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7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4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和全球范围内的战争灾难。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具体史实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灾难的认识和反思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战争进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战的观念,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战争进程。
2.教学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战争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国旗,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国家为何会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和动机。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战争进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介绍三国对外侵略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题,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不足;2. 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感受不深;3. 对和平、发展的观念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教学难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平、发展的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战争场景,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分析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话题、案例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满足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以及战争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罪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意义,进一步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意义。
2.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如白板、彩笔等)。
4.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实现国家的侵略扩张,疯狂对外侵略,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前后历史知识,是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可能还难以全面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这些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和平的珍贵,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扩张行为。
2.难点: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扩张行为。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德国闪击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等,让学生了解侵略扩张的严重后果。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活动,以及这些侵略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本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本质,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恶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2、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独裁统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从而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长大后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教学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著名的《安妮日记》中安妮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对于安妮来说能看到阳光和天空便是幸福的,是谁剥夺了安妮追求幸福的权力啊?(德国纳粹党)安妮的遭遇只是无数法西斯暴行中的一笔,在现代历史上法西斯国家究竟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灾难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提示: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2)时间:1922年。
(3)建立过程和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阅读教材,说说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提示: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纳粹党蛊惑宣传,煽动民众的复仇情绪等。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欧洲、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师应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时间、扩张等方面进行归纳,需要强调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受一战影响,而不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对欧洲、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应从背景、方式、内外政策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归纳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问题:(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做的?有何作用?(续表)对外,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教师幻灯片出示季米特洛夫《最后的辩词》内容:这次审讯由一个理论决定,这就是:火烧国会是德国共产党干的,是共产国际干的。
火烧国会这一反共行为事实上被用来诬陷共产党人,他们宣称这是共产党武装起义的信号,是推翻德国现政府的烽火。
由于用了这个理论,全部诉讼程序就贯穿着反共的性质。
——1933年12月16日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的最后辩护词教师设问:“火烧国会”的真凶是谁?为什么嫁祸于德国共产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德国纳粹党。
为了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包括德国共产党在内的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教师幻灯片出示《安妮日记》的材料:《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6岁时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对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
学习时,可以用绘制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归纳。
2.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本课另一个重点。
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并结合德、日两国执行的对外政策,来了解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及影响。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时,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以及相关史料,来归纳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并与罗斯福新政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明确德、日与美国都受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只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是通过自身改革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经济危机。
1.表格归纳法。
通过图表的方式总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横向联系法。
通过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横向联系,了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漫画观察法。
通过漫画欣赏的方式,理解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实质,了解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4.史料分析法。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图片导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最终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这幅漫画所表现的就是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头目企图蚕食世界的情形。
怪兽头部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他是德国法西斯头目。
背部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他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魁。
尾部是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
这三人组成的怪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电影导入1976年公映的英国影片《苦海余生》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描绘的是“圣路易号”船上一群普通的德国犹太人因希特勒的统治而无法在祖国安身,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古巴避难的故事。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一节讲述二战前后,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历史课。
本节课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部分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国家和事件,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掌握相关历史事实;认识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及特点。
2.难点: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特点,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4.教师讲授:总结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分析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培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道德观念。
课题: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目标:1、了解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过程或史实及法西斯恐怖政策。
2、掌握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影响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其危害。
3、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认识到德、日、意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重点: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法西斯政策。
教学难点:法西斯建立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导入本课:请学生看下列两幅图,并问这两个标志是什么?同学们认识吗?图1 图2待学生回答后小结,图1为法西斯(fasces),图2为纳粹(Nazi )。
当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袭时,德国、日本是如何应对的?从而转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是何时由谁建立的?【1922年,墨索里尼。
】2、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建立恐怖独裁统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内:(1)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2)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
】3、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日本法西斯积极推动对外扩张,其主要侵华史实有哪些?【史实:(1)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2)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3)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二)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探究一希特抛的法西斯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村料一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各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如下表所示。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
学习时,可以用绘制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归纳。
2.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本课另一个重点。
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并结合德、日两国执行的对外政策,来了解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及影响。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时,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以及相关史料,来归纳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并与罗斯福新政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明确德、日与美国都受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只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是通过自身改革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经济危机。
1.表格归纳法。
通过图表的方式总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横向联系法。
通过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横向联系,了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漫画观察法。
通过漫画欣赏的方式,理解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实质,了解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4.史料分析法。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图片导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最终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这幅漫画所表现的就是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头目企图蚕食世界的情形。
怪兽头部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他是德国法西斯头目。
背部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他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魁。
尾部是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
这三人组成的怪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电影导入
1976年公映的英国影片《苦海余生》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描绘的是“圣路易号”船上一群普通的德国犹太人因希特勒的统治而无法在祖国安身,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古巴避难的故事。
《苦海余生》(另译名《漂泊天地苍茫时》)以极其凝练、生动的电影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让那些犹太人的遭遇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1939年,纳粹法西斯大张旗鼓地将社会各个阶层的犹太逃亡者安置在一艘豪华客轮内,载他们至古巴的哈瓦那避难。
然而,当轮船抵达哈瓦那港后,古巴政府却拒绝船上的犹太裔乘客入境,这是纳粹早就预料到的结果。
凭此,纳粹党证明了“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种族”这一荒谬的结论,从而为希特勒的种族清洗政策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希特勒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除了迫害犹太人,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政权还有哪些罪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知识点1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材P63)
1.法西斯的创始人——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
1919年3月23日,他发起了一场“法西斯主义运动”,在米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斗的法西斯党”。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
1943年,墨索里尼被罢免并被囚禁。
在被希特勒救出后,他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击队
俘虏,4月28日被枪决。
2.进军罗马
“进军罗马”指的是在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只取得105个议席(共535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此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也向外界展示了法西斯党的势力,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向罗马进军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该事件鼓舞了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其后,德国法西斯、日本法西斯先后在各自的国家掌权。
知识点 2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材P64)
1.披着虚伪外衣的纳粹党
纳粹党,即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
它创立于魏玛共和国时代,前身是德意志工人党。
1919年,希特勒参加德意志工人党,该党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这一政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以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影响,极力宣扬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赢得了许多支持,1932年发展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在德国议会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
纳粹党执政后,魏玛共和国时代结束,德国进入纳粹时代。
1945年5月,反法西斯同盟国将纳粹党解散并宣布其为非法。
纳粹党表面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但其实质是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
病态的民族沙文主义,使其演变成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
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种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
2.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
其遗址在距克拉科夫西南60千米的波兰小城奥斯维辛,今日已成为博物馆和纪念地。
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已经将该数字修订为110万。
集中营内关押着来自德国、苏联、波兰等30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吉普赛人等。
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大多数受害者被毒气室的毒气杀害,其他死亡原因还有苦役、疾病等。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
知识点 3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材P65)
1.日本法西斯的大本营——军部
日本军部是日本庞大军事官僚机构的总称,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及其他军事机关。
军部不对议会负责,直属于天皇。
1921年,三名赴德国考察军官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在莱茵河畔的巴登温泉聚会,订立了归国后将全力推动改造日本的盟约,东条英机也参与其中,这是日本法西斯化的起点。
不久,在军队内部就出现了众多形式的法西斯团体。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日本经济受到重创,阶级矛盾尖锐。
法西斯势力趁机猖獗,他们猛烈攻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极力倡导法西斯主义的独裁和集权,制造了一连串的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2.“二二六”兵变
1936年2月26日黎明时分,由日本陆军的“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的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为中心的1500名日本军人,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要部门,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财政(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
这些人打着“尊皇讨奸”“昭和维新”的旗号起事,实际上却是“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部队军官与幕僚军官的长期倾轧,以至最终反目的突然事件。
这一兵变最终被镇压下去,但这次兵变的目的——军部独裁和国家政权法西斯化,在政变失败后反而得以实现。
这是因为同属法西斯派别的统制派牢牢掌握了军部大权,而内阁也被以新首相广田弘毅为首的文官法西斯集团所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教材P65)
二战前,由于英、法执行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德国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破坏《凡尔赛条约》。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从二战前德国侵略扩张的过程看,它的侵略行为并未受到英、法等大国和国际社会的有效制裁。
(教材P66)
1.[答案] 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纳粹党通过政变取得了政权(×)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法西斯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2.[答案] 不同之处: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德国不满《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处罚,日本不满《九国公约》对日本的限制;德国统一时间比较晚,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较大,日本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比较小;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和影响比日本大。
相同之处:都受到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都奉行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