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分集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空时分集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优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空时分集技术(Space-Time Diversity)作为一种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从理论、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探讨空时分集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优化。
一、空时分集技术的原理与基本概念空时分集技术是利用信号在时空域中传播的差异,通过接收端多天线之间的信号处理和合并,来提升系统性能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克服无线通信中的多径衰落和干扰等问题,从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可靠性。
空时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通过在发射端采用空时编码技术和接收端采用空时解码技术,将原始信号分为多个子信号,并在接收端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和合并,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二、空时分集技术的应用空时分集技术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多天线系统空时分集技术在多天线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增加多个天线,并配合空时编码和解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
多天线系统不仅可以显著减少信号传输中的误码率,还可以提高信号的容量和系统的覆盖范围。
2. MIM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是一种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技术。
空时分集技术作为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利用天线之间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来增强信号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MIMO系统在高速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 信道估计与均衡空时分集技术在信道估计和均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空时编码和解码技术,可以准确估计信道的时延和频率特性,从而对信号进行均衡和补偿。
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信道衰落和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三、空时分集技术的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时分集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性能,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优化研究。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优化方法:1. 基于最大比合并的空时分集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是一种常用的空时分集接收方法。
分集接收技术分集接收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技术,它可以将信号分成不同的子信道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分集接收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分集接收技术的原理分集接收技术利用接收端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来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
具体来说,分集接收技术包括空分集接收和时分集接收两种方式。
空分集接收利用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通过在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可以接收到多个独立的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进行合并,从而减小信号受到的干扰和衰落,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时分集接收则是利用信号在不同时间上的冗余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通过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存储,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合并,可以减小信号受到的多径干扰和衰落,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式,分集接收技术可分为盲分集接收和非盲分集接收两种方式。
盲分集接收是指在接收端无需知道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分集接收。
常用的盲分集接收技术有选择性分集接收和最大比合并接收。
选择性分集接收通过选择信号质量较好的天线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大比合并接收则通过比较不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天线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非盲分集接收是指在接收端需要知道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分集接收。
常用的非盲分集接收技术有选择性最大比合并接收和最大比合并接收。
选择性最大比合并接收是在选择性分集接收的基础上,结合信道状态信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从而进一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大比合并接收则是在最大比合并接收的基础上,结合信道状态信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从而进一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分集接收技术的应用分集接收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设备中使用分集接收技术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分集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性能分析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天线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作为一种能够显著提高信号传输效果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集技术作为MIMO 系统中的一种关键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就分集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一、MIMO系统简介MIMO系统是一种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来增加无线通信信道容量的技术。
通常情况下,MIMO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端的天线数目不相同,被称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或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MIMO系统通过多条独立子信道同时传输数据,并利用空间分集和信号处理技术来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二、分集技术概述分集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多径衰落和干扰的技术。
在MIMO系统中,通过接收多个相互独立且空间上相关性较小的信号,可以减小信号质量损失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
分集技术能够使系统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
三、分集技术对MIMO系统性能的影响1. 多路径效应减小:在无线信道传输中,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信号会经历多个不同路径的传播,导致信号质量损失。
分集技术通过接收多个信号,能够减小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进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2. 抗干扰能力提高: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分集技术通过接收多个独立的信号,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合并,能够减小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3. 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MIMO系统中使用分集技术,可以使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接收多个相互独立的信号,能够增加系统的有效传输速率,提高信号覆盖范围,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通信需求。
四、分集技术的实现方式在MIMO系统中,分集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具体的实现方式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
分集接收技术分集接收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本文将从分集接收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集接收技术的原理分集接收技术是利用接收端的多个天线对信号进行并行接收,并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算法将多个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效果。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端的多个天线接收到多个相互独立的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减小信号的误差和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
根据接收端的天线数目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分集接收技术可以分为空分集接收和时分集接收两种。
1. 空分集接收空分集接收是指在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理的加权、合并和处理,从而减小信号的误差和干扰。
常见的空分集接收技术包括最大比合并、选择合并和均衡处理等。
最大比合并是一种常用的空分集接收技术,它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和合并,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天线进行数据解调。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选择合并是一种简化的空分集接收技术,它只选择其中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天线进行数据解调。
虽然选择合并相对于最大比合并来说,减少了计算复杂度和硬件成本,但是其分集效果也相对较差。
均衡处理是一种用于多天线接收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均衡处理,消除信号之间的干扰和失真,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2. 时分集接收时分集接收是指在接收端通过采用不同的接收时刻对信号进行接收,并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算法将不同时刻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效果。
常见的时分集接收技术包括选择性重复编码和间隔分集等。
选择性重复编码是一种常用的时分集接收技术,它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选择性的重复编码,从而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容量。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间隔分集是一种用于时分集接收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在接收时刻上引入一定的间隔,使得信号之间的干扰和失真减小,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摘要在有关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领域内普遍公认:无线通信的质量好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就包括信号的衰落效应。
因此在具体的无线电通信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来降低这种效应给通信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本文所涉及的分集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本论文内,有关分集技术的相关探讨背景,分集技术的具体类别以及未来的可能技术演进走向都会得到充分的探讨和剖析,其中包括相关技术在3G通信网络,多天线分集和3GPP.LTE等多种领域中的实践运用情况。
可以说因为分集技术的存在,无线通信系统运行中的多项瓶颈被突破,相关通信技术的更新过程也因此实现了飞跃。
所谓的MIMO技术,英文全称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一般指的是通过分别安装在信号发出端和接收端的多更天线来实现基于发送接收两端的多天线信号并行传输,以提升通信活动水准的相关技术。
这一技术通过多根安装在信号收发两端的多根天线,在频谱资源和天线功率不变的状态下,可以基于对整个信号站空间的充分利用来实现通信信道容量的几何级数增长。
因此由于其巨大的优越性而被公认为未来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绝对核心。
如果按照技术继承的相关概念来说的话,我们已经在4G的环境下对MIMO技术进行了足够透彻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而且已经取得了足够成熟的技术积累和多方向的全面突破。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将4G环境和MIMO相关技术加以结合应用进行信号传输的天线数量不会超过八个的规模,因此也不会有太多的4G通信容量会以MIMO技术为运行基础。
后来在针对从4G网络上发展而来的5G网络的相关探索过程中,行业界将大规模MIMO技术(Massive MIMO)首次摆上了台面,如果按照大规模MIMO技术的标准,应用于5G环境的同技术天线将会达到百根乃至千根的规模,自然的也会产生理论上的无穷大的通信容量。
关键词:分集技术无线通信多天线技术Abstract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fading effect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e d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nti-fading technology in moder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Diversity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re introduced. The paper analyzes evolution and trends of the diversity,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in 3G, multiple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3GPP LTE.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diversity technology not only solved the problem and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use of multiple transmitting antennas and receiving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o that the signal can be transmitted and received by multiple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hus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quality. It can make full use of space resources, through multiple antennas to achieve multiple charge, without any increase in spectrum and antenna transmission power, can exponentially increase the channel capacity, shows obvious advantages, is regarded as the cor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inheritance, MIMO technology has sufficient study in 4 g commun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technology is mature, but in 4g communications, MIMO antenna number is less, more for four or eight, antenna fewer limits the 4g network communication capacity. On the basis of 4G research, 5G ha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massive MIMO (massive MIMO). The number of MIMO antennas can be hundreds of thousands, while the theoretic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is infinite.Key Words:diversity techniqu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ulti-antenna technolo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 分集技术 (2)1.1 分集原理 (2)1.1.1 分集方式 (2)1.1.2 分集接收技术 (3)1.2 RAKE接收机 (5)1.2.1 RAKE接收机的原理 (5)1.2.2 RAKE接收机在DS-CDMA中的性能 (6)2 发射分集技术在3G中的应用 (8)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2.2 发射分集技术分类 (8)2.3 3G中的开环发射分集 (8)3 MIMO技术 (14)3.1 MIMO技术的发展现状 (14)3.2 MIMO技术原理 (14)3.3 MIMO技术的优势 (15)3.4 MIMO信道模型及信道容量分析 (16)3.4.1 MIMO系统模型 (16)3.4.2 MIMO信道模型 (17)3.4.3 MIMO信道容量分析 (18)4 无线通信中的协同技术 (19)4.1 协同分集技术 (19)4.2 协同多点传输/接收技术 (19)4.2.1 协同与中继的区别 (20)4.2.2 协同分集中的信号处理方式 (20)5 3GPPLTE标准MIMO技术 (24)5.1 引言 (24)5.2 LTE MIMO分集与空间复用 (26)5.2.1 LTE MIMO分集 (26)5.2.2 空间复用 (28)5.3 SU-MIMO与MU-MIMO (28)5.3.1 下行SU(单用户)- MIMO (28)5.3.2 下行MU(多用户)-MIMO (29)5.3.3上行MU(多用户)- MIMO (29)总结 (31)致谢 (20)参考文献 (21)引言在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具体的信号可以以反射,散射或者直传等多种路径实现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并行传输,但是因为叠加作用,这些并行传输的信号会因为相互之间的干扰而产生衰落现象,如果衰落现象较为严重,也就是快衰落的情况下,信号可以产生深达40dB甚至80dB的衰落。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集技术简介分集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同时接收和处理来自多个天线的信号,以降低信道衰落对无线通信质量的影响。
本文将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集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分集技术概述分集技术是通过增加接收端的接收天线数目,以减少信号衰落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常见的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
1. 空间分集空间分集是利用多个接收天线来接收同一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将不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
这样能够减少信号的衰落效应,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噪比和容量。
2. 时间分集时间分集是通过将接收到的信号在时间上分解成多个间隔,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更好的信号。
时间分集可以通过收集经过不同的多径传播路径的信号,利用时延差异来提高信道的多样性。
3. 频率分集频率分集是基于在不同的频段或者子载波上接收信号并进行处理,以降低信道中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
频率分集可以通过利用多径传播路径带来的频域选择性来提升系统容量和可靠性。
二、分集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分集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1. 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分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信道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增加通信的覆盖范围。
通过利用不同的接收路径和接收天线,分集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2. 改进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由于分集技术能够降低信道衰落的影响,使得通信质量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信道质量较差或者存在干扰的环境下,分集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通信效果。
3. 抗干扰和抑制噪声分集技术可以利用多个接收路径和接收天线来减小信号的干扰和抑制噪声,从而提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特别是在高速移动或者多用户的场景下,分集技术对于减少干扰和提高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三、分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分集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1. 多天线技术的普及目前,多天线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2x2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和4x4 MIMO等。
**大学2012~2013学年**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课程名称:无线通信系统课程编号:题目: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分集技术研究研究生姓名: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评阅日期: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分集技术研究2013-06-13摘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分集技术是现代移动通信中抗衰落技术的重要手段。
本文介绍了分集技术的研究背景以及分类,分析了分集技术的演进过程和趋势,比如在3G中的应用,多天线分集技术以及在3GPP LTE中的应用。
分集技术不仅为无线通信解决了难题,并且促进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
关键字:分集技术;3G;多天线技术;协同分集;3GPP LTEAbstract: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fading effect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e d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nti-fading technology in moder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Diversity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re introduced. The paper analyzes evolution and trends of the diversity,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in 3G, multiple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3 GPP LTE.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diversity technology not only solved the problem and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Keywords: diversity technique; 3G; MIMO; cooperative diversity; 3GPP LTE1. 引言在无线通信中,发射信号可能经过直射、反射、散射等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多径信号相互叠加会形成衰落,其中快衰落的衰落深度可达40dB,偶尔可达80dB。
分集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功率控制策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由于无线信号传输的特点,信号的强弱以及传播的干扰都会对通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无线通信中的功率问题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重点。
分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功率控制策略中。
分集技术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独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数据,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质量。
其中,功率控制是分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地调整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功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扰并提高信号质量。
在分集技术中,功率控制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发射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质量情况来调整发射功率。
当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较高时,发射端可以适度降低功率,从而节省能量并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另一方面,接收端可以根据自身的信号质量情况来调整接收功率,以便更好地接收并解码信号。
基于分集技术的功率控制策略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多天线系统中的空间分集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发送器和接收器都配备了多个天线,以便通过同时传输多个信号路径来提高通信质量。
通过合理配置和调整天线功率,可以减小传输路径之间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另一个基于分集技术的功率控制策略是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
在这种方案中,接收器通过测量发送信号的质量来动态调整自身的功率。
通过不断地反馈信号进行功率调整,可以在保持通信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发射功率,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功率控制策略,分集技术还可以与其他调度和资源分配策略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网络的拥塞情况,动态地分配信道资源,实现在不同用户之间合理分配功率和频谱资源。
总之,分集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功率控制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调整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功率,可以降低干扰并提高信号质量,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无线通信中的发射分集技术摘要:发射分集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已经普遍采用。
文章主要讨论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各种发射分集技术的特点及比较不同发射分集技术的性能与应用,最后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发射分集开环发射分集闭环发射分集一、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无线通信技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时变的信道衰落,这也是它和光纤、铜线通信等相比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衰落环境下降低误码率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发射端(基站)采用更高的功率进行发射或者采用额外的带宽,但这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都是不合适的。
理论上,抵抗信道衰落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功控,也就是如果发射端预先知道信道条件,那么在发射的时侯预先将信号变形来抵消衰落带来的影响。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发射端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另外发射端也不知道信道的条件,因此在大多数散射环境中,是采用天线分集方法来抵抗信道衰落的。
传统的天线分集是在接收端(移动台)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接收分集的,并采用合并技术来获得好的信号质量,例如“Rake接收机”。
但是由于移动台尺寸受限,采用接收天线分集技术较困难,而且在移动台端进行接收分集代价高昂,增加了用户的设备成本。
从理论与实际应用中都发现相同阶数的发射分集与接收分集具有相同的分集增益。
因此为了适应下一代移动通信的要求,只有增加基站的复杂度,在基站端采用发射分集技术才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发射分集的概念实际上是由接收分集技术发展来的,是为减弱信号的衰落效应,在一副以上的天线上发射信号,并将发射信号设计成在不同的信道中保持独立的衰落,在接收端再对各路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减少衰落的严重性。
由于基站的复杂度较移动台端限制少,且天线有足够空间,因此通常在基站端采用多副天线进行发射分集提高下行性能,在接收端采用一副天线进行接收。
发射分集的成本代价相对于接收分集来说,是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和用户所较能接受的;而且发射分集能够实现同一发射信号使多个移动台获得发射增益(支持点对多点发射),而传统的接收分集的发射增益只是针对一个移动台。
简述空中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的基本
原理及其作用。
空中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是无线通信中常用的三种技术,它们都可以用来提高无线通信的效率,减少干扰,优化信道质量和增强信号传输范围,是现代无线通信网络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空中分集技术是利用多个天线同时收发信号的技术,在接收端将多个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融合成一个更强的信号,来提高信道质量和减少误码率。
这种技术可以消除多径干扰和偏移,提高信噪比,同时也可以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空间复用技术是将多个用户的信号通过不同的空间通道传输,避免用户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它通过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信号,能够有效的减少发射功率和频带宽度,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和容量。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WiFi、蓝牙、5G等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提高用户体验和优化网络性能。
波束赋形技术是将天线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使发射的信号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向接收端,从而提高信号强度和质量。
它是一种定向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将信号能量集中在需要传播的区域,并减少信号在无意义区域散射导致的干扰。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站通信、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等领域,用来提高信号传输距离和鲁棒性。
综上所述,空中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是现代无线通信领域中最常用和重要的技术手段。
它们可以不断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集技术作为无线和移动通信中对抗衰落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无线传输信道存在多径效应与时变性等待性,从而使得无线衰落信道中的信号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严重的衰减,进而使得接收端不可能正确地判断发送信号,严重阻碍了信道容量增加和服务质量的改善。
为了克服各种衰落和提高无线传输系统性能,分集技术应运而生。
1.分集技术的研究意义在散射传播中存在快衰落,其起因于随机的多径传输。
信号的幅度不仅随时间起伏,也随频率和空间起伏,他们分别称为时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空间选择性衰落。
时间选择性衰落是指当信号波形时间宽度较大时,信号前后部分受到不同步、无确定关系的衰落,它起因于传输媒质的时变性。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当信号带宽较宽,信号频谱中频率间隔较大的分量有不同的并随时间而随机变化的衰减和相移,它起因于多径效应。
空间选择性衰落是指在空间不同的位置上的不同地点,信号的衰落几乎是不相关的,它起因于空间的扩散效应。
由于对流层散射存在严重的快衰落现象,使得信号噪声比大幅度地变化,通信质量变坏,为了克服快衰落,一般采用分集接收技术。
2分集技术的原理分集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多个新的信道(频率、时间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相同,因此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信号就不会相同,接收机使用包含多个副本的信息来恢复出原发送信号。
分集技术主要包括分散传输和集中处理两个方面内容。
分散传输是指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而集中处理是指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3分集技术的分类分集技术根据获得独立路径信号的方法不同,通常可以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协作分集、角分集等,其中空间分集、频率分集用得最广,下面对其进行简要的概述。
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技术——浅谈空间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摘要:本文首先从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引出分集技术,简要介绍了分集技术的分类和常用的合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专门讨论了空间接收分集和发射分集,最后结合分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小结。
关键词:无线通信分集技术发射分集接收分集一、无线信道的衰落和分集接收技术无线衰落信道由于遭受多径衰落、时变性等的影响而使信道的传输性能变得很差。
要把误码率从10-2降到10-3在AWGN 信道中信噪比可能仅需增加1 到2 个dB就可以了,无线衰落信道中则要付出大约10 dB的代价[1]。
同时这种信噪比的提高不能通过提高发射功率或额外增加信号带宽来获得,因此对于无线衰落信道,需要寻找其它方法来对抗衰落。
分集接收就是为了克服各种衰落, 提高无线传输系统性能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
其基本思路是: 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独立的)多路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的能量按一定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对数字系统而言,使接收端的误码率最小,对模拟系统而言, 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
分集技术包括2个方面: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因此,要获得分集效果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
二、分集技术的分类及合并方式1.分集技术的分类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广义上分为“宏分集”和“微分集”。
“宏分集”主要用于蜂窝通信系统中,也称为“多基站”分集。
这是一种减小慢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
一般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长时限对数正态信号,是基站级的分集;而“微分集”是一种减小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
具体的微分集又可分为:(1)空间(天线)分集(Space Diversity)。
它是利用多副距离足够大的接收天线来接收和合并多路不相关性的信号。
(2)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
分集技术在小区间干扰协调中的功率控制策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小区间干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集技术在小区间干扰协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分集技术在小区间干扰协调中的功率控制策略。
一、分集技术概述分集技术是一种通过接收多个独立信号来提高接收质量和传输速率的技术。
它通过多天线接收或发送信号,并将不同的信号进行合并或者分发,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小区间干扰的问题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用户的信号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数据传输速率减慢。
小区间干扰是在不同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当不同小区之间的距离较近时,干扰问题会更加突出。
三、分集技术在干扰协调中的应用为了解决小区间干扰问题,分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分集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干扰协调:1. 多天线接收(MIMO)技术:MIMO技术利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算法进行合并,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
通过合理设置接收天线的位置以及信号处理算法,可以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2. 分集传输技术:分集传输技术通过将原始数据分成多个子信号进行传输,分别发送到不同的接收设备中。
这样可以减小传输路径中的损耗和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3. 功率控制策略:在分集技术中,功率控制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控制发送信号的功率,可以减小不同小区间的干扰问题。
常见的功率控制策略包括最小干扰接收功率控制和距离适应功率控制等。
四、功率控制策略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干扰协调效果,功率控制策略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率控制策略优化方法:1. 自适应功率控制:根据当前系统的干扰状况和信号质量,动态调整发送信号的功率。
通过自适应的方式控制功率,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提高系统性能。
2. 分布式功率控制:分布式功率控制策略是将功率控制任务分布到各个节点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系统复杂度。
浅谈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作为无线和移动通信中对抗衰落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这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新一代无线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分集的强大优势和具体实现结合起来,以提高通信的效率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通信网络分集技术基本原理作用及增益
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此时,利用加大发射功率、增加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来克服这种深衰落是不现实的。
采用分集方法即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
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移动通信,短波通信等随参信道中。
1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根据信号论原理,若有其他衰减程度的原发送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则有助于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
这种通过提供传送信号多个副本来提高接收信号正确判决率的方法被称为分集。
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
空间分集手段可以克服空间选择性衰落,但是分集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大于三倍波长的基本条件。
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就不会相同。
接收机使用多个副本包含的信息能比较正确的恢复出原发送信号。
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在噪声受限的条件下,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能保证信道情况较差时链路正常连接。
在移动无线环境中,由于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这在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
分集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因此,要获得分集效果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
2 协作分集技术对通信起到的作用和增益
2.1 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研究证明,当两个用户到基站的信道统计特性相似,即有相同的均值,并且两用户间的信道质量较好时,协作方案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幅度就越大,系统性能的提升就越显著。
当两个用户到基站信道统计特性不同时,
协作依然能提高信息传输速率,且本身通信质量较差的用户受益较大,而相对通信质量较好的用户并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可达速率区域仍然是有所增加的。
2.2 减少系统中断概率实际系统中,时延要求常使我们不能够有一定长度的码序列,由此传信率就成为随衰落程度变化而变化的随机变量。
有些无线系统对信息传输速率有最低要求,如果低于这个值即认为系统不可靠,无法继续运行。
这时,如果得到的随机变化的传信率低于一定的水平,即业务可靠速率,则发生“中断”。
因而,中断概率也成为系统性能的一个评判标准。
研究表明,如果两用户传信率相等时,对所有业务的可靠速率,协作系统的中断概率都要小于非协作系统的中断概率。
即便是传信率的提高并不多,但系统的健壮性却能提高很多。
2.3 扩大覆盖范围协作通信属于中继通信的一种,它也具有提高覆盖范围的特点。
对于处于小区边缘外侧的用户,通过采用小区内的中继(移动或固定)使用协作通信方式提高上下行速度,从而达到小区的接入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引入了协作通信之后,小区的覆盖范围可以较原有的通信蜂窝网络有所提高。
同时,对于处于阴影效应下等通信盲区的用户,利用中继带来的分集效果,同样可以提高上下行速度。
因而,协作通信还可以提高小区内的用户覆盖率。
2.4 减少传输的误码率由于中继重传了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获得了空间分集增益,信道质量得到提升,接受信噪比上升,传输的可靠性可以得到明显提升。
因而,在协作通信下,系统的误码率可以得到提升阎。
2.5 减少功率消耗对于一些功率受限的很明显的网络,例如传感器网络,在满足传输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节点的功率消耗,延长系统的生存时间非常重要。
第2点中提到由于中继重传了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获得了空间分集增益,信道质量得到提升,接收信噪比上升,误码率下降。
因此,当网络中存在最高信噪比要求时,功率的消耗可以通过协作通信得到降低,获得能量效应。
另一方面,传统的直传通信,功率的消耗集中在源节点;而在协作通信中,功率消耗重新分配到了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两个节点上。
这使单个节点的传输压力减小,能量消耗分散,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时间得到延长。
事实上,一个实际中的网络中,通常并不是所有节点都总是处在繁忙状态,总是存在空闲节点。
因而,协作通信合理利用了这些空余节点,使网络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 协作分集的基本模式
根据中继节点所进行的不同处理方式,协作分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放大中继,检测中继和编码协作。
3.1 放大中继模式放大中继是最简单的协作方式,每个移动终端接收其伙伴传来的被噪声污染了的信号,并且直接将该信号进行放大后发送出去,基站接收来自发送端和中继节点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合并。
虽然放大信号将噪声一起放大,但
是由于基站接收到了两路经历独立衰落的信号,所以可以更好的对信号进行判决。
在中继节点,根据自动增益控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功率调整,调整系数为:
其中,Ar,s为源端与中继端之间的衰落系数,Ps为信号功率,N0为两用户之间信道的噪声功率。
Laneman证明了这一方法在两个用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2阶的分集增益。
放大中继方法假定基站可以获得用户间信道信息从而可以对接收信号做出最佳判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信号的采样,放大以及模拟信号的再发送。
然而放大中继方法实现简单且易于分析,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协作分集也有很大的帮助。
3.2 检测中继模式检测中继是最接近传统中继方法的,其设计初衷是在中继处消除噪声干扰,避免放大中继模式中对噪声的放大。
在这种模式下,移动终端总是试图对接收到的其合作伙伴的信号先进行解码,然后再进行编码转发给基站,这样就去除了中继端产生的噪声影响。
这种中继模式的优点是比较简单,且对各种信道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但问题是当用户间的信道条件比较差时,作为中继的移动终端有可能无法正确解码,从而危害到基站的最终解码。
为了避免上述错误传播,Laneman等人提出了一种选择检测中继模式,当移动终端间的瞬时信噪比比较高时,中继节点检测并转发其合作伙伴的信息,反之,不进行协作。
可以证明,在信噪比较高时,两个移动终端的系统采用检测中继模式不仅可和放大中继一样获得二阶的分集增益,而且可获得更低的误码率。
另一种对检测中继的改进方法是有校验的检测中继(DF with CRC)。
在这种方式下,中继节点接收到源节点信号并进行解码后,先对其进行CRC校验,如果正确则重新发送,否则就抛弃该帧。
这样就避免了错误信息的重传。
3.3 编码协作这是将协作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两条不同的衰落路径发送每个用户码字的不同部分。
首先对接收到的协作伙伴的信息进行正确解码,再按照原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并发送冗余信息。
这时系统性能的改善是通过在不同空间发送冗余获得的。
各移动终端通过重新编码发送了不同的冗余信息,把分集和编码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
4 结语
协作分集技术可以对抗无线通信环境下的多径衰落,是改善移动终端上行信道性能的有效方法,在各种无线网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薛世华《空时协同分集通信及其最新进展》[J].电讯技术.2004(6);
[2]陈俊晟,王建新.《一种基于增量中继与机会中继的协同通信方案》[J].移动通信.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