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20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整本书阅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95
根据此前《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 6 省份确定将于 2019 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广东、江苏、福建、河北、辽宁、安徽、湖北、湖南、重庆等 9 省份将于 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新教材新课程均为高一年级起使用!其他还未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最迟将于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 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全目录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沁园春·长沙 / 毛泽东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郭沫若红烛 / 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 / 昌耀*致云雀 / 雪莱3百合花 / 茹志娟*哦,香雪 / 铁凝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林为民*“探界者”锺扬 / 叶雨婷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 李斌9芣苢 / 《诗经·周南》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 苏辙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4短歌行 / 曹操*归园田居 ( 其一 )/ 陶渊明5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 / 白居易6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劝学/荀子*师说/ 韩愈11反对党八股 / 毛泽东12 拿来主义 / 鲁迅13读书:目的和前提 / 黑塞*上图书馆 / 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 郁达夫*荷塘月色 / 朱自清15我与地坛(节选) / 史铁生16赤壁赋 / 苏轼*登泰山记 / 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 / 《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鹊桥仙 ( 纤云弄巧 )/ 秦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论语》*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鸿门宴 / 司马迁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窦娥冤》(节选)/关汉卿5《雷雨》(节选)/曹禺6*《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中国建筑的特征 / 梁思成9说“木叶” / 林庚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 林觉民第六单元12祝福/ 鲁迅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14促织/ 蒲松龄*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单元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6阿房宫赋/ 杜牧*六国论/ 苏洵单元学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 / 张孝祥游园(【皂罗袍】)/汤显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毛泽东2大战中的插曲 / 聂荣臻*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3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穆青冯健周原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论语》十章大学之道 /《礼记》5*人皆有不忍之心/ 《孟子》《老子》四章*五石之瓠 / 《庄子》6*兼爱/ 《墨子》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7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8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9*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10*老人与海(节选) / 海明威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古诗词诵读无衣 / 《诗经·秦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进酒/李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 苏轼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2包身工 / 夏衍3荷花淀 / 孙犁*小儿黑结婚(节选)/ 赵树理*党费/王愿坚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5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7*修辞立其诚 / 张岱年*怜悯是人的天性/ 卢梭8*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 司马迁10*苏武传 / 班固11过秦论/ 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2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13迷娘(之一)/歌德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叶夫图申科*树和天空/思郎斯特罗姆单元研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适李凭箜篌引/李贺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氓/ 《诗经·卫风》离骚(节选) /屈原2*孔雀东南飞并序3蜀道难 / 李白*蜀相/杜甫4*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5阿 Q正传(节选)/ 鲁迅*边城(节选) /沈从文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再别康桥/徐志摩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秦腔/贾平凹8茶馆(节选)/老舍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陈情表 / 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10兰亭集序/ 王羲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1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2*石钟山记/ 苏轼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3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14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刘大椿*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关增建单元研习任务注:篇名前标有 * 的为自读课文。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1.通读第4篇《差序格局》、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第6篇《家族》和第7篇《男女有别》,圈划文中重要概念。
2.学习并运用“把握核心概念"的阅读方法,重点围绕“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展开研读,探究其内涵、成因及其影响。
3.通过概念把握观点,理解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特征,增进对传统乡土社会的认识,能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阅读第4篇《差序格局》、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第6篇《家族》和第7篇《男女有别》。
阅读提示:⑴阅读留痕,用前几节课上学习到的圈点勾画、把握关键语句等方法初读这4篇。
⑵抓住核心概念“差序格局”,并勾连其他概念,思考这4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导入新课,指导阅读策略。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概念。
费孝通在序言中说:《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
提出恰当表述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并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是《乡土中国》的突出价值。
教材主编温儒敏告诉我们,阅读《乡土中国》要时时留意概念。
碰到概念,就要停下来琢磨:这些概念是在哪些部分、什么‘语境’中提出的?其内涵如何?属于一般概念还是核心概念?如何围绕概念展开论析?提出概念或者定义概念的句子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要顺手圈划下来。
读完全书,把圈划和琢磨过的概念排列在一起,就如同有了一张阅读的“线路图”。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核心概念"的方法来读懂《乡土中国》的第4—7篇。
二、任务一:读懂第4篇《差序格局》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对亲戚的称谓比中国人的称谓要简单得多。
乡土中国基础积累练进阶训练第一层一、基础学问细练1.作为一部经典的“大家小书”,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刻画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时,采纳了的做法。
( )A.下定义 B.举例子C.列数字 D.作比较2.在《乡土中国》中论述了乡土社会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土气”和“聚居”的章节为( ) A.《文字下乡》 B.《再论文字下乡》C.《乡土本色》 D.《礼治秩序》3.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的阐释: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起先的。
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志向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牵绊。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回家,也许是三件事:一是省亲,思念之苦;二是乡愁,归于故土之亲;三是仪式,精神传承。
A.恰如其分消退感悟B.一语道破安慰濡染C.高屋建瓴抚平感服D.鞭辟入里解除渲染4.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
作者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文字下乡》中,作者认为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学问问题。
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分辨对方,而文字传递信息的实力也有其限制性,须要肯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运用。
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C.《家族》中,作者认为中国家庭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方面。
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
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
D.《血缘和地缘》中,认为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别的。
而人口因繁殖而流淌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肯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
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进行不讲人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一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认为乡土社会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礼治社会并不代表“文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
D.“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乡土本色》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有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B.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C.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3.下列关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选文的观点及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B.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C.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且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D.在乡土社会中,充分满足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个人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
4.臧克家的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一)阅读方法作者名片____■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
他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整体把握《乡土中国》内容、命名、概念一览表章节题目论述重点命名或概念比较维度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土:两种大的社会类型的不同特征愚:文字在两种社会的不同意义(空间)愚:文字在两种社会的不同意义(时间)群己关系:不同社会下的不同格局道德:不同群己关系格局下的道德模式家:进一步阐释不同群己关系下的“团体”感情:在家庭、小家族不同模式下的男女关系秩序:维持社会秩序所用的不同力量法律:不同秩序模式下冲突解决方式治理:两种权力模式下的国家治理方式第三种权力:更为复杂的中国政治现实缘分:两种社会人际权利义务的基础虚伪:不同权力模式下如何“反对”社会计划:不同社会模式的内在动力基础社区、社会、有机团结、机械团结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无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克己复礼、权利(平等)小家族、家庭阿波罗式、浮士德式人治、法治、礼治无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文化、政治血缘、地缘、身份社会、契约社会时势权力欲望、需要、经验、知识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社会/变迁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乡土社会(稳定)/变迁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身份社会/契约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变迁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局部分析“重刊序言”“后记”“附录”及前三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阅读任务____■任务一略读“重刊序言”“后记”,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学术范围、成书目的。
第五课时:绘制思维导图,读懂第8-11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1.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完成12000字的阅读量,把握文章内容。
2.设置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理解“礼治”“法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及其关联,培养知识结构化的习惯。
3.理清《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篇的论证思路,勾连、整合几篇内容,训练发散性思维,提升阅读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
阅读提示:⑴勾画各篇的关键语句,初步理解相关内容。
⑵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核心概念及其相关论述文字。
⑶全书要回答的大问题是“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那么第8-11篇要回答的小问题分别是什么呢?。
1课时。
一、课堂导入思维导图是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实用性方法,有圆圈图、双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多种形式。
绘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是《乡土中国》这类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术著作非常适用的阅读策略。
绘制思维导图要清晰的呈现作者的论证思路,是“做笔记”不是“记笔记”,所以要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再创造。
阅读学术著作“最费功夫的,是要厘清其论证思路”(温儒敏)。
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理清行文脉络,明确论证逻辑,还能够关照全书,宏观把握,同时“学到如何让思维和表述更有条理,更讲逻辑”(温儒敏)。
今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策略继续阅读《乡土中国》。
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礼治秩序》1.观看电视剧《白鹿原》中“实践《乡约》”的片段,跳读《礼治秩序》《无讼》,找出和视频内容有关联的关键语句或核心概念。
示例:(1)《乡约》就是“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礼治秩序》第8段)(2)《乡约》“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无讼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费孝通特别指出,中国正处在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要使现代司法制度得以彻底推行,必须“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先有一番改革”。
他还进一步剖析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
①,即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发生的同意权力,社会继替中发生的长老权力和社会急剧变迁中发生的时势权力。
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结构的稳定的同时,②。
他认为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名与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重要区别之一还在于前者的人们是靠欲望行事,虽然这些欲望由于文化的陶冶而恰好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是根据经验,③,运用知识去计划社会生活。
费孝通认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B.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作八大罪状吧。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解析: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
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讽刺;D项,表示特殊含义。
答案:A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他把权力划分为四种类型②并没有忽视对其变迁的考察③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