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94.04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泰安2019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精编重点题-历史历史精编模拟题本卷须知1. 答题前将第二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晰。
2. 本试卷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2、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以下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进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分封制B.铁农具C.都江堰水利工程D.牛耕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缘故。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要紧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B.百家争鸣使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可5.《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6.在学完初中历史后,某班级进行了“文化名人及其成就”展。
其中搭配不正确的选项是A、司马迁——《史记》B、牛顿——经典力学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李春——诗仙7.班里组织讲故事活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讲一个发生在隋朝的故事。
尽管大伙的故事都特别精彩,但有一位同学讲的故事却不符合要求,他(她)是谁呢?A、开业大运河的故事B、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C、修筑赵州桥的故事D、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8、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判和监督政府”。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精练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2019泰安三模)山东泰安2019年高三第三次重点考试文综历史9、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颁发“令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
材料说明秦朝A.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相结合B.政治集权和经济控制并重C.强制在全国推广秦国制度D、在全国建立土地私有制10、韩非子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
并提出要“废先王之教”,广施刑法。
在此,韩非子A.强调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B.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以法治国C.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D、认为治国要以仁义和道德为主11、清朝之前,历代地方长官上任所带随从一般都不多,上任后常需一段时间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到清朝时,一个地方官员到新地方上任,往往携带许多深谙日常行政的亲信人员,到任就能全面接手衙门的各项工作。
此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央政府权力下降无力控制地方B、地方官员穷于应付中央事务C.基层行政交接运行趋于稳定D.古代君主专制程度进一步加深12、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成立于1862年。
下表是旗昌轮船公司(简称旗昌)和同期美国本土的湾流航运公司(简称湾流)的资本利润(折合白银单位:万两)对比,此对比可说明A.外商航运发展刺激了洋务运动出现B.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C.西方列强基本垄断了我国内河航运D.外国运输资本在华攫取了超额利润13、日本投降后,苏联继续承认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要求中共放弃武装斗争,参加国民政府,避免内战。
这一政策A.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B.说明苏联反对中国共产党革命C.是迫于美国压力而提出D、说明苏联认为中共实力过强14、1983年3月,全国第一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沈阳人才公司诞生,市场配置人才的雏形悄然形成。
之后人才流动出现高峰,随着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涌现,为保证这些不具备管理档案权限企业能够用人,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诞生了挂靠档案的业务。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2018·西安模拟)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A.李悝变法B.商鞅变法C.吴起变法D.邹忌变法2.(2017·赤峰中考)与下面表格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五胡内迁D.忽必烈改制3.(2018·福州模拟)“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促进思想启蒙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C.挽救民族危亡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4.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C.我国建立了深圳、上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D.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 (2018·福州模拟)中外历史上,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有()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孝文帝改革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大化改新⑥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6.(2018·泰州模拟)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谈到中日关系时,表示:“我觉得春天已经到来,并希望尽可能地让这个春天长久持续下去。
”回首过去中日关系: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似曾相见不相识”。
这是因为日本()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7.“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解决农村土地问题C.大力发展教育D.提倡文明开化8. (2018·福州模拟)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B.科技改变生活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D.战争与和平9.在九年级(1)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以下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总结-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1、概述: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②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改革的性质:封建
性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2、奴隶社会性质的:①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②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公民大会〕
3、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影响:①经济发展②战斗力增强③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时间〕:1978年以后。
〔人物〕:邓小平。
〔背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内容〕:①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85年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在小型企业采用改组和联合
前苏联的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时间〕:1953年〔背景〕:斯大林逝世〔内容〕:政治和经济方面。
〔影响〕: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②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背景):苏联面临经济停滞局面。
内容:先重点改革经济体制又转到政治方面实行多党制。
(影响):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故C符合题意;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不合题意;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B不合题意;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
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产生背景、主要行人、开通前提,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3.【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提示】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依靠南方,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5.【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
2019中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1.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为了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
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对贵族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史称“采邑改革”,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近现代世界的重大改革1.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化化开辟了道路。
2.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化化的第一步,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最终失败。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4.1868年,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进行改革,全面学习欧美各国,史称“明治维新”,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列强之列,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三】现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1. 1950-1952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现化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在城市重点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2019年中考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小编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站,请持续关注。
2019年中考历史:中外历史重大改革改革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知识点总结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①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②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 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评价:①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② 洋务运动创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注意: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国内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2.(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3.(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4.(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5.(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C.明治维新D.俄国农奴制改革7.(2018·滨州中考)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8.(2018·新泰模拟)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种动力。
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日本和美国化解危机不同方式而呈现不同的境遇。
下列史实类比正确的是( )①19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②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共同任务是摆脱沦为殖民地危机、富国强兵③20世纪30年代,美国、日本面临经济危机打击,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干预,摆脱了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④美国以“新政”应对危机,日本受危机打击建立了法西斯政权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9.(2018·滨州中考改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80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10.(2018·德州中考)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1.(2019·改编题)“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在运用计划与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上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不成功的探索有( )①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②斯大林模式③赫鲁晓夫改革④戈尔巴乔夫改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2.(2018·青岛中考)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13.(2018·岱岳模拟)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
……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
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
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
(至少两例)(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 2.B 3.A 4.C 5.B 6.C 7.B 8.C 9.D 10.D 11.D12.(1)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2)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汉文化对孝文帝的熏陶或孝文帝对汉文化的仰慕。
(3)戊戌变法(或变法维新运动)。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是否得到支持;改革措施是否得当;改革者的决心等。
(答对任意两条即可)13.(1)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承认土地私有。
(2)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亚洲的强国。
(3)1861年改革使俄国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整顿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6)迎合历史发展进步潮流的改革是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改革要注重创新;改革要结合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