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7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寒假提高练习二
- 格式:docx
- 大小:189.01 KB
- 文档页数:2
2017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1
一、简便计算。
12 +14 +18 +116 +132 +164
12 +16 +112 +120 130+ 142 +156
128)384
119219614812411216131(⨯+++++++
二、解决问题。
1、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
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 、B 两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 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4、甲、乙、丙三个盒子各有若干个小球,从甲盒拿出4个放入乙盒,再从乙盒拿出8个放入丙盒后,三个盒子内的小球个数相等。
原来乙盒比丙盒多几个球?。
2017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2
1、小王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
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42千米,那么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勤风印刷厂,装订车间有40 个工人,每分钟每个男工装订 3 本书,每个女工装订 1.5 本书,男女工人 5 分钟一共装订了435 本书。
问男女工人各装订多少本?
3、甲、乙两人星期天一起上街买东西,两人身上所带的钱共计是86元.在人民市场,甲买一双运动鞋花去了所带钱的4/9,乙买一件衬衫花去了人民币16元.这样两人身上所剩的钱正好一样多。
问甲、乙两人原先各带了多少钱?。
2017学年初三第一学期反比例函数综合练习二-).1、已知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交于点A(1,4)和点B(m,2(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a(a为常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与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B(m,1).(1)求点B的坐标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在y轴上,且△PAB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3、如图,P1、P2(P2在P1的右侧)是y=(k>0)在第一象限上的两点,点A1的坐标为(2,0).(1)填空: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A1的面积将(减小、不变、增大)(2)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边三角形,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②求出点P2的坐标,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在第一象限内,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的函数值.),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4、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坐标为(0,1),点B坐标为(0,2点C,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A、C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P点的坐标.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B(2,n),过点B作BC⊥x轴于点C,点P(3n﹣4,1)是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PBC=∠ABC,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A、B、C的坐标分别是(1,0)、(3,1)、(3,3),双曲线y=(k≠0,x>0)过点D.(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作直线AC交y轴于点E,连结DE,求△CDE的面积.7、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D交y轴于P点(1)已知点A的坐标是(2,3),求k的值及C点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若△APO的面积为2,求点D到直线AC的距离.8、如图,已知直线l:y1=k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2=(a≠0,x>0)分别交于D、E 两点.若点D的坐标为(4,1),点E的坐标为(1,4)(1)分别直接写出直线l与双曲线的解析式:;(2)若将直线l向下平移m(m>0)个单位,当m为何值时,直线l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当y1<y2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9、如图,直线y=x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 (3,a ),B (m ,n )第一象限内的点B 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31m n (1)求点B 的坐标; (2)求△OAB 的面积.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反比例函数y=(k ≠0)图象上一点,AB ⊥x 轴于B 点,一次函数y=ax +b (a ≠0)的图象交y 轴于D (0,﹣2),交x 轴于C 点,并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 ,E 两点,连接OA ,若△AOD 的面积为4,且点C 为OB 中点. (1)分别求双曲线及直线AE 的解析式;(2)若点Q 在双曲线上,且S △QAB =4S △BAC ,求点Q 的坐标.11、如图,一次函数y1=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x>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A点坐标为(2,1),C点坐标为(0,3)(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AB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A,C分别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2),直线y=﹣x+3交AB,BC于点M,N,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M,N.(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在x轴上,且△OPM的面积与四边形BMON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13、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C,过点A作AD⊥0A,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D,连结CD.(1)若已知AB=AC,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若已知CD=AC,求△ACD的面积.14、如图,已知双曲线y=与直线y=x相交于A,B两点,点C(2,2),D(﹣2,﹣2)在直线y=x上.(1)若点P(1,m)为双曲线y=上一点,求PD﹣PC的值.(2)若点P(x,y)(x>0)为双曲线y=上一动点,请问PD﹣PC的值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3)若点P(x,y)(x>0)为双曲线y=上一动点,连接PC交双曲线另一点E,当点P(x,y)使得PD﹣CE=2PC.求P的坐标.。
寒假二1.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35°,将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处,斜边OM与直线AB重合,另外两条直角边都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90°,如图2所示,此时∠BOM=;在图2中,OM 是否平分∠CON?请说明理由;(2)紧接着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继续旋转到图3的位置所示,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CO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MON=900).(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恰好平分∠BOC,问: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在∠BOC的内部,如果∠BOC=60 ,则∠BOM与∠NO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已知将一副三角尺(直角三角尺OAB和直角三角尺OCD,∠AOB=∠CDO=900,∠COD=300)如图①摆放,点O,A,C在一条直线上,将直角三角板尺OCD绕点O逆时针转动,变化后如图②、图③摆放.(1) 如图①,当点O,A,C在同一条直线上,∠BOD的度数是_____;(2) 如图②,若要OB恰好平分∠COD,则∠AOC的度数是______;(3) 如图③,当三角尺OCD摆放在∠AOB内部时,作射线OM平分∠AOC,射线ON平分∠BOD,如果三角尺OCD∠AOB内绕点O任意转动,∠MON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其度数;如果变化,说明理由.4. 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三角尺ABC中,∠BAC=90°,∠B=∠C=45°,三角尺ADE中∠D=90°,∠DAE=60°,∠E=30°,分别作出∠BAD,∠CAE的平分线AM,AN,然后提出问题:求出∠MAN的度数.特例探究“智慧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 仍然是∠BAD,∠CAE的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AB和AE在同一条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B,AD,AM在同一条直线上.(1)计算:图2中∠MAN的度数为______,图3中∠MAN的度数为______(直接写出答案,不写过程).发现感悟(2)探究完图2、图3所示的特殊位置问题后,请你猜想图1中∠MAN的度数为______.智慧小组的同学认为图2、图3中的∠BAD,∠CAE的度数都已知或能求出具体的度数,图1中,∠MAN =∠MAB+∠BAE+∠EAN,这些角比较一般化,求不出具体的度数,所以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设∠BAE 为x度,则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BAD和∠CAE,进而可以表示∠MAB和∠EAN,这样就能求出∠MAN 的度数. 请你根据“智慧小组”的思路,求出图1中∠MAN的度数.类比拓展受到“智慧小组”的启发,“创新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BAD,∠CAE的平分线AM,A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AN的度数,请你求出∠MAN的度数.5.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 如果一道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中包含几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来求解. 例如|x|= 3, |y|= 2 , 求x加y的值.情况①,若x=3,y=2时,x+y=5; 情况②,若x=3,y= -2时,x+y=1;情况③,若x= -3,y=2时,x+y= -1; 情况④,若x=-3,y= -2时,x+y= -5;所以x+y的值为1, -1, 5, -5.几何的学习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过点O作射线OE平分∠BOC,当直角三角板绕点O继续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图①的位置时,在旋转过程中你发现∠AOC与∠DOE(00<∠AOC≤1800)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情况(1): 如图①,当00<∠AOC<900时,若∠AOC=400,则∠DOE的度数是_____.情况(2): 如图②,当∠AOC是钝角时,使得直角边OC在直线AB的上方,若∠AOC=1600,其他条件不变,则∠DOE的度数是_____.情况(3):若∠AOC=ɑ,在旋转过程中,你发现∠AOC与∠D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用直接用含ɑ的式子表示角的度数.。
20 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年级数学练习必修2模块考核试卷(文科)说明:本试卷分Ⅰ卷 和Ⅱ卷,Ⅰ卷17道题,共100分,作为模块成绩;Ⅱ卷7道题, 共50分; Ⅰ卷,Ⅱ卷共24题,合计150分,作为期中成绩;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密封线内填写个人信息。
Ⅰ卷(共17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机读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x-y+3=0的倾斜角是( )。
A: π/6 B: π/4 C: π/3 D: 3π/4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1,0,1)和B(1,1,1)的距离是 A 、 1 B 、2 C 、3 D 、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B.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C.斜棱柱的侧棱长大于高D.四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 4.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A .2/3B . 35C .4/3D .3525.设点A ,B 是直线3x+4y+2=0与圆x 2 +y 2+4y=0的两个交点,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4x-3y-2=0 B.4x-3y-6=0 C.3x+4y+6=0 D.3x+4y+8=06. 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l ⊥α,l ∥m ,则m ⊥α B. 若l ⊥m ,m ⊂α,则l ⊥α C. 若l ∥α,m ⊂α,则l ∥m D. 若l ∥α,m ∥α,则l ∥m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面对角线AC 上运动,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D 1P ∥平面A 1BC 1; ②D 1P ⊥BD ;③平面PDB 1⊥平面A 1BC 1; ④三棱锥A 1−BPC 1的体积不变。
2017-2018第一学期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二章: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题1.抛物线y=2x2-2 x+1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是( )A.0 B.1 C.2 D.32.如图,抛物线与x轴一个交点为(-2,0),对称轴为直线x=1,则y<0时x的范围是()A.x>4或x<-2 B.-2<x<4 C.-2<x<3 D.0<x<33.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1,x2=—5,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是()A.直线x=2 B.直线x=3 C.直线x=-2 D.y轴4.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3,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4a+2b+c<0;④对于任意x均有ax2-a+bx-b>0,其中正确的个数有()8.已知抛物线y=x2+bx+c(其中b,c是常数)经过点A(2,6),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线段BC有交点,其中点B(1,0),点C(3,0),则c的值不可能是()A.4 B.6 C.8 D.109.抛物线y=ax2+bx+c(a≠0),对称轴为直线x=2,且经过点P(3,0),则a+b+c的值为()A.﹣1 B.0 C.1 D.310.若二次函数y=ax2﹣2ax+c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ax2﹣2ax+c=0的解为()A.x1=﹣3,x2=﹣1 B.x1=1,x2="3"C.x1=﹣1,x2="3" D.x1=﹣3,x2=111.抛物线y=x2﹣2x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12.如图,铅球运动员掷铅球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则该运动员此次掷铅球的成绩是()A.6m B.12m C.8m D.10m13.若关于x的二次函数y=kx2+2x﹣1的图象与x轴仅有一个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0" B.k=﹣1 C.k>﹣1 D.k≠0且k=﹣114.抛物线y=x2+2x+2﹣m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下列m的值符合题意的是().A.﹣2 B.﹣1 C.0 D.215.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C,则()A.ac+1="b" B.ab+1="c" C.bc+1="a" D.以上都不是.已知抛物线与则代数式的值为是函数的图象,是函数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或“<”号).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经过平移得到抛物线y=x2﹣2x,其对称轴与两抛物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4.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2,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25.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常乐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练习一、下面各题是平均分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8分)1、2、3、4、二、看图填空。
(每题2+2+3+3分,共10分)1、10只,每()只为一份,分成了()份。
2、9棵,每()棵为一份,分成了()份。
3、()个梨,平均放在()在盘子里,每盘有()个。
4、()架飞机,每()架为一份,分成了()份。
三、画一画。
(9分)(1)把下面的图形分成2个四边形。
(2()个三角形()个三角形()个三角形四、看图填空。
(16分)1、学校班级姓名………………………装……………………………订…………………线……………………(1)10朵花,每()朵插一盆,一共可以插()盆。
(2)10朵花,平均插在()个花盆里,每盆插()朵。
2、(1)20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2)20个,每()个为一份,一共可以分成()份。
五、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12分)1、2、六、根据题意写出除法算式。
(8分)1、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6。
2、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
3、6里面有2个3。
4、被除数和除数都是5,商是1。
七、算一算。
(6分)6×3= 25+6= 30-9= 36÷6= 12÷2= 5×6= 6÷1= 3÷3= 16÷4= 20÷5= 4×1-4= 18÷6= 八、仔细想一想,看谁的想法多。
(8分)(1)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2)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3)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4)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九、解决问题(6+5+4+8共19分) 1、(1) 每桌坐4个小朋友,3桌一共坐了多少个小朋友?(个)(2)每桌坐4个小朋友,12个小朋友需要坐几桌? (桌)(3)3桌一共坐了12个小朋友,平均每桌坐几个小朋友? (个)2、两个小朋友玩一个 , 一共需要多少个 ?(个)3、小朋友做手工。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请 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要相信我能行。
1、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A. AB=DE ,∠B=∠E ,∠C=∠FB. AC=DF ,BC=DE ,BA=EFC. AB=EF ,∠A=∠E ,∠B=∠FD. ∠A=∠F ,∠B=∠E ,AC=EF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 A.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B .至少有一角对应相等 C .至少有两边对应相等 D .至少有两角对应相等3、在△ABC 和△DEF 中,已知AB=DE ,∠A=∠D ,还需具备什么条件①AC=DF ;②BC=EF ;③∠B=∠E ;④∠C=∠F ,才能推出△ABC ≌△DEF ,其中符合条件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 如图1,AO 平分∠BAC ,AB=AC ,图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对三角形全等.5、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2,在△ABC 中,∠C=90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BC=16,DC :DB=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_.7、如图,已知AD=AE,AC=AB,∠A=400, ∠B=350,求∠EOC 的度数8、如图,已知∠1=∠2,∠3=∠4,AB 与CD 相等吗?请你说明理由.图1 AC D OEBA图2CBC图3BC图1 A DC卷首语: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请 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要相信我能行。
1、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是 ( )A.两腰对应相等B.一腰和顶角对应相等C.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D.一腰与该腰上的中线对应相等2、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 的是 ( ) A.AB=3,BC=4,AC=8 B .AB =4,BC =3,∠A =300 C.∠A=600,∠B =450,AB =4 D .∠C =900,AB =63、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上中线的取值范围是 ( ) A.a<6B.a>1C.1<a<6D.1≤a ≤64、如图1,已知AB ⊥BD 于B,ED ⊥BD 于D,AB=CD,BC=DE,则∠ACE=___________°.5、如图2,已知AB ∥CF,E 为DF 则BD 等于____________.6、如图3,在等腰△AOB 的腰OA 、OB 上截取OC=OD ,连结AD 、BC 交于点P ,下列结论: ①△AOD ≌△BOC ;②△APC ≌△BPD ;③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④AP=DP.其中正 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7、如图,如果∠1=∠2,∠3=∠4,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线段BD 与A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8、如图,已知△ABC ,BE 、CF 为高,CP=AB ,BD=AC ,试判断AP 与AD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卷首语: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知识要点】1.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了____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条;2. n边形的内角和为;多边形的外角和为。
专题一多边形的求值问题: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12 B.11 C.10 D.9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3.若从一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引10条对角线,则它是()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的外角的9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专题二求多个角的和4.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A.360°B.540°C.630°D.720°5.如图,∠A+∠ABC+∠C+∠D+∠E+∠F=_________°.6.如图,求:∠A+∠B+∠C+∠D+∠E+∠F的度数.11.4综合运用一、填空:1.已知△ABC 中,∠A =80°,∠B 、∠C 的平分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_.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其周长m 满足2210<<m ,则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个。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3.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 且S △ABC =4cm 2,则S 阴影等于__________.4.已知:如图,在△ABC 中,∠C=∠ABC=2∠A ,BD 是AC 边的高,则∠DBC=_________.A .10°B .18°C .20°D .30°5.如图,直角△ABC 中,∠ACB =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 CB 上的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6.在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 -b +c|+|a -b -c|=_____________。
2017年秋季高一年寒假数学专题练习二(空间中的垂直问题)参考答案类型一、线面垂直【例1】证明:在△ABC 中,∵∠ABC =90°,∠BAC =60°,∴AC =2AB ,又∵P A =2AB ,∴AC =P A ,∵F 为PC 的中点,∴AF ⊥PC ;∵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P A ⊥CD ,∵∠ACD =90°,∴CD ⊥AC , AC ∩P A =A ,∴CD ⊥平面P AC ,∵PC 平面P AC ,∴CD ⊥PC ,∵E 为PD 的中点,F 为PC 的中点,∴EF ∥CD ,∴EF ⊥PC ,∵AF ∩EF =F ,∴PC ⊥平面AEF .类型二、线线垂直【例2】证明:(1)法一:连结BD ,∵ 底面ABCD 为矩形,DC =4,AD =2,∴BD =∵ P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PD ⊥BD ,又∵ PD =4,BD =PB =6,同理可得PC=BC =2∴222BC PC PB +=BC PC ∴⊥AD BC AD PC ∴⊥法二:∵ PD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PD ⊥AD ,∵底面ABCD 为矩形,∴AD ⊥DC ,又PD ∩DC =D ,∴AD ⊥平面PDC ,PC 平面PDC , ∴AD ⊥PC ;(2)法一:∵ PD =DC ,E 为PC 的中点 D E P C ∴⊥又由(1)可知AD ⊥PC ∴PC ⊥平面ADE ∴PE 即为三棱锥P -ADE 的高在RT PCD ∆中,PD =DC =4∴DE PE ==由(1)中AD ⊥平面PDC , A D E ∴∠为直角,又AD =2∴122ADE S ∆=⨯⨯=118333P A D E A D E V S P E -∴=== 法二:由(1)知AD ⊥平面PDC ,∴AD 的长为A 到平面PDE 的距离,在直角三角形PDC 中,E 为PC 中点,PD =DC =4,∴S △PDE =4,∴V P -ADE =V A -PDE =13×S △PDE ×AD =13×4×2=83. 类型三、面面垂直【例3】证明:G H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GH AB 由,AB BC ⊥得GH BC ⊥,又H 为BC 的中点,∴,EF HC =∴四边形EFCH 是平行四边形,∴//.CF HE又CF BC ⊥,所以HE BC ⊥.又,HE GH ⊂平面EGH ,HE GH H ⋂=,∴BC ⊥平面EGH ,∴平面BCD ⊥平面.EGH类型四、性质的应用【例4】解:(1)证明:∵AB =AC ,D 是BC 的中点,∴AD ⊥BC .∵底面ABC ⊥平面BB 1C 1C ,底面ABC ∩平面BB 1C 1C =BC ,∴AD⊥平面BB 1C 1C .又CC 1⊂平面BB 1C 1C ,∴AD ⊥CC 1.(2)证明:法一:延长B 1A 1与BM 交于点N ,连接C 1N .∵AM =MA 1,∴NA 1=A 1B 1.∵A 1C 1=A 1N =A 1B 1,∴C 1N ⊥B 1C 1,∴C 1N ⊥侧面BB 1C 1C .∴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法二:取1BC 中点E ,连结,EM DE,D E 分别是1BC 的中点,112DE CC =∴ 又AM =MA 1,∴DE AM =,∴四边形ADEM 是平行四边形又由(1)∴AD ⊥平面BB 1C 1C .∴ME ⊥平面BB 1C 1C .∴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类型五、不定点问题【例5】证明:(1)∵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A 1C 1=B 1C 1=1,且∠A 1C 1B 1=90°.又D 是A 1B 1的中点,∴C 1D ⊥A 1B 1.∵AA 1⊥平面A 1B 1C 1,C 1D ⊂平面A 1B 1C 1,∴AA 1⊥C 1D ,又A 1B 1∩C 1D =D ,∴C 1D ⊥平面AA 1B 1B .(2)作DE ⊥AB 1交AB 1于E ,延长DE 交BB 1于F ,连接C 1F ,则AB 1⊥平面C 1DF ,点F 为所求. ∵C 1D ⊥平面AA 1B 1B ,AB 1⊂平面AA 1B 1B ,∴C 1D ⊥AB 1.又AB 1⊥DF ,DF ∩C 1D =D ,∴AB 1⊥平面C 1DF .∵AA 1=A 1B 1=2,∴四边形AA 1B 1B 为正方形.又D 为A 1B 1的中点,DF ⊥AB 1,∴F 为BB 1的中点,∴当点F 为BB 1的中点时,AB 1⊥平面C 1DF【巩固提升】1.证明:因为AD ⊥平面ABE ,AD ∥BC ,所以BC ⊥平面ABE .又AE ⊂平面ABE ,所以AE ⊥BC .因为BF ⊥平面ACE ,AE ⊂平面ACE ,所以AE ⊥BF .又因为BF ⊂平面BCE ,BC ⊂平面BCE ,BF ∩BC =B ,所以AE ⊥平面BCE .又BE ⊂平面BCE ,所以AE ⊥BE .2.证明∵平面P AC ⊥平面ABC, 平面P AC 平面ABC=AC, AC ⊥BC,⊂BC 平面ABC ∴BC ⊥平面P AC∵M 是AE 的中点, N 是P A 的中点 ∴MN //PE又∵PE //BC ∴MN //BC ∴MN ⊥平面P AC又∵MN ⊂平面CMN ∴平面CMN ⊥平面P AC3.证明:(1)∵AB 为⊙O 的直径,∴AM ⊥BM .又P A ⊥平面ABM ,∴P A ⊥BM .又∵P A ∩AM =A ,∴BM ⊥平面P AM .又AN ⊂平面P AM ,∴BM ⊥AN .又AN ⊥PM ,且BM ∩PM =M ,∴AN ⊥平面PBM .(2)由(1)知AN ⊥平面PBM ,PB ⊂平面PBM ,∴AN ⊥PB .又∵AQ ⊥PB ,AN ∩AQ =A ,∴PB ⊥平面ANQ .又NQ ⊂平面ANQ ,∴PB ⊥NQ .4.证明:因为SA ⊥平面ABCD ,所以SA ⊥B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B ⊥BC .因为SA ∩AB =A ,所以BC ⊥平面SAB .因为AE ⊂平面SAB ,所以BC ⊥AE .因为SC ⊥平面AGFE ,所以SC ⊥AE .又因为BC ∩SC =C ,所以AE ⊥平面SBC .而SB ⊂平面SBC ,所以AE ⊥SB .5.(1)证明 取PD 的中点N ,连接AN ,MN ,如图所示,则MN ∥CD ,MN =12CD . 又AB ∥CD ,AB =12CD ,∴MN ∥AB 且MN =AB , ∴四边形ABMN 为平行四边形,∴AN ∥BM ,又BM ⊥平面PCD ,∴AN ⊥平面PCD ,∴AN ⊥PD ,AN ⊥CD .由ED =EA ,即PD =P A 及N 为PD 的中点,可得△P AD 为等边三角形,∴∠PDA =60°,又∠EDC =150°,∴∠CDA =90°,∴CD ⊥AD ,又AN ∩AD =A ,AN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CD ⊥平面P AD ,又∵C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2)解 设四棱锥P -ABCD 的高为h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 ,则V P -ABCD =13hS =23, 又S △BCD =23S ,四面体BCDM 的高为h 2.∴V BCDM =13×h 2×S △BCD =16×23hS =16×23×63=233,∴四面体BCDM 的体积为233.6.(1)证明 由已知∠BAP =∠CDP =90°,得AB ⊥P A ,CD ⊥PD .由于AB ∥CD ,故AB ⊥PD ,又P A ∩PD =P ,P A ⊂平面P AD ,PD ⊂平面P AD ,从而AB ⊥平面P AD . 又AB ⊂平面P AB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 AD .(2)解 如图,在平面P AD 内作PE ⊥AD ,垂足为E .由(1)知,AB ⊥平面P AD ,故AB ⊥PE ,AB ⊥AD ,又AB ∩AD =A ,AB ,AD ⊂平面ABCD ,所以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ABCD =13AB ·AD ·PE =13x 3. 由题设得13x 3=83,故x =2.从而结合已知可得P A =PD =AB =DC =2,AD =BC =22,PB =PC =22,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 A ·PD +12P A ·AB +12PD ·DC +12BC 2sin 60°=6+23.7.解:(1)证明:因为∠C =90°,DE ∥BC ,所以DE ⊥CD ,由题意可知,DE ⊥A ′D , 又A ′D ∩CD =D ,所以DE ⊥平面A ′CD ,所以BC ⊥平面A ′CD ,所以BC ⊥A ′C , 又A ′C ⊥CD ,且CD ∩BC =C ,所以A ′C ⊥平面BCDE ,又BE ⊂平面BCDE ,所以A ′C ⊥BE .(2)线段A ′D 上存在点F ,使平面CFE ⊥平面A ′DE .理由如下:因为A ′C ⊥CD ,所以,在Rt △A ′CD 中,过点C 作CF ⊥A ′D 于F ,由(2)可知,DE ⊥平面A ′CD ,又CF ⊂平面A ′CD ,所以DE ⊥CF ,又A ′D ∩DE =D ,所以CF ⊥平面A ′DE .因为CF ⊂平面CEF ,所以平面CFE ⊥平面A ′DE ,故线段A ′D 上存在点F ,使平面CFE ⊥平面A ′DE .如图(1),因为DE ∥BC ,所以DE BC =AD AC ,即23=AD 6, 所以AD =4,CD =2,如图(2),在Rt △A ′CD 中,A ′D =4,CD =2,所以∠A ′DC =60°,在Rt △CFD 中,DF =1.。
2017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寒假提高练习(二)
解方程:
1)5(x-2.5)-1=6.5 2)4(x-8)=6
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巧算)
3)263+26×30-797 4)37÷2.5÷0.4
5)4.6÷1.25
文字题:6)一个数与0.7的积减去0.01,差是0.06,求这个数。
应用题
7)每台洗衣机2200元,买5台洗衣机的价钱等于2台笔记本电脑的价钱,每台笔记本电脑多少元?
8)小胖一家三口去苏州玩,他们坐长途汽车往返,看到指示牌上写着票价(单程票价:38元/人儿童1.4米以下半价)。
小胖身高1.36米,爸爸买了3个人的往返票,付给售票员200元,售票员应该找回多少元?
9)小丁丁家11月份、12月份的市内电话费共计86元。
(按规定,每月月租费25元,可打60分钟电话,若超过60分钟,则按每分钟0.10元收费。
)小丁丁家这两个月共超过通话时间为多少分钟?这两个月平均每月超过通话时间为多少分钟?
几何题
10)小胖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高10米,底长30米。
如将一条底减少4米后,这块土地变成梯形,那么这块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建议:画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