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废水排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医疗废水标准医疗废水是指医院、诊所、药店等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药物残留、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医疗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制定医疗废水排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医疗废水的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医疗废水的特性以及治理技术的可行性。
在制定医疗废水标准时,应当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以保障环境和公众健康。
首先,医疗废水标准应当明确规定各种医疗废水中各类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值。
例如,对于药物残留物质,应当根据其毒性和对水环境的影响确定排放限值;对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应当设定相应的杀灭率要求。
这些限值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医疗废水的实际情况和治理技术的可行性,以保证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医疗废水标准还应当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废水治理设施,并明确相关的运行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标准要求建立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治理达标排放。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当加强对废水治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排放水质的稳定性。
另外,医疗废水标准还应当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废水的监测和数据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废水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要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数据。
这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医疗废水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最后,医疗废水标准还应当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废水管理的宣传和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向相关人员宣传医疗废水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医疗废水管理工作的落实。
综上所述,医疗废水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废水标准,加强对医疗废水的治理和管理,确保医疗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级医院污水处理标准
一级医院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水处理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废水的排放质量和环境保护。
为了保障医院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一级医院污水处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一级医院污水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医疗废水经过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一级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应包括医疗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排放等环节。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水收集系统,将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并进行临时储存。
在处理环节,应采用合理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确保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最后,在排放环节,医院应设置监测设备,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此外,一级医院污水处理标准还应包括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要求。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总之,一级医院污水处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医院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有效防止医疗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实现医疗废水的安全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希望各医院能高度重视一级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切实加强医疗废水处理工作,为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引言概述: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医院污水处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污水处理标准。
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1 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应根据医院的床位数、科室数量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大型医院应建设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以确保处理效果。
1.2 污水处理工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以确保对各类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1.3 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设备: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配备完善的设备,如进水泵、曝气设备、沉淀池等,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二、污水处理标准2.1 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以确保对环境的不造成二次污染。
2.2 水质监测:医院应定期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稳定达标。
2.3 废水处理设施运维: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废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制度,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医院内部污水管理3.1 污水分类管理:医院应对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分类管理,如手术室污水、病房污水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
3.2 污水收集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确保污水能够有效地被集中收集,并送往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3.3 污水处理设施与医院其他设施的协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医院其他设施进行协调,确保污水处理过程不对医院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四、医院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创新4.1 技术研究:医院应积极开展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处理效果和节能减排能力。
4.2 创新应用:医院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生物膜反应器等,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
4.3 合作交流:医院可以与其他医院或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医院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五、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5.1 培训计划:医院应制定污水处理相关的员工培训计划,培养员工的污水处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废水排放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类医疗废水、生活废水的排放管理。
三、管理职责1. 医院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医院废水排放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并定期检查、评估医院废水排放情况。
2. 医院各科室、部门负责按照本制度要求,加强废水排放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单位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四、废水排放要求1. 医疗废水应按照《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2. 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应具备以下功能:(1)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2)对废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3)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 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COD(化学需氧量)≤100mg/L;(2)BOD5(生化需氧量)≤30mg/L;(3)SS(悬浮物)≤50mg/L;(4)氨氮≤25mg/L;(5)总磷≤0.5mg/L。
五、废水排放流程1. 医疗废水应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收集,分别接入预处理设施。
2. 预处理设施应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
3. 经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消毒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4. 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深度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
5. 深度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六、监督检查1. 医院环境管理部门定期对废水排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环境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表 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1粪大肠菌群数 /(MPN/L)2肠道致病菌3肠道病毒4结核杆菌5pH6化学需氧量( COD)浓度 / ( mg/L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g/( 床位· d)] 标准值100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6~ 960607生化需氧量( BOD)20浓度 / ( mg/L )20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 d)]8悬浮物( SS)浓度 / ( mg/L )20最高允许排放负荷 /[g/( 床位· d)]209 氨氮 / ( mg/L)1510 动植物油 / ( mg/L) 511 石油类 / ( mg/L) 51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 mg/L) 513 色度 / (稀释倍数)30 14挥发酚 / ( mg/L)15总氰化物 / ( mg/L)16总汞 / ( mg/L)17总镉 / ( mg/L)18总铬 / ( mg/L)19六价铬 / ( mg/L)20总砷 / ( mg/L)21总铅 / ( mg/L)22总银 / ( mg/L)23 总α / ( Bq/L ) 124 总β / ( Bq/L )1025 总余氯1)2) /(mg/L)( 直接排入水体的要求)注: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接触池出口总余氯~10 mg/L 。
2)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做要求。
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 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排放标准1 粪大肠菌群数 /(MPN/L) 5002 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3 肠道病毒不得检出4 pH 6~ 9 5化学需氧量( COD)浓度 / ( mg/L )60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 床位· d)] 60 6 生化需氧量( BOD)浓度 / ( mg/L )20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 床位· d)] 20 7 悬浮物( SS)浓度 / ( mg/L )20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 床位· d)] 208 氨氮 / ( mg/L)159 动植物油 / ( mg/L) 510 石油类 / ( mg/L) 5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 mg/L) 512 色度 / (稀释倍数)30 13挥发酚 / ( mg/L)14总氰化物 / ( mg/L)15总汞 / ( mg/L)16总镉 / ( mg/L)17总铬 / ( mg/L)18六价铬 / ( mg/L)预处理标准5000——6~ 92502501001006060—202010—19总砷 / ( mg/L)20总铅 / ( mg/L)21总银 / ( mg/L)22 总α / ( Bq/L ) 1 123 总β / ( Bq/L )10 1024 总余氯1)2) /(mg/L) —1排放标准: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 10 mg/L 。
天津市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解读天津市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解读1. 引言医疗废水是指在医疗机构产生的含有生物学污染物、化学药剂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废水。
由于其特殊性质,医疗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天津市制定了苛刻的医疗废水排放标准。
本文将对天津市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进行解读,详细介绍标准背景、要求和影响。
2. 背景医疗废水的排放对水体有其特殊的污染风险。
其中包括潜在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药剂残留和化学物质污染等。
天津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城市,医疗废水排放对其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和限制医疗废水的排放,天津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
3. 标准要求天津市医疗废水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对污染物的限制和排放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3.1 生物学污染物要求- 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学污染物,在排放中应严格控制其浓度,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 针对可能传染性疾病的医疗废水,应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确保其安全排放。
3.2 化学药剂和有害物质要求- 对医疗废水中的化学药剂和有害物质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限制,如重金属、有机物、残留药物等。
-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剂管理和废弃物处置制度,确保废水中的化学药剂和有害物质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3.3 排放标准值- 对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都有明确的限制要求,如对细菌的限值、对重金属的排放限量等。
- 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规模和床位数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排放标准值。
4. 影响及应对措施天津市医疗废水排放标准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1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废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废水能够符合排放标准。
-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流程和废水监测体系,确保排放的医疗废水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
4.2 环境保护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检查工作,确保医疗废水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一、背景介绍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其中包含了各种有害物质,如医疗废物、药物残留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医院污水处理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污水处理的标准和要求。
二、医院污水处理标准1. 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氨氮、总磷等指标。
例如,COD排放标准应控制在XXmg/L以下,BOD排放标准应控制在XXmg/L以下。
2. 处理工艺医院污水处理应采用合适的工艺,以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具体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医院的污水性质、规模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
- 物理处理: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 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 化学处理:包括混凝、沉淀、氧化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
3. 污泥处理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应进行合理处理。
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压滤、干化等。
污泥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标准,以确保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 监测与检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监测与检测体系,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
监测与检测内容包括排放水质、处理效果、设备运行情况等。
监测与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运维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
运维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设备检修、运行记录、人员培训等。
同时,医院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故障。
三、医院污水处理效益医院污水处理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医院污水处理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医疗废水是指医院、诊所、药房等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
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药物残留、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危害。
因此,制定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应当明确规定医疗废水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水,应当制定不同的排放标准,确保排放的医疗废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监测要求则是指对医疗废水排放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还应当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处理医疗废水。
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应当具备处理医疗废水的能力,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医疗机构应当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理,确保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被有效去除或降解。
另外,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还应当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废水管理制度和相关责任人。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废水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的废水管理制度,明确废水管理的责任和流程,确保医疗废水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还应当规定对违反排放标准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和整改。
对于违反医疗废水排放标准的医疗机构,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要求其立即整改,确保废水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规定废水处理措施、建立健全的废水管理制度和对违反标准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和整改,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保护水体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医疗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医疗废水排放符合标准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存环境。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与达标要求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与达标要求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包含了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将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严格的医院污水处理标准和达标要求,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与达标要求的详细内容:1. 排放标准:医院的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法律法规,包括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值等。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排放方式等。
医院应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废水处理,保证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要求。
2. 污水处理设施:医院应建设和维护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用途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处理过程能够高效、彻底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设施包括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滤池、环保过滤设备等,不同设施的选择和配置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废水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3. 污水处理工艺:医院应选择适合自身的污水处理工艺,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
其中,物理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颗粒物和沉淀物等;化学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生物处理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有机物。
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确保每个环节的运行稳定和有效,以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排放标准。
4. 废水监测与评估: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废水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了解废水处理效果。
监测内容包括污水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效果等。
评估工作应定期进行,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不断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提高处理效率。
5. 废水回用:医院应积极推行废水回用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将经过适当处理的污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花草或者进行其他合理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和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6. 员工培训:医院应进行员工的污水处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废水处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够正确操作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管理。
医疗废水标准医疗废水是指医院、诊所、药店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药物残留、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医疗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医疗废水排放制定严格的标准。
首先,医疗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能超过规定的浓度。
有机物是医疗废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浓度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对医疗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限制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医疗废水中的药物残留应当得到有效控制。
医疗机构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其残留在废水中可能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需要对医疗废水中各类常见药物的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排放的医疗废水中药物残留浓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另外,医疗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也应当符合相关标准。
这些病原微生物如果排放到水体中,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对医疗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浓度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的要求。
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应当具备完善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药物残留、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医疗废水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严格控制医疗废水中有机物、药物残留、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的要求,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医疗污水排放标准医疗污水排放标准是指医疗机构在处理和排放医疗废水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医疗废水是指医院、诊所、药房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废水,其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医疗废水的排放标准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医疗污水排放标准应包括对医疗废水的处理要求。
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因此在排放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以确保医疗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其次,医疗污水排放标准还应包括对排放水质的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在排放医疗废水时,需要对排放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
监测项目包括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细菌和病毒的数量、PH值等指标,以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此外,医疗污水排放标准还应包括对排放设施的要求。
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废水排放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排放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排放管道等,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人,对排放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排放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排放效果。
最后,医疗污水排放标准还应包括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处罚要求。
对于违反排放标准的医疗机构,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监管措施,以确保医疗废水排放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和举报渠道,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处理。
综上所述,医疗污水排放标准是保障医疗废水排放合法、规范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因此,各地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污水排放标准,加强医疗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
医疗废水标准规范最新版一、引言医疗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废水处理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实验室、研究机构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
三、废水分类医疗废水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 一般医疗废水:主要来源于医院的日常生活用水。
2. 感染性废水:含有病原体的废水,如手术室、病房等产生的废水。
3. 化学性废水:含有化学药品残留的废水,如化验室、药房等产生的废水。
4. 放射性废水: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四、排放标准1. 一般医疗废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污水排放标准。
2. 感染性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
3. 化学性废水应通过中和、沉淀、吸附等方法处理,确保化学药品残留量低于规定标准。
4. 放射性废水应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符合安全标准。
五、处理技术1.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沉淀、浮选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较大颗粒。
2. 化学处理:通过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4. 高级氧化:采用臭氧、紫外线等技术,深度处理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六、监测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废水处理和排放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废水的水质进行检测。
2. 应记录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包括处理效率、能耗等。
3. 对于废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应有明确的计划和记录。
七、法律责任违反医疗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八、结语医疗废水的正确处理和排放对于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本规范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合理处理医疗废水,确保其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虚构的医疗废水标准规范,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应参照国家或地方的正式文件和法规。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包括医疗废水、洗涤废水等。
这些污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潜在风险。
因此,制定医院污水处理标准非常必要,以确保医院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二、适合范围本标准适合于各类医院的污水处理,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标准要求1. 排放标准a. 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b. 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污水处理工艺a.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采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环节。
b. 污水处理工艺应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以确保对各类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c. 污水处理设施应具备稳定运行、易操作、易维护的特点,以确保长期有效运行。
3. 污水处理设施a.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能够满足医院的污水处理需求。
b. 污水处理设施应具备良好的污水采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功能,确保污水能够得到全面处理。
c. 污水处理设施应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以便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调控。
4. 污水处理操作与管理a.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污水处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b. 污水处理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
c. 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效果。
5. 监测与评估a. 医院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行情况和排放水质的监测。
b.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报告,对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实施与监督1. 医院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污水处理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表1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标准值1粪大肠菌群数/(MPN/L)1002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3肠道病毒不得检出4结核杆菌不得检出5pH6~96化学需氧量(COD)浓度/(mg/L)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60 607生化需氧量(BOD)浓度/(mg/L)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20 208悬浮物(SS)浓度/(mg/L)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20 209氨氮/(mg/L)15 10动植物油/(mg/L)5 11石油类/(mg/L)5 1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5 13色度/(稀释倍数)30 14挥发酚/(mg/L)15总氰化物/(mg/L)16总汞/(mg/L)17总镉/(mg/L)18总铬/(mg/L)19六价铬/(mg/L)20总砷/(mg/L)21总铅/(mg/L)22总银/(mg/L)23总α/(Bq/L)1 24总β/(Bq/L)10 25总余氯1)2)/(mg/L)(直接排入水体的要求)注: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接触池出口总余氯~10 mg/L。
2)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做要求。
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2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1粪大肠菌群数/(MPN/L)50050002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3肠道病毒不得检出—4pH6~96~95化学需氧量(COD)浓度/(mg/L)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60602502506生化需氧量(BOD)浓度/(mg/L)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20201001007悬浮物(SS)浓度/(mg/L)最高允许排放负荷/[g/(床位·d)]202060608氨氮/(mg/L)15—9动植物油/(mg/L)520 10石油类/(mg/L)520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510 12色度/(稀释倍数)30—13挥发酚/(mg/L)14总氰化物/(mg/L)15总汞/(mg/L)16总镉/(mg/L)17总铬/(mg/L)18六价铬/(mg/L)19总砷/(mg/L)20总铅/(mg/L)21总银/(mg/L)22总α/(Bq/L)11 23总β/(Bq/L)1010 24总余氯1)2)/(mg/L)—注: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排放标准: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10 mg/L。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排放标准
第三章设计要求
第四章管理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防止医院排放带有病原体的污水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肠道传染病和结核病的专科医院、疗养院、其它有关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院)。
第1.0.3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医院,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将污水的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现有医院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限期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排放标准
第2.0.1条医院污水经处理与消毒后,应达到下列
标准:一、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二、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
第2.0.2条当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接触时间和接触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表2·02的要求:
第2.0.3条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污泥排放时应达到下列标准:一、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二、粪大肠菌值不小于10-2;三、每10克污泥(原检样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第2.0.4条当污泥采用高温堆肥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堆肥的温度必须大于50℃,并应持续5天以上。
第2.0.5条无上、下水道设备或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医院,对有传染性的粪便,必须进行单独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
第2.0.6条医院污水经处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质与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设计要求
第3.0.1条医院应设置集中式污水处理构筑物。
严禁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
第3.0.2条医院职工生活区和行政区的污水,应与病区的污水分流。
第3.0.3条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
院建筑物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与周围建筑物之间宜设绿化防护地带。
第3.0.4条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二、确保处理效果,安全耐用;三、操作方便,便于消毒和清掏,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第3.0.5条氯化法消毒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备有发生故障时的应急设施;二、使用液态氯时,应有安全设施,严禁直接以钢瓶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第四章管理要求
第4.0.1条医院必须对污水、污泥严加管理。
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准任意排放、清掏,用作农肥。
第4.0.2条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维修,保证正常运转,当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污水仍能按标准要求排放。
第4.0.3条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配备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
第4.0.4条医院污水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余氯:连续式消毒,每日至少监测二次,间歇式消毒,每次排放之前监测;二、总大肠菌群数:每两周至少监测一次;
三、传染病和结核病医院,应根据需要增测致病菌。
第4.0.5条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对辖区内医院的污水、污泥处理情况,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年抽查不得少于二次。
第4.0.6条污水、污泥的检验方法,应符合附录一的规定。
附录一医院污水、污泥检验方法一污水总余氯的测定方法一、
原理:采用碘滴定法。
用碘标准溶液反滴定(与余氯反应后)过量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二、试剂:
1、0.00564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1)先配制约0.1N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约25克分析纯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毫升,加入0.4克氢氧化钠或0.2克无水碳酸钠,储存于棕色瓶内,可保存数月。
(2)标定:称取0.1500克干燥的分析纯碘酸钾(KIO3)放于250毫升锥形瓶内,加入100毫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加入3克碘化钾和10毫升冰醋酸,静置5分钟,自滴定管加约0.1N硫代硫酸钠溶液,不断振荡锥形瓶,直至颜色变为淡黄色;加入1毫升淀粉溶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刚变为无色为止,记录总用量(如滴定完毕,放置若干时间后,锥形瓶内溶液因接触空气氧化又显蓝
色。
可不必再滴定)。
(3)计算:
(4)配制0.00564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除去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将上面标定后的0.1N硫代硫酸钠溶液稀释。
2、5%碘化钾溶液溶解50克分析纯碘化钾于少量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再稀释至1000毫升,盛于棕色带玻璃塞瓶中,最好冷藏。
如发现溶液颜色变黄,应予重配。
3、醋酸盐缓冲液pH=4称取146克无水醋酸钠或243克三水醋酸钠于蒸馏水中,加480克冰醋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4、0.1N碘溶液溶解40克分析纯碘化钾于25毫升蒸馏水中,加入13克分析纯碘片,不断搅拌到溶解为止。
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待标定。
5、0.1000N亚砷酸钠标准溶液称取预先在干燥器内经浓硫酸干燥的分析纯三氧化二砷(As2O3)2.4728克于300毫升烧杯中,加入20毫升1N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使溶解(注意As2O3剧毒!)。
加1N盐酸或硫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直至溶液接近中性为止(采用pH试纸)。
将配好的亚砷酸钠溶液转入5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0.1N碘溶液的标定准确量取40~50毫升
0.1000N亚砷酸钠标准溶液于250毫升锥形瓶内。
用待标定的0.1N碘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滴至刚显淡蓝色为终点。
如能在接近终点时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使之饱和,可得到很准确的滴定终点。
7、0.0282N碘标准溶液将25克分析纯碘化钾放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使之溶解。
准确加入标定后的0.1N碘标准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所需加入标定后的0.1N碘标准溶液的体积,按下式计算:为了测定更准确,最好每天用0.1000N亚砷酸钠标准溶液按上述操作标定一次(预计用去5~10毫升0.1000N亚砷酸钠溶液即可)。
此溶液应盛于棕色玻璃磨口瓶中,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不可接触橡胶制品。
8、1%淀粉溶液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200毫升烧杯内,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加入刚煮沸的蒸馏水100毫升。
冷却后,加入0.13克水杨酸作保存剂。
三、步骤:
1.污水水样中余氯小于10毫克燉升时,取200毫升污水样;余氯多时,应按比例减少水样体积。
2.将200毫升污水样加入500毫升锥形瓶中。
加入500毫升0.00564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毫升5%碘化钾溶液和1毫升醋酸盐缓冲液,使pH保持在3.5~4.2之间。
用0.0282N碘标准溶液滴定,
接近终点前,加入1毫升淀粉溶液,滴至刚显淡蓝色为终点(混匀后蓝色不应消失)。
把最后1滴碘液的体积(约为0.05毫升)从读数中减去。
200毫升污水样消耗1毫升0.00564N硫代硫酸钠溶液时,相当于存在1毫克燉升余氯,故余氯在5毫克/升时,需用5毫升试剂;余氯在10毫克/升时,应加入10毫升试剂。
污水中余氯更高时,就按比例增加试剂。
碘滴定法测得的余氯为总余氯,并按下式计算:
二污水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采样方法用采水器或其他灭菌容器采取污水样1000毫升,放入灭菌瓶内,如果是经加氯处理的污水,需加1.5%硫代硫酸钠5毫升中和余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