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伯牙鼓琴
- 格式:pptx
- 大小:214.11 KB
- 文档页数:13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选自《列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伯牙鼓琴的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古琴,文言文的意思
意思: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作品原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品注释1、鼓:弹奏。
2、听:倾听。
3、绝:断绝。
4、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5、曰:说。
6、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7、峨峨:高。
8、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9、若:像……一样。
10、少选:一会儿,不久。
11、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12、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13、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作品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品鉴赏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作品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以下是《伯牙鼓琴》的原文,以及其逐句的中文解释: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
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解释: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刚开始弹琴表现
的内容是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的琴志表现的内容是流水,钟子期
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解释: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
的心意。
伯牙于是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
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解释: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得真好啊!您能从我
弹琴时想象到我的心志。
我的琴声如何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文言文伯牙鼓琴的意思六年级一、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字词解释。
1. 鼓:弹奏。
2. 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3. 善哉:好啊。
4. 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好像。
5. 少选:一会儿,不久。
6.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7.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把弦扯断。
绝,断绝。
8. 终身不复鼓琴:一生不再弹琴。
复,再。
三、句子翻译。
1.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2.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听了)说:“你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
”3.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4.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四、主题与赏析。
1. 主题。
-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深厚的知音情谊。
知音难觅,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是非常难得的,一旦失去,就会万分悲痛。
2. 赏析。
- 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以伯牙鼓琴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伯牙的琴音和锺子期对琴音的理解。
“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这两句对琴音的描述,生动地写出了伯牙琴艺的高超,他能通过琴音表达出自己内心对高山流水的感受。
同时,也表现出锺子期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他能准确地领悟伯牙琴音中的意境。
文章结尾处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更是将这种知音间的深情推向了极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知音的珍贵。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6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伯牙鼓琴的简短翻译一、简短翻译: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直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二、《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平鼓琴,巍巍平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平鼓琴,汤汤平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伯牙鼓琴》注释鼓:弹奏。
听: 倾听。
绝 :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
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 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四、《伯牙鼓琴》赏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五、伯牙介绍伯牙,伯氏,名牙。
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六、钟子期介绍锺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
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回国探亲时,在汉江边鼓琴,锺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平若高山,洋洋平若汀河。
”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
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
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
伯牙正在用琴声抒发自己的志在大山的情怀时,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像大山一样高俊!”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情怀,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像流水一样浩荡。
”钟子期不幸死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鼓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子期至,二人相对而坐,伯牙抚琴,子期静听。
琴声初起,如春风拂面,轻柔婉转;又似夏日细雨,绵绵不绝。
伯牙深知,此曲乃高山之音,意寓壮志凌云,志存高远。
子期闻之,心潮澎湃,不禁赞叹:“此曲高山流水,真乃千古绝唱!”琴声渐起,如秋风扫落叶,凄凉哀婉;又似冬日严寒,凛冽刺骨。
伯牙此时所奏,乃流水之音,寓意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子期听后,感慨万千,叹道:“此曲流水潺潺,令人心生哀愁,感慨万千。
”琴声再起,如春雷震响,气势磅礴;又似夏日暴雨,倾盆而下。
伯牙所奏,乃高山之音,寓意英雄豪杰,气吞山河。
子期听后,热血沸腾,激动地说:“此曲高山壮志,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琴声最后,如秋风送爽,宁静祥和;又似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伯牙所奏,乃流水潺潺,寓意人生如梦,时光荏苒。
子期听后,心旷神怡,感叹道:“此曲流水如梦,令人心生宁静,感慨万千。
”曲终人散,伯牙与子期相视而笑,彼此心中都明白了对方。
从此,二人结为知音,相互扶持,共度余生。
此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佳话。
伯牙鼓琴,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正是因为他善于感悟自然之美,将自然之音融入琴声,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子期作为知音,能够从伯牙的琴声中感受到高山流水的意境,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伯牙鼓琴,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善于感悟自然之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同时,也要珍惜友谊,与知己共度美好时光。
总之,伯牙鼓琴之事,虽为古代传说,但其蕴含的哲理却历久弥新。
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珍视友谊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伯牙鼓琴》翻译、注释、故事及简析伯牙鼓琴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
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一、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遇之。
相与问曰:“子何以知琴?”钟子期曰:“吾有故人,览复盛德,然后与吾交,所贵乎道。
”伯牙鼓琴曰:“吾不闻人以琴知人,非也。
”钟子期曰:“夫子为短人也,宜谙此理。
”伯牙曰:“然,夫易知之,善莫大焉!不若鼓琴。
鼓琴者先定八音,深阅一律,是为古律,古律深者,竟豪德矣,至於深,必有至焉者。
竟豪德者,民敬之;至焉者,道大焉。
”钟子期曰:“吾不悦于古,欣于今,未知乐何如?”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钟子期曰:“请教之。
”伯牙曰:“知之可也。
”二人遂相携,往弹钟子期之所,在夏口之上。
钟子期曰:“今子鼓琴者尚难得,若子之徒能得闻之矣,我何如吾故哉?”伯牙曰:“夫上智之人谓其瑰宝焉,其次智者谓其弓旗、子母焉,其次智者谓之礼乐焉,下智者谓之功名。
”钟子期曰:“若子之徒有言,则此言可谓是矣,亦不云乎?”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子之言易知也。
”钟子期曰:“若被善人之言,则愿教我以琴也。
”伯牙曰:“知子之心者知逆同,是也。
”钟子期曰:“然,而子何以知之?”伯牙曰:“夫易知之,善莫大焉!夫人之志,我易知也。
”二、伯牙鼓琴翻译伯牙鼓琴,钟子期遇见了他。
他们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琴的?”钟子期回答说:“我有一个老友,德行广泛,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看重的是他的道德修养。
”伯牙鼓琴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通过琴来了解一个人,这不对。
”钟子期说:“先生较为浅薄,还需深入了解此理。
”伯牙说:“是的,先生易于了解,善莫大焉!不妨鼓琴。
鼓琴的人首先要确定八个音,深入研究一种音律,这就是古律,深入研究古律的人,必定有德行高尚,德行高尚的人,德行得到人们的尊敬;深入研究古律的人,必定有至高之处,至高之处即是道的伟大之所在。
”钟子期说:“我对古代并不感兴趣,对现在感到快乐,还不知道乐趣在哪?”伯牙说:“是的,先生易于了解,善莫大焉!”钟子期说:“请您指点。
”伯牙说:“了解很容易。
”于是两人一起去了钟子期的家,在夏口山上弹琴。
《伯牙鼓琴》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以下是文言文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下是现代汉语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好像泰山一样巍峨屹立。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好像浩浩荡荡的流水一样。
”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求,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的才华和成就。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的诗意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
以下是对这篇文言文的诗意解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锺子期又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于是,他摔坏了琴,扯断了弦,终生不再弹琴。
这篇文言文通过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友情珍贵的主题。
伯牙善于弹琴,而子期则能听懂他的琴声,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子期的去世使得伯牙感到孤独和绝望,他认为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琴声了。
因此,他摔坏了琴,终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子期的思念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这篇文言文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一种高尚而纯粹的友情,强调了知音之间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友情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伯牙古琴的意思文言文
伯牙鼓琴意思: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原文
《吕氏春秋》〔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注释
1、鼓:弹奏。
2、听:倾听。
心中想到高山。
3、曰:说。
4、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5、善:好。
6、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高。
7、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像……一样。
一会儿,不久。
心
里想到河流。
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断绝。
8、终身:一生;一辈子。
【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
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
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
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鼓琴还有另外的版本
原文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
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
了起来。
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
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
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
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