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关键词体验餐饮数据库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餐饮行业数据分析专用术语关键词解释
本文档旨在解释餐饮行业数据分析中的专有术语关键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术语及其定义:
1. 餐饮行业:指从事提供食品和饮料服务的行业,包括餐馆、咖啡馆、酒吧等。
2. 数据分析:指收集、清洗、转换和解释数据以提取有用信息和支持决策的过程。
3. 专有术语:指特定于餐饮行业数据分析领域的专用词汇和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有术语及其解释:
- 销售额:指特定时间段内餐饮企业实际销售的总金额。
- 毛利率:指销售额减去成本后的利润与销售额之间的比率。
- 客单价:指每次消费的平均金额,计算方式为总销售额除以总顾客数。
- 渠道分析:指分析不同销售渠道对餐饮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
影响。
- 产品分析:指分析餐饮企业不同产品销售情况,包括销售额、利润等。
- 顾客分析:指分析顾客的消费惯、购买力和忠诚度,以便更
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 供应链管理:指对餐饮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库存和采购等
环节进行管理和优化。
- 营销策略:指为增加销售额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而采取的各种
促销和广告手段。
- 数据可视化:指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以便
更直观地理解和传达数据。
以上是一些餐饮行业数据分析中常用的专有术语关键词及其解释。
理解这些术语对于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制定有效的策略至关
重要。
餐厅管理点餐系统数据库-(1)餐厅点餐记账数据库设计专业:姓名:学号:目录1、大作业概述 (4)2.需求分析 (4)(1)行业现状 (4)(2)系统介绍 (4)(3)用户需求分析 (4)(4)数据字典 (5)3、概念结构设计 (6)4、逻辑结构设计 (9)5、物理结构设计 (10)6、视图 (18)7、应用设计 (19)8、总结 (21)9附表 (22)1、大作业概述(1)数据库作业要求:包括6个方面:需求分析,概念结构,逻辑设计,视图,应用设计,总结(2)自己独立完成,不可百度网上资料。
2.需求分析(1)行业现状我国今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享受真正自动化、人性化的服务成为了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大多数的餐饮场所点菜、查看菜谱等是人工完成的,速度慢,效率低,极易出错,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餐饮点菜系统成为酒店提升服务档次,提高办公效率,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餐饮业要想跟上发展形势,餐馆点餐的信息化进程也要加快脚步。
(2)系统介绍餐饮点菜系统拥有方便、快捷、效率高、掌控能力强等特点,所以,本系统是针对餐饮行业的点菜而开发的一个系统。
开发本系统的总体任务是实现点菜、结帐、查询、统计、设置的功能,(3)用户需求分析本系统的总目标是为用户提供迅速、高效的服务,减免手工处理的繁琐与误差,及时、准确地反映餐厅的工作情况、经营情况,从而提高餐厅的服务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其具体目标包括:1)快速完成顾客的点餐。
2)准确无误地记录顾客的每笔消费记录。
3)实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最新餐单。
4)方便查询顾客消费情况。
(4)数据字典1)数据项⑵数据结构3、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将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概念模型的过程,即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型。
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易于理解,易于更改,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餐饮业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客户体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开始利用大数据来提升业务运营和客户体验。
餐饮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之一,同样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客户体验的提升。
本文将从点餐、菜品推荐、运营决策等几个方面,探讨餐饮业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客户体验。
一、个性化点餐推荐现代社会,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餐饮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消费者的点餐偏好进行分析,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菜品推荐。
通过用户的历史点餐记录、偏好菜系等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作出更具针对性的点餐推荐,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历史点餐记录,提供与其喜好相符合的菜品推荐,或者为其推荐新品尝试。
二、优化菜品搭配菜品搭配是餐饮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菜品组合可以提升客户的用餐体验。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菜品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最佳搭配组合。
通过对顾客的历史订单和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菜品之间的味道互补或相似性,进而在菜单设计上进行优化。
这样一来,顾客在用餐过程中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美味的菜品搭配,增强客户的感官体验。
三、提升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餐饮业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客户的整体体验。
通过对顾客历史订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消费者偏好的用餐时间、用餐方式等,从而合理安排服务人员的调度。
此外,通过分析用户点评数据,可以找出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向顾客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顾客对服务的评价,再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出顾客的共同需求,优化服务策略。
四、智能化运营决策餐饮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进行智能化的运营决策,提升管理效益,进而提升客户体验。
通过对销售数据、库存数据、供应链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热销菜品、优化供应链等,从而做出更准确的经营决策。
另外,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经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参考。
浅谈购物中心的餐饮整合研究摘要:近年来,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服务的购物中心,正逐步改变着城市人的生活方式。
餐饮,作为购物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能够最大化的挖掘餐饮对购物中心的正面影响?本文从餐饮对购物中心的影响及如何有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购物中心餐饮整合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是指经统一规划、开发,进行一致的经营管理的,并提供配套停车场所的一组零售商及相关的商业设施,其规模及经营方针往往由所提供服务区域的市场特征决定。
11.购物中心发展的阶段纵观中国零售业高速发展的近20年时间里,购物中心经营模式的演变,总共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购物模式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新世界、百盛、太平洋等外资百货巨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为百货业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国内传统百货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竞争压力下,促使传统百货变革经营思路,以顾客为中心,调整商品结构,改善购物环境。
这一阶段,标志着中国百货零售业进入现代商业模式时代。
此阶段的购物中心,主要以零售各类商品为主,餐饮与娱乐等配套设施十分稀缺,属于纯购物模式。
第二阶段:一站式消费进入2000年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的商业地产得到迅猛的发展,作为配套设施的购物中心数量也在与日俱增,纯购物模式的零售业态已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而在此时,商业地产高度发达的香港地区,大型的购物中心如海港城、太古城等,包含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一站式服务的经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国内零售业;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解决地产项目的商业配套问题,而且能够带动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因此这样一类的综合型购物中心在国内主要城市大量出现,如上海的港汇广场、正大广场,北京的东方新天地,深圳的万象城,广州的天河城等,并迅速成为当地地标甚至城市中心。
第三阶段:主题型购物中心2010年后,国内购物中心的竞争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同质化,优质商品的稀缺性,导致各个购物中心的品类与商品组合大同小异,商场的促销战愈演愈烈,众多的购物中心经营举步维艰。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场餐饮业作为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日益显著。
本报告通过对某大型商场餐饮区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商场餐饮业的发展现状、消费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商场餐饮经营者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大型商场餐饮区近一年的销售数据、顾客问卷调查及市场调研报告。
2. 数据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商场餐饮区的销售额、顾客满意度、消费水平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揭示商场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2)交叉分析:对餐饮业态、消费人群、消费时段等指标进行交叉分析,探究商场餐饮业的消费趋势。
(3)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商场餐饮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商场餐饮业发展现状1. 销售额根据数据分析,某大型商场餐饮区近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同比增长15%。
其中,正餐类销售额占比最高,达到50%,快餐类、咖啡厅类销售额分别占比30%和20%。
2. 顾客满意度通过顾客问卷调查,商场餐饮区的顾客满意度为85分,其中正餐类顾客满意度最高,达到90分;快餐类、咖啡厅类顾客满意度分别为80分和75分。
3. 消费水平商场餐饮区的消费水平较高,人均消费达到100元。
其中,正餐类人均消费最高,达到150元;快餐类、咖啡厅类人均消费分别为80元和60元。
四、商场餐饮业消费趋势1. 餐饮业态多样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商场餐饮业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除了传统的正餐、快餐、咖啡厅外,新兴的甜品店、饮品店、茶餐厅等业态也逐渐成为商场餐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消费人群年轻化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商场餐饮区的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占比达到60%。
年轻消费者对新鲜、时尚、个性化的餐饮业态更感兴趣。
3. 消费时段高峰化数据分析显示,商场餐饮区的消费时段主要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时段,占比分别为40%和50%。
周末及节假日消费时段更为集中,达到60%。
大数据在餐饮行业的应用智能点餐与顾客体验优化大数据在餐饮行业的应用:智能点餐与顾客体验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进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发重要。
餐饮行业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并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在餐饮行业中的应用,重点讨论智能点餐和顾客体验优化。
一、智能点餐系统:提高效率和精确性大数据技术在餐饮行业中智能点餐系统的应用,旨在提高点餐效率和菜品准确性。
传统的点餐方式通常需要人工记录顾客的点餐需求,然后传达给厨房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导致点餐时间延长和出错的情况。
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点餐系统可以自动记录顾客的点餐需求,并将数据直接传输至厨房,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点餐效率。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顾客的历史点餐数据和个人喜好,为其推荐适合的菜品,提高了点餐的准确性。
二、数据分析优化顾客体验除了智能点餐系统,大数据技术还能够通过对顾客数据的分析,为餐饮企业提供更好的优化顾客体验的策略和服务。
通过收集和分析顾客点餐的时间、菜品偏好、消费习惯等数据,餐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例如,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餐饮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点餐时间的特点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以应对顾客用餐高峰期的需求。
同时,餐饮企业还可以通过分析顾客偏好,优化菜单设计,推出更受欢迎的菜品,提升顾客满意度。
三、移动支付与数据安全随着移动支付在餐饮行业的普及,大数据技术在支付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支付过程更加迅捷方便,顾客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或者其他方式即可完成支付。
而大数据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安全方面。
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可能面临丢失、被盗等情况,而移动支付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加密用户支付信息,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移动支付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支付记录,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支付数据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17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241历史沿革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地处中山南路,淮海路交叉口,是由张静江、曾养甫、茅以升等民族企业家为了支持国货、抵制日货于1936年所创立的。
作为民国南京首栋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的大型商场,中央商场的建筑空间以室内步行街为特征,受到中国传统的商业街市空间原型的影响,形成自城市街道、标志物、广场到商业内街的空间序列[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央商场也迎来了它的改造之路。
1990年中央商场实现了“新生”:拆除了原来的老营业楼,重新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营业大楼。
距今已经有86年历史的中央商场以自身的沧桑承载了南京商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是许多老南京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城市的记忆。
2消费模式的转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电商加速了我国经济社会向数字化转型,消费方式由原来的线下主导模式转向以电商和移动支付为主体的线上消费模式。
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驱使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进步,以人为中心、实现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模式逐渐兴起。
消费行为从原来单一的功能式消费向体验式消费转变,消费对象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逐渐延伸。
体验经济被看作服务经济的延伸,是继农业、工业和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的经济形态[3]。
传统的零售商场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空间而选择牺牲消费者的体验,其空间形式简单、布局呆板,这样的商业空间逐渐被淘汰。
3现状分析笔者通过对中央商场的商业空间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得出中央商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摘要 随着我国消费模式的转变和电商经济的冲击,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以体验式为主导的商业空间。
文章以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该商场的商业空间在体验式消费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在不改变原本主体结构和层高的基础上,从功能业态、动线组织、空间塑造、配套设施和细部优化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使其在改造后能够适应现在的体验式消费模式,并为南京地区其他商业建筑的空间改造提供建议。
Qook酷客快休闲餐饮火不火,看看这些数据餐饮门店的管理和发展,一切都是用数据来说话的。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餐厅确实需要一个数据的支撑,才得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何判断自己的餐厅火与不火,得看四个数据。
数据也是最客观的(不错、可以、还行),数字会说话(上升、下降、停顿),数字速度快(同比、环比、交叉)客流量所谓的客流量是指单位时间进入某个场所的人数,是反应该场所人气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得注意,客流量不等于人流量,人流量指的是包含那些不属于我们目标消费的顾客。
Qook酷客快休闲餐厅的客流量毋庸置疑,门店开业没多久,便成了吃货和非吃货的聚集地。
有吃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吃货“觅食”的身影,更何况这种新式快餐,又是首次亮相中国,作为吃货又怎能错过尝鲜的机会?而非吃货,因为Qook不仅有美食,更有除美食外舒适休闲的就餐环境,就算你不是吃货,只是过来小憩一会,点一杯热饮,或者一个小点心,也绝对能让你享受除美食外的都市逃离,因为这里的环境真的会有一种让你不想走的魔力。
进店率进店率通俗一点讲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从店铺门口经过的客流量与进入店铺内的客流量的比率。
Qook酷客快休闲餐厅的进店率可想而知,在装修风格上,将法式建筑风格融入中式元素之中,无不体现出简约、大方,无形中增添一种休闲氛围,几块电子屏更是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数字化需求,这一切让我们在愉悦的用餐时光中。
同时融入的潮流,简约,时尚等元素,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享受休闲的氛围,让你在和朋友聊天时享受到休闲的愉悦氛围。
体验率体验率:指的是顾客进店数除以接受门店人员服务的次数=体验率。
Qook酷客的美食结合了中国人的饮食喜好,不仅在餐品上对中、法国餐饮文化进行融合,同时在用餐环境上也力求向消费者充分展现融合的文化氛围,所以自开业起就广受魔都人喜爱。
所以在体验率上,也是优于其它餐饮。
回头率回头率,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回头的频率。
具体地讲就是人们在行进中。
迎面而来的人虽然已经从身边走过,或观察者已经走出被观察者的视线,却仍然要回过头来再看看。
餐饮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餐饮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帮助经营者了解当前市场状况,指导决策并提供业务发展建议。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历史销售数据、菜品热度分析、顾客评价、销售渠道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
二、历史销售数据1. 销售额趋势分析通过对销售额的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销售额的整体趋势。
根据历史销售数据的分析,销售额在过去一年呈现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销售额的季节性波动,如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销售额明显上升。
2. 客单价分析客单价是指每位顾客的平均消费金额。
通过对客单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餐厅价格定位的效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客单价在过去一年呈现了缓慢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餐厅在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推动销售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菜品热度分析1. 畅销菜品分析通过对菜品销售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各个菜品的销售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以下几道菜品在过去一年中的销量最高:菜品A、菜品B、菜品C。
餐厅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畅销菜品的特点,以提高其他菜品的销售。
2. 新品推荐通过对菜品的评价数据和销售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新的菜品供餐厅考虑。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以下几道新菜品的评价较高并且有较高的销售潜力:新菜品A、新菜品B、新菜品C。
四、顾客评价分析1. 评价整体分析通过对顾客评价数据的情感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顾客对餐厅的整体评价。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大部分顾客对餐厅的服务态度、菜品口味和环境等方面给予了积极评价。
然而,仍有少部分顾客对餐厅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一些负面评价。
餐厅在维护顾客满意度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2. 评价关键词分析通过对顾客评价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顾客最关注的方面。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顾客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服务、口味、价格、环境等。
餐厅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以提升顾客满意度。
购物中心关键词体验餐饮数据库最近,上海新开的购物中心让人逛不过来。
你可以在月星环球港逛上一整天,也可以冲到环贸广场iapm血拼至深夜,念念不忘K11的那几只小猪的同时,再去逛逛静安嘉里中心新开的city’super。
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
未来3年,上海的新增零售物业面积将达300万平方米。
最近上海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大都是较有经验的开发商,后面的新增供应量中,开发商都不是很有经验,这是以后最大的问号。
2012年底,上海及北京两地分别仅有两三家零售商广场销售增幅在扩大,大部分商场的销售增幅均有所下降。
竞争日趋白热化,购物中心已难以靠简单复制生存。
现在的购物中心不仅仅是购物消遣,要给人们一种归属感——“我就是这个族群。
”如何营造归属感?怎样脱颖而出?拿什么迎战电商冲击波?纷纷标榜“体验式消费”细数最近新开的购物中心,贴的都是名为体验式消费的标签,而且还有各自独特的标签。
比如iapm商场主打夜行消费的概念。
营销无处不在的时代,贴标签这门艺术必须懂。
早几年,购物中心常被业内人士戏称为盒子。
在盒子里,划格子,再往里面放品牌。
有些购物中心操作形同流水线,就连洗手间、前台的位置也是如出一辙。
“消费者已经有些疲劳了。
”一家港资购物中心操盘者说,“所有商场都一样,购物中心本身没有灵魂。
”灵魂就是标签。
细数最近新开的购物中心,贴的都是名为体验式消费的标签。
体验就是一定要自己亲身去体验的意思,比如类似餐饮、电影院、娱乐、书店、数码,再配合环境、建筑风格等等,这些一定要人亲自去感受的。
不像零售服装,在网上一点击就能买到,体验式就是你要去感受,它不可代替。
“大家为什么要把体验式的品种增大?就是因为在电商冲击比较激烈的环境下,体验不可替代,抗风险能力更强。
”除了餐饮娱乐,展示、教育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将来在上海,不一定是迪士尼和欢乐谷,还可能有些小的、针对成年人的娱乐形式,会在购物中心里产生。
这可能会通过更加高科技的形式体现。
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在海外考察,以引进更有趣的活动。
比如说,在购物中心里,体验坐飞机或者驾驶的感觉。
会有一个体验中心,结合历史和新科技让消费者体验。
除了“体验式消费”这个大标签,新开购物中心各有独特标签。
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月星环球港,刷新了中国购物中心的体量纪录,仅商业面积就达32万平方米,单层购物面积有4万-5万平方米。
这个号称全球核心商圈最大的购物中心,因为大创造了各种可能性:3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2200个停车位,试营业3天50万人流。
月星集团董事长丁佐宏称,环球港会成为上海的旅游景点。
所以没有传统意义上单一的目标消费者群体,“就是说一小时经济圈,希望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应有尽有。
”体量大是月星的标签,常州环球港88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占38万平方米。
仅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却拿出整个B3层,做公共艺术空间——K11这个艺术标签贴得很有本钱。
大沙发、免费的无线网络、游戏桌、电梯里的电子狗,随处可见新奇。
K11营运总经理陈健豪说,每过两三个月会换一次主题。
K11开出以来,明显的变化是周围的白领都来这吃饭了,晚上8 点来港丽,还要排队。
在主打夜行消费的iapm出来之前,内地的商场在晚上10点前大都已经关门,看场午夜电影只能乘货梯,彻夜血拼只能等到圣诞节这种假日季。
iapm商场主打夜行消费的概念,其中零售商户将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11点。
而餐饮及电影院业态营业至翌日凌晨零点,部分餐饮商铺则将延长至翌日凌晨两点。
这更符合外资企业专员、本地管理级白领、年轻消费群和夜游族的消费习惯。
体量在12万平方米的“iapm”是“am+pm”,而“i”可以是“我”,“我的apm”。
建筑面积在8.6万平方米的静安嘉里中心则“立足”自己的位置:一边是地铁上盖商业久光百货和芮欧百货,另一边则远连“梅泰恒”。
嘉里用南京西路停转纽带来形容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1340个停车位在其他地方并不稀奇,但在南京西路,不管你想逛“梅泰恒”还是久光,也许你的车只能停在嘉里。
此外,静安嘉里中心的上班族如果搭乘地铁,则必须经过商场才能到地铁入口。
在辐射有效商圈这个概念被反复提及之际,静安嘉里中心方面很直白——商场可以吸引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商旅客人,周边办公楼上班的白领则是其主要客群之一。
地段法则和“主题”现在的购物中心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艺术型购物中心,比如K11、喜玛拉雅中心、侨福芳草地等。
二是主题型购物中心,比如多主题概念的月星环球港。
以后会越来越多地统一主题展现出来。
“体验式消费”还只是初级阶段,2.0版是“主题”。
体验式消费’比较初期是吃喝玩乐,后续阶段还是要走主题。
台湾诚品书店是一个例子,可以看书、玩、约会。
这样的主题商业大陆还比较少。
很多人批评,很多购物中心千篇一律。
上海购物中心总量在110个左右,其中主题购物中心的比例不到10%。
110个购物中心分布的区域在市中心,主要是徐家汇、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南京东路和浦东陆家嘴;周边区域商圈包括联洋、虹桥、曹家渡、五角场等。
中心商圈的平均租金在60元/平方米/天,周边商圈的平均租金大概为中心商圈的一半。
当然,并非所有的购物中心都得刻意往主题上靠。
硬把巴黎的老佛爷搬到廊坊,难免突兀。
商业地产最为推崇的“地段”法则仍不过时,因为商业永远是为了需求存在。
主题型购物中心还是针对主力商圈。
像C级和D级这样的地段要符合半公里、1公里内市民的需求。
比如说昆山万家汇、上海的浦东嘉里中心、仲盛世界商城、大拇指广场等购物中心,都是符合当地的需求。
但A、B级商圈的购物中心,对差异化要求更高。
一位零售业高管指出,“梅恒泰”金三角多年,虽然金鹰国际广场地点不错,但品牌特色并不明显。
而二、三线城市眼下仍以有效商圈里的市民需求为主。
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跑了全世界很多购物中心,“看的比我还多。
”有个西安老板想把伦敦那些很新潮的理念带回去。
但伦敦和西安的人均收入不等比,差十几年,更不要讲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即使你想盖这个东西回馈家乡,但意义不大,你做的东西不是当地老百姓要的。
但深圳这样的城市就完全可行。
深圳的购物环境很传统,消费者准备好要不一样的购物体验,但现在还没这样的购物中心出来,我们帮深圳做项目就会提很多概念,比如像英国、美国等类似有点步行街概念的。
因为深圳市民的收入够高,预计三四年后项目入市人均年收入能到2万多美元。
所以,我们敢在深圳提概念,但把这个概念拉到武汉、西安,我们就觉得为时尚早。
先是地段,再是定位,再去贴标签。
商业有个特性,卖了就没了。
当年1亿元的租金,5年后可能2亿元。
现在的后悔机会不多,黄金地段就这么多。
商业太多,选择太多,而能消费的人群就只有这么一点。
现在不要说市中心,光莘庄都有很多购物中心,比方说周围是10万人辐射圈,以前商业很滋润的,但现在开了三五个购物中心后,同比增长率不够,怎样突破,所以要想一些新的方向。
现在的购物中心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艺术型购物中心,比如K11、喜玛拉雅中心、侨福芳草地等。
二是主题型购物中心,比如多主题概念的月星环球港。
以后会越来越多地统一主题展现出来。
泰国曼谷有一个 Terminal21,每层都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如一楼为日式风格,所有零售餐饮娱乐,服务人员到装修装饰,都充满日本气息。
再比如Hello Kitty主题商场。
三是家庭型购物中心,比如正大广场。
以后家庭型购物中心会是主流,从为各种年龄层提供一站式服务,吃喝玩乐都可以。
四是娱乐型购物中心。
在迪拜mall中,世嘉主题公园中速度区、探险区、体育区、电子流行乐区和有奖游戏区等五大区域,让各个年龄层次的游客流连忘返,再加上水下动物园、水族馆、儿童职业体验中心等,让人们几乎忘却了自己身在一个购物中心之中。
诸如养生养老、文化型结合博物馆影院等类型的购物中心,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餐饮业占比普遍在30%对比一下新开业的这几个购物中心业态分布,餐饮的比重基本都在30%上下。
这主要是为拉动人流。
餐饮在购物中心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要配合体验式购物,餐饮是最好的配合。
对比一下新开业的这几个购物中心业态分布,餐饮的比重基本都在30%上下。
月星环球港中,餐饮占比为30%;零售占10%~50%,文化娱乐性占25%。
走进静安嘉里中心,每一层扶梯旁边都有餐厅。
嘉里中心的业态分布图上,餐饮占28%,精品超市占8%,娱乐休闲占7%,时尚服饰占42%,个人护理、家居生活占15%。
一眼看过去,只有超市和餐饮,其他品牌销售很少。
而去过iapm的人,多半会留意到稻香门口的排队长龙,还有不用再去ifc吃利苑了。
iapm拥有30多间潮流热点餐厅,如首次进驻中国的 DressedSalads、新加坡珍宝渔鲜,以及日本居酒屋大赛冠军炎丸居酒屋等。
iapm租户类型比例中,零售占60%,餐饮占30%,另有10%为电影院、瑜伽中心等休闲娱乐业态。
很多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占比甚至达到50%。
餐饮业态占比提升,主要原因自然是拉动人流。
多餐饮店的付租能力比零售差,但餐饮的比例越来越大,却是不可挡的潮流。
你不能因为它付租能力低就不让它进来。
如果商场里面没有一定比例的餐饮,消费者不会来。
餐饮比重大是潮流,把商场当做一个纽带,人聚会联系的地点。
目前在上海,很多餐饮品牌的利润在提升。
个别做得不好的商家,是它的本身经营能力、定位的问题,整个行业利润是上调的,所以承租能力也是上升的。
两年前,大众消费的中高端餐饮很多给到的业主都只是5-10元/平方米/天。
而现在,每天每平方米已经有十几元,甚至有些已经接近20元,餐饮这个行业,特别是今年,做得出色。
或许可以换个角度看餐饮老板的抱怨,餐饮的付租能力只是和零售比相对较低。
一般而言,购物中心首层租金80-90元/平方米/天,往上的楼层可能每天每平方米就十几元。
南京西路附近的小铺位,针对餐饮业态收取的租金,更倾向于根据营业额按比例收取(扣点)。
芮欧地下2层,有些营业额高得不得了,平均来看,日租金20-30元/平方米,甚至更高,相当于营业额的20%或25%,底租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模式下,营业额没达到要求,业主会叫你走。
像这样的小餐铺,有时候日营业额2万、3万元,最高到5万元都有,反算一下,租金水平可见一斑。
于业主来说,餐饮租户的底租相对较低,但如果做得好,扣点比较吸引人,上海K11比香港做得更精彩,不难发现它逾30%是餐饮。
K11的餐饮都很精致,小餐饮为主,这对K11是好事,因为有什么问题,更换客户比较容易。
餐饮的租期一般签5年。
餐饮行业的利润有多少?比如100元收进来,现在食品的价格高一点,毛利润可能慢慢会从七成降到六成甚至六成以下。
“开业前已在做数据库”招商、贴标签、商场开业旺,这些只能说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要靠后期运营管理。
接地气的做法之一,是办活动。
光有人气不行,还要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