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和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7.77 KB
- 文档页数:2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对林木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概述林业病虫害是指林木生长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导致林木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甚至死亡。
这些有害生物包括各种病原菌、害虫、鼠类等。
林业病虫害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对林木种苗、木材等林业产品的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
同时,对于已经发现的有害生物,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锁和消灭,防止其扩散和蔓延。
2、营林技术措施营林技术措施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合理密植、修枝整形等营林技术措施也可以改善林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来控制林业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
同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也可以对病原菌进行防治,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
4、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可以对病虫害进行迅速的控制和消灭。
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使用方法、使用量等。
5、加强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为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三、结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营林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以及加强监测预警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防治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林业病虫害给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和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处可添加适当的引言或背景信息)一、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和微生物等自然的生物途径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中,通过引入适宜的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达到保护林木的目的。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效果持久等优势,对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或化学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通过喷洒或施用农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
化学防治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速度,但也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副作用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并合理使用。
3. 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监测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通过调整林木种植结构、合理施肥和剪伐枯落物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和程度。
农艺防治方法具有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等优势,对防治林业病虫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病虫害防治的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点,定期对林区内的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蔓延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展。
2.推广科学管理推广科学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包括合理的造林模式选择、优质苗木的培育与选种,以及林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等。
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3.加强防治宣传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预防病虫害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农技培训、宣传周知、制作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林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醒他们密切关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发展造成危害的病菌和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存和木材的质量。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1. 预防措施:做好森林的草灌木和垃圾的清理工作,保持林间的通风和日照条件,及时修剪和修整林木,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
2. 良种育苗:通过选育优质的树种和培育抗病虫品种,提高林木的抵抗力。
加强育苗管理,提供良好的育苗环境,注意病虫害的检查和防治,并加强对育苗过程中的传染病和传染虫害的监控。
3. 森林消毒:采用高温蒸汽、红外线、臭氧、辐射等物理方法对苗床、苗圃、育苗箱具等消毒设备进行消毒,杀死病菌和虫卵,防止病虫的传播和扩散。
4. 生物防治:利用好的天敌或天然对抗病菌和虫害的微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使用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使用无毒的微生物来降低病菌的致病能力等。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化学药剂防治存在着环境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问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并遵守药剂的安全用药规范。
7.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综合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等手段,结合具体的病虫害情况和环境条件,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与方法,结合科学管理和监测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林业病虫害是林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对森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因此,对林业病虫害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治技术生态防治是指通过增强森林自身抵御能力,利用生态系统优势,建立生态屏障,降低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其具体技术包括:1. 植物选育:选育抗性强、适应性好、生长快、约束力强的植物,提高森林植被的整体健康程度。
2. 种植模式:通过合理布局不同物种、不同间隔、不同密度的森林,增加生态多样性,改善森林栖息环境。
3. 建立生态屏障:种植抗病、抗虫植物,建立防护林带和绿色防线。
(二)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削弱病虫的生存能力,达到防治目的。
其具体技术包括:1. 覆盖防治:在病虫的卵、幼虫期利用塑料膜、麻袋等材料,将植株覆盖,防止病虫侵害。
2. 捕捉防治:设置粘虫板、诱虫器、黄色菜板等,诱捕害虫。
3. 加强杀虫灯:在夜间使用特殊光源杀死出没在森林中的病虫。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化学药剂等化学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由于化学防治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因此只有在其他防治措施无效时,才能采取化学防治。
下面是常用的化学防治技术:1. 喷雾防治:在病虫的卵、幼虫期使用有效的农药喷洒,杀死病虫。
2. 熏蒸防治:利用熏蒸器等设备,将杀虫剂熏蒸到病虫栖息地,杀死病虫。
3. 诱杀防治:在森林中设置有药饵的诱捕器、光源和声音等可吸引和杀死特定害虫。
二、防治方法(一)监测识别早期监测、准确识别病虫害是制定防治措施的关键。
可运用现代技术,如航空遥感、地面距离传感器等,开展森林病虫害及其损失的监测和预报。
综合防治是指多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进行全面、长效、彻底的治理。
综合防治包括:1. 生态改善:通过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增加森林生态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病虫害自然降低。
2. 农艺措施:通过加强栽培技术、改良土壤、合理栽培等措施,提高森林抗病、抗虫能力。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林木生长和林木健康产生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为了防止和减轻林业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损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寄生真菌、细菌、病毒等天然生物因素,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
生物防治技术常用的手段包括引入、增殖和储存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利用植物抗病虫害物质等。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化学防治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病虫害,但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残残留、环境污染和农药抗性的产生。
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进行施用,辅以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措施,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量。
3. 农艺防治技术:农艺防治是指通过合理的林木种植和管理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具体的方法包括合理选择林种和品种,合理密度和间距,均衡施肥和浇水,及时修剪和疏枝,清除病虫害源等。
农艺防治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林木和环境的损害。
4. 遗传防治技术:遗传防治是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提高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
通过选择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亲本进行配制和育种,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遗传防治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减少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5. 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是指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综合应用,实施综合防治,以达到病虫害的控制目的。
主要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及病虫害的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等。
综合防治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进行防治。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第1篇示例:林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众多的经济效益,还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给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常见的林木病害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侵袭引起的危害,病变初期表现为松树枯黄干枯,最终导致松树死亡。
主要传播途径为松褐天牛。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移除感染树木、采用化学防治等。
2. 松树大斑病松树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病变主要表现为松树树皮出现大面积的疮痂,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清理病斑树皮、合理施肥等。
3. 松材虱松材虱是一种长有吸头的刺吸虫,在松木上寄生并吸食汁液,导致松木叶片变黄、生长受限、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剪除被害枝叶、喷洒农药等。
松毛虫是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幼虫主要以松树叶片为食,严重危害松木的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手工捕捉松毛虫、喷洒杀虫剂等。
2. 松褐天牛三、防治方法在发现林木病虫害时,及时移除病虫源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将感染严重的树木及时清理,可以减少病虫的传播,防止疾病的扩散。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林木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林木的养分吸收,减少病虫的危害。
3. 喷洒农药在病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浓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设置天敌设置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是保护林木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林木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中树木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病虫害问题。
为了防治森林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管理措施。
1.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测: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规律,利用气象条件、害虫数量和病害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物理防治技术:利用物理力量,如利用圈栓、网罩等物理障离手段,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害,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3)生物控制技术:引入天敌或者栽培抗虫抗病品种等,借助其他生物的作用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
(4)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
这些生物防治剂一般具有环保、无污染性,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2. 林业病虫害管理措施(1)规范森林经营管理:科学制定森林经营规划,合理组织森林采伐、更新和抚育,保持森林健康,减少病虫害发生。
(2)提高森林环境质量:改善森林生境,增加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改善林分结构、加强植物营养管理等。
(3)加强森林检查与防治:定期巡查和检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4)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5)推广科学防治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向林农群众推广科学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稳定。
林业重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林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给林木生长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生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林业重要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北方松树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其主要症状为松树树皮表面出现裂纹,树干内部出现褐色或黑色腐烂区域。
松材线虫以松树的树脂为食,破坏了木材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松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防治隔离措施:及时发现染病松树,将其隔离并进行彻底清除,防止病害的扩散。
2. 咨询专业机构:向林业专业机构咨询相关信息,了解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开展常规检测:定期对林地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利用寄生蜂等捕食松材线虫,控制其种群数量。
二、云南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是我国南方松树上一种常见的毛虫类害虫。
其幼虫在松树叶片上大量吞食,导致松树的光合能力降低,叶片枯黄甚至脱落,严重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云南松毛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线虫病菌防治:利用线虫病菌对松毛虫进行防治,例如使用巴氏松毛虫核杆菌嗜冷株,定向喷洒在松毛虫活动的林地上。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利用捕食性昆虫等加以控制。
3. 化学防治:在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优化林地管理:加强松树的栽植管理,保持林地的整洁,及时清理杂草和落叶,减少虫害的滋生地。
三、栗心叶螨栗心叶螨是栗树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幼虫在栗树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变黄,枝梢干燥,严重的可导致栗树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栗心叶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检查虫情:及时巡视栗树,发现虫情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虫害扩散。
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及解决措施
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或危害的病害或害虫,它们对森林资源的损
害非常严重,会对木材的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林业病虫害
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及解决措施。
一、林业病害
1、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针叶林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可以导致人工松林和天然松林的死亡和减产。
预防和治疗松材线虫病,首先需要加强森林管理,及时清理死亡和枯死的松树,减少
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防治,可以采取喷雾、涂覆剂、注射、熏蒸等
方法进行防治。
2、橡树疫霉病
橡树疫霉病是一种致命的真菌病,可以导致橡树的大规模死亡。
橡树疫霉病的防治方
法有多种,可以使用防治剂进行喷洒和涂覆,还可以采取物理治疗方法,如砍伐患树、移
植抗病苗木、熏蒸和土壤消毒等。
3、松材枯死病
松毛虫是一种有害的松树害虫,它会大量食用松树的嫩叶和嫩枝,进而导致松林的减
产和死亡。
为了防治松毛虫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人工采集、昆虫夹捕、化学药剂防治等。
松材虫在松树中繁殖生长,在树内挖掘孔道,从而导致松树的死亡和减产。
为了防治
松材虫的危害,需要进行砍伐病树、清除落叶、定期检查等措施。
此外,也可以使用化学
药剂进行喷洒、注射来控制松材虫的繁殖。
3、绿杉毛虫
以上就是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的介绍及解决措施,如此全面的防治措施可以使森
林生态系统得到更好地保护,为生态环保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林木病虫害的几种防治措施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性强等优点。
1、天敌防治引入病虫害的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
例如,在防治松毛虫时,可以引入赤眼蜂。
赤眼蜂会将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从而破坏松毛虫的发育,达到控制其种群数量的目的。
2、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比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白僵菌可以防治松毛虫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感染害虫,导致其死亡。
3、昆虫激素防治昆虫激素在生物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人工合成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干扰害虫的交配行为,降低其繁殖率。
例如,在果园中使用性诱剂来诱捕害虫雄虫,减少雌雄交配机会,从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无污染。
1、人工捕杀对于一些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弱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
比如,在冬季可以人工摘除林木上的虫茧、虫苞等,消灭其中的害虫。
2、诱捕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设置诱捕器进行诱捕。
例如,使用黑光灯诱捕蛾类害虫,使用糖醋液诱捕果蝇等。
3、阻隔法在树干上绑扎塑料薄膜、涂胶等,可以阻止害虫上树或下树,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例如,在防治草履蚧时,可以在树干基部缠绕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阻止其爬上树。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虽然这种方法见效快,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杀伤有益生物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林木的生长状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和措施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方法不科学。
林业病虫害防治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洒农药,虽然可以杀死害虫,但是也杀死了有益生物,导致树木的抗虫害能力降低,对正常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空气,使得生态环境恶化,所以不是长久之计。
其次是树木的抗病虫害性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木材的经济效益非常不错,人们为了增加收入,会选择种植单一树种的纯林,纯林的抗病虫害性比较差,再加上没有做好病虫害检疫工作,让病虫害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最后防治体系不完善。
林业病虫害防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在防治设备和方法上存在严重落后性,限制了作用的发挥,因此森林病虫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1 化学技术
化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在防治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病虫害防治。
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大家都知道,化学农药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如果在防治中使用大量农药,虽然病虫害没有了,但是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污染情况,所以要特别注意。
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采用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促进林业发展,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研究出有效的农业,更好的应用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去。
林业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应用化学技术时要和当地的林业情况相结合,建立起完善的防治体系。
2.2 营林技术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要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在育苗时期就要意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下去。
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低,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损伤的情况。
因此在育苗的时候要对苗圃进行杀菌处理,为苗木生长创建出健康、稳定的环境。
在栽种苗木之前,一定要对林地进行清理,因为土壤或者杂草中可能含有病虫害,所以要从源头上实现控制,达到预防病虫害目的。
目前喷洒农药依然是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在很多地区都展开应用,要注意的是,无论在育苗时期、造林过程还是营林阶段,都要控制要药物的浓度,避免对树木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落实到树木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才能确保处于健康状态[1]。
2.3 益鸟技术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益鸟,啄木鸟被称之为树木的医生,可以吃掉树木中的害虫。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要有效运用这种理念,发挥出益鸟的作用,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于病虫而言,鸟类一直都是它们的天敌,将啄木鸟和山雀引入到森林中来,大大降低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减少了人员工作量。
在病虫害防治中,益鸟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护它们,可以采用人工筑巢的方式为益鸟创建出良好生存环境,实现正常的繁殖,大大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
益鸟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在选择时要根据病虫害类型来决定,体现出较强针对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与此同时,根据森林面积大小来确定益鸟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4 天敌技术
在大自然中,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基于这种特性,可以作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式。
第一步工作人员要对林区的病虫害进行研究,找到病虫的天敌,对油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第二步开展试验,将天敌和病虫害放在同一个环境中,看是否能够达到防治效果。
如果对病虫害没有起到作用,就要重新开展研究,直到成功为止。
第三步将试验成果落实到
实际防治工作中去,营林部门要帮助天敌繁殖,保证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天敌技术具有长期性、无污染、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很多林区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保持树木稳定成长[2]。
2.5 营造混交林
上文中已经提到,如果在林区中种植单一的树木,那么抗病虫害的能力就会比较差。
主要原因是当病虫害发生的时候,树木没有抵抗力,会以最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但是混交林的抗病虫害性能就比较强,所有苗木对病虫害产生的抑制效果会存在差异,可以让整个林区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
在混交林枯枝落叶出现腐蚀现象后,可以为病虫害天敌创建出良好生存环境,有助于实现快速繁衍,不断改善防治效果。
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同时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抗病虫害性,保证林区树木的质量。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1 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
对于林地而言,有害生物是重要影响因素,会威胁到树木健康生长。
所以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要加强对有害生物监测力度,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林区的病虫害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应对方案,将病虫害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由于林区面积比较大,如果采用人工监测方式,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最终效果不是很好。
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要有效引入科学技术,构建出一个现代化的林业病虫害监测系统,提升防治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可以取得更好效果。
在对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善于去总结经验,发现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蔓延规律,制定好应急方案,当出现病虫害时可以有效应对[3]。
3.2 加强检疫检查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针对性和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防治的效果,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
全面落实林业检疫检查,为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可以从源头上实现控制。
在造林之前,要对林场中的所有苗木进行检疫检查,对于
不合格的要及时去除,避免后期出现病虫害的情况。
林业部门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检疫检查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林地中存在的病虫虫卵和病虫害病菌问题进行防治。
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病虫害发生概率是比较高的,所以要将检疫检查工作落实下去,从源头上切断病虫害,保证树木的正常成长[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主要问题,不仅会影响树木健康成长,而且会导致生产效益下降。
在开展病虫害防治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林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措施,从而消除病虫害的影响。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让林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