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83.71 KB
- 文档页数:113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概述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知识。
它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仪器仪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各种生产过程、工业设备、机械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监测。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包括了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二、自动化控制理论1. 控制系统理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原理。
2. 信号与系统:讲解信号的表示与处理方法,系统的数学建模与分析。
3. 控制器设计:介绍PID控制器、含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4. 系统辨识: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获取系统的数学模型。
三、电子技术1. 电路基础: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
2. 电子元器件:讲解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电子电路:介绍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四、计算机技术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 编程语言:介绍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以及编程基础和算法设计。
3. 嵌入式系统:讲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辟,包括硬件接口、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五、机械工程1.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等。
2. 机械创造工艺: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铣削、车削、钳工等。
3. 机械传动:介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的原理和应用。
六、电气工程1. 机电与拖动:讲解机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以及机电拖动系统的设计和控制。
2. 电力系统: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等。
3. 电气安全:讲解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以及电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七、实践与应用1. 实验课程:进行自动化实验,如控制系统实验、电子电路实验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自动化系统,旨在通过设计和控制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二、机械工程基础知识1.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用于分析和计算机械系统的力学特性。
2.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机械设计提供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的依据。
3.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机构设计、机械传动等内容,用于设计和创造机械系统。
三、电子工程基础知识1.电路基础: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等内容,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2.电子器件与电路:研究各种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3.摹拟电子技术:包括摹拟信号处理、放大电路设计、滤波器设计等内容,用于摹拟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4.数字电子技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逻辑门电路设计、数字系统设计等内容,用于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1.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操作系统: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等。
3.数据结构与算法:研究数据的组织和处理方式,以及各种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4.数据库原理:研究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操作语言、事务处理等。
五、控制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1.控制理论基础: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校正方法等内容,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传感器与执行器:研究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温度传感器、机电等。
3.自动控制技术:包括PID控制、含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内容,用于实现对自动化系统的控制。
六、自动化系统应用领域1.工业自动化:研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是指涉及自动化领域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和概念的组合。
这些知识和概念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执行器、电子电路与电子器件、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对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基础知识之一。
它研究如何设计和实现能够自动调节、控制和优化系统运行的方法和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包括了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控制器设计与调节、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性能评价等内容。
2. 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感知和采集外部环境信息的设备。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等。
3. 电子电路与电子器件:电子电路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信号处理和电能转换的关键部件。
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了解电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对于理解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 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逻辑设计、数字电路实现等内容。
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实现数字控制系统,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5.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器和监控设备通常都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
掌握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开发、网络配置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6.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工业总线等。
了解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配置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控制。
7.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是自动化系统中与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相关的学科。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引言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核心课程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二、基础知识1. 数学自动化专业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控制理论、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物理学物理学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物理学基本原理,以便于理解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
3.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4.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领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熟悉常用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的原理和方法。
三、核心课程1.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系统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前沿技术。
2.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自动化专业的另一个核心课程。
学生需要学习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如滤波、谱分析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等相关内容。
3.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掌握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路径规划算法。
四、相关领域的知识1. 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生产线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掌握自动化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熟悉自动化生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自动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交通流理论、交通信号控制原理和方法,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种工业、农业和生活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电子技术1. 电子元器件与电路:介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以及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数字电子技术:包括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系统设计等内容。
3. 摹拟电子技术:介绍摹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摹拟信号处理,摹拟系统设计等内容。
4. 电子测量技术:包括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三、计算机技术1. 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 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内容。
3.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管理方法,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4. 编程语言与算法:介绍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以及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四、控制理论1.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和分析方法,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
2.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节方法,先进控制方法(如含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的原理和应用。
3. 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介绍常见的自动化仪表和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4. 自动化系统集成:介绍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集成方法,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与配置、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辟等。
五、其他相关知识1. 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变频器、逆变器等。
2. 机器人技术:包括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编程与控制方法,机器人应用领域等内容。
3.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以及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引言自动化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种工业过程、机械设备和生产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运行。
为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的组成1. 基础理论知识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
物理学为自动化专业提供了物理量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电子电路理论是自动化专业中电子技术的基础,它包括电路分析、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内容。
信号与系统理论是自动化专业中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础。
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控制器设计与优化等内容。
2.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中重要的技术领域,它涉及到如何获取和处理各种物理量的信息。
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测量技术是指通过测量手段获取被测量物理量的数值,包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等内容。
3. 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设备是自动化专业中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实现和优化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等组成的,它可以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控制和调节。
自动化设备包括各种自动化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4. 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是自动化专业中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和实现人机界面,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人机交互包括人机界面的设计、交互方式的选择和人机交互的评价等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等,它可以用于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决策和优化。
5. 自动化应用领域自动化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医疗自动化等。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引言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学科,它以应用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工程设备和机器人等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
二、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概述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内容,它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应用控制系统,以实现对工业过程、设备或机器人的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技术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系统建模与仿真、控制算法与优化等。
2.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物理量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和测量。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涉及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信号调理与处理、测量系统的精度与稳定性等。
3. 电子技术与电路设计电子技术与电路设计是自动化专业中的基础知识,它研究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等。
电子技术与电路设计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电路元件的特性与参数、电路的分析与仿真等。
4. 控制系统工程控制系统工程是自动化专业中的实践应用领域,它研究如何将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控制系统工程包括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机器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智能化建筑与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等。
5.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是自动化专业中的前沿领域,它研究如何设计、开发和应用机器人系统。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涉及机器人的结构与运动学、传感与感知、路径规划与控制、人机交互等。
6. 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是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方向,它研究如何通过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包括工业控制网络与通信技术、工厂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7.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优化自动化系统集成与优化是自动化专业中的关键技术,它研究如何将各种自动化设备、系统和技术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
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致力于研究和开辟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
它涵盖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是现代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等。
二、自动控制理论1. 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等。
2.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类与性质,系统的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等。
3.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含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4. 系统辨识与模型预测控制系统辨识方法、模型预测控制的原理与应用等。
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 传感器基础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2. 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摹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特征提取算法等。
3. 检测技术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等。
四、工业自动化系统1. 自动化系统概述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PLC技术PLC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应用案例等。
3. DCS技术DCS的结构与特点,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
4. SCADA技术SCADA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等。
五、机器人技术1. 机器人基础机器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等。
2. 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轨迹跟踪、力控制等。
3. 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应用领域。
六、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 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
2.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图象识别、语音识别等。
3. 人工智能在自动化中的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等。
七、总结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涵盖了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等多个方面。
自动化专业知识自动化专业是针对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学科。
它涉及到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和维护自动化系统。
一、自动化概述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来实现对系统、过程或操作的自动控制。
自动化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自动化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而软件部分是用于编程和控制系统的软件。
二、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等。
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执行器:执行器负责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电机、气缸和电磁阀等。
执行器是将控制信号转换成机械动作的关键设备。
3.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处理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控制器可以是硬件或软件形式的,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等。
4.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如以太网和CAN总线等。
通信网络使得不同组件之间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5.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可供操作员与自动化系统进行交互和监控,如触摸屏和显示器等。
人机界面可以显示系统状态和提供操作控制的界面,便于操作员对系统进行监视和调整。
三、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知识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它研究如何合理地控制系统的运行。
控制理论涉及到传感器的选择与配置、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节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等方面。
2.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从传感器到执行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
自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对系统、过程或操作的自动化控制。
3.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中的热门方向之一,它研究如何设计、构建和控制机器人系统。
自动化专业资料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信息网络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场景,以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专业简介自动化专业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研究如何应用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于各类工业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的学科。
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设计和实施相关控制系统,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
二、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1. 控制理论: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是控制理论,包括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模糊控制等。
掌握这些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系统来满足不同工业过程的需求。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了解传感器的特性和应用范围,对于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
3. PLC编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常用设备,通过对PLC的编程,可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熟悉PLC编程语言和逻辑结构,是自动化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4. 工业信息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信息网络在自动化专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工业信息网络的概念和应用,对于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场景1. 工业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机械加工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2. 智能家居: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工业领域,智能家居也是自动化技术的一大应用场景。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3. 医疗器械:自动化技术在医疗器械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自动药剂调剂设备可以提高药物的准确性和效率。
附录1: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业知识体系
(含17个知识领域,123个知识单元)简表
目录
1.经典控制理论 CCT
CCT 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
CCT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核心)
CCT 3 时域分析法(核心)
CCT 4 根轨迹法(核心)
CCT 5 频率响应法(核心)
CCT 6 系统校正的设计方法(核心)
CCT 7 采样系统分析(选修)
CCT 8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选修)
CCT 9 利用Matlab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选修) 2.线性系统理论 LST
LST1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核心)
LST2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核心)
LST3 稳定性(核心)
LST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核心)
LST5 最小实现(核心)
LST6 反馈控制(核心)
LST7 状态观测器 (核心)
3.最优控制原理 OPC (选修)
OCP1 最优控制的一般表示
OCP2 极小值原理
OCP3 时间与燃料最优控制
OCP4 二次型指标最优控制
OCP5 动态规划
4.最优估计与滤波 EAF(选修)
OEF1 估计问题概述
OEF2 估计的一般方法
OEF3 离散卡尔曼滤波
OEF4 连续卡尔曼滤波
OEF5 非线性滤波
5.系统辨识 SID(选修)
SID1 系统辨识问题
SID2 最小二乘理论
SID3 权函数辨识
SID4 线性模型参数辨识
SID5 系统辨识发展及其它:神经网络辨识、模糊辨识、辨识模型验证等
6.计算机硬件技术 CHW
CHW 1 数字计算机组成基本概述(核心)
CHW 2 定点数/浮点数编码与运算(核心)
CHW 3 存储器系统(核心)
CHW 4 指令系统(核心)
CHW 5 指令流水(核心)
CHW 6总线技术(核心)
CHW 7 输入/输出系统(核心)
CHW8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选修)
CHW 9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选修)
CHW 10 嵌入式系统(选修)
7.程序设计基础(软件) PGB
PGB 1 程序设计语言概论(核心)
PGB 2 程序设计导论(核心)
PGB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核心)
PGB 4 数据结构与算法(核心)
PGB 5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选修)
8.计算机网络与通讯 CNC (选修)
CNC 1 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
CNC 2 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
CNC 3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子层
CNC 4 数据链路层
CNC 5 网络层
CNC 6 传输层
CNC 7 应用层
9.计算机控制技术 CCT
CCT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核心)
CCT2 通道与接口技术(核心)
CCT3 数据采集及处理(核心)
CCT4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核心)
CCT5 数字控制器的间接设计(核心)
CCT6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核心)
CCT7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选修)
CCT8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选修)
CCT9 可编程控制器(PLC)
10.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CSS
CSS1仿真软件—MATLAB(核心)
CSS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转换(核心)
CSS 3 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核心)
CSS 4 动态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核心)
CSS 5 基于MATLAB工具箱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核心)11.信息获取与处理 SMP
SMP1 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概念(核心)
SMP2 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核心)
SMP3 检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核心)
SMP4 检测变换原理与传感器(核心)
SMP5 参数检测(选修)
SMP6 自动检测系统设计初步(核心)
12.电机原理 EMP
EMP1 直流电机(核心)
EMP2 变压器(核心)
EMP3 异步电动机(核心)
EMP4 同步电机(核心)
13.电力拖动原理 MDP
MDP1 电力拖动动力学基础(核心)
MDP2 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核心)
MDP3 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核心)
MDP4 电动机容量的选择(核心)
14.电力电子技术 PET
PET0 绪论(核心)
PET1 电力电子器件(核心)
PET2 整流电路(核心)
PET3 直流斩波电路(核心)
PET4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核心)
PET5 逆变电路(核心)
PET6 PWM控制技术(核心)
PET7 软开关技术(核心)
PET8 组合变流电路(选修)
15.运动(电机)控制技术 MCT
MCT1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核心)
MCT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核心)
MCT3 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核心)
MCT4 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核心)
MCT5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核心)
MCT6 串级调速系统(选修)
MCT7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 (选修)
MCT8 运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选修) 16.自动化仪表 AUI
AUI1 自动化仪表的基本概念(核心)
AUI2 变送单元(核心)
AUI3 控制单元(核心)
AUI4 执行单元(核心)
AUI5 显示记录单元(核心)
AUI6 安全栅及辅助单元(核心)
AUI7 虚拟仪器与现场总线仪表(核心)
17.过程控制 PCS
PCS1 过程建模与过程特性(核心)
PCS2 简单控制系统(核心)
PCS3 复杂控制系统(核心)
PCS4 先进控制技术(核心)
PCS5 典型设备与工业过程控制(核心)
PCS6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选修)
知识领域描述经典控制理论(CCT)
线性系统理论(LST)
最优控制原理(OCP)
最优估计与卡尔曼滤波(OEF)
系统辨识(SID)
计算机硬件技术(CHW)
程序设计基础(软件)(P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