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标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体会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了解古代文明的扩展,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4.掌握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感悟文明交流对促进人类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4.通过地图与文字相结合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文明的扩展状况,认识人类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和作用,结合所学探究古代农耕文明得以扩展的原因,认识文明扩展和帝国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
5.能够以地图为依托,介绍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情况,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古代各帝国带来的区域性影响。
6.通过学习农耕技术、字母文字的交流情况,认识古代文明的扩张和帝国统治下古代文明的交流情况,了解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往情况,认识文明交流有多种方式,树立正确的文明交流观。
【学习重点】1.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认识古代各帝国带来的区域性影响;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学习难点】1.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认识古代各帝国带来的区域性影响;树立正确的文明交流观。
【单元要旨】人类由原始社会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的恒河和印度河流域以及欧洲的爱琴海周围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
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性大帝国的产生,各大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接起来。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2、3页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复习:计算下面两题2 9 8 4× 4 × 52、用计算器计算6×4= 125×3= 46×38=0.6×4= 1.25×3= 4.6×3.8=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列式计算:4、汇报算法。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观察3.5×3与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请写出你的笔算过程3.5 扩大到它的10倍× 3 × 3积缩小到它的10倍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的小数末尾的0 。
三、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例2 笔算:0.72×5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计算出72×5的积得(),再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所以0.72×5的积是()。
2、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做一做”四、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4、5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第一单元四时之景单元目标导学:1、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1.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重难点)3、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知识链接:描写春天的诗句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二首》5.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诗经·小雅·出车》预习活动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朱自清,字(),我国著名的()、()、(),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散文《》。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3、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4、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作者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你喜欢哪一种?合作探究案★活动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石榴》导学案附答案:《石榴》二、对学(一)整体感知1、喜爱和赞美2、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文。
分三部分:1点明了状写对象——石榴树,概写我喜爱石榴,总领全文。
2-6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可爱”,分层展开,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
写得细腻传神。
7-9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依次描摹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石榴的枝干和叶片,通过同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的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和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写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石榴结实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
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形体则变为胖胖的圆肚形写石榴的果实,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语言准确传神而又生动活泼,更加突出了石榴的“可爱”。
三、群学:1、对比的写法。
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2、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
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3、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它与夏天的心脏相似。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第一单元位置主备人:杨芬娇日期:7月18日班级:小组: 审核:姓名:总第1课时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2 —4页)学法指导及笔记目标导学出示电影院情景图,导入新课。
自学自硏(一)阅读并完成课本P2例1。
1、从例1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3、你能总结表示位置的规律吗?(完成笔记一)(二)观察课本P3例2的情景图。
1、如果用(3,0 )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请你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下列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馆(4,3 )2、结合数对观察、比较:①熊猫馆与大门;②大象馆与海洋馆。
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笔记二)I 1【交流预展】 1.例1中表示位置的规律。
2.例2中你的发现。
专题一:“自学自研”中例1专题二:“自学自研”中例2四、巩固提升【课堂冲关题】1、填一填。
(1)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要用(同,表示的位置((2)((3)列第行。
)个数据,这()个数的顺序不在方格纸上数对()。
小明坐在教室的第)。
4, 0)中的0在起始(),(0, 4)中的0在起始5列第2行,用()表示,小刚坐在教室的第24行,用()来表示,用(3,6)来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笔记一: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往()数。
书写时,先()后(),用()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温馨提示:“ 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笔记二:儿歌巧记: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先列后行不可调。
一歹U—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小对子互相说说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拓展】1、关于分封制理解的误区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2、宗法制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四个观念:“亲亲尊尊”、“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3、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维护工具,礼乐文化承担了教化民众、规范和区分等级的任务。
“礼”的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淆。
“乐”则讲究和同。
“乐”是音乐,但它超越了音乐,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
“乐”的功能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情绪……产生同类感。
4、分封制、宗法制及西周的礼乐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①宗法制是核心,是分封制实行的依据;②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等级制度;③礼乐制度是依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夏商西周的史实阐释)①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②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导学案(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找老家”,根据户口本上的祖籍和课前向家人了解到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老家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理解“老家”的含义,激发对故乡的情怀。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1、找老家,结合教材8页图文,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
2、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
自己是否回过老家,介绍一下回老家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
家乡还有哪些亲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前会做哪些准备,回去后要注意哪些礼仪等。
3、汇报学习情况三、合作探究,我积极。
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能够特别请他们为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请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老家的亲人实行一次采访,并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之情。
家中有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能够听老人讲讲老家的故事,并了解一下老人远离老家的感受。
3.整理好自己的采访记录,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在班内做一期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古诗《回乡偶书》,体会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感。
四、达标测试1、了解老家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情况,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老家”这个家乡。
2、通过采访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老家的认识和感情。
五、归纳收获,我最棒。
通过学习,我。
六、评价总结我认为表现最棒的小组是组,我认为表现最棒的同学是。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内容及简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3、交流解惑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第3页做一做2、第4页练习一第1、2题*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人数14 10 8 4 2(1)最喜欢()的人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二、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导学案研究目标:- 熟悉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主题。
-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并灵活运用。
- 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内容:- 课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 重点词汇:故事、材料、论据等。
- 研究方法: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写作练等。
研究计划:- 第一课:《记叙文》- 阅读课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思考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合作讨论,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 完成课后练,巩固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第二课:《说明文》- 阅读课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式和逻辑思维。
- 研究关键词汇,如材料、方法、原因等。
- 分组讨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说明文。
- 完成写作任务,练撰写简单的说明文。
- 第三课:《议论文》- 研读课文,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述技巧。
- 掌握关键词汇,如论据、观点、推理等。
- 小组辩论,培养辩论和思辨能力。
- 完成写作练,提升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 第四课:写作训练- 阅读并分析范文,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
-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写作尝试。
- 互相交流,给予反馈和建议。
- 进行修改和润色,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研究评价:-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良好的合作态度。
-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和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 研究进步: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参考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语文教学辅助资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 )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 “瞭望”一悠)A、赏析“瞭望”: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
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如果他真的是在瞭望,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一一或许它望见了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B、请男孩闭上眼睛,听着女孩的朗读,展开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树绝顶,白鹭悠悠瞭望之图吧!看到了吗?(男女生交换朗读)(孩子们努力展示自己最高的朗读水平,用心与白鹭交流。
)(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 “乐事”一一颜色美,动态美)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
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
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讨论:当你看到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心里感受。
)(4 )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板书:韵味无穷)让我们再来细细的回味一番吧!(出示三幅美丽的画面,精美的文字。
)学生个人赏读。
(学生这次朗读,能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
)师: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是时的悠闲,了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一一韵味无穷!,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读第9自然段。
想一想自己会说些什么?(出示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生:白鹭美在它的外貌。
生:白鹭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师:白鹭的外形是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婉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叙事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叙事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内容:(一)重要字词:、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二)、作家作品: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孙犁雨果西蒙诺夫(三)、课文比较:课文主要内容作品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四)、阅读叙事记叙文的一般方法:1、事件及主要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主题揭示:事件意义的挖掘及作者写作的动机。
单元达标训练题90分钟 10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舀水(yǎ0)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脂粉(zhǐ)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拂晓(fú)颤巍巍(chàn)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锁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第一单元主题活动二课余生活我安排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余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2.能够制定自己的课余生活计划,并认识到它对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3.通过课内外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培养自己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前准备•课内准备:黑板、彩笔、PPT等•学生准备:笔、本子等三、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讨论课余生活的内容,并请学生回忆最近一周中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并跟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课余兴趣爱好。
2. 课程展开1.回顾需求分析让学生回忆起需求分析的过程,并提醒他们思考目标、目的和程序,以分析让课余生活更有规律意义的原因。
让他们列出自己的需求列表,以便制订出一个更富有成效的课余生活计划。
2.研究计划方法在收集了足够多的需求之后,学生可以开始计划计划了。
为此,老师可以教授分级原则,并以简短讨论为基础,指导学生编写每天的日程表。
让学生在日程表中列出所有的活动,包括家务、学习、练习等。
3.制定实际计划学生可以在制定计划之前使用草图、备忘录和头脑风暴,以形成大致框架。
然后,老师应该提供一份模板,供学生在制定竞赛计划时参考。
4.制定实际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可以通过项目、实验和活动来实现并加强他们学到的知识。
例如家里布置,家庭成员计划,社区服务等活动。
3. 总结课堂在课堂结束时,对于学生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概括,并鼓励他们在下一次课堂上讲述他们执行计划的感受和意见。
四、课后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实践,制定一个周计划,包含自己要做的事情,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2.学生要经常监督并根据实践修订计划,让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
3.学生要经常进行反思,存储感悟并发表。
五、参考资料1.《课余生活规划师》(中国青年出版社)。
2.《规划未来的小姐和小少年》(人民出版社)。
3.豌豆笔记。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观察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同学们,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图形王国欣赏2-3页的图形,看看你都有了什
么发现,你能试着画出第三页上的蜻蜓等6个图形的对称轴吗?快动手吧。
2.(再回顾一下二年级认识过的有关对称的知识。
)
3.观察例1方格里的图形树上点A点Aˊ到对称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4.数一数完成下面的填空:
点A到对称轴(虚线)的距离是格,
点 Aˊ到对称轴的距离是格。
同样,点B与点Bˊ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格,
点C与点Cˊ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格,
也就是说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如果沿着虚线对折,那么点和点重合,点和点重合,点和点重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他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两个图形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
2.画一画,你能画出第四页例2中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吗?(想想能不能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出关键的对应点来画呢?)
3、小结方法:
(1)找关键点(如屋顶的关键点O,底角的顶点A,房体和屋顶的交点B)等。
再数出这些关键点到对应点的距离分别是几个小格。
(2)描对称点:如点A对应的Aˊ
(3)连线:按顺序连接原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画出图形。
读一读,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说说看:
过关检测:
1.判断,在下图中左右两边图形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后面画☆。
△△(()
2
★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总体表现(☆ ☆☆ ☆ ☆),幸福指数
图形的变换—旋转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一定度数后的图形。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
1.蝴蝶的翅膀成图形,电梯的上下移动是现象,那么钟面上时针不停转动又是什么现象呢?()
2.观察例3时钟的指针从“12”到“1”是怎样变化的?结合例3的图示和提示试着填写书上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
(1)指针是绕哪点旋转的?(旋转中心)
(2)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3)转动了多少度?
请结合以上三点说一说例3的是怎样旋转的?
2.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图1的风车绕点O,针方向旋转了度到图2 。
又绕点O,时针方向旋转了度到图3。
3、画一画,完成书第五页例4,并小结方法。
过关检测:
1.在图1中画出下列图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在图2中画出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图形
图1 图 2
★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总体表现(☆ ☆☆ ☆ ☆),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