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阅读题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05 KB
- 文档页数:3
语言运用题1、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相关问题。
(5分)①我处②决定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③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④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⑤因此,⑥勒令房主于2010年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⑦拆除,⑧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处(1)从简明的角度看,应删除的三处是: _________。
(3分)(2)从得体的角度看,应改的一处是: _____ 应改为 ________ 。
(2分)2、阅读下面一则启事,此启事全文有多处毛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4分))启事①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
②凡我市二十一至三十五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
③贵公司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④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七百元。
⑤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
⑥愿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的人事科报名,⑦经考试后即可录用。
⑧试用期三个月。
诚信网络广告公司(××市人民路168号)(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
本人毕业于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
得知贵校招聘有识之士,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
现附上我的简历,恳请你们慧眼识才。
不胜感谢!4、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
××学兄: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
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18.[2014·安徽卷] 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4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
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 600份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
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
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序 号修 改18.[答案] ①在“由”前加“是”。
③后一组引号改为书名号。
⑤删去“以上”。
⑥“减少”改为“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①句成分残缺,全句缺谓语。
③句后一组引号用错,调查报告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⑤句“约90%以上”中的“约”与“以上”语意重复。
⑥句“阅读率”与“减少”搭配不当。
[2014·大纲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哈大高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 动宾搭配不当,“发生了……案情”搭配不当,可将“案情”改为“事件”。
B项,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在前,因此应该将“每当”移至“火车”前。
语用专题训练------语病修改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
②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对抗“疫戾”之气。
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
④“清肺排毒汤”可以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⑤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⑥从而阻断病情,⑦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
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年度收视合分析,②在央视综合频道2020年12月27日起开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③仅凭前7集,就以2.086%的收视率成为2020年下半年黄金档电视剧收视冠军。
④2021年该剧继续高歌猛进,⑤据CSM 全国网数据显示,⑥截至目前,⑦《跨过鸭绿江》平均收视份额约5.29%,⑧豆瓣评分高达8.8分之巨。
⑨这部剧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⑩抗美援朝老战士后代和众多业内外人士都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须从制度上遏制餐饮浪费现象不再出现,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来治理。
②具体而言,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③二是要针对餐饮浪费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④三是要加强对餐饮经营者的法律监管,禁止其设置最低消费额,⑤建立节俭消费提示,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⑥四是要加强餐饮行业规范,⑦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相应的餐饮企业管理、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标准。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不久前,中国广告协会实施并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
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直播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10请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然后答题。
材料l: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2001年的54.2%、2003年的51.7%下降到此次调查的48.7%。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材料2:《中国教育报》记者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采访时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
(摘自《中国教育》2006年4月27白) 材料3:中国和平出版社退休编辑郭志刚把2570册图书捐赠给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大兴区张北育才小学,孩子们开始还能勉强按老师要求排队上前领书,不多大一会,急不可耐的孩子忍不住蜂拥而上,团团围住郭志刚,向他伸出一只只小手,场面完全失控。
随同人员说:“看着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我们觉得鼻子有点酸酸的,忽然体会到了什么叫渴望,体会到了渴望的分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材料4:11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和社区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日庆典活动,把读书目变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显示了全球对阅读问题的关注。
(摘自《中国教育》2006年4月16日)①请你谈谈阅读上述四则材料后的看法。
(2分)答:②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你班将举行以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写一句话作为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语。
(2分)答:③在主题目班会中,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你将说的一句是:用心爱心专心 1用心 爱心 专心 2参考答案:①答案示倒:我们在读书这件事上面临的问题是:不爱读书或没有书读(能概括几则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得1分),应该重视读书。
努力创造条件读书(能针对材料谈出看法得1分)②答案示例:人人重视阅读,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2分 能够体现出班会的主题,且语言精练即可得满分)③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者:暂无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第2期(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微信阅读增长显著2016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1 8日在京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微信阅读增长显著,有51.9%的成年国民在2015年进行过微信阅读。
较2014年的34.4%上升了17.5个百分点。
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这个数字还要高,有超过八成的人(87.4%)进行过微信阅读。
下面是微信阅读调查数据统计的两个图表:1.调查数据显示,下面哪一项结论是正确的?A.超半数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
B.微信阅读在我国己十分普遍。
C.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微信。
D.儿童微信阅读人群迅速增长。
2.微信阅读接触群体每天阅读时长半小时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是____。
A.22.0% B.24.9%C.42.3% D.87.4%3.调查显示,有关微信阅读群体通过手机微信进行的活动,下面哪一项结论是正确的?A.手机微信进行活动最多的是聊天。
B.人们喜欢和习惯于用微信支付消费。
C.有很多人在阅读发布的新闻或者文章。
D.超过七成的人查看朋友圈朋友的状态。
4.简答:任选一个有关微信的调查数据,发表你个人的看法。
(福建泉州市)(二)读懂漫画,回答问题。
1.请绐图中的小朋友提点建议。
2.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创作一条公益用语。
(不超过16个字)(2016年江苏无锡市滨湖区)(三)招生简章2016年,中国科技馆继续开展暑期“小小志愿者”活动,面向社会招生。
凡报名的小朋友,将统一安排面试。
通过面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表达、礼仪等。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凡考核合格的小朋友将成为中国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参加日常的志愿服务工作。
招收条件:(1)8至11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及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
报名时间:2016年6月25日至7月10日报名方式:登录中国科技馆网站,进入“小小志愿者报名系统”(6月25日启用)进行网络报名,不接受电话及上门等报名方式咨询时间:周二至周五(9:30-11:30 ,14:00-16:00)面试时间:2016年7月12日-13日(9:00-12:00)1.根据资料内容,填写表格。
现代文阅读答案“全民阅读”材料一: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材料一: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
2006 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读书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2017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注]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摘编自2017年4月《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注]接触率:一个人或家庭在一特定时间内接触某一媒体的次数现代文阅读答案“全民阅读”材料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材料三: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
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
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现代文阅读答案“全民阅读”材料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阅读题附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
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
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
(徐硙)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
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
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
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
但带来
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年4月25日)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
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
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
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
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
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5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和《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6分)(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8分)
试题答案:
12.(1)相同点: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
不同点:材料一①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②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③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④绝大都数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
材料二①大多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②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相同点1分;材料一的不同点答到两点给1分,答到四点给2分;材料二的不同点答到一点
给1分,答到两点给2分)
(2)材料一侧重于报道,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和数字化阅读的主体是中青年群体;
材料二侧重于报道,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仍然受到大多数成年国民的青睐和纸质图书的阅读主体是未成年人。
(本题的答题要点在于,必须明确两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和纸质图书阅读方式,其他的内容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每点3分)(3)表现:①阅读方式: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阅读;②阅读内容: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危害: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而没有时间和耐心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表现每点2分,危害2分。
)(4)根本分歧:①材料一作者认为,手机、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导致了浅阅读;
②材料二作者认为,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是不对的。
看法:这一问事实上是根据第一问而设,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这两种观点,结合自身的体验,谈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赞成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还是根据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个中和性的看法,只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分歧2分,看法6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