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4
循环流化床行业模板说明书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1.1热电通用自定义模块1.1.1阀门控制模块火力发电厂阀门的使用量很大,主要有电动门及气动门2种,使用场合的介质主要是蒸汽、水及烟风。
根据联锁控制要求复杂程度及控制方式的不同,这里提供了3种模块供选择。
1.1.1.1ValveBlockA适用于无复杂联锁的电动开关阀及双侧进气膜盒式开关阀、双侧进气气缸式开关阀配套电磁阀的控制。
输入引脚:OP1:布尔型。
手动开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OPF:布尔型。
开到位反馈;CL1:布尔型。
手动关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CLF:布尔型。
关到位反馈;STP:布尔型。
手动停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如不需停功能,则置为OFF;SA:布尔型。
故障确认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SF:布尔型。
禁操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TPT:无符号长整型。
输出信号脉冲时间,一般设为3秒;DVT:无符号长整型。
设备全行程时间,一般需根据现场阀门实际行程时间设置;MDL:布尔型。
输出信号模式选择,OFF:脉冲输出;ON:保持输出。
输出引脚:OPDO:布尔型。
开输出,一般直接连接DO位号;ROP:布尔型。
复位手动开按钮;CLDO:布尔型。
关输出,一般直接连接DO位号;RCL:布尔型。
复位手动关按钮;SPDO:布尔型。
停输出,一般直接连接DO位号;RSTP:布尔型。
复位手动停按钮;DS:整型。
阀门状态字,需自定义二字节有符号整型变量。
0:中间位置;1:已开;2:已关;3:反馈故障;4:开过程;5:关过程;6:开故障;7:关故障;RSA:布尔型。
复位故障确认按钮。
功能说明:控制电动开关阀的开启、关闭和停止及气动开关阀的开启、关闭。
具有以下功能:1、禁操功能,当阀门检修或不允许操作时,可设置为禁操;2、动作故障报警功能,当阀门在全行程时间内没有动作到位信号返回,将触发动作故障报警,报警可通过复位按钮进行复位;3、通过状态字的使用,可使阀门图标在故障、开到位、关到位时分别显示黄色闪烁、红色、绿色;4、DO输出类型可在短脉冲和长脉冲2种模式之间选择。
70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设计说明书1. 前言本锅炉的设计采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本锅炉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在燃用含硫较高的煤种时,通过向炉的生成和排放;采用低温、分级供风的燃烧能够内添加石灰石,可显著降低SO2的生成,因此它更能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显著抑制NOx锅炉灰渣活性好,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2. 锅炉基本设计条件2.1锅炉型式锅炉型式:单汽包强制循环、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形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2.2锅炉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燃用设计煤种)2.3燃料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1.5mm。
设计煤质50分析如下:3. 锅炉总体布置3.1整体概述本锅炉采用单汽包强制循环、平衡通风、绝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
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锅炉运转层标高为7000mm。
锅炉采用位于炉膛前墙水冷壁下部的三点给煤,采用位于炉膛底部布风板上的两点排渣。
锅炉采用两级配风,一次风从炉膛底部布风板进入炉膛,二次风从炉膛前后墙进入炉膛。
旋风分离器位于炉膛出口和尾部竖井烟道之间,旋风分离器下的返料器将分离下来的物料送回炉膛。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依次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之中。
3.2锅炉的水系统锅炉给水首先进入一个分配集箱,从分配集箱通过连接管进入前后墙及两侧墙水冷壁下集箱,通过炉膛四周膜式水冷壁上行,进入两侧墙上集箱和前后墙水冷壁上集箱,通过连接管进入汽包,从汽包的两侧通过连接管进入下级省煤器进口集箱,经过水平布置的顺列、三管圈省煤器,进入下级省煤器的出口集箱,然后进入中级省煤器,流经水平布置顺列、三管圈省煤器,进入上级省煤器的进口集箱,由进口集箱进入上级省煤器,流经水平布置、顺列、三管圈省煤器,进入上级省煤器的出口集箱,然后,从上级省煤器的出口集箱通过吊挂管连接到出口集箱,引出合格的热水。
水在炉膛膜式水冷壁及省煤器内,都是上升流动。
在启动阶段,省煤器再循环系统可以将炉水从汽包直接引至省煤器进口集箱,从而保护省煤器。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说明书目录一、锅炉基本特性 (3)1、主要工作参数 (3)2、设计燃料 (3)3、安装和运行条件 (4)4、锅炉基本尺寸 (4)二、锅炉结构简述 (5)1. 炉膛水冷壁 (5)2. 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7)3. 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7)4. 燃烧设备 (8)5. 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 (11)6. 省煤器 (11)7. 空气预热器 (12)8. 锅炉范围内管道 (12)9. 吹灰装置 (12)10. 密封装置 (12)11. 炉墙 (13)12. 构架 (13)13.膨胀系统 (14)14.锅炉水压试验 (14)15.锅炉过程监控 (14)三、性能说明 (16)一、锅炉基本特性1、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 220 t/h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 MPa给水温度 215 ℃锅炉排烟温度 ~140 ℃排污率≤2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 ℃锅炉计算热效率 90.5 %锅炉保证热效率 90%燃料消耗量 41.7 t/h 石灰石消耗量 585 kg/h 一次热风温度 200 ℃二次热风温度210 ℃一、二次风量比 55:45循环倍率 25~30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2.5时)≥ 70 % 2、设计燃料(1)煤种及煤质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详见附图。
(2)点火及助燃用油锅炉点火用油:甲醇和甲醇油(3)石灰石特性颗粒度0-1mm.d50=0.25mm.3、安装和运行条件地震烈度里氏6度,按7度设防。
锅炉给水满足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4、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877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6610mm炉膛顶棚管标高 376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 41000mm锅炉最高点标高 45000mm运转层标高 8000mm操作层标高 5400mm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 23000mm锅炉深度(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 27600mm二、锅炉结构简述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目录一、概述----------------------------------------------------------2二、设计参数及依据-------------------------------------------2三、锅炉结构简介-------------------------------------------3四、锅炉热力特性-------------------------------------------5五、动力消耗----------------------------------------------------6六、锅炉主要尺寸----------------------------------------------6七、锅炉供货和配套-------------------------------------------6八、锅炉本体各处水速表-------------------------------------7一、概述(一)本锅炉为ZYB29-1.25/130/70-AII型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水循环采用强制循环方式,保证了水循环的可靠性,对流受热面除钢管省煤器外,还布置有连接于上下锅筒间的对流管束,使锅炉具有很大的水容量,在突然停电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二)为保证锅炉能够安全运行,在锅炉的上锅筒设有两个DN150的全启式安全阀,其始启压力分别设置为1.375MPa和1.4MPa。
在锅炉热水出口处设有超温报警装置,其设定值为141℃。
(三) 循环流化床的特点:1、燃烧效率和锅炉热效率高。
2、通过添加石灰石,可进行炉内脱硫处理。
炉膛内温度低(属低温燃烧),有害气体NOx生成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3、煤种适应性广。
4、有利于灰渣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5、炉膛部分采用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新型水冷旋涡分离循环流化床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将分离器、灰循环系统和炉膛联为一体,结构紧凑,外表整齐美观。
循环流化床行业模板说明书V1.1编制:傅海浩修改:裘迅斌审核:姜锋平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目录1.前言 (5)2.系统设计 (5)2.1设计联络会 (5)2.1.1日程安排 (5)2.1.2一联会 (6)2.1.3二联会 (8)2.2测点清单 (10)2.2.1测点清单分析 (10)2.2.2测点清单整理及IO通道分配 (10)2.3系统组态 (13)2.3.1IO通道组态 (13)2.3.2回路组态 (13)2.3.3历史趋势组组态 (14)2.3.4操作小组组态 (15)2.4盘台柜设计 (15)2.4.1控制柜设计 (15)2.4.2外配柜设计 (16)2.4.3服务器柜设计 (18)2.4.4配电柜设计 (18)2.4.5操作台设计 (19)2.4.6系统装配信息表 (20)2.4.7外配设计安装条件表 (21)2.4.8其它设计资料 (21)3.控制方案设计 (22)3.1设计规则 (22)3.1.1变量编制规则 (22)3.1.2程序编制规则 (24)3.2热电通用自定义模块 (25)3.2.1阀门控制模块 (25)3.2.2电机控制模块 (30)3.2.3手操器模块 (35)3.2.4平衡模块 (39)3.2.5回路参数处理模块 (40)3.2.6回路测量死区模块 (41)3.2.7偏差比较模块 (42)3.2.8模拟量二选一模块 (42)3.2.9模拟量三选一模块 (43)3.2.11三设备备用模块 (46)3.2.12开关量三选二模块 (47)3.2.13开关量四选二模块 (47)3.2.14开关量四选三模块 (47)3.2.15光字牌模块 (48)3.2.16信号质量码判断模块 (48)3.2.17汽包水位保护二选一模块 (49)3.2.18汽包水位保护三选二模块 (50)3.3流化床专用自定义模块 (51)3.3.1总煤量计算模块 (51)3.3.2煤热值实时计算模块 (51)3.3.3阻力系数计算模块 (52)3.3.4主汽流量、煤量需求计算模块 (53)3.3.5总煤量指令计算模块 (53)3.4SCS控制逻辑 (54)3.4.1SCS控制概述 (54)3.4.2控制对象 (55)3.4.3锅炉部分 (58)3.4.4汽机部分 (62)3.4.5公用部分 (70)3.5FSSS控制逻辑 (75)3.5.1FSSS系统简介 (75)3.5.2FSSS功能组成 (75)3.6ETS控制逻辑 (80)3.6.1ETS系统简介及功能 (80)3.6.2设计及实施注意事项 (81)3.6.3ETS设计实例 (81)3.7MCS控制逻辑 (86)3.7.1MCS控制概述 (86)3.7.2锅炉燃烧系统 (90)3.7.3锅炉汽水系统 (98)3.7.4锅炉燃油系统 (111)3.7.5汽机系统 (112)3.7.6公用系统 (115)4.流程图设计 (119)4.1流程图整体布置及风格 (119)4.2动态数据及小数位数 (120)4.3常见动画属性 (120)4.4主流程图 (121)4.4.1划分原则 (121)4.4.2锅炉部分 (121)4.4.3汽机部分 (127)4.4.5电气部分 (131)4.5弹出式流程图 (132)4.5.1操作面板 (132)4.5.2监视面板 (135)4.6动态图库 (136)4.6.1电动阀 (136)4.6.2气动阀 (137)4.6.3电磁阀 (138)4.6.4挡板 (139)4.6.5风机 (140)4.6.6泵 (141)4.7静态图库 (142)4.8精灵图库 (142)5.附录 (142)5.1循环流化床简介 (142)5.1.1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类 (142)5.1.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142)5.1.3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 (143)5.1.4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原理 (145)5.2其它知识 (145)1.前言目前公司承接的各类循环流化床项目已经超过200台, 在众多热电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CFB工程实施经验和控制方案成果,为了使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能够在工程一线真正得到有效使用及推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这个模板。
一、75t/h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1.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参数额定蒸发量 75t/h ; 过热器出口压力 3.82MPa ;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 450℃; 给水温度 150℃; 进风温度 20℃; 排烟温度 ~140℃; 脱硫率 大于90%; NOx 排放 <150ppm 。
冷渣器排渣温度 200℃2. 设计煤种及石灰石(1)设计煤种及粒径要求以烟煤为设计煤种,元素分析见表1。
表1 设计煤种的元素分析煤种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W ar A ar V ar Q ar,net 混合燃料 53.46 3.30 5.43 0.95 0.41 10.04 26.41 24.25 4973.8kcal/kg给煤粒度在0~8mm, 期望的粒度分布可参考图1。
1001,00010,000Particle size, microns 020406080100C u m u l a t i v e w t . %图1. 期望的给煤粒度分布(2)脱硫剂依据国家标准,对含硫量大于2%的煤种,烟气中SO 2的排放浓度要求为<1800mg/Nm 3。
对含硫量小于2%的煤种则<1200mg/Nm 3脱硫剂采用石灰石(CaCO 3), 石灰石颗粒粒度在0~2mm ,期望的粒度分布可参考图2。
101001,00010,000Particle size, microns 0C 020406080100u m u l a t i v e w t . %图2 期望的石灰石粒度分布3. 锅炉本体尺寸炉膛宽度 5730mm炉膛深度 2830mm锅筒中心标高 32050mm尾部烟道截面 5700×2345mm运转层标高 7000mm4.整体布置锅炉系单锅筒、自然循环水管锅炉, 半露天布置。
炉膛及尾部省煤器以上采用悬吊结构。
具体结构参见锅炉总图。
炉膛分为两部分: 下部密相区,上部稀相区,炉膛四周为膜式水冷壁,在密相区内形成缩口和垂直段,布风板以上3m 内涂耐火材料防止磨损。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下点火说明书一.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所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锅炉效率高,床内添加石英石灰易实现经济脱硫和低NOx排放量等有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我国至今为止已有容量为75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
长期以来,我国流化床点火多为固定床木柴油点火和流化床床上燃油两种点火方法,前一种方法相对落后,主要用于小容量的工业流化床锅炉,工人劳动强度大,点火强度大,点火成功率低。
流态化床上油枪点火方式虽有进步,但燃油热烟气的热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工人劳动强度仍然很大,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不是造成结焦就是点火不着,可靠性差,耗油量大,且时间难以控制。
为了提高点火成功率,降低点火油耗,提高点火自动化程度,我厂和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利用燃油热烟气经布风板点燃床料的“床下点火”技术。
为了用户正确使用床下燃烧器点火技术,特编制了本说明书,供用户运行时参考。
二.设计特点1.点火燃料:0#轻柴油,低位发热量Qvdw=43.3MJ/Kg。
2.点火床料粒经范围为0-5mm,平均粒径为3mm,含炭量≤2%,启动时床内料层厚度在100-300mm内。
3.点火时风室热烟气温度最高可达900℃,床料能被加热成600℃以上,风室最低温度可调至200℃左右。
4.采用两台燃烧器并排布置方案,接入风室前热烟道德的一次风管直径为800m。
5.流化床有效面积8㎡,水冷布风板上.下表面分别敷设有厚度120mm,80mm的耐火混凝土。
6.油管路油压≈2.5MPa,油枪每一只油量150-300Kg/h。
三.系统布置锅炉配置两台点火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燃油热烟气经混合风后降至800℃由炉前穿过风室前端面,进入风室和水冷布风板,加热床料,点燃床层。
点火用轻柴油经油泵升压通过油量计进入有喷嘴。
本装置采用机械压力雾化点火采用GD12-3型交流高能点火器实现油燃烧器自动点火,该点火装置单词储能达12焦耳,确保点火成功可靠。
流化床设计手册流化床是一种流体动力学和传热传质的关键工程设备。
在化工、石油、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因其高效的传热传质特性和操作灵活性而备受青睐。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流化床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技术,下面将介绍一份2000字的关于流化床设计手册。
一、流化床设计概述流化床是一种以气固两相流体为介质的传热传质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气体速度下,固体颗粒在气体作用下表现出流动性,从而达到有效传热传质的目的。
流化床的设计一般包括床体结构、气体分配系统、固体颗粒循环系统和传热传质表面等。
二、流化床设计的基本原理1. 床体结构设计:流化床的床体结构通常采用圆筒形或方形,其中需考虑气体分布、颗粒循环以及传热传质等方面的需求。
床体内壁表面通常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固体颗粒的流动性。
2. 气体分配系统设计:气体分配系统对流化床的运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气体分布设计可以提高床体内的颗粒流动性,实现充分的气固传热传质。
3. 固体颗粒循环系统设计:流化床中固体颗粒的循环对于床体内的传热传质过程至关重要。
循环系统需要合理分布固体颗粒,在气体作用下形成流态化床,从而保证传热传质效果。
4. 传热传质表面设计:传热传质表面的设计包括床体内部结构和固体颗粒的接触面积,其设计直接关系到传热传质效果。
需要考虑表面材料的选择、表面积的增加等因素。
三、流化床设计的关键技术1. 固体颗粒的物理特性:流化床中的固体颗粒需要具有一定的密度、粒径和形态,以保证在气流作用下形成合适的流态化状态。
2. 气体速度的选择:气体速度是影响流化床运行的关键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气体速度,以保证固体颗粒能够有效地流动并实现传热传质效果。
3. 固体颗粒循环方式:循环方式直接关系到固体颗粒的循环效果,可以选择气力输送、机械输送等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4. 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建立合适的传热传质模型对于流化床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手段建立合理的模型。
目录一、锅炉简介 (1)二、设计规范及技术依据 (2)三、供用户资料 (3)四、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 (3)1、锅炉参数 (3)2、设计燃料: (3)3、主要技术数据 (3)4、设计数据 (3)5、水质要求 (4)6、负荷调节: (5)7、其它技术数据 (5)五、锅炉整体布置说明 (5)1、燃料供应 (5)2、燃烧方式选择 (5)3、热力系统(指锅炉各受热面沿烟气流程布置的位置和热量分配关系) (5)4、锅炉汽水系统 (5)六、锅炉结构 (6)1、燃烧系统 (6)2、分离、回料系统 (7)3、锅筒 (7)4、水冷系统 (8)5、过热器 (8)6、省煤器 (9)7、空气预热器 (9)8、锅炉钢架 (9)9、锅炉平台、扶梯 (9)10、炉墙保温及门孔 (10)11、仪表控制 (10)七、锅炉所配安全附件 (11)八、点火注意事项 (11)九、锅炉脱硫、氮氧化物排放、锅炉初始排放烟尘浓度 (11)十、锅炉的防磨、密封、低温腐蚀等措施 (12)1、防磨 (12)2、密封、膨胀 (13)3、低温腐蚀 (13)4、积灰 (13)十一、其它 (13)一、锅炉简介本产品是采用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技术的240 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低污染和节约燃料、便于调节等特点。
锅炉设计燃料为烟煤。
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可通过向炉内加石灰石粉脱硫。
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在炉膛外布置集中下降管。
过热器分Ⅲ级布置,中间设Ⅱ级喷水减温器,便于过热蒸汽温度大幅度的调节,保证额定蒸汽参数。
锅炉采用“П”型布置,框架支吊结构。
炉膛为膜式水冷壁。
尾部设顶棚管受热面和多组蛇形管受热面(过热器、省煤器)及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
物料循环燃烧系统由炉膛、绝热式旋风分离器,水冷料腿,U型返料器和床下点火装置等组成。
锅炉采用室内布置,按当地海拔高度1150米进行设计修正。
锅炉构架为双排柱全钢结构,运转层标高为8米,按8度地震烈度设防,当使用于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应对锅炉钢结构进行加固。
锅炉设计说明书FDZ-35/3.82-M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编制: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一、锅炉概述本锅炉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其煤种的适应性好,可以燃用多类烟煤、贫煤、无烟煤、也可以燃用褐煤等低热值燃料,燃烧效率达95%-99%。
尤其可燃用含硫较高的燃料,由于锅炉的低温燃烧,燃烧温度只有860~950℃左右,可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显著降低SO X的排放,同时采用分级燃烧可有效地控制NO X的排放。
因此整炉可降低硫、氮化物对设备的腐蚀和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它的炉灰由于活性好,含碳量低,可以综合利用,如做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掺合料等。
本锅炉是一种自然循环的水管锅炉,床下油或燃气点火,采用了旋风分离器灰分离循环燃烧系统。
炉膛为全膜式水冷壁结构,为顶板梁吊挂承重结构,过热器分高、低二级过热器,中间设面式减温器,尾部设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
锅炉按半露天布置设计,双层布置运转层标高可取6米,锅炉钢架全部为金属结构,当使用于地震烈度七级以上的地区或用于室外布置时,应对锅炉钢结构重新进行计算加固。
二、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压力 3.82MPa额定蒸汽温度450℃给水温度150℃一、二次风预热温度/风量比150℃/1:1排烟温度150℃设计热效率86%脱硫率85%钙硫比Ca/S ≈2燃料的颗粒度要求≤10mm其中:50%<2mm石灰石颗粒度要求≤2mm锅炉外形尺寸:宽度(包括平台)8500mm深度(包括平台)125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25000mm本体最高点标高26750mm三、锅炉结构简述1、锅筒锅炉内径为1500mm,壁厚为46mm,筒体全长6030mm,筒身由20g钢板卷焊而成,封头是用同种钢板冲压而成。
锅筒顶部布置有波形板分离箱做为细分离,并在波形板分离器装有4根疏水管把分离箱中带进的水份再送回锅筒的水容积之中,以保证蒸汽品质。
循环流化床锅炉毕业设计说明书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xxxx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boiler 1340t / h性质: □毕业设计□毕业论⽂教学院:系别:学⽣学号:学⽣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起⽌⽇期: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摘要本次的毕业设计的题⽬是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
设计本着锅炉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要设计特性的准则,综合考虑燃烧,传热,脱硫,烟⽓、空⽓、⼯质的动⼒特性以及受热⾯的磨损和腐蚀。
保证锅炉的着⽕稳定性,炉膛内有⾜够的辐射热量,煤的燃尽程度,合理的烟⽓速度和排烟温度以及脱硫效率。
同时,还要确保有⼀定的⽓密性以保证炉膛内进⾏微负压燃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作为技术⽀持进⾏了热⼒计算、强度计算。
其中热⼒计算包括炉膛、⾼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以及空⽓预热器。
炉膛及尾部顶棚全部采⽤膜式壁结构,解决炉膛漏风问题;将全部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内,使其运⾏更加可靠。
为了提⾼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锅炉的结构紧凑,采⽤两个⼩直径⾼温旋风分离器。
鉴于该锅炉为中压锅炉,所以采⽤钢管式省煤器,为降低低温腐蚀,便于维修,将空⽓预热器低温段与⾼温段隔开。
此外,利⽤CAD绘制锅炉总图、炉墙砖砌图、锅筒展开图、锅炉本体图。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计算;强度计算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AbstractThe topic of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1340 t/h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Design in line with the boiler runn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s the primary design guide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sideration of combustion, heat transfer and desulfurization, flue gas, air,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working medium and the wear and corrosion of heat exchangers. Inside the boiler furnace fire stability enough heat radiation, the burning of coal, a reasonable speed and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smok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air tightness to slightly negative pressure to ensure that the chamber of a stove or furnace combustion.In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design as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strength calculation.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including furnace, high temperature superheater, low temperature superheater, economizer and air preheater. Furnace and the rear roof are all made of the diaphragm wall structure,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leakage of the chamber of a stove or furnace; All the superheater arrangement in the tail flue, make its operation more reliable. In order to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separator and boiler structure is compact, high temperature cyclone separator with two small diameter. Given the boiler as the medium pressure boiler, so the economizer tube type, in order to reduce low temperature corrosion, easy maintenance, to separate air preheater of low-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In addition, the use of CAD drawing general layout, boiler furnace wall brick figure, figure figure, boiler drum. Keywords: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Strength calculation;能源与环境学院⽬录摘要 (1)Abstract (2)⽬录 (3)1 ⽂献综述 (6)1.1概述 (6)1.1.1⽕⼒发电是电⼒⼯业重要组成部分 (4)1.1.2⽕⼒发电⼚三⼤主机之⼀——锅炉介绍 (4)1.1.2.3锅炉的燃料和燃烧⽅式 (6)1.2我国电⼚锅炉的发展 (6)第2章锅炉结构与设计简介........................................................................................................... - 16 -2.1循环流化床锅炉⼯作原理 .................................................................................................. - 16 -2.2 锅炉基本特性....................................................................................................................... - 16 -2.2.1锅炉规范 .................................................................................................................... - 17 -2.2.2燃料特性 .................................................................................................................... - 17 -2.2.3⽯灰⽯特性 ................................................................................................................ - 17 -2.2.4管⼦特性 .................................................................................................................... - 18 -2.2.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18 -2.2.6锅炉基本尺⼨............................................................................................................ - 18 -2.3 ⽅案论证............................................................................................................................... - 19 -2.4 锅炉结构简介 ...................................................................................................................... - 20 -2.4.1锅筒及炉内设备........................................................................................................ - 21 -2.4.2⽔冷壁 ........................................................................................................................ - 21 -2.4.3燃烧设备 .................................................................................................................... - 21 -2.4.4过热器 ........................................................................................................................ - 23 -2.4.5省煤器 ........................................................................................................................ - 24 -2.4.6空⽓预热器 ................................................................................................................ - 25 -2.4.7钢架及平台楼梯........................................................................................................ - 25 -2.4.8炉墙及保温结构........................................................................................................ - 25 -2.4.9锅炉阀门仪表及管道 ............................................................................................... - 26 -2.5 本章⼩结............................................................................................................................... - 26 - 第3章热⼒计算................................................................................................................................ - 26 -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3.1设计任务................................................................................................................................ - 27 -3.2燃料特性................................................................................................................................ - 27 -3.3辅助计算................................................................................................................................ - 27 -3.3.1燃烧脱硫计算............................................................................................................ - 27 -3.3.2脱硫⼯况时燃烧产物平均特性计算 ...................................................................... - 31 -3.3.3锅炉热平衡及燃烧和⽯灰⽯消耗量计算............................................................... - 33 -3.4 炉膛设计及传热计算 .......................................................................................................... - 35 -3.4.1炉膛结构特性计算.................................................................................................... - 35 -3.4.2炉膛传热计算............................................................................................................ - 36 -3.5⾼温过热器设计及传热计算 .............................................................................................. - 39 -3.5.1⾼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 - 39 -3.5.2⾼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 - 39 -3.6低温过热器设计及传热计算 .............................................................................................. - 41 -3.6.1低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 - 41 -3.6.2低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 - 42 -3.7省煤器设计及传热计........................................................................................................... - 43 -3.7.1省煤器结构计算........................................................................................................ - 43 -3.7.2省煤器传热计算........................................................................................................ - 44 -3.8空⽓预热器设计计算........................................................................................................... - 45 -3.8.1空⽓预热器结构计算 ............................................................................................... - 45 -3.8.2空⽓预热器传热计算 ............................................................................................... - 46 -3.9热⼒计算结果汇总表........................................................................................................... - 47 -3.10本章⼩结.............................................................................................................................. - 48 - 第4章强度计算................................................................................................................................ - 48 -4.1锅筒强度校核计算............................................................................................................... - 48 -4.1.1筒体最⼤未加强孔直径计算................................................................................... - 49 -4.1.2孔加强的计算............................................................................................................ - 50 -4.1.3相邻两孔互不影响最⼩节距计算........................................................................... - 51 -4.1.4孔桥减弱系数计算.................................................................................................... - 52 -4.1.5锅筒筒体允许最⼩减弱系数计算........................................................................... - 52 -4.1.6锅筒凸形封头强度校核计算................................................................................... - 52 -4.2安全阀排放能⼒校核计算 .................................................................................................. - 53 -4.3本章⼩结................................................................................................................................ - 54 - 结论................................................................................................................................................... - 54 - 参考⽂献.............................................................................................................................................. - 57 -能源与环境学院致谢................................................................................................................................................... - 55 -134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计算第1章⽂献综述1.1 概述随着能源设备的发展和利⽤,特别是锅炉这种将⼯质加热到⼀定的温度和压⼒的能源设备⼴泛应⽤,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一简介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展至今已经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燃煤动力设备,其具有高效率和低污染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从鼓泡床沸腾炉开展起来的。
它采用了比鼓泡床更高的流化速度,故不再象鼓泡床一样有一个明显的床面。
大量物料被烟气夹带到炉室上部,经过布置于炉膛出口处的别离器,将物料烟气别离,并通过一种非机械式密封的回送机构将物料重新送回床内,这就是循环床的根本原理。
循环流化床和鼓泡床一样,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及床内物料混合良好,对燃料适应性强,包括各种劣质燃料都能很好运行。
由于流化床中强烈湍流混合和循环,增加了停留时间,因此比鼓泡床有更高的燃烧效率。
循环流化床锅炉通常运行操作温度在850~950℃,这是一个理想的脱硫温度区间,在床中参加石灰石或脱硫剂,可以使SO2排放量大大降低。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低温、分段送风燃烧,使燃烧始终在低过量空气系数下进展,从而大大抑制了NOx的生成和排放。
本次设计有如下特点:1,采用全膜式壁构造锅炉炉膛采用了全膜式壁构造,总体设计满足膨胀要求,锅炉的膨胀、密封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前墙水冷壁向后弯曲构成水冷布风板,与两侧墙组成水冷风室,为床下点火创造必要的条件。
2,采用“水冷旋风别离器〞本锅炉布置了两个水冷式别离器,由管子加扁钢焊成膜式壁,内壁密布销钉,再浇铸~60mm厚的防磨内衬。
旋风筒的外壁仅需按常规膜式水冷壁的保温构造既可。
它与耐火砖加钢板外壳的热别离器相比,除有很高的别离效率外,耐火材料大大减少,由300~400mm降至~60 mm降低了维护费用,同时锅炉的启动不受耐火材料升温的限制,负荷调节快捷,冷态启动由~8小时缩短到~4小时,节省燃油。
由于耐火材料得到可靠的冷却,在配适宜当的流速下,磨损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旋风筒外壁按常规保温后,水冷别离器外壁外表温度由常规热旋风筒的~121℃降至45℃以下,辐射热损失少,提高了锅炉效率,降低了运行本钱。
水冷别离器的循环回路采用自然循环,因此其壁温和炉膛水冷壁一样,而又都是悬吊构造,膨胀差值很小〔仅因吊点标高不一样产生的差值〕。
循环流化床行业模板说明书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1.1热电通用自定义模块1.1.1阀门控制模块火力发电厂阀门的使用量很大,主要有电动门及气动门2种,使用场合的介质主要是蒸汽、水及烟风。
根据联锁控制要求复杂程度及控制方式的不同,这里提供了3种模块供选择。
1.1.1.1ValveBlockA适用于无复杂联锁的电动开关阀及双侧进气膜盒式开关阀、双侧进气气缸式开关阀配套电磁阀的控制。
输入引脚:OP1:布尔型。
手动开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OPF:布尔型。
开到位反馈;CL1:布尔型。
手动关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CLF:布尔型。
关到位反馈;STP:布尔型。
手动停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如不需停功能,则置为OFF;SA:布尔型。
故障确认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SF:布尔型。
禁操按钮,需自定义一字节布尔型变量;TPT:无符号长整型。
输出信号脉冲时间,一般设为3秒;DVT:无符号长整型。
设备全行程时间,一般需根据现场阀门实际行程时间设置;MDL:布尔型。
输出信号模式选择,OFF:脉冲输出;ON:保持输出。
输出引脚:OPDO:布尔型。
开输出,一般直接连接DO位号;ROP:布尔型。
复位手动开按钮;CLDO:布尔型。
关输出,一般直接连接DO位号;RCL:布尔型。
复位手动关按钮;SPDO:布尔型。
停输出,一般直接连接DO位号;RSTP:布尔型。
复位手动停按钮;DS:整型。
阀门状态字,需自定义二字节有符号整型变量。
0:中间位置;1:已开;2:已关;3:反馈故障;4:开过程;5:关过程;6:开故障;7:关故障;RSA:布尔型。
复位故障确认按钮。
功能说明:控制电动开关阀的开启、关闭和停止及气动开关阀的开启、关闭。
具有以下功能:1、禁操功能,当阀门检修或不允许操作时,可设置为禁操;2、动作故障报警功能,当阀门在全行程时间内没有动作到位信号返回,将触发动作故障报警,报警可通过复位按钮进行复位;3、通过状态字的应用,可使阀门图标在故障、开到位、关到位时分别显示黄色闪烁、红色、绿色;4、DO输出类型可在短脉冲和长脉冲2种模式之间选择。
循环流化床设计例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扎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主要环节;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须训练;它是集大学所学知识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正确的设计思想、努力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观念的基本训练。
通过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实地考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进行设计运算校核的能力,合理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制图的能力。
总之,毕业设计后学生应具有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的能力,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真正达到合格本科毕业生的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比例高达75%。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一次能源的消费仍将以煤炭为主。
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SO2、NOx 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采用其他燃煤方式的锅炉相比具有锅炉效率高、脱硫效果好、NOx 排放量底和燃料适应性广等优点,是国外近阶段重点研究和开发的有发展前途的燃煤锅炉。
通过本次设计,能够进一步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掌握锅炉的基本设计计算方法和过程。
二、主要设计容1.计算部分:燃烧脱硫计算;锅炉传热计算;锅炉结构计算;锅炉热力计算2.设计部分锅炉本体整体设计(炉膛、旋风分离器、尾部受热面);风机选择3.图纸部分(全部采用CAD制图),包括:锅炉本体结构图;工质流程系统图;旋风分离器结构图三、重点研究问题燃烧脱硫计算过程;锅炉传热计算过程;锅炉结构计算过程;锅炉热力计算过程四、主要技术指标或主要设计参数1.设计煤种(劣质煤1)2.石灰石3.锅炉设计参数五、设计成果要求1.提交的成果:1)开题报告1份2)说明书和计算书1套3)图纸1套4)与设计相关外文资料与译文,附在说明书后5)所查阅的文献2.要求:1)论文或说明书的电子版和打印文档各一份,要求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排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