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酸碱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
过程与方法: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关系、使用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操作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盐酸与NaOH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两者的定量关系是什么?思考、回答板书:〈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H++OH-=H2O;C(H+)·V(酸)=c(OH-)·V(碱)3、关键:[投影例题] P49,注意解题规范。
板书:二、酸碱中和滴定[仪器介绍][实验探究] P50(实验3-2)滴定操作1.滴定前:①洗涤、检漏;②润洗(用什么溶液润洗?为什么要润洗?)③装溶液(充满尖嘴,为什么?怎样才能充满?)④调整液面(到零或零以下)(为什么?)⑤记录起始读数(精确到0.01)(怎样观察液面?)2.滴定中(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①取NaOH溶液 25 mL(V 2)于锥形瓶中,加2 滴酚酞试液。
a.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25 mLNaOH溶液(怎样操做作)b.锥形瓶是否要用碱液润洗?是否要干燥?为什么?c.加少量水稀释,对滴定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②滴定(锥形瓶下衬一白纸)a.操作方法:左手(见图)b.速度:先快后慢;快不成线;越来越慢。
c.判断滴定终点:视线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红色刚好褪去(反滴一滴又变为红色)d.记录终了读数,求所用HCl溶液的体积V1(一般滴定三次,取平均值)3.滴定后①数据处理,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四位有效数字),贴上标签。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验实践中严谨、细致和自主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来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与实验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和计算;(3)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3.实验前准备(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每组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4.操作实验(40分钟)(1)分析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2)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规范;(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学生绘制滴定曲线,并进行分析;(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6.总结与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听取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2)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分析化学的知识,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单、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对所得实验数据精选处理和评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部分仪器也有了初步了解。
具备一定的对定量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定量实验。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2.能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计算。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评价目标】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定量分析方法,认识分析化学方法在科研中重要性,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培养定量分析的科学态度。
3.能基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实现对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分析化学方法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滴定的操作。
2.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验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入手,引出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理解。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活动一:滴定实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引出对实验仪器的认识,掌握滴定管的结构和酸碱式滴定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二:如何恰好判断滴定终点?引出指示剂的选择相关知识点.通过探究活动三:计算滴定前后溶液PH 的变化.引出对滴定突变的理解,作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判定滴定终点等问题.实验具体操作过程,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目标3目标2目标1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八、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如何通过直观现象表征出来?以问题为向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探寻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关键点,正确选择合理的指示剂.通过观看实验操作视频,以及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熟悉实验操作细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滴定前后溶液PH 的计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进一步理解指示剂突变点前后颜色的变化. 以PH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PH 的发展史。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滴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3. 学会使用标准酸溶液和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实验;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滴定时的指示剂选择和颜色判断,滴定曲线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2. 实验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4. 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思考,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滴定法的作用。
步骤二:理论讲解(约15分钟)1. 定义和原理: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 滴定法的步骤:介绍滴定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备标准溶液、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反应等。
3. 指示剂的选择:讲解常用的指示剂种类及其变色范围,以及选择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约30分钟)1. 实验准备:将实验室用具和试剂准备齐全,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步骤:按照教学资料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逐步进行滴定实验。
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滴定液的用量和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步骤四:数据处理与分析(约20分钟)1. 曲线绘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滴定曲线,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2. 浓度计算:根据滴定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错误排除: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误差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排除和改进。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小结(约10分钟)1. 实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实验进行总结,强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中和滴定实验有关仪器(滴定管和锥形瓶等)的基本操作规范。
(2)理解中和滴定实验过程要记录的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理解化学实验中测定酸或碱的准确浓度的基本方法。
(2)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和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突变等感受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感受化学实验中的色彩美。
(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先快后慢”、边滴边振荡等的把握,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滴定实验操作过程。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 + OH- = HO2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 (H+) =n (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 c酸. V酸 = c碱. V碱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NaOH)=C(HCl)·V(HCl)/V(NaOH)二、酸碱中和滴定( 一)认识仪器:1、滴定管构造①类型 :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②刻度 : 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
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③标记: 容积、温度、刻度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查:活塞、是否漏水②洗:(三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酸碱溶液润洗。
润洗(2~3次)示范一次操作后,叫一名同学上来润洗碱式滴定管③调: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④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待液面稳定再读数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估读到0.01mL。
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会使用酸碱滴定实验仪器,如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等。
4.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酸碱滴定实验的精确操作。
2.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什么是中和滴定?2.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中和滴定: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三、讲解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 准备工作: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调节滴定管和锥形瓶的高度。
2.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要求配制标准溶液。
3. 滴定操作:将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操作演示1.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强调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实验数据处理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出疑问和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并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习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方法,如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
2. 研究酸碱滴定实验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性溶液的特征及与pH的关系;2.掌握中和滴定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及各仪器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pH与酸碱性的联系,充分应用pH。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熟悉pH的用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酸碱量变化的曲线。
2.掌握中和滴定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及各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在研究物质时,经常需要鉴定此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或需要鉴定此物质是否存在某种元素或某种成分,这种鉴定的方法和过程叫定性分析。
而在知道了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后,还需要知道这些成分的百分含量,测定物质中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或溶液中某种微粒的浓度的过程与方法叫定量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与操作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到中和滴定原理结束后回答]1.什么叫中和滴定?2.中和滴定具有什么特点?3.中和滴定的实验需要使用哪些仪器?推进新课新课讲解[板书](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碱(酸)的方法叫做酸碱的中和滴定。
2.特点:它具有简便、快捷、有足够准确度的特点。
3.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有: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4.中和滴定所需的药品有: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计算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终点判断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并进行总结]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是能否准确判断出反应终点。
由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所以酸碱完全反应,必须使n(H+)===n(OH-)。
注意:(1)中和反应到终点时,指酸中所有的H+与碱中所有的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盐为正盐,而不是指溶液的pH=7。
(2)因为盐类水解,所以反应到终点时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学习使用滴定管、滴定瓶等实验仪器。
3. 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2. 滴定: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标准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滴定管、滴定瓶、锥形瓶、移液管、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待测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准确称取待测溶液。
2. 滴定前准备:向滴定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并记录体积。
3. 加入指示剂:向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滴定操作:使用滴定管向滴定瓶中加入标准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颜色变化。
5.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管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6. 计算结果: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污染溶液和损坏仪器。
2. 准确读取滴定管的体积,避免视线误差。
3. 注意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时判断滴定终点。
4. 保持实验室的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待测溶液的体积、指示剂的用量等。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3. 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法。
1. 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实验的目的。
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3. 实验步骤:概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4. 实验结果:列出实验数据,并绘制图表。
5. 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6.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
7.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引用的文献。
八、实验技能的培养1.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强调】(1)滴定管分为两种:【交流1】①酸式滴定管:包括玻璃活塞、长玻璃管,可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及氢氟酸。
【交流2】②碱式滴定管:包括长玻璃管、橡皮管、玻璃球,可盛放碱性溶液。
【交流3】滴定管的上端都标有规格大小、使用温度、“0”刻度;滴定管的精确读数为0.01_mL。
【强调】(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交流1】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交流2】②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交流3】③加入溶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以上2~3_mL处。
【交流4】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讨论4】(4)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强调】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可以提炼为6个关键字:【交流1】①洗(洗涤):洗涤仪器并进行检漏、润洗。
【交流2】②取(取液):向酸(碱)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液;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加入2~3滴指示剂。
【交流3】③滴(滴定):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向锥形瓶中先快后慢地加入标准液(后面逐滴加入),至指示剂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如由红色变为无色或红色变为橙色、无色变为浅红色等)且半分钟内不变时,停止滴定。
【交流4】④读(读数):平视滴定管中凹液面最低点,读取溶液体积。
【交流5】⑤记(记录):记录滴定前和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中标准液的刻度,重复滴定2~3次将数据记入表中。
【交流6】⑥算(计算):以(V 终-V 始)为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取2~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依据c 待=c 标·V 标V 待(一元酸碱)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归纳总结】中和滴定的原理、终点判断、操作要点分别是什么?【交流1】(1)原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 ++OH -===H 2O 。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学设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作为化学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碱反应和滴定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分步骤阐述一下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准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实验室准备包括以下方面:1.离心机、分液漏斗、热水、坩埚、酒精灯等实验仪器;2.稳定的试剂,如氢氧化钠、稀硫酸、氯化钡等;3.标准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4.滴定管、移液管、量筒、焓式计等量具以及实验报告模板。
二、实验步骤1.称取准确的腐殖酸试样,并将其置入坩埚中,在热水浴中蒸干,将其称量后计算初始质量。
2.将干燥后的腐殖酸试样转移至250ml烧杯中,并用水定容,摇匀备用。
3.将约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腐殖酸溶液中,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直至溶液的酸性完全中和,呈现中性或碱性,这个过程称为滴定过程。
4.滴定过程中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为红色,但当溶液中的氢离子被氢氧化钠中的羟基离子中和后,颜色就会改变为黄色,这表示已完全中和。
5.根据滴定过程使用的氢氧化钠的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腐殖酸的含量。
三、实验要求1.保证试样及各组试剂的纯净度和准确度。
2.在滴定过程中不断搅拌,使酸碱反应充分进行。
3.正确掌握酸碱指示剂的用量及颜色变化的解释。
4.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四、实验效果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碱滴定原理,掌握滴定过程及使用滴定仪器的技能。
同时,还能够系统地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培养出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加深化学理解的目标。
总结起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相信我的推荐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教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教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通过检测溶液的反应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仪器和药品:1. 滴定仪:包括滴定架、瓶塞和滴定管。
2. 称量器具:天平。
3. 烧杯、容量瓶、滴定瓶等常见实验器具。
4. 试剂:包括酸、碱、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制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标准溶液的质量或体积,配制出所需要的浓度。
b. 校准滴定管:使用标准溶液对滴定管进行校准,保证滴定管每滴体积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a. 取待测溶液一定体积放入烧杯中。
b. 加入适量的指示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c. 使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至待测溶液中,同时轻轻摇晃烧杯。
d. 当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提示酸碱滴定终点时,停止滴定,并记录下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3. 数据处理:a. 根据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和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b.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穿戴好实验室专业服装和个人防护设备,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2. 注意实验器材的准确使用和存放,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有毒气体。
实验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环境监测、药品生产等领域。
通过该实验,可以确定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判断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从而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验拓展:1.探究不同酸、碱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研究不同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滴定实验的影响。
3.与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评估滴定法的优缺点。
结语:通过本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滴定法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并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流程归纳总结
板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
如下关系:n元酸和n’元碱恰好中和
时,n’c酸V酸=nc碱V碱
2。
酸碱中和反应有关量的关系和计
算。
思考、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投影[例题]: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
0.29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
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
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板书]略
在教师引导下审题,找出
已知V碱=0.23L
V酸=0.29L
c酸=0.11mol/L
求:c碱=?
然后,与教师共同完成
解题过程。
巩固上面酸碱中和滴
定的相关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
能。
设问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
知道某种酸或碱溶液准确的物质的量
浓度。
比如,实验室有未知物质的量
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怎样测定它的
准确物质的量浓度呢?
倾听、思考后回答:首先
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再测定与之恰好中
和的已知浓度的盐酸或
硫酸溶液的准确体积,再
利用相关量关系求出氢
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溶
液。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
学、尊重科学、依靠
科学的科学思想教
育。
板书 3.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
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
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
和滴定。
思考、记忆了解酸碱中和滴
定。
质疑1 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误差小
的两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思考后得出:准确测定两
种溶液的体积,判断中和
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培养学生分析能
力。
质疑2 如何准确测定两种溶液体积?启发引
导选择哪种仪器误差会更小?
[投影]
同时看课本图3-12
通过比较、得结论:用滴
定管量取溶液的体积更
准确,因为,滴定管的直
径小,误差小。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等思维能力,明确为
什么要使用滴定管。
质疑3 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追问)
怎样选取择指示剂?
思考分析得出:使用指示
剂,并使颜色改变明显。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小结在学生回答后总结:
(2)中和滴定不选用石蕊指示剂;
2.已知浓度强酸滴定未知浓度强碱
一般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3.已知浓度强碱滴定未知浓度强酸
一般选用酚酞指示剂。
倾听、思考为什么?并准
确记忆。
明确指示选用的原
则,并为学生思考留
有余地。
板书(1)中和滴定实验仪器介绍: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
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感知、猜想、记忆。
初步记住中和滴定所
用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