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易经杂说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4
易经杂说读后感易经杂说,是一部关于易经的评论和解读的书籍,作者对易经中的卦象、卦辞、爻辞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在阅读这部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易经的理念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顺应时势,以达到“天命”、“道”的境界。
在易经中,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生、对道德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易经杂说》中,作者对易经的卦象和卦辞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阐释了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通过对易经的深入研究,我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比如,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以及“变化”、“顺应”等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更是一种对人生、对道德的思考和指导。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万物的运行规律。
在《易经杂说》中,作者对“阴阳”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阴阳之间的平衡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生活方式。
另外,《易经杂说》中对“变化”和“顺应”这两个概念的阐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易经强调“变化无穷”,主张“顺应天时”,这与当今社会中提倡的“变革”、“创新”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易经杂说》,我对易经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易经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不仅对于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领悟易经的精髓,使自己更加明智、更加谦和,更加顺应时势,与时俱进。
易经读后感易经读后感(通用1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读后感篇1《易经》写的是主人公沈琵琶(即张爱玲自己)从港大求学到二战中香港失守、回返上海时期的内容。
书中涉及到一大家子的混沌关系、人性在物质下的黑暗、香港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及男女学生的些微混乱关系、与比比的友谊。
当然,最重要的是首次详细地披露了她(沈琵琶)与母亲(露)掺杂着现实利益的难堪的关系,尤其是钱,使她看清了她母亲,也一点点地毁了对母亲的爱。
一股冷凉寒意钻到骨髓里。
相比之下,她在姑姑(珊瑚)那更依恋、更觉温暖些。
她曾带笑地对她母亲说:“我心里一直都过意不去……可是我会把钱都还给你的。
”她对母亲的爱令人心疼:“爸爸没有伤过我的心,我从来没有爱过他。
”当历史老师布雷斯代资助她八百元,却被她母亲在牌桌上输光了时,她想“八百元,为什么偏偏是八百元”。
她写到自己的穷,当姑姑为省钱自己包包子吃时,她这样写“琵琶喜欢这些包子,皮子硬得像皮革,她偏喜欢吃,吃在口里像吃的是贫穷。
我们真穷,她心里想,眼泪涌了上来。
”这是一个太悲的故事,繁华落尽,往事成烟,忽忽若失。
她的回忆是沉重的枷锁,劈伤读的人的心。
可是,她的笔调,一贯地,缓慢,如船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她的笔下没有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情节,照旧地,琐碎的细节一路流淌下去。
我觉得,她不像在写小说,而只是在诉说生活,琐碎、平凡。
可是,看的字越是这样的沉静,说的话越是带着笑,然而,捕捉到的却是更深的悲与辛酸,直惹引你唏嘘与黯然。
在战乱中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时,她说“失去生命,她失去的是什么?也许是活下去的机会吧。
可是活下去的机会不等于是生命,生命没有近似的东西……她真正活过吗?太多的事情总是不请自来……太多的事情,却又一无所有。
”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单个人在繁华喧闹、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比谁更幸福?我们谁也不清楚,也许大家都生活的很难。
《易经杂说》读书笔记《易经杂说》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易经》的一部讲解性著作。
在这本书中,南怀瑾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对《易经》的起源、发展、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以下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些读书笔记:1.《易经》的起源:《易经》是一部古老的中国哲学著作,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卜辞。
《易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早的卜辞、卦象,到后来的《周易》、《易传》,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易经》。
2.《易经》的内容:《易经》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卦辞、爻辞等内容。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成的,每个卦都有其特定的卦象、卦名和卦辞。
爻辞是对卦辞的具体解释和补充,共有384条爻辞。
3.《易经》的意义:《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著作,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同时,《易经》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易经》的学习方法:《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学习起来并不容易。
南怀瑾先生建议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学习《易经》,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深入理解《易经》的内涵。
5.《易经》的应用:《易经》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预测、决策、修身、治国等方面。
南怀瑾先生强调,学习《易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预测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易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6.《易经》与现代科学:《易经》的很多观点与现代科学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著作,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学习《易经》。
7.《易经》的传承与发展:《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文化遗产,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易经》不断地被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多种流派和学派。
南怀瑾先生呼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易经》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南怀瑾读后感
首先,南怀瑾在书中对人生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应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地修炼自己,
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他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呼吁人们要
珍惜时间,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
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的得失,而在于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
满足和安宁。
其次,南怀瑾对情感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情感
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情感的丰富和深刻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深刻地阐述了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在情感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
的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只有在情感的交流和
沟通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最后,南怀瑾对人性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人性
是复杂而多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且每个人都有
改变自己的可能。
他呼吁人们要善待他人,要宽容他人的过错,要
在人性的复杂中找到真正的美好。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改变
自己的可能,只要我们能够善待他人,宽容他人的过错,我们就能
在人性的复杂中找到真正的美好。
总之,南怀瑾的《南怀瑾读后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他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对其他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南怀瑾读后感南怀瑾,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化大师,他的著作《南怀瑾文集》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了南怀瑾的作品之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
南怀瑾的作品中充满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文字简洁而不简单,言简意赅,让人在阅读中不禁陶醉其中。
他的作品给我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让我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怀瑾的作品中,他对于人生、命运、道德等问题的思考,让我深受触动。
他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待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在南怀瑾的作品中,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他的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弘扬,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南怀瑾的作品中,他对于人性的洞察也令人钦佩。
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对于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南怀瑾的作品给予我很多启发,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
他的文字简洁而不简单,言简意赅,让我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通过阅读南怀瑾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南怀瑾的作品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待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南怀瑾的作品给予我很多启发,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
他的文字简洁而不简单,言简意赅,让我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南怀瑾的作品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易经杂说读后感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典范”。
易经杂说是对易经的一种解读和阐释,通过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作者们对易经的内涵和智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
在阅读《易经杂说》后,我深受启发,对易经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典范,其内涵深邃,智慧博大。
易经杂说通过对易经的解读和阐释,使我对易经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易经所蕴含的“阴阳”、“五行”、“易变”等概念,不仅是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精辟观察和总结。
阅读《易经杂说》,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易经所传达的哲学思想,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易经杂说中对易经中的“易”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使我对易经的“易变”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易经所提倡的“顺天应人”、“知天命”、“顺时应变”等思想,不仅是对人生处世的指导,也是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智慧总结。
在当今社会,处处变化的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要求我们能够顺应时势,灵活应变,这正是易经所倡导的“易变”思想。
通过阅读《易经杂说》,我深刻体会到了易经“易变”思想的重要性和智慧,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面对变化时要保持谦逊、顺应时势的态度。
易经杂说中对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这些古代哲学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总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通过对易经中这些概念的解读和阐释,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阴阳五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阅读《易经杂说》,我对易经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易经所蕴含的“易变”思想、阴阳五行等概念,不仅是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生处世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智慧总结。
在当今社会,易经的哲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顺应时势,灵活应变,也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
易经杂说读后感《<易经杂说>读后感》读《易经杂说》是一次相当独特的体验。
读到书中对卦象的解说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极为神秘又充满智慧的古老世界。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易经》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是一本很古老、很玄乎的书,上面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但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始为我一点点打开《易经》的大门。
书中在讲解乾坤两卦的时候,特别触动我的是对乾卦的解读。
乾卦所代表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想起生活中那些不断努力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的人。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创业者朋友,他白手起家,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了数不清的阻碍,资金紧张、人才流失、市场不景气等等。
但他就像乾卦中的龙,从潜龙勿用的默默积蓄力量,到见龙在田逐步崭露头角,再到最后的飞龙在天取得成功。
他从未放弃,始终积极应对各种问题,这和乾卦所传达的精神是何等相似。
可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例如书中在阐述八卦之间的转换和关联时,那些复杂的阐述让我的脑袋都快转不过来了。
感觉就像陷入了一团迷雾之中,怎么也找不着北。
当时我就在想,这么复杂的概念,古人是怎么理解并且运用到生活中的呢?不过后来我明白了,也许就像做数学题一样,一开始觉得各种公式难以理解,当深入学习,慢慢熟悉后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
对于《易经》,我可能还处于最初入门、摸不着头脑的阶段。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易经》这本书的解释,更是想要传达古人的智慧以及这些智慧如何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联系。
通过这本书,我也能够感受到《易经》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似乎都有着《易经》的影子。
对了还想说,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易经》不是一本用来简单预测吉凶的书。
它更多的是通过卦象和爻辞告诉人们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一种思考的智慧。
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我面临困惑或者挑战的时候,我想我会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去尝试用《易经》中的智慧寻找答案。
《南怀瑾》读后感看了南师的讲演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书中一直写到的一句话,本人一无所长,一无事处,我所讲的话都是骗人的。
南师真是很谦虚,讲的话也是句句实言。
其实他所讲的到底是不是骗人的,那就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待理解分析问题了。
书中写到,古人学者读书是为了自己,而今之学者是为了工作赚钱,是呀,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实现他们未了的心愿,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所以只要孩子从懂事的那天起,父辈们就会跟他们说,孩子,你要努力学习,考重点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只要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将来的生活就不用愁了,说到底,还是钱在发挥着作用。
看看,现在只要一出家门,如果身上没有钱,可真是寸步难行,如今的社会,诱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举个普遍的例子吧,现在老百姓都不太愿意去大医院看病,并不是医院的医疗条件不好,而是根本看不起,都说医院是给富人看病的,普通的工薪阶级是看不起的,不就是没钱吗,没钱就不给治,那不就等于是等死吗?我在想,当今的世界,还有没有像白求恩这样的人呢,我真是不敢去想。
谈到钱,南师讲了一句很深奥的话,赚钱不难,用钱比赚钱更难,赚了钱,怎么花,怎么用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很难。
我觉得赚钱很难,花钱并不是很难。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会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赚钱是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没有付出,是不会得到的。
而花钱,我觉得只要是自己实际需要的,就有意义。
其实有时花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能体验一番花钱时的快乐,只要买回来的东西不是废品,就不算是浪费。
有钱是好,但有钱人的日子就一定会过得幸福快乐吗?其实钱太多了也不见得会很快乐,每天都要把自己的财产清点一番,整天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的,担心身边的人对他好不是出于真心,而纯脆是为了他的钱,所以说,钱多了,生活条件好了,烦心事反而更多了,倒不如没钱时过得轻松自在,仔细想想,觉得也真够滑稽的!我觉得,读书还是应该为自己读,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做人,去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题目:关于《易经杂说》读书报告姓名:李焕学号: 2009090286 专业:交通工程电话: 139******** 时间: 2012 年 5 月 1 日《易经杂说》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最详。
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
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
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根据书中的解释,最引人入胜的是《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
《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
《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
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教师读书随笔玩索而有得——读南怀瑾《易经杂说》有思南怀瑾和《易经杂说》,这两个词一同出现在书的封面上时,我连思考都不曾有,大义凛然地购下此书。
国学大师解读老祖宗的智慧,这书能差到哪去?捧在胸前时,仿佛觉得自己也瞬间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可是,到家后却将其搁置了4或5个月之久,不曾拿起。
原因很简单,与那些有趣味的畅销书和美观的工艺书相比起来,显然读《易经杂说》是件费脑力又不太讨好的事儿。
也记不清什么时间偶然翻起,南怀瑾老先生用醒目的几个大字“玩索而有得”吸引了我。
此句原出自孔子,意在告诉人们念别的书,都是要持严肃的态度,唯有学《易经》,要抱着玩的态度。
这很有趣!于是,我就抱着玩的态度读了下来,也有小得。
“察见渊鱼者不祥”,意指连深渊水底的鱼、河里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在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因为用眼力过度,还可知聪明滥用的不智。
南怀瑾老先生由此还引申到“做一个领导人,有时候对下面一些小事情要马虎一点,开只眼闭只眼”……读到这里心里犯嘀咕:这不是教人圆滑吗?可一联系到自己的工作之一——班主任事宜,似乎又有点明白了。
作为一个班级最大的“领导”,如果事事亲历其为,不仅自己累得要死要活,而且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
班级元旦晚会就是个例子,放手给四位靠谱的小主持人,至于节目形式、内容、串词就撒手不管啦!谁知学生搞得有模有样,教室布置应景、节目精彩多元、主持词都颇有“央视”风范……由此悟得班主任——“该放手时就放手”。
其次,六年级的半大孩子,每天精力旺盛、躁动不安。
若是他们犯了错,什么时候严惩不贷?什么时候睁只眼闭只眼?也是门学问。
从“察见渊鱼者不祥”中可知,要想全盘掌握每一处细节是不可能的。
那就只好抓重点,也就是说按照班级规定的原则性问题,有人触犯绝对严惩不贷。
要是学生偶尔抖个小机灵,想要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放松,不影响班级正能量,于其本人身心无害,有的时候也不必过于苛责。
南怀瑾易经杂说读后感
《易经杂说》是南怀瑾老师在1975年冬天的讲座后经整理而成,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南怀瑾老师有关《易经》的讲记。
其中,前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内容。
而后一部分则着重讲了六十四卦,从乾卦开始到未济卦结束。
其中对乾卦的解说最为详细,以及它的卦名、卦辞、爻卦和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和看武侠小说一样,那么专注,那么入神,的确这本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我记得:我第一天晚上加班看它,就发现越研究越深,脑子里迸发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
看完一章几个问题,看完一页几十个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就一页一页的看,找答案。
不知不觉加班班长就喊停了,真的体会到了古人说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孔老夫子也讲了:“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就是说学习《易经》的人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和非常精
密的思维。
其实无论学《易经》还是别的经典,都要有洁静精微和一个冷静的头脑,做事也一样。
如果真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头脑、一个思想的话,就会举一反三,受益万千。
在这本书中还讲了《易经》的三个原则和三个法则。
《易经》的三个原则是变易、简易、不易。
就先说这三点吧:“变易”就是说宇宙万物没有一事、一物、一情况、一思想是不变的,所以学易的人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还能适应这个变。
“简易”,就是把那些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这就叫简易。
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情时刻都在变,尽管变的很复杂,在我们懂得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当中,可是却有一项是永远不变的----就是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这个东西就是“不易”。
再说这个《易经》的三个法则,这三个法则就是:理、像、数。
这三个法则就好比是录音带,是录音用的,它可以录音。
其中有很多道理,录音带的样子、大小以及它会出声音,这是它的像。
这卷录音带,若干分钟可以录完,它有若干长、若干宽,这是它的数。
所以研究《易经》的学问,有些人用“理”去解释《易经》,有些人用“象”来解释《易经》,有些人用“数”来解释《易经》。
古人掐指一算,万事皆知,这就是了解《易经》的缘故。
所以《易经》的每一卦都是天地,每一爻都是真理。
通过学习《易经杂说》,再说一下我对为人处事方面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它讲到了如阴阳、五行、京居十六卦等等。
我体会到它当中的一句话:“內腐,则外虫生焉”。
就是说,如果里面腐坏,外边就会有那些小虫子出来了。
和我们做事一样,当你发现你做的这个事出问题了,别人指责你时,说明我们自己有问题了。
不可以别人一指责就不高兴了,就和别人争辩起来了,如果这样的话,问题就更大了。
如果别人责备我们,能好好地接受,那么,问题就会没有了,做事也就更顺利了。
第二个就是《老子》上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遇到有一个不顺心的事不要太悲伤,遇到好事就太高兴,那么就会“乐极生悲”了。
《易经》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不那么神秘,要“玩索而有得”,才能读懂《易经》。