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doc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思考题:1.“1摩尔氢”这种说法明确吗?2.在0℃时,一只烧杯中盛有水,水面上浮着三块冰,问水和冰组成的系统中有几相?如果撒上一把食盐,并设法使其全部溶解,若系统的温度仍维持0℃不变而冰点下降,将有什么现象发生,此时系统为几相?如果再加入一些AgNO3溶液,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此时系统为几相?如果又加入一些CCl4,系统又为几相?3.等离子体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用途?4.“温室气体”有哪些?引起臭氧层空洞的物质有哪些?5.适用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真实气体所处的条件是什么?6.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常用喷水来降温?7.说明在冬季,向汽车水箱中加入乙二醇或甘油可用来防止水箱冻裂的原因。
8.为什么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其中含盐极少?9.为什么海水鱼和淡水鱼不能交换生活环境?10.医院给病人进行大量补液时,为什么常用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11.估计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哪一类晶体。
(1)BBr3,熔点-46℃;(2)KI,熔点880℃;(3)Si,熔点1423℃。
12. 利用石墨作电极或作润滑剂各与它的晶体中哪一部分结构有关?金刚石为什么没有这种性能?习题:1 什么叫聚集状态?什么叫相?聚集状态相同的物质在一起是否一定组成同一相,为什么?2 Q、W、T、V、P是否状态函数?为什么?3 什么叫沸点和凝固点?外界压力对它们有无影响,如何影响?4 20℃时某处空气中水的实际蒸气压为1.001kPa,求此时的相对湿度是多少?若温度降低到10℃,此时的相对湿度又是多少?5 比较并简述原因:(1)0.1mol·kg-1,0.2 mol·kg-1,0.5 mol·kg-1蔗糖溶液的凝固点高低。
(2)0.1molC6H12O6,0.1molNaCl,0.1molNa2SO4溶于1kg水中构成溶液的凝固点高低(3)0.1 mol·kg-1,0.2 mol·kg-1,0.5 mol·kg-1的Na2SO4溶液的渗透压高低。
(0087)《计算机网络》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1.已知某一主机的IP地址为201.103.136.184,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该主机是在类网络中,该主机所在子网最多允许有台主机。
2.OSI/RM的传输层提供的服务有两大类,即的服务和的服务。
3.ISDN中,数字管道用技术将位流复用为多个独立的管道。
4.是Internet ±主机名称的管理系统,它主要用途是把主机名和电了邮件地址映射为IP地址。
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一种结构。
6.模拟数据数字化包括、和三个步骤。
7.HDLC的帧格式中,通过“控制字段”定义“信息帧”、和三种类型的帧。
8.对于随机式路由选择算法来说,在节点上的算法很简单,但通信网的效率低,延迟时间9.通常“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技术是在OSI的层来实现。
10.在IEEE802.4的逻辑环的维护中,其中一个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向网络发出一个,邀请相应的站提出加入环的请求。
11.在IP网络中,从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用协议。
12.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三种类型的防火墙,即数据包过滤、、。
13.自治系统是通过单一连入主干网络,内部管理由独立管理机构完成的一组网关和网络的集合。
14.收发双方使用同一个私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这种属于密码体制。
15.己知某一主机的IP地址为211.103.136.184,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该主机是在类网络中,该主机所在子网最多允许有台主机。
16.SNMP网络管理模型包括被管理节点、、、管理协议4个组成部分。
17.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开,其中公开的密钥是_______ o18.ATM是一种将与融为一体的新的信息转移方式。
19.IEEE802.5的FS字段的AC主要有00、和三种有效编码状态。
20.在OSI的传输层协议中,2类传输协议在1类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允许。
思考题概述思考题是一种促使思考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或主题。
通过思考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概念、探索一个观点或解决一个难题。
思考题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中,在工作、生活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思考题的定义、作用、设计和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例子供读者参考。
定义思考题是一种用于引导人们思考的问题。
它通常是开放性的,不仅有一个答案,并且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思考题可以是关于任何主题的,包括科学、哲学、社会问题等。
通过思考题,人们可以思考自己的观点、推断逻辑关系、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等。
作用思考题有如下几个作用:1.促进思考:思考题可以帮助人们提出新的问题、挑战传统观点,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增进理解:通过思考题,人们可以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和理解一个主题。
3.引发讨论:思考题可以作为引发讨论的起点,激发人们互动和交流,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4.推动改变:思考题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设计方法设计一个有效的思考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开放性:思考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即不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并且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挑战性:思考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3.目的明确:思考题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即帮助人们思考一个特定的问题或主题。
4.多样性:设计思考题时,应该多角度考虑,涉及不同的维度和观点,以便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使用方法使用思考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或主题。
以下是一些使用思考题的方法:1.自省: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可以使用思考题来引导思考,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2.小组讨论:在小组中,可以使用思考题作为引发讨论的起点,鼓励每个人发表观点,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3.作为写作工具: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思考题来引导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帮助构建和组织文章的结构。
4.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可以使用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生态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根本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加剧等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如何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生态一经济一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有效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
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何特征?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简单版: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三大功能类群。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A按环境特征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B按人工干预程度划分的各类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驯化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与功能是什么?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和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和人工环境组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辨析题1.政体就是指一个国家的阶级展性。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 即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X 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
由此可见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而非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联邦制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为松散,更体现了政治民主,因而是比单一制更好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组成单位的各政治实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在单一制国家里,中央政府享有较大权力,地方要服从中央。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状况,国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国际环境、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
单一制和联邦制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定论。
就拿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来看,中国建国时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美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联邦制,两国的选择均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其各自特有3.的国内政府间关系对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的说就是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而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政治体制决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反作用于政治体制。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1 •本实验量取各种试剂时应分别采取何种量器较为合适为什么答:本实验所用的溶液量都比较少,用移液管或吸量管比较合适。
标准铁试样的量取要特别准确,而其他的试剂,如phen、NaAc等,都为过量,相对要求不是很严格。
2•怎样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全铁(总铁)和亚铁的含量试拟出简单步骤。
答:绘制出工作曲线(1)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全铁(总铁)含量:取试样适量,加入1mL 盐酸羟胺,2mL Phen, 5mL NaAc溶液,每加一种试剂后摇匀。
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放置10min。
用1cm比色皿,以试剂为空白(即铁标准溶液),在所选择的波长下,测量该溶液的吸光度。
(2)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亚铁的含量:加入2mL Phen, 5mL NaAc溶液,每加一种试剂后摇匀。
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放置10min。
用1cm比色皿,以试剂为空白(即铁标准溶液),在所选择的波长下,测量该溶液的吸光度。
最后根据工作曲线上得出水样中的全铁(总铁)和亚铁的含量。
硫酸铵中氮含量的测定1. NH为NH的共轭酸,为什么不能直接用NaOH溶液滴定答:NH Ka=X 10KaC X 10所以不能用碱直接滴定2. NHNO, NHCI, NHHC中含氮量能否用甲醛法测定答:NHNO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因为NO上的N无法用甲醛法进行测定。
NHC l中的氮量的测定能用甲醛法NHHCO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中的H 同时被滴定,所以不能用甲醛法测定。
3•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答: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
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二章复习思考题1催化剂在人类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更新原料路线,采用更廉价的原料:革新工艺流程,促进工艺过程开发;缓和工艺操作条件,达到节能的目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消除环境污染或开发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化工过程。
2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催化反应的补偿效应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催化剂是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热力学平衡,并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俳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不被明显消耗的一种叫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或减慢化学反应速度的现象。
补偿效应:在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上,研究一个给定的催化反应时,用Arrhenius方程表示反应速率常数时,不同催化剂的指前因子A和活化能E是以彼此补偿的方式变化的,导致不同的催化剂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或反应速率)为恒值。
3催化作用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⑴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⑵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且催化剂可同时加速正逆反应;⑶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有一个以上生成多种产物的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的一种。
⑷侏化剂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寿命)。
4工业催化剂的组分: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
(1)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它是彳崔化剂设计的第一步,没有它,催化反应几乎不发生。
其类别主要有三:即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2)载体是催化活性的分散剂、粘合剂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载体的功能: %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维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是载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②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是指抗磨损、抗冲击、抗重力、抗压、和适应温度、相变的能力),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③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④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⑤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⑥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3)助催化剂:催化剂中加入的另一种或者多种物质,本身不具活性或活性很小的物质,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质(如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构造、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抗毒性或稳定性得以改善。
思考题
位错的运动及其性质。
①位错的滑移:在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滑移面(即位错线和柏氏矢量构成的晶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永久变形。
滑移是位错运动的主要方式。
特点:a.刃型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平行,正、负位错滑移方向相反;b.螺型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垂直,左、右螺型位错滑移方向相反;c.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成一定角度(即沿位错法线方向滑移);d.晶体的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相一致,但并不一定与位错的滑移方向相同。
②位错攀移,在热缺陷或外力下,位错线在垂直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或减少。
位错攀移是靠原子或空位的转移来实现的,螺型位错没有多余半原子面,固无攀移运动;b.由于位错攀移需要物质的扩散,因此,不可能是整条位错线同时攀移,只能一段一段地逐段进行;c.单晶生长利用位错攀移来消灭空位。
体积(晶格)扩散的微观机制类型
解:体积扩散是金属原子从一个平衡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
包括3种微观扩散机制:
①空位机制,其中一个原子与相邻空位交换位置。
②间隙机制,自间隙原子将一个相邻原子调换到间隙位置上。
③直接交换机制,相邻原子成对的互相交换位置。
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相区进行会有何结果?
解:α—Fe中的最大碳溶解度(质量分数)只有0.02l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
0.0218%的钢铁,在渗碳时零件中的碳浓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α相区渗碳时铁中浓度梯度很小,在表面也不能获得高含碳层;由于温度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
γ—Fe中的碳溶解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获得较高的碳浓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
比较下列各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原因。
1.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2.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与共价键晶体或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
3.体积扩散系数(晶格或点阵)与短路扩散系数(沿位错、晶界、表面)
4.间隙固溶体的扩散系数与置换型固溶体的扩散系数。
5.铁的自扩散系数α(Fe ) 与γ( Fe )
解:1.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间隙机制和空位机制都遵循热激活规律,温度提高,超过能垒几率越大,同时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也越高,扩散系数提高。
2.原子的迁移要挤开通路上的原子,引起局部点阵畸变,部分破坏原子结合键才能通过。
键能越强,原子间的结合键力越强,激活能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
3.①晶体结构反映了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原子排列越紧密,原子间的结合力越强,扩散激活能越高,而扩散系数越小;②处于晶体表面、晶界和位错处的原子位能总高于正常晶格上的原子,他们扩散所需的活化能也较小,相应的扩散系数较大。
D表面>D晶界>D沿位错>D晶内
4.间隙型固溶体比置换型固溶体容易扩散。
因为间隙扩散机制的扩散激活能小于置换型扩散。
间隙型固溶体中间隙原子已位于间隙,而置换型固溶体中溶质原子通过空位机制扩散时,需要首先形成空位,因而激活能高。
5.α(Fe )属于体心结构,γ( Fe )属于面心结构,面心结构点阵比体心结构点阵紧密,铁在面心立方点阵中的自扩散系数Dγ-Fe与在体心立方点阵的Dα-(Fe)相比,在912℃时,Dα-(Fe)≈280Dγ-Fe 1.固态相变,结构弛豫,非晶态的晶化和熔体结晶有何异同?
解:①固态相变在温度、压力、成分改变时。
固体材料的内部组成结构(相成分、结构和有序度的变化)所发生的转变。
②结构驰豫刚制备的不稳定态非晶材料,常温或加热保温退火,许多性质将随时间发生变化,达到另一种亚稳态。
③非晶态的晶化与熔体冷凝结晶的异同点:都是由亚稳态向晶态的相变,受成核和晶体生长控制。
非晶态晶化: T <Tg,相变驱动力大,成核功小,利于成核和晶体生长;粘度大,固相内扩散,扩散慢,不利于成核和晶体生长,更有利于保持非晶状态。
熔体冷凝结晶:Tg<T<Tm,液体内的扩散
在 f~g点之间的不同成分的合金,标注其室温组织的构成?
解:不同成分合金的室温组成如下图所示:
分别求W(Sn)=61.9%和W(Sn)=50%时,在183℃转变时,各相的相对含量?
解:①W(Sn)=61.9% w α = (97.5−61.9)/( 97.5−19 )×100%=45.35%,w β =1−w α =54.65%
②W(Sn)=50% w α = (61.9−50)/(61.9−19 )×100%=27.74%,w β =1−w α
=72.26%
固体表面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固体表面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存在着不饱和键和范德华力。
晶体不同晶面的表面能数值不同,密排面的表面能最低,故晶体力图以密排面作为晶体的外表面;
固体表面对外来原子发生哪两种吸附? 并比较其主要特征?
解:表面能是增加单位面积的表面,需要做的功.扩张表面时。
要克服原有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用力弱,做功小,表面能低。
1)键性:表面能反映质点间的引力作用,强键力的金属和无机材料表面能较高。
低表面能物质:水0.059,石蜡 0.03, PE 0.035,PTFE 0.023,PA66 0.047
2)温度:温度升高,表面能一般减小。
热运动削弱了质点间的吸引力。
3)杂质:含少量表面能较小的组分,可富集于表面,显著降低表面能;含少量表面能较大的组分,倾向于体内富集,对表面能影响小
三种润湿的数学表达式? 共同点及其规律?
解:①沾湿:WA = -ΔG = ♑Sg+ ♑Lg-♑SL
②润湿:Wi= -ΔG = ♑sg - ♑sL
③铺展:S = -ΔG = ♑sg - ♑Lg - ♑sL
三种润湿的共同点: 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面排开,使原有的固/气(或液/气)界面消失,被固/液界面取代
三种润湿的规律:
沾湿粘附功Wa = A+ ♑LgWa = ♑Sg + ♑Lg-♑SL
浸湿Wi = A = ♑Sg-♑SL
铺展S = A -♑Lg ♑Sg越大,♑SL越小,粘附张力A越大,越有利于各种润湿;
沾湿:♑Lg大,有利沾湿;浸湿:♑Lg,无影响;
铺展:♑Lg小,有利铺展。
改变润湿性主要取决于♑Sg,♑Lg,♑SL的相对大小,改变♑Sg较难,实际上更多的是考虑改变♑Lg和♑SL。
润湿的本质是? 润湿方程
解:润湿的本质是异相接触后体系的表面能下降。
润湿方程:♑Sg-
♑SL=♑Lgcosθ θ: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气液界面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