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优质课西北地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9
西北地区教案标题:西北地区教案 - 提高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西北地区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影响。
3. 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
2. 西北地区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3. 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如高原、沙漠、盆地等,以及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解释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旱、寒冷等,以及对农业、畜牧业等的影响。
4. 讲解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如丝绸之路、兵马俑等,以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小组合作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6.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7. 小组展示时,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总结回顾:8.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西北地区的重要性和特色,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的其他方面,如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
评价方式:10. 通过小组展示和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西北地区的理解程度。
11. 可以设置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2. 将西北地区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如历史、文学、艺术等,拓展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多方面认识。
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2、通过与南方比较,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设计思路微课学习任务单《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微课学习任务单3、思考3:北方地区地形较复杂,南方较简单,对吗□4、思考4:南方地区气候比北方更有利于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要充分水分)的种植吗?□5、思考5:南方地区河流汛期比北方短,流量更少,对吗?□6、思考6:南方地区植被常绿、土壤红壤是气候湿热造成,北方植被落叶是气候冬冷造成的吗?□五、学习困惑1、通过学习仍有困惑的问题在方框内打“√”思考1□思考2□思考3□思考4□思考5□思考6□困惑的问题:2、通过学习发现新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特征难点:构建西北地区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关系的思维导图四、教学过程学习主题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阅读课本P73页图8.3、P6页图5.5,结合右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经度:与三个区域相比,所跨经度范围最(小/广)地理绝对位置纬度:与南方地区相比,纬度较(低/高),冬季气温较(高/低)位置海陆位置:与北方地区相比,距海较(近/远),降水较(少/多)相对位置与邻近地理事物(山脉等)位置关系:A山脉以西,B山脉、C山脉以北学习主题二:与南方比较,学习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1、地形(1)阅读课本P73页图8.3,结合右上图写出以下地形区的名称(A、C山脉学习主题一已写出,此处不必写,回顾即可);东部:A?山脉;①_________高原西部:C?山脉;②_________盆地;D:______山脉;③:________盆地;E _________山脉(2)与南方比较,归纳西北地区地形特征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地形西部多高原、盆地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复杂多样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东部以为主以和为主(面积最大两种地形) (简单/复杂)(3)山脉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山脉北有秦岭等阻挡冬季寒冷、干燥气流,使得南方冬季气温不会太低山脉多分布在西北(边缘/内部)又加上其他山脉阻挡____季温暖湿润气流,使得西北降水____(少/多)2、气候和植被(1)西北地区气候类型、特征以及植被特征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最低温高于0℃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mm 夏季多雨,冬季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最低温 0℃(高于/低于)年平均降水量 400mm (大于/小于)全年降水(少/多)气候植被 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主要 和(2)西北地区内部气候差异大完成课本74页活动题1、2、3题3、河流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气候流量较大主要水源大气降水常年性河流汛期较长外流河 河流数量多流量较 (大/小) 主要水源________(大气降水/冰雪融水) ________(常年性/季节性)河流 汛期较 (长/短) 多________(外流/内流)河河流数量________学习主题三:探究西北地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小组合作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西北地区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每一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思维导图。
西北地区一、课标关于本课时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有分区的特色感知,西北地区是在学习了北方和南方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更有利些。
三、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能据图说出本区的位置特点(深居内陆、东西跨经度最大),范围和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及本区民族特点,2、能据图表说出草场分布、牧业基地和畜产品的经济地位及护草治沙的原因,能指图说出本区矿产资源及矿产地名称,并能说出能源基地的建设意义,能在图上准确填出本区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和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乌鲁木齐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自绘示意图(三山夹两盆、本区特征示意图)、剖面图(沿42°N)训练绘图能力;通过量算练习(呼市、喀市到海的距离)训练量算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重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阅读、分析地图和图表概括区域特征课前预习任务一:区域概况(读p54完成下列问题)完成p14活动1、3找出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
据行政区划图说出2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及其行政中心)西北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占全国的。
汉族占全区人口的,少数民族有等。
气候任务二: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读图5-25,完成p14活动2,找出内蒙古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阿尔泰山、河套平原等,据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教学设计
高考链接
(2013 海南卷改编)右图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 1-2 题。
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
1.限制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 度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3.(2013 山东卷改编)年降水量仅 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 1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 2 为该区域地貌示意图,图 3 为银川平原路网。
图 3
(1) 指出从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 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
带。
试推断其依据。
(答出两点即可)
结语
同学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我们地理学科的宗旨,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近年来,我市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建设幸福龙口、实力龙口、生态龙口、文化龙口的口号,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优势条件,为政府的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坚信,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龙口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我们的祖国也会更加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6.3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记图,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概况的认识;通过视频及微课的讲解,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的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畜牧业发达,看到本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
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填图、演示法、微课视频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学案等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雄起了我的国——三北防护林》教师提问导入:这个视频让我们对西北耳目一新的认识,为什么国家要花70年的时间去整治三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西北地区。
二、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一:区域概况,学生阅读书本P20页,结合书本图文信息,自主学习完成。
记图填图:(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1、位置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 - - 以北。
(用红笔在下图相应位置描出这些山脉)(2)主要包括行政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等省。
(1)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
(2)新疆地形结构特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的概况,并小结: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过渡:一直以来我们对西北地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旱缺水,它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视频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吧!在观看视频前,我们尝试着先把学案活动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