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症状及斑疹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68
17.温病的诊法辨舌、齿,斑、疹(1)17. 温病的诊法辨舌、齿辨斑、疹(1)同学们好,上次课呀,咱们讲的是温病的辨证,主要讲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同时呢还又谈了它们之前的关系。
今天哪,咱们就讲温病的常用诊法。
温病的常用诊法和《中医诊断学》讲的四诊,内容一样。
因为《中医诊断学》所讲的四诊的内容,它适用于各个学科,中医的所有领域都适合。
那么温病为什么又提出一个常用诊法了呢?就是在临床的诊断上啊,它有一些特殊性,要特别强调一下。
我们临床辨证论治,第一步首先是要进行四诊,也就是搜集临床资料,把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之后,再用我们的中医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分析,然后才能辨证。
也就是说呀,辨证的第一步必须先要“诊”,然后才能“辨”,辨完之后才能“治”。
所以这个诊、辨和治,是一个系列的过程。
在温病的过程中,因为它有一些临床特殊的症状和体征,所以要特别地强调一下。
另外,还有一些症状和体征要进行临别。
你比如说,同是一个昏迷的病人,但是他昏迷的表现不一样,它的病因、病机、治法就都不一样。
所以同样是昏迷,各种不同的表现,就需要进行鉴别。
所以这一章啊,有些内容同学们可以自学,有些内容要重点讲一下。
下面咱们首先讲第一个部分,辨舌、验齿。
也就是舌诊和齿诊。
观察病人的舌象的变化和牙齿的变化,来对它作出诊断。
第一个部分,先是辨舌。
辨舌呢分舌苔和舌质两部分。
咱们是先讲苔,后讲质。
人的舌长在口腔,它虽然是很小的一个面积,但是它的在疾病的过程中对我们诊断来说,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舌肌它是一块肌肉,它和五脏六腑,直接、间接都有联系。
也就是说呀,五脏六腑的经脉,有的是直接和舌联系,有的是间接和舌联系。
总而言之都有联系。
所以它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这是从舌质来看。
那么舌质外边还有一层舌苔,上面有一层苔,在正常的情况下,舌质是淡红色,叫淡红舌嘛。
薄白苔。
舌肌本身哪是鲜红色,但是因为它外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因为这个半透明薄膜掩盖了它的鲜红色,所以就是淡红色。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一、填空题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实为多;温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耗损,正虚邪少,多属虚证发热。
2.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疟。
提示邪在。
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中湿热痰浊,枢机不利;或,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
3.壮热指高热,通体皆热,热势炽盛,但恶热而。
主要见于温邪,邪正剧争,而致。
4.日晡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
多为所致。
湿温病亦可出现午后身热,一般为午后较甚所致。
5.身热肢厥指胸腹,手足。
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邪热深伏,阳盛郁内,不能外达,此为。
6.夜热早凉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无汗。
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
7.昏愦不语指意识,沉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多为所致。
8.痉是指肢体或之证,又称“动风”。
温病中出现痉,与足经密切相关。
9.斑疹治疗禁忌为:初发时不可过用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另斑疹不可多用_______________,用必助长热势或致邪热内闭。
10.斑疹疏密可反映邪毒之轻重,斑疹分布稀疏均匀,为________________,一般预后_____________;分布稠密融合成片,为_________________,预后___________。
11.观察斑疹的色泽,红活荣润为顺,系血行尚属流畅及邪热外透的佳象;色艳红如胭脂为________________,紫赤类似鸡冠花为_______________的表现;色黑为______________,病势严重。
12.神志昏蒙,表现为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多出现于________________病中。
13.神志如狂指,狂乱不安。
为下焦蓄血,。
14.斑点,有触目之形,无之质,压之。
疹小而琐碎,形,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