏上了新的航程。
近年来,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已顺利实现了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过渡,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民航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第二部分,新世纪腾飞现在请参观第二部分,也是成就展的主体内容:“六秩华诞,新纪腾骧”。
这里的“秩”,即十年的意思。
“新纪”是新世纪的简称。
“骧”,原指马奔跑,这里引申为腾飞、高举。
请进展厅。
本部分撷取学校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部分资料,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开放办学的视角,展示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一)专题1,学科专业本专题主要介绍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
海原一中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之一:海原一中60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追风赶月向未来字幕:谨以此片献给海原一中60周年校庆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海原一中的人们……解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既背负着历史的苦难与沧桑,又谱写着现代社会的灿烂与辉煌。
座落在县城东南角的海原一中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将这块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土地映照得更加绚丽多姿!从她诞生之日至今已整整60年,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中,她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也经了徘徊与动荡,她始终向前迈进着,生生不息。
在这块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断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上篇)艰难诞生海原一中创建于1945年,她的前身是酝酿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并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正式建立的海原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县政府决定利用城北小学校舍成立一所初级中学,并将城北小学、回民小学、城东女子中心国民学校合为一校,取名为“海原县实验中心国民学校”,县立初级中学暂附设于县实验中心国民学校之内。
20世纪40年代,全国正处于抗战危难之际的特殊年代,要在海原这一“素不知学”的区域内设立一所初级中学绝非今日建立一所中学那样容易。
一中初创时因时局混乱,吏治腐败,政府无专项资金投入,学校面临入不敷出、艰于为续之困境,只能通过“发动各乡镇民众和地方热心教育绅士的捐款”而建设学校。
在筹备委员会的倡导呼吁下,全县各乡镇、各保甲的广大民众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为县立初级中学捐献学校修建费735300元,也正是有了这笔钱,县立初级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完成。
同期声(海原县立初级学中学首届初中学生李清选)(中篇)发展壮大在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中,这所全县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的学校先后11次更改校名。
1949年8月11日,海原县城解放,随后海原全境获得解放,自此,海原教育进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新民主主义发展阶段,海原县立初级中学也走上了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完善、不断辉煌的历史征程。
[中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中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1)尊敬的领导、教职工、家长、学生们: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为大家讲解我们学校的校庆专题片。
此次庆祝活动是为了纪念我们学校40周年的历程,同时也是回顾和展望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学校的建立背景。
XX中学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
学校创办之初,困难重重。
教学设备、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生活和物资保障都十分缺乏。
但是,经过几十年努力和积累,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了一所综合性较强的中学。
其次,让我们关注一下学校的硬件建设。
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是那座高大的主楼,其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文教设施应有尽有。
学校不仅拥有传统的文化设施,还不断地引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
不仅如此,学校还有绿化面积非常广阔,环境整洁,让师生放松心情。
再有,让我们聚焦学校的软件建设。
学校的软件建设是学校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贯彻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显著提升。
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挖掘和提高。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了多个特色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成长机会。
最后,让我们展望一下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打造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设施、创新教育思路、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让学生们不仅学会课业知识,还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发现自己,展示自己。
40年,草木有情,应该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
让我们手拉手,共同见证这个美好的时刻。
谢谢大家!。
县幼儿园60年园庆专题片解说词(六秩藏香)富源县幼儿园六十周年园庆专题片脚本六秩藏香——富源县幼儿园60周年园庆献礼[画面]一年轻妈妈拉女童:妈妈~妈妈~六十年有多长啊, 着女儿走在印满小脚印的楼妈妈:孩子~六十年啊~也就我们通常说的一梯间~后观看记忆墙。
个甲子或是一个轮回~很短也很长~短得只有浅浅的记忆~长得啊可以让一棵小小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女童:哦……~那六十年为什么叫一个轮回呀,母亲:一个轮回呀~意味着一次新生、一个传奇……[画面]推出字幕。
[画面]老黑山山花烂生机盎然的五月如期而至~漫山遍野的山花香漫~从老黑山远眺富源县城。
醉了富源这座边陲小城。
[画面]县幼儿园外景。
五月的阳光在香樟树的绿荫中轻轻穿梭~浸染[画面]幼儿游戏等。
着富源县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记录着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精彩瞬间。
绿~是纯净与新生的原色~是[画面]园中竹林。
梦想与希望的象征。
五月有劳动者的激情和自豪~[画面]照料幼儿吃午饭、午睡。
更有着母亲般殷切的关怀……。
2016年的五月~虽[画面]教师制作教具、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年份~但对于富源县幼儿园第六教研活动、备课。
十个生日来说~赋予的不仅是辉煌的内涵~还有五彩斑斓的色彩:显得格外美丽、迷人。
富源县幼儿园是全县唯一的县直属园~隶属县[画面]幼儿园大门、教学楼、综合楼。
-1-富源县幼儿园六十周年园庆专题片脚本教育局管理。
座落于富源县城惠通街~占地面积6273平方米~建筑面积8390平方米~绿化面积2512平方米~活动场地4822平方米~是全县占地面积最大、教学设施最好、教辅玩具最先进的“龙头”幼儿园。
全园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小教高级41人、中教[画面]教师备课、讲故一级1人、小教一级15人、中教二级1人,本科学事、说课竞赛。
历45人、专科学历21人,学历合格率100%。
开设有大中小三个年龄段26个教学班,共有幼儿1320余[画面]美工走廊、记忆名。
该园城堡式的建筑风格与明快的美工走廊、记墙等。
国庆60周年庆典中央电视台解说词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这里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倾心瞩目、衷心祝福的中国北京!200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华诞。
2009年10月1日,奋进的中国邀你共享盛大节日庆典。
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昔日的故宫金殿,这一时刻的欢乐足以激荡古老的中国五千年尘封的记忆;当祝福的声响震彻十月的神州九天,这一时刻的欢乐足以激荡今日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丰饶的土地!今天,我们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为您现场直播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的盛况。
今天,我们将在气势恢宏的天安门广场与您共同见证跨入21世纪的中国奏响豪情激烈的盛世华章。
从1949年到2009年,一条六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
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与丰盈收获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在10月1日这一天,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为祖国庆贺。
英雄的中国军队在这里集结,自豪的中国人民在这里欢聚。
静候伟大时刻的到来,要用最嘹亮的声音唱出心中最美的赞歌!此刻的天安门广场,八万余名青少年用明黄与鲜红的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
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纪念的庆祝,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庆祝的纪念,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从人民英雄纪念牌到国旗升起的地方,为了这段可以遥望的距离,中国人执着前行了整个世纪。
从人民英雄纪念牌到国旗升起的地方,为了那面可以仰望的五星红旗,中国人世世代代、既往开来、不遗余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共和国自强独立的今天,我们心底有份厚重的感念,汇集成无限崇敬的万语千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共和国和平发展的未来,我们心底有份鉴定的信念,要永远守护这用鲜血浸染的红色江山,永远捍卫五星红旗夺目的鲜艳。
“振兴中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探索革命的漫漫征途中,曾发出由衷的期盼。
60年解说词辉煌60年解说词(全文)第一集浴火重生第一集浴火重生第一集浴火重生北京天安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巍峨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
54门礼炮齐鸣28响,国歌的旋律雄壮激昂,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30万群众欢声雷动,天安门广场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
接着是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2个方队威武雄壮,一队队由工农各界参与的游行群众精神抖擞。
毛泽东等领导人频频挥手致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天翻地覆慨而慷。
此时此刻,举国上下共同怀着中国新生的喜悦心情,无不欢欣鼓舞而又百感交集。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全国各族人民对新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纵情歌唱伟大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特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和发展,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外扩张,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也由此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大幕。
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竭力扩张世界市场、掠夺殖民地。
英国为了获取暴利,改变对华贸易长期的入超状态,这个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居然在对华贸易中使用了一种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从中国掠走了3亿至4亿银元。
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而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60周年校庆晚会主持词----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60周年校庆晚会主持词(一) 艳阳高照清风送爽百鸟扬鸣青春飞扬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合肥工业大学建校60周年。
今天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共同回忆合肥工业大学60年茁壮成长的时光。
(合)放飞无限的遐想60年我们筚路蓝缕,朝晖里由我们多少美好的愿望。
60年我们艰苦创业,彩霞里由我们多少灿烂的憧憬。
60年,弦歌一路给了我们一个珍贵的启示----那里有梦,哪里就有希望。
60年,一路弦歌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哪里有追求,哪里就是天堂。
今天,在母校60周年华诞的大喜日子里(合)我们回首梦想,我们放飞希望,我们欢聚一堂,我们放声歌唱。
(第一个节目)六十年的春风吹白了老教授年轻时的黑发六十年的夏雨滋润了工大人那曾经的梦想六十年的秋霜凝聚着工业强国的青铜时代六十年的冬雪铸造出科技兴邦我们合肥工业大学60年来培养出的各类人才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军团,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工大军团”。
他们玉树临风,他们英姿飒爽他们早追太阳晚追风(12合)谱写出一首首更快更高更强的壮丽诗篇。
(第五个节目)进入新世纪,合肥工业大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形成了东校区,西校区,××××*校区的发展格局,校园面积扩大到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平米,到20xx年底,学校拥有17个院部,教学科研人员××名,在校本科生××人,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有××××*个博士后流动站,××个一级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全校更是争先进位用创一流,校园里到处欢声笑语一派生机蓬勃的喜人景象(第六个节目)合肥工业大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开放办学,强化内涵为了适应军队建设的需要,工大已成为第二炮兵××××××*的基地。
贵州民族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之一:风雨阳光六十年——贵州民族学院60周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贵州民族学院60周年校庆电视专题片风雨阳光六十年风雨阳光六十年——贵州民族学院60周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序]六十年坎坷曲折,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奋发蹈厉,六十年全面发展。
六十年披荆斩棘谱写辉煌历史,六十年传薪继火绘就壮丽景观。
贵州民族学院坚韧不拔一路走来,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走过了一段桃李芬芳的路。
如今,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一起来回望她、品味她,贵州民族学院,六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第一章] 奋发蹈厉风雨兼程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人均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的老少边穷省份。
在这个山的王国搞建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谋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与进步,则需要有大批懂省情、知民情,并具有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高等专业人才。
于是,195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创办贵州民族学院。
1951年5月17日,首届251名学生走进了贵阳市普陀路参加贵州民族学院开学典礼。
从此,落后的贵州拥有了自己的民族高等院校。
贵州民族学院开办初期,主要任务是培养少数民族普通政治干部和轮训在职干部。
几年间,为全省及时培养和输送了847名少数民族干部,轮训少数民族在职干部达2480名。
从1956年开始,招收艺术师范专科、民族语文专科和民族预科部学生,并逐渐向全日制高等学校过渡,相继开展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
1958年开办民族语文系,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1959年,贵州省对全省教育作出调整,贵州大学搬入贵州民族学院校址,从此贵州民族学院并入贵州大学。
[现场访问:老校长、老教师、老校友3-4人,回忆当时教学与学习等有关情况]民族地区不能没有民族大学。
基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要求,196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贵州民族学院。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恢复筹建工作进展缓慢。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课件 9
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
——xx县第一高级中学六十年校庆巡礼
【谨以此片献给历届校友和曾经在xx一高工作过的领导、老师以及关心、支持xx一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4037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xz”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
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
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
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
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沧桑巨变
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
匪斗争大局已定。
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
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
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
的希望。
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
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
式起步。
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
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
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
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201X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360余亩,投
资1.72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区。
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
龙山脚下、洛水岸边。
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
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
楼宇间花木环绕,绿地相间;另有喷泉池塘,休闲景观。
置身其中,宛若走进都市花园。
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超前,被专
家誉为“高校框架,大学布局”。
高标准配置的学生公寓、餐厅、超市、诊所、洗浴中心;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电子教室、阅览室、
专业教室等,为师生们创设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学环境。
随着新校
区的建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分别于201X年2月和8月,将xx三高与xx二高并入xx一高,三校合并后的xx一高新老校区协调发展,
已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xx一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时期的荜路蓝缕到
今天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托起了大山
的脊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大山的厚重凝练了xx一高人不甘封闭奋发有为的品质。
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博学、深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诱、敬业、垂范“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争优”的学风,让一
批批山乡学子在大山播种希望,到山外放飞梦想。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区的孩子更需要广博的见识。
xx一
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育人观,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五育”并举,山花
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