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视听语言
绘画、音乐、电影、电视、视听语言
利用视听原理将文字剧本转化为分镜头脚本,再利用分镜头脚本调度角色、 场景、灯光、音效、道具等各个环节进行制作,最后通过后期剪辑形成成品。
手机支付wap版
视听语言狭义上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广义,还包含了镜头里表现 的
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动画的剧作结构。
18
第四节 似动现象与心理补偿机制
似动现象是人的视知觉固有特点,它不仅具有生理依据还有 一定的心理作用参与其中。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我们使原本静止 的角色或场景生动的动起来,带给观众逼真的感觉。
19
1833年J.A.F.普拉托设计和制造了第一个动景器。在一个圆盘分成的各 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 时,人们即可以看到连续运动,这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出和制 作的。
17
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 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 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就是PAL 制)或30幅(NST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 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错觉——错觉和幻觉同属人的视听假象,两者的差异在于幻觉 可以经过理性分析后还原真实,是暂时的,而错觉是人的生理 本能,具有不可恢复性。
11
动画艺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人类这些心理特征开展的。例如车窗外倒 行的树木会让人产生树木在移动的错觉,白色的物体会让人产生大于相同 体积黑色物体的错觉。
12
幻觉——幻觉则是一种主观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就 会形成,动画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易于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场景 及道具来渲染气氛,刺激观众的知觉体验以产生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