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叛将,投降清廷后成民族英雄,结局却凄惨无比,祸及妻儿
- 格式:doc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3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学名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介绍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但就是这个完美男人的结局却太惨!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
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简介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
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
早年加入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
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
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
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
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少帅。
倘若他走在时下的都市街头,一定会有不少少女为他的酷与帅发出尖叫。
此时的他,虽已声名赫赫,但从其辉煌无比的整个人生来看,其金戈铁马决胜沙场立功立德的军事生涯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
太平军中最可耻的叛徒,投降后疯狂杀戮昔日战友,终被乱枪爆头坚持了十四年的太平天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也出现了不少的叛徒。
这些叛徒的行为十分可耻,在投降后,掉转枪头,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军,加快了天国的灭亡。
太平天国叛徒也分为两类,一是友军中的叛徒,比如苗霈霖、李昭寿等人。
这些人本来出身捻军,他们没有理想和信念,有奶就是娘,谁势力大就投靠谁,在太平军强盛时就加入太平军,在太平军遇到挫折时,就转身投降了清军。
另一类是太平军内部人员,比如韦昌辉的弟弟韦俊。
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后期,天国大势已去后,许多重要将领纷纷投降。
而在太平军众多的叛徒中,最可耻的莫过于程学启。
程学启是安徽庐江人,在太平天国起义时,父母皆在饥荒中丧生,在1858年太平军占领庐江后,加入太平军。
后因屡立战功,官至“弼天豫,”独领一军,与叶芸来等将领守安庆。
同为安徽人,叶芸来很器重程学启,将小姨子许配给他。
1861年,湘军围攻安庆,程学启受命守北门。
安庆保卫战历时两年多,守军抵抗十分顽强,英王陈玉成等不断组织援救,湘军很难攻克安庆。
湘军听闻程学启事养母至孝,就将其养母抓了起来,让其化妆成乞丐,前往程学启军营劝降,扬言程学启若不投降,就要杀养母之子。
程学启受清军逼迫,同时也考虑到安庆失守是迟早的事,为了自己前途考虑,最终听从养母的话,带着丁汝昌等三百人前往曾国藩弟弟曾国葆处投降。
程学启投降后,叶芸来大怒,杀其全家,包括那位小姨子,这反而坚定了程学启报效清朝、剿杀太平军的决心。
程学启献计,采用太平军惯用的穴地攻城之计,攻破了安庆城外护城三垒,使太平军粮道彻底断绝。
最终安庆被攻破,几万军民惨遭屠杀。
虽然程学启投降后对付自己人十分卖力,但湘军并不完全信任他,甚至都不愿给隔日粮。
对于这一切,程学启只能忍受。
后来,李鸿章创建淮军,程学启因为是安徽人,受到李鸿章器重,成为其手下大将。
太平天国后期,程学启率淮军与太平军血战上海、苏州等地,因为作战悍不畏死,受到清朝提拔,官至总兵、提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唯一幸存的猛将到了晚年却无家可归导语: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最能打仗的高级将领之一。
其实太平天国具有军事才华的猛将众多,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陈玉成、刘秀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最能打仗的高级将领之一。
其实太平天国具有军事才华的猛将众多,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陈玉成、刘秀成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
但是这些人或战死沙场,或在政治斗争中蒙难,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也陪葬品一起被埋葬。
其中只有韦俊得到善终,但即便如此,韦俊的一生依然郁郁不得志,虽然战功卓著,却从来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最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1851年,24岁的韦俊与哥哥韦昌辉参与了金田起义,是最早跟随洪秀全的班底之一。
之后的韦俊,跟随秦日纲、石达开、赖汉英等人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在韦俊的战争生涯中,有一座城市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座城市就是武昌。
韦俊一生曾经三次率领部队攻克武昌,创造了“韦国宗三克武昌城”的神话,更是在守卫武昌城的战役中,迎来了自己的军事指挥生涯的巅峰。
在韦俊第三次攻占武昌城那一年的冬天,湘军将领胡林翼和罗泽南率领部队进攻武昌,武昌城被团团围住。
韦俊不慌不忙,沉着应战。
他并没有采取死守的方法,而是在城门内埋伏精锐骑兵,等到攻城的对手疲惫之时,突然打开城门偷袭。
用这种创造性的方式,屡次击败攻城的湘军。
更是在1856年3月的一次攻城战中,指挥炮火击毙了湘军的重要将领罗泽南。
罗泽南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曾国藩非常倚重的左膀右臂,还是晚晴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
罗泽南的死,对于湘军的打击非常大,湘军一度士气低沉。
29岁的韦俊抓住机会加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失败后幸存将领,活了96岁,死前道出洪杨两大惊天秘密在中国近代史上,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次轰轰烈烈的运动,但后人对洪秀全的评价却呈两极分化,有说民族英雄的,也有说社会败类的。
但不管怎样,洪秀全以大无畏的精神,抒写了一段传奇人生,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最终却在劫难逃——死后被挫骨扬灰。
洪秀全生在广东花县官禄村。
从小就非常用功的读书,是全家人的希望。
他之所以没走功名之路而选择走“谋反”这条不归路,原因很简单,4个字:科举落榜。
江秀全最开始也想通过考取功名利禄来改变命运,出人投地。
然而,天不遂人愿,每一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25岁以后,已经完全失去信心的洪秀全怒火攻心之下病倒了。
大难不死后,洪秀全彻底换了一个人。
在公元1851年,洪秀全以拜上帝会时召集的“会员”为根本,发起了震惊全国的金田村起义,打出了人人平等这4个的口号。
当时许多被压榨积怨许久的贫苦农民听闻后,都认为洪秀全是个大救星,纷纷投靠了洪秀全。
因此洪秀全的太平军势力突飞猛进,后来,洪秀全的支持者遍地都是。
因此,只用了数月之久,洪秀全便带领部众一举攻破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然而,建都天京后,洪秀全忘记了当初起义的初心,变得开始享受生活。
他修建了豪华宫殿,过上了糜烂无度的生活,兵权全权交给东王杨秀清掌控。
结果功高震主、目中无人的杨秀清让洪秀全忍不住下杀手。
“天京事变”发生后,杨秀清被诛,韦昌辉、秦日纳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尽管洪秀全后期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优秀年轻将领,稳住了太平天国的局势,但太平天国坚持8后,最终走上了灭亡之路。
公元1864年,当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打进天京后,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就连三岁小儿都难逃一死。
整座城可称之为“屠城”,但令人奇怪的是,寻遍整座城都找不到洪秀全。
洪秀全难道插翅飞了?半个月后,曾国藩得到了喜讯——知道了洪秀全的下落,2个字:死了。
这是服侍过洪秀全的一个宫女告的密:洪秀全在天京城破前一个月就病死了,死后被葬在了天王府的大殿之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最悲情的英雄人头做酒杯饮尽雠仇血导语:太平天国最终覆灭,但是掩盖不了石达开的光辉。
石达开追随起义的脚步,他有些文化并读过兵书,在率家族武装一路打先锋时又愿意在实践中动太平天国最终覆灭,但是掩盖不了石达开的光辉。
石达开追随起义的脚步,他有些文化并读过兵书,在率家族武装一路打先锋时又愿意在实践中动脑筋,很快成为太平军中军事才能居首的帅才。
1855年他在西征中打败过曾国藩的湘军,一时名扬全国。
虽然从政治上看,石达开封建化的表现也不比洪秀全逊色多少。
比如占领南京后他的翼王府大兴土木,设有六部并广置嫔妃,俨然如小朝廷。
天京之乱中他全家被屠,后来居无定所转战万里,到大渡河兵败时身边又有五个妻妾。
但他仍不失为一个英雄,虽然是失败的英雄。
在太平天国军民中石达开的威信很高,关键是因他讲义气,受了委屈有时还能忍辱负重。
在洪、杨矛盾中他居于中间不参与,家人被北王韦昌辉杀光后,他回天京主政后不报复韦的家属并制止株连滥杀,被合朝称为“义王”。
后来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只是率部出走,仍拒绝清朝咸丰皇帝的亲自下令招降,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转战了六年。
1863年5月,石达开率军3万从云南入川西,却因不了解大渡河一带险恶的地理条件,又未处理好与彝族头人的关系,冒失地进军到安顺场附近的紫打地。
因遇洪水无法渡过,以重金向土司买路不成,夹在险关和激流中进退无路,粮尽后杀马而食,继之吃桑叶草根。
当石部饥疲已极时,入川湘军首领骆秉章指挥的汉夷兵联合发起进攻,太平军除饿亡外,一时坠崖落水死者上万,只剩下7000余人。
清军为防陷入绝境的石部拼命而造成自身较大损失,便挂起“投诚免死”的旗子相诱,并派官员来指天发誓许以不死。
尽管部下坚决反对,石达开却令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死后不敢回广西安葬,你知道是谁吗
说起让清朝极为惧怕的一个组织,那么便是太平天国。
在太平天国的攻打之下,清朝的统治范围一步一步的减少,甚至清朝需要求助外援来解决这一内患。
太平天国的灭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一个叛徒所致。
这个人是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他的名字就叫做韦俊。
伟俊当时投靠了太平军,在军中也是有相当的地位的,在天京成立之后,国宗便是伟俊的称号。
而且武昌正是有韦俊所把守,可以说,他算是太平天国中的一位高层了。
说起天京事变,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这件事情之中他的哥哥韦昌辉被杀掉了,这足以让韦俊困扰。
他不仅仇恨那些伤害自己哥哥的人,他还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而且当时洪秀全更是重新任命了五虎上将,但是这五个人之中却没有韦俊的名字。
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伟俊决定背叛洪秀全。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伟俊曾经和陈玉,有过矛盾而如今陈玉是他的上司,韦俊自然就没有好果子受了。
在走投无路之下,韦俊,决定投降曾国藩,做曾国藩的属下。
在他投降了之后,曾国藩给了他一个官职,我同时也给了他一个任务,那么就会让他来攻打太平天国。
由于他曾经是太平天国的高层,自然也知道太平天国之中的种种弊端,在他的帮助之下,清政府很快便扫清了太平天国这一块心头大患。
然而伪军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很多广西百姓的厌恶,在他死了之后,他的尸体都不敢安葬在广西。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位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呢?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
太平天国悍将失败后隐居乡间,孙子成武昌起义领导,亲手葬送清朝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现代遗传学上也存在基因稀释的说法,祖上干的事业到了孙子这一辈,大都没有任何关联了。
然而,要是拿这话来说太平天国时期的一名悍将孙允忠与他的孙子辛亥元勋孙武来说事,这话就完全没有道理。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是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最后因自身的原因与敌人的势力太强大而失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国灭亡之后,清朝统治者对于这帮“反贼”赶尽杀绝,大大小小的将领,特别是后期的主要将领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李开芳、林凤祥等人,无论是主动投降,或者是放下武器的,都遭到残忍的虐杀或凌迟处死,同时,还要斩草除根,不能留下任何后代有翻盘的机会,所以太平天国将领的族人后人,基本也被一网打尽,起初轰轰烈烈,结局凄凄惨惨。
当然,也有极个别躲避到了村里,逃过了一劫。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太平天国曾经跟随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因战功封为“干天延”的将领孙允忠,与他孙子孙武的事迹,尤为令人称奇的是,在他祖父参与的太平天国事业销声匿迹近半个世纪后,他的孙子操起了祖父的衣钵,领导了著名的武昌起义,直接完成了祖父的愿望,亲手葬送了统治二百多年的清朝。
孙允忠,字干臣,湖北汉阳夏口柏泉乡(今属武汉市东西湖区)人,其地距武汉市中心17公里,有故居坐北朝南,分上、下两殿,两边为厢房,中为天井,太平军第一次占领武昌的时候,他参加了太平军,《太平天国战史》中记载他的主要战功是著名的三河大捷。
当年,太平天国1856年9月爆发天京内讧之后,战场形势急剧逆转,湘军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由于战略防御转为进攻,随即重新构建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特别是浙江布政使、湘军悍将李续宾,率部纷纷收获失地,并乘胜进攻天京的重要门户安徽,一时间太平天国的形势异常严峻。
是时,李续宾大军势如破竹,短短的一二个月时间,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并将精锐部队屯驻安徽庐州三河镇。
太平天国失败,被凌迟将领24个,而最惨却是石达开妻儿烟灰谈历史 2017-11-10 12:45说起酷刑,大家肯定对炮烙刑,五马分尸,凌迟以及朱元璋的剥皮萱草很熟悉。
因为在古代,除了酷刑,统治者想不到用什么方法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所以,统治者想出了一些奇葩的酷刑,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还有枭首,活剐,剥皮抽筋等等,越来越奇葩以及恐怖至极。
而且是一人犯法,全家遭殃,株连九族都有。
而在清王朝时期,凌迟这个酷刑被用到了极致,而且清朝对凌迟这个酷刑甚是钟爱。
今天小语跟大家说的这位猛将,他被凌迟处死之后,他的五岁儿子也不能幸免,被判凌迟处死,却因为不够割3000刀,皇帝直接命令扔到牢里养大在活剐,残忍至极。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动,朝代的更替是必然的,但是伴随朝代的更替,战乱流血是必不可少的,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对有些人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此时正是他们大显身手有的时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优秀的将领不胜枚举,有少年英雄霍去病,杀神白起,大将蒙毅,一身白衣赵子龙等等,但是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之中还有这么一个传奇的少年,他19岁统千军,21岁封王,33岁的时候被擒,受凌迟千刀的刑罚一声不吭,曾经逼得曾国藩跳湖自杀(未遂),他就是--石达开。
石达开出生在广西贵县一个小康的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石达开,意思是希望他以后能豁达开朗,到那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娃娃将来能搅出一片风云,让腐朽的清朝差点覆灭。
石达开在上私塾的时候就对军事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天赋,竟然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受到私塾先生的赞赏,也一直是私塾学生的榜样。
但是,幸福的生活止于九岁那年父亲的去世,石达开不得不辍学帮母亲料理家务,下地务农,脑袋灵活的石达开还做小贩,走江湖做生意。
虽然年纪小,才十几岁,但是并不妨碍他像个大人一样结交一些仁人义士,其中就包括后来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
洪秀全想起义,第一个邀请的就是石达开,两人志同道合,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石达开也是个爽朗的性格,当下就把做生意赚下的全部身家都投入到了洪秀全的奇异石业当中,自己也加入到了拜上帝教,从此算是与洪秀全绑到了一起。
太平天国最后一名大将,灭亡后仍坚守了八年本文导读:而作为太平天国运动首领的洪秀全,在后人的评价中也是褒贬不一。
他有着反抗的勇气,但跳不出小农生产者的局限,并且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在巅峰时直逼清朝首都,但也在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后迅速衰落,直到最后的覆灭。
当时,洪秀全去世后,他的儿子洪天福贵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太平天国的旗帜。
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天京被曾国藩的大军围攻,在破灭之际,忠王李秀成为了保护洪天福贵被捕。
但三个月后,洪天福贵也被清军抓住,判处凌迟。
至此,太平天国运动宣布结束。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的太平天国余部战斗着,誓与清军战斗到底。
有这么一位将领,他率领着太平天国最后一支建制部队,与清军战斗了八年之久,直到1872年才在贵州被清军剿灭。
因此,学术界也将这一年定为太平天国纪元结束之年。
这个人就是太平天国的最后一位将领——李文彩。
其实大家对李文彩很是陌生,在历史书上也几乎没有他的身影,但他也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原本是一名剃头匠,以给人剃头为生。
因为生活贫苦,不满清廷对人民的压迫,集结了十里八乡的人民在永淳揭竿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淳十三屯农民起义。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李文彩率领的军队在广西发展迅速,但他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投奔太平军,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天地会的成员。
随后,李文彩响应了当时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以及李文茂等人倡议发起的大成国起义,建立了大成国,他本人也被封为“定国公”。
大成国的出现让当时的广西更加混乱,而李文彩也趁机活动,接连攻克了不少城池。
就在李文彩声名大噪之时,当时的天京城内发生了动乱。
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兵出走,从湖南来到广西。
之后李文彩加入了石达开部队,被石达开封为“清天燕”。
石达开转战四川一带,而李文彩则是进入贵州地区。
没想到到贵州的第二年,就传来了石达开部队在大渡河覆灭的消息。
随后不久,更是噩耗连连,天京被攻陷。
揭秘太平天国第一英雄石达开大渡河全军覆灭的历史真相
说到太平天国的英雄人物,那应该就是石达开了,当天平天国发生内部大乱的时候,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后来又是洪秀全杀了韦昌辉,可是这个石达开因为受不了洪秀全的怀疑就带兵出走了,而他走了之后,洪秀全的军政没人主持,清军趁机攻打,结果洪秀全看到这个局势,就让人刻了个义王的印给了石达开,可是他根本不稀罕,于是他就带领大军进攻江西,想要自己打出一番事业。
不过在江西,他没有久留,而是来到了浙江,之后他攻克了很多地方,因为清朝害怕他把整个浙江都占了,就派了曾国藩镇压,后来石达开没有在浙江久留,又回到了江西,可是曾国藩还是一直追他,其实石达开本来想学刘备,在四川打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后来他又发兵湖南,结果就是在这里他遇见了他的对手骆秉章,他本来是个文官,可是非常的恨天平天国,所以指挥队伍拼死抵抗。
后来石达开失败撤兵了,而且由于离他的根据地太远了,所以他部下的十万军队成了孤军,这时他手下谋士让他和天平天国分裂,可是所有的部队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感觉寒心,于是都回到了太平天国,这时候他的手下士兵就没有多少了,无奈他只能想着该怎么进入四川,在这途中他遇到了大渡河,后来他本来想强行渡河,可是因为他的威胁不大就没有赶紧过去。
后来他的小妾给他生了个儿子,他一高兴就停留庆祝他出生,可是清军利用这个加强防守,让他的难度加大了,结果大渡河的冰融化了,水位上涨,这下他走投无路,这个时候清军趁机攻打他,他损失惨重,后来他被清朝俘虏,最后把他凌迟处死了,他是太平天国被俘杀的高级将领,他的失败成了天平天国最痛心的一段历史。
洪秀全荒诞悲凉的最后时刻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经创建了太平天国,号召反清复明,领导了一场长达14年的农民起义战争。
但是,他最后的时刻却非常荒诞悲凉,让人感叹伟大的英雄和悲壮的命运。
洪秀全在1851年创立太平天国,其原名为“洪门”,宗旨为反清复明,主张平等、公平、普及教育等一系列进步思想。
随着战争的推进,太平天国的势力逐渐扩大,在1853年成功攻占了南京,建立了新的政权,洪秀全被封为“天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然而,太平天国政权的运营并不完美。
洪秀全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缺乏能力,势力范围的扩张也使得太平天国的军队兵源逐渐枯竭,草菅人命的战略早已无法为之支撑。
同时,太平天国内部也发生了诸多内部纷争,斗争日益激烈。
在1856年,洪秀全的副手杨秀清发生了叛变,与清朝军队勾结,太平天国失败了。
洪秀全在战败后逃到了广东,一路逃亡,最后被俘虏,送到了广东东莞县的传销黑窝点。
这里,洪秀全已经年逾六旬,生病缠身,四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所组织的太平天国也已经土崩瓦解,在纷乱之中消逝了。
在东莞县西部的九龙山,洪秀全生前最后的下榻之处成了他最后的归宿。
他住在一个蒙草简陋的房子里,房子很小,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
他的家人、剩余的跟随者都离开了他,他的衰老和孤独比任何一种疾病都更折磨人。
在1885年6月1日,洪秀全倒在床上,气息奄奄。
他摸索着,拿出了自己的《天朝田亩制度》,看了看。
这是他生前最得意的作品,长篇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制度有着很深入的探究。
然而,此时此刻他已经彻底无力回天。
在洪秀全的最后时刻,他的遗体被烧成了灰烬,骨灰被装在一个简易的石棺里,埋在了九龙山的南斜坡上。
这样的处理方式,颇有随遇而安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悲剧结局令人唏嘘:这位曾经呼风唤雨、挥师东征的英雄,在最后的时刻,却只剩下荒诞和孤独,成为了一个无声的名字。
洪秀全的一生曲折离奇,既有光荣,又有失败。
他创造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太平天国史上无耻的叛徒,献媚清廷, 暗杀慕王邀功,又被满清斩杀历史骑兵2020-05-02 16:28:42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2月),在救援上海之后,李鸿章率领淮军携手常胜军以上海为根据地向西进攻太仓、昆山,继克。
随后,又调转马头,向北攻克江阴、无锡等城池,从太平军手中夺得这几个地方以后,李鸿章把最后的目标投向了西边的江南重城,时为江苏的省城——苏州。
自咸丰十年,公历是I860年6月,苏州被太平天国攻克之后,为了巩固得来的基地,太平军加固了苏州的城墙,并在各大城门上设置大炮,以防清军来袭之用。
所以,当李鸿章的淮军与戈登的常胜军在到达苏州城下时,与太平军多次交火, 导致了淮军与常胜军久攻不克,伤亡过大的劣势局面。
本来,太平天国在攻克苏州后,驻守苏州的守将是李秀成,但是,因为李秀成带兵攻打曾国荃,所以并不在苏州城中。
李秀成临走前,留下了自己的爱将谭绍光来镇守苏州,除了谭绍光外,还有部永宽、汪安均、周文嘉等四大将。
11月,李秀成在出师不利之后,回到苏州,与清军打了几仗,发现部永宽等将领军心已变,苏州必定落入敌手,为保全实力,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但谭绍光坚决不听从李秀成的建议,势与苏州共存亡。
在无奈之下,李秀成只得挥泪作别苏州。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部永宽等四大将军与谭绍光存在矛盾,无论在对待什么事上,一直不和,有时会发生争执。
在面对铜墙铁壁的苏州城,李鸿章表现出了为难的脸色,而就在李鸿章为此事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常胜军指挥官手下的一名奸细探知了四大将与谭绍光不和的这一重要消息,更让戈登感到高兴的是,纳王郡永宽还有投降之意。
戈登马上把这一消息告知了李鸿章,并且,利用部永宽有投降这一举动,讨论了如何兵不血刃的拿下苏州。
为了联络部永宽,李鸿章委派昔日的太平天国降将程学启与部永宽秘密联络,于1863年11月28日,都永宽出苏州潜入清军军营, 与程学启等开始了投降的谈判。
但是,一直存在戒心的李鸿章未对都永宽的投降表现出多大的信任与热情,他一直有所顾忌,是否是诈降?几天后,部永宽、程学启、戈登等在苏州城外的阳澄湖商议投降事宜,为了表达自己的投降诚意,部永宽决定杀死谭绍光,取其首级献于清军,以示降意。
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结局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结局天王洪秀全:天国灭亡前三个月病死天京东王杨秀清:天京大叛乱中被北王杀死南王冯云山:全州城外中清军大炮而死西王萧朝贵:长沙战役中战死北王韦昌辉:平叛后,被天王处死翼王石达开:四川大渡河被俘,于北京凌迟燕王秦日纲:因叛乱,与北王一起被处死忠王李秀成:天京城破被俘,被曾国藩处死英王陈玉成:叛徒出卖,寿州被荣禄杀害安王福王洪仁发洪仁达:天京城破战死林凤翔:北伐失败被俘,于北京凌迟李开芳:北伐失败,诈降未成功被杀干王洪仁玕:天京城破与幼主一起被俘,遭杀害慕王谭绍光:天国末期,太平军众将领降清,谭不从,被杀害林启荣:天国后期,据守九江,城破后战死赖文光:天国灭亡后,继续抵抗清军,于68年被俘遭杀害李世贤被汪海洋杀死安王福王洪仁发洪仁达:天京城破被俘后杀死曾天养,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七月初六日(夏历七月十八日),天养乘胜带三千人从城陵矶登岸,打算扼险扎营。
未成,曾国藩陆军大将塔齐布率军掩到。
天养一见塔齐布在阵前指挥,就想到林绍璋在湘潭被覆败的仇恨,怒从心头起,忍不住一时的愤恨,单身冲入敌阵,直取塔齐布,大声叱说:「塔妖!我来要尔命」!挺矛直刺,中塔齐布坐马,抽矛再刺,用力过猛,失足翻倒,清兵拥至,死在敌人乱刀下。
过两月,而武汉失。
赖汉英1856年死于天京事变。
罗大纲,1655年伤重难忍吞金死。
曾水源【曾水源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市区挹江门内睦寡妇山北侧。
曾水源,广西武宣人,早年当过塾师,后加入拜上帝会。
金田**后,先后在天王和东王身边拟撰诏书、批答奏章、处理公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官至天官正丞相。
1855年天京事变中被杀。
1953年10月墓被发现,市文物部门进行整修。
墓高约2米,墓基周长13.2米。
曾水源墓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太平天国重要人物的墓葬。
杨辅清内讧后,挥师入福建,占领许多州县。
1859年与黄文金合力攻打韦志俊,夺回池州,因功封为辅王。
1860年天京告急,率师回京破清军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女兵被清军俘后的悲惨结局下场导语:这些大部分来自客家的女人,由于不缠足,她们在战斗中的勇猛一点也不比男人逊色。
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就尝过客家妇女的苦头,这些大部分来自客家的女人,由于不缠足,她们在战斗中的勇猛一点也不比男人逊色。
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就尝过客家妇女的苦头,以至痛恨地称这些英勇的客家女为“大脚蛮婆”。
1856年,三千名来自广西的妇女,挡在了杀红眼的“北王”韦昌辉前,为“天王”洪秀全筑起了最后一道屏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千女子以及曾经一度达到十万人的“天国”(指清末时的太平天国)里的女性,既是古典世界里第一批女兵,也是古典世界的最后一批女兵。
女性一旦立志为信仰或主义献身,则往往会迸发出远远超出男性的执着和坚笃。
无论是守卫“天王府”的大脚客家女,还是在战火烽烟中杀敌御辱的黄埔英烈,又或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艰难跋涉的女红军,无不是用事实和自身的命运一遍一遍地证明了这个道理。
临刑前的太平天国女兵女兵的到来,彻底改写了男性社会里最强权的力量格局,当拿惯了绣针的双手,握起冰冷刀枪的时候,也意味着女性自身对这个社会最深层次的介入,但这种介入后的命运,却往往和她们自身最初设想的大相径庭。
太平天国的女兵孤独地守卫着天王府,成了历史最无情的牺牲。
1864年天京城破、大队清兵杀向天王府时,这些女兵自焚而死。
1856年9月的一天,三千名披坚执锐的士兵包围了天王洪秀全的府邸,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是“北王”韦昌辉。
天色渐渐转亮,三千甲兵冲向宫门,但伴随着大门冲开时的一声巨响,一群妇女,手持大刀长矛,呼喊着从天王府内杀出,与惊诧不已的三千士兵杀作一团。
这是守卫天王府生活常识分享。
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被俘后都是同样的下场——凌迟处死从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建立,至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灭亡,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涌现出一位又一位著名将领,由于谋反是非常严重的大罪,所以如果清军擒获太平天国的将领,基本都是一个同样的下场——凌迟处死。
影视剧中的北伐统帅林凤祥一、林凤祥林凤祥(1825年-1855年),广西南宁人,太平天国前期重要将领,追封求王,出身农民家庭,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加入太平军,公元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同年5月,被任命为北伐统帅,北伐期间,重创清军,战功卓越,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3月,清军攻克连镇,受伤被俘,押回京师凌迟处死,终年30岁。
影视剧中的英王陈玉成二、陈玉成陈玉成(1837年-1862年),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出身农民家庭,早年父母双亡,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随叔父参加太平军,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天京事变后,封英王,领兵解太平天国之围,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为太平天国叛徒苗沛霖出卖,在河南延津县被凌迟处死,年仅25岁。
影视剧中的石达开三、石达开石达开(1831年-1863年),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早期五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应洪秀全之邀共举反清大旗,同年12月,永安建制,封翼王,在与大清王朝的战斗中建立显赫战功,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天京事变后,受洪秀全猜忌出走,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因孤军深入被俘,在成都被凌迟处死,终年32岁。
影视剧中的李秀成四、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出身农民家庭,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天京事变后,封忠王,与陈玉成等将领力挽狂澜,解太平天国之围,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在天京凌迟处死,终年41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的韦俊投降清朝后为什么没被杀?
导语: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儿就是半路叛逃了原有的组织,投靠清朝廷,太平天国韦俊是广西桂林人,和
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儿就是半路叛逃了原有的组织,投靠清朝廷,太平天国韦俊是广西桂林人,和洪秀全是老乡,他也是韦昌辉的弟弟,曾经参加过金田起义,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战斗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中高级将领,他的投降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很大的打击。
太平天国韦俊从1852到1853年参与了攻克武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和哥哥韦昌辉相互配合,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洪秀全前期对于韦俊非常赏识,不过1855年之后太平军兵分三路相继进入湖北地带,这时候太平天国韦俊就开始有了反叛的意向。
1856年3月的时候清政府李鸿章对于武昌实施久困之策,这时候在武昌城内的主要守城将领就是韦俊,曾国藩采取了闭门不出的战略,命令手下不得骚扰生事,但是切断了进入湖北的粮道,使得武昌城内的守军没有粮食也没有物资装备。
后来北王韦昌辉在天京被诛杀,太平天国内讧彻底爆发。
太平天国韦俊接到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因为亲哥哥被杀死,而武昌城内又弹尽粮绝,所以公元1856年的12月大开城门率部出走,1858年通过李鸿章的介绍投降清军,被清政府封为参将,驻守安徽池州,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罪人,也成为了清政府一员大将,晚年时候韦俊又隐居于安徽芜湖。
韦俊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代表将领,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投降清朝庭的第一人,韦俊曾经率领部队跟朝廷作对,也曾经数次大败清朝廷的官方部队,所以后来韦俊投降之后,清朝为啥不杀韦俊也成为人们
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十二名将迥然不同的结局洪秀全金田起义,永安称制,南京定鼎,西征北伐,纵横驰骋。
以下十二人,为太平天国除首义六王之外,举足轻重的主要人物。
东征西讨,运筹决胜,摧锋陷阵,战胜攻取,皆不失为一时名将。
然命运不同,结局却是天壤之别,所谓同途殊归。
十二、奋王——罗大纲罗大纲广东梅州丰顺人,剽悍机警,少怀大志,往来茭塘一带,出没无常。
聚众千余人,独树一树,于桂平江口投入太平军,从萧朝贵攻永安,为先锋,攻克永安,为天王洪秀全厚待,因非金田元从,故未封侯王。
然其犷猛异常,剽过如风,雄冠诸将。
又与众同甘苦,士卒乐为效死,故出辄有功。
与秦日纲统水师,克镇江、破九江,所在克捷。
芜湖之战,临阵受伤,于天京去世,时年五十一,追封奋王。
十一、东殿尚书——赖汉英赖汉英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妻弟。
读书通文墨,知医理,往来两广,以贸易为业。
举家参加金田起义,率水师自武昌下南京,封夏官副丞相,独领一军。
与曾天养,林启荣同为西征先锋,攻陷江西全境,唯南昌久攻不克,劳师无功,奉调回京任闲职。
东王杨秀清跋扈,与天王洪秀全定计诛杀东王。
率兵解围扬州,以功封东殿尚书。
太平天国覆亡,隐居家乡花县,于宣统元年(1906年)去世,享年九十六。
汉英以元从勋戚,历尽坎坷,见证天国兴衰存亡,始终未曾封王,却享高寿于故乡,其结局堪称完美。
十、请王——李开芳李开芳广西武鸣人,参加金田起义,历任监军、总制。
从克武昌,封地官正丞相,与林凤祥攻取镇江,扬州。
奉命与林凤祥率九军二万余人,自扬州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天津静海,清廷震动,以功封靖胡续。
然孤军深入,援兵不至,难于成功。
与林凤祥失去联系,坚守冯官屯,突围未果,为僧格林沁摛获,押往北京,凌迟处死,时年三十,太平天国追封请王。
九、求王——林凤祥林凤祥广西桂平人,参加金田起义,克永州,任御林侍卫,从征长沙、岳州、汉阳、武昌,以功升天官副丞相。
与李开芳东下镇江、扬州,二人奉命率九军二万余人北伐,一路所向披靡,直指天津静海,京畿动摇,以功封靖胡侯。
太平天国叛将,投降清廷后成民族英雄,结局却凄惨无比,
祸及妻儿
太平天国叛将,投降清廷后成民族英雄,结局却凄惨无比,祸及妻儿历史名人小传2017-04-29 19:46 提到清朝时期的英雄大家都会想到这几个人,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战争的丁汝昌、邓世昌等等,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甲午战争中的英雄丁汝昌,此人最为人知的就是甲午战争,但是对于他的过往和结局却很少有人知道!丁汝昌,字禹廷,1836年生于庐江北乡石嘴头村的一个穷苦家庭,出生不到一年,母亲就去世了,依靠祖母和父亲抚养,咸丰初年,丁汝昌的家乡遭旱灾,他的父亲活活饿死,走投无路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走上了农民起义的道路!加入太平军后,丁汝昌因为作战勇猛,颇有胆识,很受上司赏识,于是没多长时间就被提拔为副将,后来又奉命驻守安徽安庆!可惜好景不长,1861年,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四分五裂,实力大不如前,正好这时候曾国藩的湘军兵临城下,丁汝昌和上司程学启反复思量、再三权衡之后决定投降湘军,弃暗投明!他们趁着夜色率领300多名将士翻过城墙的湘军投降,自此丁汝昌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同年8月1日,作为太平天国的叛将,丁汝昌、程学启对太平天国内部很了解,于是作为先导率领部队攻打安庆,这一战使得包括太平军守将在内的6.1万人
全部阵亡!立下大功的丁汝昌并没有因此飞黄腾达,同治十一年,刘铭传要裁撤三营马队,将丁汝昌置于闲散,丁致书抗争,这件事惹怒了刘铭传,刘“命将召至而戳之”,闻风的丁汝昌于是逃回家中!1875年,李鸿章为北洋海军招揽人才,听到风声的丁汝昌前去投奔,李鸿章非常欣赏丁汝昌,奏请朝廷由丁汝昌带领320名水勇,远赴英国接收军舰!在丁汝昌四十三岁的时候,他被提拔为北洋海军提督,统领整个北洋水师,丁汝昌统领北洋舰队时以治军严明而著称,中国海军有了质的飞跃!1894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了甲午战争,丁汝昌积极迎战,但是因为事发突然,准备不充分,很快就被打败,丁汝昌身负重伤,北洋舰队也遭到重创!1895年,在威海战役中因为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没有主动出击,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就在这种情况下,丁汝昌拒绝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瑞乃尔
等的逼降,同时对清政府反倒深深的绝望,于是修书一封希望伊东佑亨不要滥杀无辜,而他自己则吞食大量鸦片而亡!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身亡不仅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褒奖,而且在他死后,不让他的尸体下葬,用三道铜箍困住,棺材上涂上黑漆,意思是他生前罪责难消,不得入土。
除了他的妻子吞进自杀外,其余家眷全部被流放,直到宣统二年才获平反,他才和夫人合葬在安徽无为县!事情并没有因此就结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丁汝昌夫妻的墓地被人挖开,值钱的陪葬被
卖掉换了一辆自行车,棺材板被人做成桌椅板凳,尸体也被人焚烧,消失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