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2
关于劳动评价的古诗文1. 《悯农》(其二)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归园田居》(其三) -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 《秋浦歌》(其十四) - 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4. 《农家望晴》 - 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5.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6. 《江上渔者》 -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 《贫女》(节选)- 秦韬玉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8.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 《陶者》 - 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0. 《乡村四月》 -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 《观田家》(节选)-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2. 《乡村田舍》 - 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13. 《畲田调》(其一) - 王禹偁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14. 《畲田调》(其四) - 王禹偁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15.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节选)- 王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劳动这一主题的课文。
两首古诗都是以劳动为主题。
《秋浦歌》抒发了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悯农》揭露了社会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劳动人民真挚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3个,写字5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独立识字学词、背诵课文是重点。
体会两首古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古诗不陌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已经掌握。
只需要在对古诗个别词语的理解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这两首古诗我的教学策略是先分讲后整合对比讲。
采用多形式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教学插图。
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有关作者和劳动的古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生字、词语悯,粟,犹,浦赧郎,紫烟,犹如2.齐读两首诗。
3.问题:这两首古诗都是有关劳动的。
你能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吗?二讲授古诗理解异同1.自由读《秋浦歌》,读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组织好语言来回答。
2.挑生回答。
并且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3教师总结夜幕中,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天,映红了地。
紫色的浓烟中,灿烂的红星乱窜,迸发出耀眼的光彩。
红彤彤的炉火映照着工人红彤彤的脸庞,他们的脸庞在月色中显得分外明亮。
他们高亢粗犷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响彻夜空,寒冷的河水为之激荡。
听了老师的总结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自己再读这首诗,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看法。
4教师汇总学生看法并总结。
是呀!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赞美和钦佩,劳动真光荣!5下一首诗是这个感情吗?请你用上一首诗的步骤1.读2想3讨论自学这首诗。
6教师挑小组长来汇报本组学习这首诗的成绩。
古诗中最经典的五言绝句古诗中最经典的五言绝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最经典的五言绝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中最经典的五言绝句 10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
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天自然的`诗篇,天籁之音)0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这首《静夜思》就是这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此诗极为流行,有唐人的地方就有这首诗。
(中华第一诗!绝句的代表作!)0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
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赞美辛勤劳动的诗句
1.《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李白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2.《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6.《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必背唐诗大全必背唐诗大全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必背唐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必背唐诗1《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3岁幼儿古诗词100首《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赏析以及作者李白的简介: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诗词赏析:
《悯农》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苦劳作的同情和敬意。
诗中描写了农民在正午时分锄禾耕地,汗水滴在禾下的土地上。
诗人通过这一简单而深刻的场景,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与付出,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则传达出了对农民辛勤的感叹和尊敬之情。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李白关注人民生活的一面。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生于陇西成纪(今属甘肃省),出生于士族家庭。
李白的诗歌风格奔放豪放,以豪放、清新、奔放著称。
他的诗中常常表现了对自由、酒、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也涵盖了对历史、神话和文学的广泛知识。
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抒发真情的特点,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白的诗歌作品多种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题材和情感,包括山水田园、豪放抒怀、咏史等。
总之,李白的《悯农》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农民的同情而著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一种风格。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这二首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无私奉献的赞扬及对他们悲苦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首古诗(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课题导入:今天我们将进入新一章的学习,这一章的主题是劳动,那么,在这一章的开篇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一起来看看在他眼中有怎么样的劳动场景。
(书写课题:秋浦歌)2.通过预习介绍课题背景,了解李白。
(教师补充课题背景,秋浦歌其十四。
)3.复习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2、检查反馈:3.学习生字词(形近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再次朗读诗歌,结合课文插图,请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四)逐句翻译,加深理解1、解读古诗一、二句(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用怎样的视角写的?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解读三、四句(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体会到的?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一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考级古诗三十首一、《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三、《悯农(其二)》[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五、《风》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六、《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七、《秋浦歌》 [唐]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八、《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九、《秋风引》[唐]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十、《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十一、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十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十三、《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十四、《登柳州峨山》【唐】柳宗元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十五、《天净沙.夏》【元】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十六、《天净沙.冬》【元】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十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十八、《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十九、《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二十、《夏口夜泊别友人》【明】李梦阳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
李熠最著名的五十首诗词李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深受读者的喜爱。
下面是李熠最著名的五十首诗词。
1.《静夜思》:这是李熠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景。
2.《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美景的情景,以及对历史的追思和思考。
3.《将进酒》:这首诗以豪饮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
4.《春望》: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希冀。
5.《送别》: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惋惜和对亲人的祝福。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以九月九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7.《将进酒》: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和对美酒的热爱。
8.《秋风词》:这首词以秋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9.《夜雨寄北》:这首诗以夜雨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寄托。
10.《行路难》:这首诗以行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难的思考和对坚持的呼唤。
11.《泊船瓜洲》:这首诗以泊船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怀念。
12.《登高》:这首诗以登高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高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13.《赠汪伦》: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14.《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惋惜。
15.《悯农》:这首诗以农民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呼唤。
16.《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以夜泊牛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思考。
17.《长恨歌》:这首诗是李熠的代表作之一,以长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光的思绪。
18.《望岳》:这首诗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岳飞的敬仰和对民族精神的赞扬。
19.《塞下曲》:这首曲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和对黄河壮丽景色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